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

ARP地址解析过程(同一子网和不同子网)

自闭症网瘾萝莉.ら 提交于 2019-12-22 18:41:14
人们最熟悉的网络可以说是以太网,而且人们都知道,每块网卡都有一个编号,也就是网卡地址(称为MAC地址),代表计算机的物理地址。另外,网络中的每一台计算机都分配了一个IP地址,这样,每台计算机上都有两个地址,IP地址和MAC地址。 IP地址并不能代替MAC地址,前者是在大网中为了方便定位主机所采用的方式,如果网络规模不大,完全可以不使用IP地址。但是,无论什么网络环境物理地址都是要使用的。因为物理地址对应于网卡的接口,只有找到它才算真正到达了目的地。而IP地址是为了方便寻址人为划分的地址格式,因此IP地址也被称为逻辑地址,又因为这种结构化地址是在OSI的第3层定义的,也被称为3层地址。相应地,物理地址是在第2层定义的,被称为2层地址。IP地址是一种通用格式,无论其下一层的物理地址是什么类型,都可以被统一到一致的IP地址形式上,因此IP地址屏蔽了下层物理地址的差异。 既然IP地址并不能代替物理地址,它只是在逻辑上表示一台主机,物理地址才对应于网卡的接口,只有找到它才能将数据送达到目的地。那么如何把二者对应起来就是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因为二者代表的是同一台机器。为此人们开发了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volution Protocol,ARP),地址解析协议负责把IP地址映射到物理地址。 下面分两种情况解释ARP的工作过程:同一子网内的arp和不同子网间的arp。 (1

Vue-watch 监视

喜夏-厌秋 提交于 2019-12-22 18:20:18
Vue-watch 一、说明 watch: {}用来监听数据的改变,每当被监听的数据改变时,就会执行对应的方法。一般用来监听路由路径的改变。 二、注意 watch中监视的变量发生改变时,执行的方法没有返回值 三、watch监听变量 代码示例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script src="../lib/vue.js"></script> </head> <body> <div id="app"> <!-- 1.字符串拼接案例, 输出结果为【用户名---密码】--> name:<input type="text" v-model="name"> pwd:<input type="text" v-model="pwd"> result:<input type="text" v-model="result"> </div> <script> var vm = new Vue({ el: '#app', data: { name: '', pwd: '', result: '' }, methods: {}, watch: { // 2.监视数据变量的改变,变量值改变时,会调用对应的方法,该方法可以有两个形参,用来接收新值和旧值 name: function (newVal,

聊聊 Vue 中 title 的动态修改

扶醉桌前 提交于 2019-12-22 17:37:18
由于之前的 Vue 项目打包成果物一直是嵌入集成平台中,所以一直没有关注过项目的 title。直到最近,突然有个需求,要求点击按钮在集成平台外新开一个页面,此时我才发现,原来我的项目的 title 一直是万年不变的 vue-project 。理所应当的,这个问题被测试爸爸提了一个大大的缺陷。 犯了错的我赶紧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却发现,这一个小小的问题,却有着很多不同的解法。 首先,毫无疑问的是,我们应该使用 document.title 方法通过 DOM 操作来修改 title 的值。此时,距离解决问题还差两步: 如何传递 title? 何时修改 title? ps:很多人提到过在微信或者一部分 IOS webview (下文一律以微信指代)中无法通过 document.title 方法修改 title 的值,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在文末的彩蛋中会提及。 title 的传递 接下来进入第一个重点:title 的传递。根据传递 title 值的方式,分为两种方案: 全局变量传递 路由传递 何为全局变量传递?全局变量传递指的是所有页面维护同一个全局变量,切换页面对其重新赋值,最常见的方法是使用 Vuex,当然,如果你要使用 this.$root 甚至丧心病狂地想要使用 provide/inject 一样可以达到类似的效果。 路由传递的方法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Vue-路由2 给路由传参

