路由表

动态路由与静态路由

烂漫一生 提交于 2019-12-05 15:35:50
动态路由协仪 动态路由协议通过路由信息的交换生成并维护转发引擎所需的路由表。当网络拓扑结构改变时动态路由协议可以自动更新路由表,并负责决定数据传输最佳路径。 作用 动态路由协议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 (1)维护路由信息。 (2)建立路由表。 (3)决定最佳路由。 优缺点 动态路由协议的优点: (1)可以自动适应网络状态的变化。 (2)自动维护路由信息而不需要网络管理员的参与。 动态路由协议的缺点: (1)由于需要相互交换路由信息,因而占用网络带宽与系统资源。 (2)安全性不如静态路。 在有冗余连接的复杂网络环境中,适合采用动态路由协议。在动态路由协议中,目的网络是否可达取决于网络状态。 静态路由 静态路由 (英语:Static routing),一种 路由 的方式,路由项(routing entry)由手动配置,而非动态决定。与 动态路由 不同,静态路由是固定的,不会改变,即使网络状况已经改变或是重新被组态。一般来说,静态路由是由 网络管理员 逐项加入 路由表 。 优点 使用静态路由的另一个好处是 网络安全 保密性高。 动态路由 因为需要 路由器 之间频繁地交换各自的 路由表 ,而对路由表的分析可以揭示网络的 拓扑结构 和 网络地址 等信息。因此,网络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也可以采用静态路由。不占用网络带宽,因为静态路由不会产生更新流量。 缺点 大型和复杂的网络环境通常不宜采用静态路由

IP协议的功能

我们两清 提交于 2019-12-05 15:35:12
IP协议的功能 IP协议主要具有以下几部分功能: (1) 寻址 这一功能将在下一节中作为专题进行讨论。 (2) 路由选择 路由选择是以单个IP数据包为基础的,概括而言是确定某个IP数据包到达目的主机需经过哪些路由器。路由选择可以由源主机决定,也可以由IP数据包所途经的路由器决定。 在IP协议中,路由选择依靠路由表进行。在IP网上的主机和路由器中均保存了一张路由表,路由表指明下一个路由器(或目的主机)的IP地址。路由表由目的主机地址和去往目的主机的路径两部分组成。其中,去往目的主机的路径通常是下一个路由器的地址,也可是目的主机的IP地址。 (3) 分段与组装 IP数据包在实际传送过程中所经过的物理网络帧的最大长度可能不同,当长IP数据包需通过短帧子网时,需对IP数据包进行分段与组装。 IP协议实现分段与组装的方法是给每个IP数据包分配一个惟一的标志符,且报头部分还有与分段与组装相关的分段标记和位移。IP数据包在分段时,每一段需包含原有的标志符。为了提高效率、减轻路由器的负担,重新组装工作由目的主机来完成。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luojing123/p/11931499.html

IPv4与IPv6的区别是什么?

人盡茶涼 提交于 2019-12-05 15:33:26
IPv6 与IPv4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 IPv6 的地址空间更大。IPv4中规定IP地址长度为32,即有2^32-1个地址;而 IPv6 中IP地址的长度为128,即有2^128-1个地址。夸张点说就是,如果IPV6被广泛应用以后,全世界的每一粒沙子都会有相对应的一个IP地址。 2.IPv6的路由表更小。IPv6的地址分配一开始就遵循聚类(Aggregation)的原则,这使得路由器能在路由表中用一条记录(Entry)表示一片子网,大大减小了路由器中路由表的长度,提高了路由器转发数据包的速度。 3.IPv6的组播支持以及对流的支持增强。这使得网络上的多媒体应用有了长足发展的机会,为服务质量控制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平台。 4.IPv6加入了对自动配置的支持。这是对 DHCP协议 的改进和扩展,使得网络(尤其是局域网)的管理更加方便和快捷。 5.IPv6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在使用IPv6网络中,用户可以对网络层的数据进行加密并对IP报文进行校验,这极大地增强了网络安全。 扩展资料: IPv6是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号称可以为全世界的每一粒沙子编上一个网址。由于IPv4最大的问题在于网络地址资源有限,严重制约了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IPv6的使用,不仅能解决网络地址资源数量的问题,而且也解决了多种接入设备连入互联网的障碍

