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

路由器的设置

泄露秘密 提交于 2019-12-10 01:47:23
更改路由器LAN口IP 该网友公司的路由器的管理设置地址是192.168.1.1,而其自己所购买的TP-Link路由器的登录设置地址也是192.168.1.1的,所以这里需要把其自己所购买的路由器的LAN口IP地址修改为192.168.2.1. 点击“网络参数”——>“LAN口设置”——>修改“IP地址”为:192.168.2.1——>点击“保存”。 友情提示:修改为192.168.2.1后,路由器会自动重启,重启完成后;用户需要在浏览器中输入192.168.2.1来登录到路由器的设置界面,然后进行后续的配置。 这是连接地址:http://www.360doc31.net/wxarticlenew/844837242.html 新的路由器如果没有特殊要求设置个 --账号–密码, 即可连接使用,如果有 特殊需求,可以更改个LAN口ip ,上面连接上有可以看看。 还有特殊需求的 前提是在同意个大的局域网 这个问题我刚知道。如题 主机A的ip是192.168.2.3/16 主机B的ip是192.168.3.1/24 将主机A的网关设为192.168.3.1,主机B的网关设为192.168.2.3,实现。 原理就是,非同一网络,ARP给网关,让网关帮忙转发,正好网关就是主机B,主机B回复ARP发给网关,也就是主机A,ARP结束,双方确定mac地址,开始通信。 以下是我自己做的实验和抓包

OSPF(1.OSPF单区域配置 2.配置ospf的认证)

£可爱£侵袭症+ 提交于 2019-12-10 01:32:01
三台路由器都互相直连,为了使整个网络互相通信,需要在所有的路由器上部署路由协议。在所有路由器上部署OSPF协议,且所有路由器都属于骨干区域。 配置完成后,我们使用ping检查各个直连链路之间的连通性 部署单区域的OSPF网络 创建并运行OSPF(1表示进程号,默认为1) area创建区域 现在要实验的是单区域配置所以使用骨干区域,即区域0 network制动运行OSPF协议的接口和接口的所属区域(匹配所通告的网段) 配置完成后可以使用display ospf interface 检查OSPF接口通告是否正确 R2 R3按照R1的进行相关配置 检查OSPF单区域的配置结果 在路由器上使用display ospf peer 查看ospf邻居状态(这就以R1为例) 其中router-id 查看邻居的路由器标识 Address查看邻居的ospf接口IP地址 State查看目前与该路由器的OSPF邻居状态 Priority查看当前邻居OSPF接口的DR优先级 使用display ip routing-table protocol ospf查看OSPF路由表(这就以R1为例) 在三个路由器上都查看完成后,在pc机上测试与其他pc机的连通性,通信正常,实验完毕。 实验二:配置ospf的认证 OSPF支持报文验证功能,只有通过验证的报文才能接收,否则将不能正常建立邻居关系

iOS路由详解

醉酒当歌 提交于 2019-12-10 00:30:30
本文如题,路由详解,注定是一篇详细解释iOS路由原理及使用的文章,由于此时正在外地出差,无法详细一一写出,只能不定时的补充。 一、什么是iOS路由 路由一词来源于路由器,可以实现层级之间消息转发的功能。 二、实例 12345678 @implementation UIResponder (GXRouter)- (void)routerEventWithName:(NSString *)eventName userInfo:(NSDictionary *)userInfo{ [[self nextResponder] routerEventWithName:eventName us 大专栏 iOS路由详解erInfo:userInfo];}@end 这是UIResponder的分类的方法,由此,每个继承与UIResponder的类都可以调用这个方法。而执行此方法的却不用在当前对象中,避免了某些控件想要做一些操作却无法完成的情况,比如一个vc中的view,如果在view中要操作vc跳转,此时就没必要用view持有vc了,直接调用此路由,在vc中实现对应方法即可。方便至极。 三、一些猜想 1 - (void)routerEventWithName:(NSString *)eventName userInfo:(NSDictionary *)userInfo; 这个方法及其不稳定