岁酱吖の 提交于 2019-12-22 16:06:56
Vue-路由2 给路由传参 一、方式1—通过?传递参数 实质 在url中通过 ? 给路由对应的组件传递参数的方式,vue实例会将传递的参数放在$route.query对象中。 注意: 通过?的方式传递参数时,不用修改路由实例中的routes中对象的path路径 在path对应组件中通过 this.$route.query.参数 来获取传递的参数 这种传参方式的参数可以不传,仍然可以访问到对应组件 代码示例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script src="../lib/vue.js"></script> <script src="../lib/vue-router.js"></script> </head> <body> <div id="app"> <!-- 5.router-link--> <!-- 给/login传递name值,可以不传递参数--> <router-link to="/login?name=Seven">登录</router-link> <router-link to="/register">注册</router-link> <!-- 4.router-view--> <router-view></router-view> </div> <script> //

haproxy+keepalived实现高可用负载均衡

倖福魔咒の 提交于 2019-12-22 13:05:56
软件负载均衡一般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基于操作系统的软负载实现和基于第三方应用的软负载实现。LVS就是基于Linux操作系统实现的一种软负载,HAProxy就是开源的并且基于第三应用实现的软负载。 HAProxy相比LVS的使用要简单很多,功能方面也很丰富。当 前,HAProxy支持两种主要的代理模式:"tcp"也即4层(大多用于邮件服务器、内部协议通信服务器等),和7层(HTTP)。在4层模式 下,HAProxy仅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转发双向流量。7层模式下,HAProxy会分析协议,并且能通过允许、拒绝、交换、增加、修改或者删除请求 (request)或者回应(response)里指定内容来控制协议,这种操作要基于特定规则。 我现在用HAProxy主要在于它有以下优点,这里我总结下: 一、 免费开源,稳定性也是非常好,这个可通过我做的一些小项目可以看出来,单Haproxy也跑得不错,稳定性可以与LVS相媲美; 二、 根据官方文档,HAProxy可以跑满10Gbps-New benchmark of HAProxy at 10 Gbps using Myricom's 10GbE NICs (Myri-10G PCI-Express),这个作为软件级负载均衡,也是比较惊人的; 三、 HAProxy可以作为MySQL、邮件或其它的非web的负载均衡,我们常用于它作为MySQL(读

自己动手写一个前端路由插件

纵然是瞬间 提交于 2019-12-22 00:58:53
在单页应用上,前端路由并不陌生。单页应用是指在浏览器中运行的应用,在使用期间页面不会重新加载。 基本原理: 以 hash 形式(也可以使用 History API 来处理)为例,当 url 的 hash 发生改变时,触发 hashchange 注册的回调,回调中去进行不同的操作,进行不同的内容的展示。 基于hash的前端路由优点是:能兼容低版本的浏览器。 history 是 HTML5 才有的新 API,可以用来操作浏览器的 session history (会话历史)。 从性能和用户体验的层面来比较的话, 后端路由 每次访问一个新页面的时候都要向服务器发送请求,然后服务器再响应请求,这个过程肯定会有延迟。而 前端路由 在访问一个新页面的时候仅仅是变换了一下路径而已,没有了网络延迟,对于用户体验来说会有相当大的提升。 SPA的核心即是前端路由。何为路由呢?说的通俗点就是网址,比如https://www.talkingcoder.com/article/6333760306895988699;专业点就是每次GET或者POST等请求,在服务端有一个专门的正则配置列表,然后匹配到具体的一条路径后,分发到不同的Controller,然后进行各种操作后,最终将html或数据返回给前端,这就完成了一次IO。当然,目前绝大多数的网站都是这种后端路由,也就是多页面的,这样的好处有很多

