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

windows及linux添加路由

僤鯓⒐⒋嵵緔 提交于 2019-12-09 16:44:51
1.Windows添加路由 1. 查看所有的路由表信息 route print 2. 添加一条路由条目 route add 157.0.0.0 MASK 255.0.0.0 157.55.80.1 route add 157.0.0.0 MASK 255.0.0.0 157.55.80.1 METRIC 3 route add 157.0.0.0 MASK 255.0.0.0 157.55.80.1 METRIC 3 IF 2 3. 添加一条永久路由条目(-p 表示永久路由,重启后不丢失) route -p add 10.10.10.0 MASK 255.255.255.0 10.10.10.1 route -p add 157.0.0.0 MASK 255.0.0.0 157.55.80.1 4. 删除路由条目 route delete 157.0.0.0 5. 修改路由条目(CHANGE 只用于修改网关和/或跃点数) route CHANGE 157.0.0.0 MASK 255.0.0.0 157.55.80.5 METRIC 2 IF 2 2.Linux添加路由 1.添加默认路由: route add default via 192.168.161.11 dev ens33 2.添加正常路由: route add -net 10.10.10.0/24 gw 10.10.10

ospf配置与ofps选举DR/BDR

泄露秘密 提交于 2019-12-09 15:51:07
使四台路由器ping通,并选举DR/BDR 拓扑图 使每台路由器使用各自的环回接口地址作为Router-ID,并且都运行在区域0内 使用display ospf peer命令查看此时默认下OSPF网络中的DR/BDR选举情况 可以查看出R3为DR,R4为BDR 注意(DR/BDR在点到多点的网络类型中不选举DR/BDR,同样在点到点网络中也是) 如果想要该DR与BDR,可以使用ospf dr-priority 100 xxx 设置优先级 设置完成之后需要同时重启路由器是他们正确选举 在此不演示了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zhao-yang/p/12011306.html

工业无线路由器传输距离影响因素

家住魔仙堡 提交于 2019-12-09 15:48:29
  工业无线路由器是基于各大运营商提供的5G/4G/3G无线网络,采用物联卡通过无线网络,将前端采集的数据传输到后端,实现户外设备采集数据高速传输、远程管理的功能,是一款物联网领域常用的数据传输设备。   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工业无线路由器的传输距离往往易受到障碍物、地形、环境等因素影响,导致传输距离受到影响。   首先很多人对工业无线路由器的传输范围概念认识不够清晰,一般在说明书中都会标有工业无线路由器的无线网络信号,通常有效传输距离在100-250米不等,所以有不少人就认为只要在这个传输范围内就能接收到信号。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理论数据是在理想测试环境下得出来的,具体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点:   因素一:高增益天线可以提高稳定接收距离。增益就是,在发射功率一定的情况下,增加实际天线与理想的辐射单元在空间同一点处所产生的信号的功率密度比,增强传输范围。   因素二:受路由器自身发射功率影响。这是影响工业级无线路由器传输范围的决定性因素。功率越大,传输范围越广,但是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最大发射功率不得超过100MW,也就是20dBm。   因素三:受天气影响。工业无线路由器不同于家用普通路由器,其大多应用在户外环境的条件,决定了它受天气的影响比较大,比如在雷雨天,空气的湿度变大,路由器的传输范围就会变窄,变近。苛刻的户外环境同样对路由器的芯片抗氧化性和高保护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重读TCP/IP(4)之IP协议及传输

喜你入骨 提交于 2019-12-09 10:27:44
IP IP 是 TCP/IP 协议族中最为核心的协议,所有的 TCP,UDP,ICMP 及 IGMP 数据都以 IP 数据报格式传输, IP 协议是不可靠,无连接的,这是针对它的上层 TCP 来说的,不可靠指的是它不能保证 IP 数据能成功地到达目的地,它仅提供最好的传输服务,如果发生某种错误,如路由器缓存用完了, IP 会丢弃该数据报,发送 ICMP 消息给信源端说不可达,也就仅此而已。无连接指的是 IP 并不唯护任何关于后续数据报的状态信息,每个数据报的处理是相互独立的, IP 数据报可以不按顺序接收,每个数据报独立的选择路由路线,因此到达顺序不可知。数据在经过网络层时会对数据进行封装,也就是 IP 首部,在以太网帧中, IPv4 头紧跟着以太网帧头,同时以太网帧头中的协议类型为 0x0800. IP 首部 Version 版本 : 占 4bit , 用来表明 IP 协议实现的版本号,当前为 IPv4, 即 0100 Internet Header Length(IHL) 头部长度 :占 4bit , 包头的长度是 n*32 , 由于 IPv4 的包头可能有可变数量的可选项,所以这个字段可以用来确定 ipv4 中数据部分偏移位置。 IP 包头的最小长度为 20 字节,因此一般 IHL 的最小值是 5 ,由于 IHL 占 4 位,最大也就 60 个字节,目前最多是 24 个字节