计算机网络 路由器协议

橙三吉。 提交于 2019-12-09 19:49:42
路由选择协议:OSFP协议、ISP协议、RIP协议   2019年10月19日18:00:40理解:路由器是网络层的设备采用的是网络层的协议,如OSFP协议。路由器是多个路由接口集合而成,路由接口用于访问该接口所属的网段,会有多路访问网段情况,路由接口有链路状态LSA,链路状态包含IP地址,子网掩码,网络类型和cost值等,通过建立邻居关系可以互换链路状态,收到的链路状态会链路状态数据库LSDB,我认为交换的应该是链路状态数据库,区域是用于简化OSFP计算,LSA只在区域内的路由接口进行交换,而且区域内会有一个“核心路由接口,我认为其应该是ABR”,IR和ABR交换LSDB,区域内IR不能直接交换LSDB,只能通过ABR间接交换,三个区域以上需要两个ABR,这两个ABR是一个区域,区域里通过ABR与ABR交换不同区域的LSDB,还有一个ASBR,J将外部路由协议重分布进OSFP,还 待详细理解 !DR和BDR是在多路访问网段时选择“核心”路由接口,多个路由器选择该网段符合要求的路由接口充当DR和BDR。然后再通过hub spoke交换不同路由器但是在该网段的路由接口的LSA,然后在对应单个路由器里面又可以通过“区域理论交换同个路由器不同接口的LSDB”,区域理论还认为同一个路由器可以运行多个OSFP进程,每个进程可以有多个区域。在此,认为 “ 邻居 ”和“ 链接 ”的内容还待理解

计算机网络 基本知识

只愿长相守 提交于 2019-12-09 19:49:10
计算机网络 基本知识 预备知识: 1、分组、 2、IP数据报 3、帧,IP数据报和帧什么关系? 传输层:数据段;网络层:报文分组(IP包);数据链路层:数据帧;物理层:比特流 4、数据在网络层和链路层是什么意思?在不同的层怎么存储?为什么链路层数据不能跨域网络层?网络层连接不同子网中间的路由器中与各个网络对应的接口是怎么连接?在网络层的数据又是怎么通过路由器,然后有到达其他网络中的目标地址和目标MAC呢? 5、路由器的接口连接不同的子网,具有不同的网络地址和链路层地址,子网1包含的目的寻址是子网2中的网络地址, 6、路由选择算法、转发表 7、OSFP协议 计算机网络层次划分 图-1 计算机网络层次划分示意图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yinminbo/p/11696199.html

vue 项目

元气小坏坏 提交于 2019-12-09 19:26:51
项目搭建 1、 npm install -g @vue/cli 2、 vue -h 3、 vue create list-demo 4、 yarn serve 运行项目 路由 1、 yarn add vue-router 2、新建文件router.js import Vue from 'vue'; import VueRouter from 'vue-router'; Vue.use(VueRouter); // 必须要调用 // 1. 定义 (路由) 组件。 // 可以从其他文件 import 进来 const Foo = {template: '<div>foo</div>'}; const Bar = {template: '<div>bar</div>'}; // 2. 定义路由 // 每个路由应该映射一个组件。 其中"component" 可以是 // 通过 Vue.extend() 创建的组件构造器, // 或者,只是一个组件配置对象。 // 我们晚点再讨论嵌套路由。 const routes = [ {path: '/foo', component: Foo}, {path: '/bar', component: Bar} ]; // 3. 创建 router 实例,然后传 `routes` 配置 // 你还可以传别的配置参数, 不过先这么简单着吧。 export

前端三大框架的对比

浪尽此生 提交于 2019-12-09 19:21:56
前端三大框架(Vue,React,Angular) 框架 组织方式 数据绑定 模板能力 自由度 路由 Angular MVC 双向绑定 强大 较小 静态路由 React 模块化 单向绑定 自由 大 动态路由 Vue 模块化 双向绑定 自由 较大 动态路由 组织方式 Angular 采用 MVC 的数据划分,而 Vue 和 React 采用 模块 化方案。 数据绑定 模板指令 Angular的模板是 最强大的 ,除了自带的丰富的模板指令,还可以通过自定义的指令定义模板,调用的时候只需要一个指令名称就够了。 React 模板就是 JSX ,JSX语法相当于一个变量,相当灵活。没有什么问题是一坨js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用两坨。 模板 Vue 模板借鉴了 Angular 的模板指令,但是没那么复杂。它的特点就是 简洁易用 。 自由度 Angular 本身是一个 大而全的框架 ,它对模块模板路由都有很多的要求,因此 自由度比较小 。 React 是UI层框架,JSX模板相当于js,写起来自由度非常大,相当于原生的js。 Vue 追求的是灵活,简单,但还是受到一些经典Web技术的限制,相对React自由度小一些,但其实也比较自由。 路由 Angular 路由是自带的,而 Vue 和 React 是借助别的路由工具。 React 使用 React-router , Vue 使用 Vue