第七章 路由 77 路由-使用children属性实现路由嵌套

断了今生、忘了曾经 提交于 2019-12-21 23:59:17
1 <!DOCTYPE html> 2 <html lang="en"> 3 4 <head> 5 <meta charset="utf-8"> 6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initial-scale=1.0"> 7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8 <title>Document</title> 9 <!--1.导入Vue的包--> 10 <script src=" https://cdn.jsdelivr.net/npm/vue"></script> 11 <script src="../lib/vue-router-3.0.6.js"></script> 12 </head> 13 14 <body> 15 <div id="app"> 16 <router-link to="/account">Account</router-link> 17 <router-view></router-view> 18 19 </div> 20 21 <template id="tmp1"> 22 <div> 23 <h1>这是 Account 组件</h1> 24 25 <router-link to="/account/login"

ASP.NET的路由系统:路由映射

允我心安 提交于 2019-12-21 16:41:08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通过RouteTable的静态属性Routes得到一个基于应用的全局路由表,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知道这是一个类型的RouteCollection的集合对象,我们可以通过调用它的MapPageRoute进行路由映射,即注册URL模板与某个物理文件的匹配关系。路由注册的核心就是在全局路由表中添加一个Route对象,该对象的绝大部分属性都可以通过MapPageRoute方法的相关参数来指定。接下来我们通过实现演示的方式来说明路由注册的一些细节问题。 目录 一、变量默认值 二、约束 三、对现成文件的路由 四、注册路由忽略地址 五、直接添加路由对象 我们已前面介绍的关于获取天气预报信息的路由地址,我们在创建的ASP.NET Web应用中创建一个Weather.aspx页面,不过我们并不打算在该页面中呈现任何天气信息,而是将基于该页面的路由信息打印出来。该页面主体部分的HTML如下所示,我们不仅将基于当前页面的RouteData对象的Route和RouteHandler属性类型输出来,还将存储于Values和DataTokens字典的变量显示出来。 1: <body> 2: <form id="form1" runat="server"> 3: <div> 4: <table> 5: <tr> 6: <td>Route:</td> 7: <td><%=RouteData

php 内置web服务

我们两清 提交于 2019-12-21 14:39:53
从 PHP 5.4.0 起,PHP内置了Web 服务器 ,这对于认为需要Apache或Nginx才能预览PHP应用的开发者来说又是一个隐藏功能。这个内置的Web服务器不应该用于 生产环境 ,但对于本地开发来说是个极好的工具。 Laravel Valet 起初就是使用这个内置的服务器,但是在1.1.0版本后将其替换为Caddy( 查看相关新闻 )。 1、启动 这个内置的Web服务器很容易启动,打开终端(Windows下对应是cmd命令行),进入项目根目录,执行如下命令即可: php -S localhost:8000 (注意点:要安装php,并且php是全局环境) 如果是php -S localhost:8000 启动,则只有 本机能访问,且浏览器要输入localhost,很不方便!!! 上述命令会新启动一个PHP Web服务器,地址是 localhost ,监听的端口是 8000 ,当前所在目录就是这个Web服务器的根目录。 现在,打开浏览器,访问 http://localhost:8000 就可以预览应用了。(运行期间,doc窗口不能关闭!)在Web浏览器中浏览应用时,每个 HTTP 请求的信息都会记录到终端的标准输出中,因此我们可以查看应用是否抛出了404或500响应: 有时候我们需要在同一局域网中的另一台设备中访问这个服务器(例如iPad或本地虚拟机),为此,我们可以把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知识点总结

て烟熏妆下的殇ゞ 提交于 2019-12-21 14:17:54
1.专有名词: 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Interest Service Provider) 互联网交换点 IXP (Internet eXchange Point) 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 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 个人区域网PAN(Personal Area Network) 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协议数据单元PDU(Protocol Data Unit) 点对点协议PPP(Point-to-Point Protocol) 网络控制协议NCP(Network Control Protocol) 链路控制协议LCP(Link Control Protocol) 逻辑链路控制LLC(Logical Link Control) 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a Access Control) CSMA/CD协议(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循环冗余校验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 ) 帧校验序列FCS(Frame Che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