React Native之使用导航器跳转页面(react-navigation)

本小妞迷上赌 提交于 2019-12-09 09:13:45
  react-navigation是一个导航库,要使用react-navigation来实现跳转页面,首先得在项目中安装此库,由于Yarn是Facebook提供的替代npm的工具,可以加速node模块的下载。   所以这里使用Yarn来安装react-navigation。至于Yarn的安装,详情见 React Native官网   安装命令: yarn add react-navigation    react-navigation 主要包括三个组件: StackNavigator 导航组件 TabNavigator 切换组件 DrawerNavigator 抽屉组件(没使用成功,所以不做介绍)    StackNavigator 用于实现各个页面之间的跳转, TabNavigator 用来实现同一个页面上不同界面的切换, DrawerNavigator 可以实现侧滑的抽屉效果。   StackNavigator组件有两个参数,使用方法为:StackNavigator(RouteConfigs, StackNavigatorConfig)   其中 RouteConfigs 参数表示各个页面路由配置,它是让导航器知道需要导航的路由对应的页面。    StackNavigatorConfig 参数表示导航器的配置,包括导航器的初始页面、各个页面之间导航的动画、页面的配置选项等等。

react native 导航路由组件react-navigation的使用

爱⌒轻易说出口 提交于 2019-12-09 09:13:30
navigation的几个难点和问题: 1.底部tab是否可以加上中间的大按钮? 如果加上,如何触发事件? js文件放哪? 2.navigation的登录注册页面。成功后应该不能返回刚刚的登录页面?清空页面栈? 3.登录成功跳转到大厅?意图页面?还是当前所在页?弹出model是不是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登录成功如何重刷当前页? 一、前言 在 React Native 中,官方已经推荐使用 react-navigation 来实现各个界面的跳转和不同板块的切换。 react-navigation 主要包括三个组件: TabNavigator 切换组件 ,用来实现同一个页面上不同界面的切换,即tab选项卡 StackNavigator 导航组件,用于实现各个页面之间的跳转,即页面跳转(通过stack栈记录) DrawerNavigator 抽屉组件,可以实现侧滑的抽屉效果 本次我们主要说说前两个, DrawerNavigator 笔者不曾使用 (一)、怎么使用navigation(入口和概览) export default class Navigator extends Component {   render() {     return(       <Navigator />     )   } } const Navigator = StackNavigator

大数据时代的海量数据存储、和高并发解决方案总结

六月ゝ 毕业季﹏ 提交于 2019-12-08 18:56:18
结构化数据的存储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广泛普及,海量数据的存储和访问成为了系统设计的瓶颈问题。对于一个大型的互联网应用,每天几十亿的PV无疑对数据库造成了相当高的负载。对于系统的稳定性和扩展性造成了极大的问题。 水平 切分数据库 ,可以降低单台机器的负载,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了了宕机造成的损失。通过 负载均衡策略 ,有效的降低了单台机器的访问负载,降低了宕机的可能性;通过 集群方案 ,解决了数据库宕机带来的单点数据库不能访问的问题;通过 读写分离 策略更是最大限度了提高了应用中读取(Read)数据的速度和并发量。 1/什么是数据切分 通过一系列的切分规则将数据水平分布到不同的DB或table中,在通过相应的DB路由 或者 table路由规则找到需要查询的具体的DB或者table,以进行Query操作。这里所说的“sharding”通常是指“水平切分”, 这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具体将有什么样的切分方式呢和路由方式呢?行文至此,读者难免有所疑问,接下来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针对一个Blog应用中的日志来说明,比如日志文章(article)表有如下字段: article_id(int), title(varchar(128)), content(varchar(1024)), user_id(int) 我们可以这样做,将user_id为 1