Yaf框架的扩展-mvc-路由配置-模版视图smarty加载

邮差的信 提交于 2019-12-09 19:03:22
Yaf(Yet Another Framework) (另外一种框架(自己的理解)) (摘抄)yaf优点: 1.用C语言开发的PHP框架, 相比原生的PHP, 几乎不会带来额外的性能开销. 2.所有的框架类, 不需要编译, 在PHP启动的时候加载, 并常驻内存. 3.更短的内存周转周期, 提高内存利用率, 降低内存占用率. 4.灵巧的自动加载. 支持全局和局部两种加载规则, 方便类库共享. 5.高性能的视图引擎. 6.高度灵活可扩展的框架, 支持自定义视图引擎, 支持插件, 支持自定义路由等等. 7.内建多种路由, 可以兼容目前常见的各种路由协议. 8.强大而又高度灵活的配置文件支持. 并支持缓存配置文件, 避免复杂的配置结构带来的性能损失. 9.在框架本身,对危险的操作习惯做了禁止. 10.更快的执行速度, 更少的内存占用. 如期所说一样yaf的性能确实非常的高,几乎不会带来什么额外的性能开销,是值得使用框架,下面就我自己的学习来说明下yaf相应的知识点: 1:mvc模式: Yaf提供了最基本的mvc模式 其流程图如下: 这就是yaf全部的流程图,很清晰告诉我们yaf处理请求了流程。 2:插件 yaf提供了插件功能给我们提供了扩展的留下了空间,要定义插件就要继承Yaf_Plugin_Abstract,同时它有6个hook 触发顺序 名称 触发时机 说明 1

第三章:网络技术基础

不想你离开。 提交于 2019-12-09 17:35:38
1、 网络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计算机间点对点的通信到主机间和异种网络间的互连。 中继器: 工作在物理层, 具有转发位功能, 用于网络负载很轻和网络延时要求不高的情况。 主要作用是信号再生 放大、 延长网络距离。 中继器两端的传输媒体可以不同, 但是只能连接相同数据传输速率的 LAN。 最多可以有 4 个 中继器、 5 个中继网段。 当 5 个网段都存在时, 每个光线链路段不超过 500m; 当 3 个中继器、 4 个网段时, 每个光 线链路段不超过 1000m。 网桥(桥接器): 连接两个局域网的的一种存储/转发设备, 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具有帧转发功能。 用来控制数据 流量、 处理传送差错、 提供物理寻址、 介质访问算法。 用网桥划分网段目的, 一是减少每个 LAN 段上的通信量; 二是要确保网段间的通信量小于每个网段内部的通信量。 路由器: 在网络层提供多个独立的子网间连接服务的一种存储/转发设备, 用于报文转发。 用路由器连接的网络 可以使用在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协议完全不同的网络互连。 路由器可根据传输费用, 转接时延, 网络拥塞或信源和 终点间的距离来选择最佳路径。 路由器的主要工作是为经过路由器的数据寻找一个最佳的传输路径, 并将该数据 有效地传送到目的地。 在路由器中最关键的就是它采用的路由算法, 即最佳的传输路径方法。 防火墙: 工作在第三层的对 IP

网络设备

倾然丶 夕夏残阳落幕 提交于 2019-12-09 16:52:31
一、交换机 1、工作原理 交换机位于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即第二层),是一种基于MAC地址识别的,用于完成数据的封装和转发的网络设备。交换机可以学习MAC地址,并把其存放在内部地址表中,通过在数据帧的始发者和目标接受者之间建立临时的交互路径,使数据帧直接由源地址到达目的地址。 2、工作过程 (1)当交换机从某个端口收到一个数据包时,先读取包中的源MAC地址,从而建立源端口与源MAC地址的对应关系,并将其添加至地址表。 (2)读取包头中的目的MAC地址,并在地址表中查找相应的端口。 (3)如果地址表中有与该目的MAC地址对应的端口,则把数据包直接复制到这端口上。 (4)如果在MAC地址表中没有找到该MAC地址,也就是说,该目的MAC地址是首次出现,则将该帧发送到所有其他端口(源端自除外),相当于该帧是一个广播帧。拥有该MAC地址的网卡在接收到该广播帧后,将立即作出应答,从而使交换机将“端口号-MAC地址”对照表添加到地址表。 3、在网络中的应用 (1)提供网络接口:连接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无线接入点等网络设备;连接计算机、服务器等计算机设备。 (2)扩充网络接口:尽管交换机大都拥有较多数量的端口(通常为8~52个),但当网络规模较大、接入的设备数量较多时,一台交换机所能提供的网络接口往往不够。此时,就必须将两台或更多的交换机连接在一起,从而成倍地扩充网络接口。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