动态路由--RIP

て烟熏妆下的殇ゞ 提交于 2019-12-05 15:24:00
自治系统 自治系统:外部路由协议和内部路由协议 内部网关协议在 自治系统中工作 。 外部网关协 议连接不同的自治系统 。 路由协议的类型 1、距离矢量 距离表示有多远 矢量表示在哪个方向 路由器定期将路由表的副本传递给邻居路由器并累计 距离矢量 。 2、高级距离矢量 3、链路状态 RIP 简介 RIP是使用最广泛的距离矢量路由协议,RIP是为了小型网络环境设计的,因为这类协议的路由学习及路由更新将产生较大的流量,占用过多的带宽。 RIP 工作原理 每过30秒,向邻居发送路由表的副本,最佳路由就是将Metric值小的放到路由表中 发送路由表时各个IP的Metric值就会+1 RIP 协议特征 1. 默认更新周期 30 秒 2. 管理距离( AD )为 120 3. 最大跳数为 15 跳 4. 支持触发更新 5. 支持等价路径,默认 4 条,最大 6 条 6. 使用 UDP520 端口进行路由更新 解决环路的办法 Rip会造成环路 1 、定义最大跳数 设置由每个节点自身发送出去的数据的次数 2、水平分割 当某个路由器的某条链路故障时,导致需要经过此路由的数据发不出去,又将信息传递给发送自己的路由器,导致形成环路 向原始信息来源方向返回的路由信息没有用 3、路由毒化和毒性逆转 当路由器发现某个路由断开,就将此路由的距离通告为无限大,触发更新,向邻居发送更新包 邻居接收到后

交换机的主要技能指标

天大地大妈咪最大 提交于 2019-12-05 14:10:17
1.背板宽度 背板是交换机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物理通道。背板带宽越宽,交换机数据处理速度就越快,数据包转发延迟越小,性能越优越。在选择交换机背板带宽时,还要注意另外一个参数,即全双工端口带宽。 2.全双工端口带宽 全双工端口带宽的计算方法是:端口数*端口速率*2。交换机选型的一个重要参数是:背板带宽/全双工端口带宽。比值越大,交换机就越能趋近高性能无阻塞的交换。 3.帧转发速率 帧转发速率是指交换机每秒钟能够转发帧的最大值。延时是指帧的第一个比特进入交换机到帧的最后一个比特离开交换机所经历的时间。交换机的延时参数直接与交换机所采用的交换方式有关。 4.支持VLAN能力 交换机是否支持VLAN(虚拟局域网 Virtual Local Aera Network)是用户关注的重要指标值之一。 路由器的主要技能指标 1.吞吐量 吞吐量是指路由器的包转发能力。路由器的吞吐量设计两个方面的内容:端口吞吐量和整机吞吐量。端口吞吐量是指路由器的具体一个端口的包转发能力,而整机吞吐量是指路由器整机的包转发能力。路由器的包转发能力与路由器端口数量、端口速率、包长度、包类型有关。 2.背板能力 背板是路由器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物理通道。传统的路由器采用的是共享式背板的结构,高性能路由器一般是采用的是交换式结构。背板能力决定了路由器的吞吐量。 3.丢包率 丢包率是指在稳定的持续的负荷情况下

RIP协议

不羁岁月 提交于 2019-12-05 12:13:38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GP),是一种动态路由选择协议,用于自治系统(AS)内的路由信息的传递。RIP协议基于距离矢量算法(DistanceVectorAlgorithms),使用“跳数”(即metric)来衡量到达目标地址的路由距离。这种协议的路由器只关心自己周围的世界,只与自己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范围限制在15跳(15度)之内,再远,它就不关心了。RIP应用于OSI网络五层模型的应用层。各厂家定义的管理距离(AD,即优先级)如下:华为定义的优先级是100,思科定义的优先级是120。 结构: 使用R I P报文中列出的项, RIP主机可以彼此之间交流路由信息。这些信息存储在路由表中,路由表为每一个知道的、可达的目的地保留一项。每个目的地表项是到达那个目的地的最低开销路由。 注意每个目的地的表项数可以随路由生产商的不同而变化。生产商可能选择遵守规范,也可以对标准进行他们认为合适的“强化”。所以,用户很可能会发现某个特殊商标的路由器为每一个网络中的目的地存储至多4条相同费用的路由。 每个路由表项包括以下各域: 目的IP地址域 距离-向量度量域 下一跳IP地址域 路由变化标志域 路由计时器域 注意虽然RFC 1058是一个开放式标准,能支持大量互连网络地址结构