tl-wr742n无线路由器怎么设置

你离开我真会死。 提交于 2019-12-08 17:19:32
tl wr742n无线路由器的设置方法如下: 1、宽带总线(猫出来的网线)连接路由器的WAN口。 2、将网线一头连接路由器任意LAN口,一头连接电脑,启动电脑和路由器设备,也可以通过手机连接无线路由器; 3、启动设备后,电脑或手机打开浏览器,在地址栏中输入 192.168.1.1 进入无线路由器设置界面。(不同的路由器默认的地址也不一样,路由器背面通常有标注)。 4、设置界面出现一个登录路由器的帐号及密码,输入默认用户名和密码admin(不同的路由器默认的用户名和密码也不一样,路由器背面通常有标注)。 5、根据设置向导一步一步设置,选择上网方式,通常ADSL用户则选择第一项PPPoE,如果用的是其它的网络服务商则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下面两项,如果不知道该怎么选择的话,直接选择第一项自动选择即可,方便新手操作,选完点击下一步; 6、输入从网络服务商申请到的账号和密码,输入完成后直接下一步,点击保存; 7、点击无线设置,无线安全设置,输入设置WIFI的密码,密码可以设置的复杂一点,最后点保存。 8、保存以后会提示是否重启路由器,选择是确认重启路由器,重新启动路由器后即可正常上网。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longronglang/p/12006293.html

网络基础杂记

一世执手 提交于 2019-12-08 10:52:40
1.互联网的基础和核心是TCP/IP TCP/IP不是一个国际标准,是民间标准。他是互联网的协议,互联网是基于tcp/ip的应用 。万维网是促进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动力 2.OSI参考模型 OSI是ISO提出的一个标准建议,并且有对应的协议栈实现,但是由于后期的更新不及时,没有跟上时代的需求和发展,致使协议复杂, 难以实现,被废弃。但是OSI参考模型是众多协议栈的标准模型。 模型分层如下: [应用层] --- 特殊的应用协议和方法,如http、ftp等,底层不变,主要在上层的应用上,采取不同的策略,来达到特殊的通信的目的 [表示层] --- 编码转换,某些收集到的数据,可以进行编解码,进而实现如在邮件中添加图片、修改字体等的功能 [会话层] --- 决定建立和断开连接的时机,以及建立多少个会话来维持通信 [传输层] [网络层] --- 某些网际协议,如ip协议、ARP协议等等 [数据链路层] --- 决定采用哪个物理链路协议,是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 [物理层] --- 实际的通信线缆,如以太网电缆、无线电磁波等等 这种分层的优势大家都知道,劣势在于不同层次的代码中要实现重复的逻辑,有时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3.http ftp sftp ssh等于tcp的关系 tcp/ip是一类的协议的统称,tcp实际上位于传输层中,ip位于网络中

浮动静态路由及负载均衡

旧时模样 提交于 2019-12-08 09:43:29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拓扑 三.实验编址 四.实验步骤 1.基本配置 2.实现两分部间、总部与两分部之间的通信 使用ping命令测试直连链路连通性 配置完成,在R1查看路由表 在路由表中已经见到以PC2所在网段为目的网段的路由条目,且下一跳路由器为R3 测试PC1与PC2之间的连通性,可以看到通信正常,使用tracert命令测试经过的网关 查看R3路由表 在PC2测试与PC1的连通性并查看所经过网关 在总部R2测试与分布连通性 3.配置浮动静态路由实现路由备份 在R1上配置静态路由,目的网段为PC2所在网段,掩码24位,下一跳为R2,优先级设置为100(默认是60) 查看R1路由表 可以看到,路由表无变化,,使用display IP routing-table protocol static命令仅查看静态路由的路由信息 可以看到目的地址为PC2的两条优先级为100和60的静态路由条目都已经存在 在R3做R1同样的对称配置 关闭R1的S 1/0/1,验证备份链路 完成后查看R1路由表,使用display IP routing-table protocol static命令查看 可以看到 优先级为100的条目为Active状态,优先级为60的条目为Inactive状态 测试PC1与PC2连通性并查看所经过的网关 4.通过负载均衡化实现网络优化 回复R1上S 1/0/1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