【计算机网络】-网络层-Internet的网络层

半城伤御伤魂 提交于 2019-12-05 11:04:24
【计算机网络】-网络层-Internet的网络层 Internet是一组相互连接的网络或者自治系统的集合 Internet 1.存在几个主要骨干网络,骨干网络是由高带宽的线路和快速路由器构成 2.这些骨干网络中最大的一个称为一级网络,每个骨干网都与它连接,进而达到其他骨干网 3.连接在骨干网络上的是ISP 4.ISP为家庭和企业、数据中心和服务器托管设施,以及区域(中级)网络提供接入Internet服务 5.连接在区域网络上是更多ISP、许多大学和公司局域网和其他边缘网络 Internet是相互连接的许多网络 IP(Internet Protocol) 将整个Internet粘合在一起的是IP(Internet Protocol) IP协议设计之初就考虑了网络互联的需求 IP的任务 提供一种尽力投递的(best-efforts,即不提供任何保证)方法将数据报从源端传输到目标端,它不关心源机器和目标机器是否在同样的网络中,也不关心它们之间是否还有其他网络 IPv4协议头部的各个字段信息 IPv4头部: 各个字段的含义: 版本域与头部长度 版本号(version) 4bits,IPv4协议填4,IPv6协议填6 头部长度(IHL) 4bits,单位为4字节,取值范围5-15(确省值为5,即标准头标长20字节),指示IP包头的长度 服务类型(TOS)域 总长度域、标识域 总长度域

IP心得体会16

倾然丶 夕夏残阳落幕 提交于 2019-12-05 07:20:01
RIP协议是V-D算法在局域网上的直接实现,RIP将协议的参加者分为主动机和被动机两种。主动机主动地向外广播路径刷新报文,被动机被动地接受路径刷新报文。一般情况下,网关作主动机,主机作被动机。 RIP规定,网关每30秒向外广播一个V-D报文,报文信息来自本地路由表。RIP协议的V-D报文中,其距离以驿站计:与信宿网络直接相连的网关规定为一个驿站,相隔一个网关则为两个驿站……依次类推。一条路径的距离为该路径(从信源机到信宿机)上的网关数。为防止寻径回路的长期存在,RIP规定,长度为16的路径为无限长路径,即不存在路径。所以一条有限的路径长度不得超过15。正是这一规定限制了RIP的使用范围,使RIP局限于小型的局域网点中。 对于相同开销路径的处理是采用先入为主的原则。在具体的应用中,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去往相同网络有若干条相同距离的路径。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哪个网关的路径广播报文先到,就采用谁的路径。直到该路径失败或被新的更短的路径来代替。 RIP协议对过时路径的处理是采用了两个定时器;超时计时器和垃圾收集计时器。所有机器对路由表中的每个项目对设置两个计时器。每增加一个新表,就相应的增加两个计时器。当新的路由被安装到路由表中时,超时计时器被初始化为0,并开始计数。每当收到包含路由的RIP消息,超时计时器就被重新设置为0。如果在180秒内没有接收到包含该路由的RIP消息

IP心得体会4

这一生的挚爱 提交于 2019-12-05 03:13:03
路由基础: 路由器:用于网络互连的计算机设备 路由器的核心作用是实现网络互连,数据转发 当路由器检查到包的目的IP地址时,它就可以根据路由表的内容决定包应该转发到哪个下一跳地址上去;路由表被存放在路由器的RAM上 路由表的构成:目的网络地址、掩码、发送的物理端口、路由信息的来源、路由优先级、度量值 路由表的动态更新的 路由分类:缺省路由、直连路由、静态路由、动态路由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zx99/p/11901754.html

计算机网络-网络层-路由算法

时间秒杀一切 提交于 2019-12-05 00:06:31
计算机网络-网络层-路由算法 最优化原则 1.最佳路径的每一部分也是最佳路径 如果路由器J在从路由器I到K的最优路径上,那么从J到K的最优路径必定沿着同样的路由路径 2.通往路由器的所有最佳路径的并集是一棵称为汇集树 3.路由算法的目的 为所有路由器找出并使用汇集树 最短路径路由 Dijkstra算法 1.每个节点用从源节点沿已知最佳路径到该节点的距离来标注,标注分为临时性标注和永久性标注 2.初始时,所有节点都为临时性标注,标注为无穷大 3.将源节点标注为0,且为永久性标注,并令其为工作节点 4.检查与工作节点相邻的临时性节点,若该节点到工作节点的距离与工作节点的标注之和小于该节点的标注,则用新计算得到的和重新标注该节点 5.在整个图中查找具有最小值的临时性标注节点,将其变为永久性节点,并成为下一轮检查的工作节点 6.重复第四、五步,直到目的节点成为工作节点 泛洪算法 描述 一种将数据包发送到所有网络节点的简单方法,每个节点通过将其发送到所有其他链接之外来泛洪在传入链接上接收到的新数据包,它属于静态算法 问题 重复的数据包,由于循环可能会无限多 节点需要跟踪已泛洪的数据包以阻止洪泛 即使在跳数上使用限制也会成倍爆炸 两种解决措施 每个数据包的头中包含一个跳计数器,每经过一跳后该计数器减1,为0时则丢弃该数据包 记录哪些数据包已经被扩散了,从而避免再次发送这些数据包。方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