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

linux下更改vncserver的密码

生来就可爱ヽ(ⅴ<●) 提交于 2020-03-24 07:20:46
Linux下VNC配置多个桌面和修改密码 1:vncserver 2:iptables -I INPUT -p tcp --dport 5901 -j ACCEPT 客户端方式 3:iptables -I INPUT -p tcp --dport 5801 -j ACCEPT 浏览器方式 4:vi /root/.vnc/xstartup 注释掉最后一行 #twm & 末行添加:gnome-session & 5:vncserver :1 配置多个桌面 Linux下VNC配置多个桌面和修改密码   可以使用如下的方法启动多个桌面的VNC   vncserver :1   vncserver :2   vncserver :3   ……   但是这种手工启动的方法在服务器重新启动之后将失效,因此,下面介绍如何让系统自动管理多个桌面的VNC,方法是将需要自动管理的信息添加到/etc/sysconfig/vncservers配置文件中,先以桌面1为root用户桌面2为oracle用户为例进行配置如下:   格式为:VNCSERVERS="桌面号:使用的用户名 桌面号:使用的用户名"   [root@testdb ~]# vi /etc/sysconfig/vncservers   VNCSERVERS="1:ro 配置多个桌面   可以使用如下的方法启动多个桌面的VNC  

ifconfig 中的 eth0 eth0:1 eth0.1 与 lo

微笑、不失礼 提交于 2020-03-24 06:47:58
ifconfig 中的 eth0 eth0:1 eth0.1 与 lo https://www.cnblogs.com/jokerjason/p/10695189.html 1. eth0 eth0:1 eth0.1 eth0 eth0:1 和eth0.1三者的关系对应于物理网卡、子网卡、虚拟VLAN网卡的关系: 物理网卡 :物理网卡这里指的是服务器上实际的网络接口设备,这里我服务器上双网卡,在系统中看到的2个物理网卡分别对应是eth0和eth1这两个网络接口。 子网卡 :子网卡在这里并不是实际上的网络接口设备,但是可以作为网络接口在系统中出现,如eth0:1、eth1:2这种网络接口。它们必须要依赖于物理网卡,虽然可以与物理网卡的网络接口同时在系统中存在并使用不同的IP地址,而且也拥有它们自己的网络接口配置文件。但是当所依赖的物理网卡不启用时(Down状态)这些子网卡也将一同不能工作。 虚拟VLAN网卡 :这些虚拟VLAN网卡也不是实际上的网络接口设备,也可以作为网络接口在系统中出现,但是与子网卡不同的是,他们没有自己的配置文件。他们只是通过将物理网加入不同的VLAN而生成的VLAN虚拟网卡。如果将一个物理网卡通过vconfig命令添加到多个VLAN当中去的话,就会有多个VLAN虚拟网卡出现,他们的信息以及相关的VLAN信息都是保存在/proc/net/vlan

linux Shell学习笔记第三天

假装没事ソ 提交于 2020-03-24 06:19:52
第三天:条件选择 大 纲 应用实例分析 条件测试 if…else…fi case…in…esac 实现功能菜单: 执行脚本后 按1,显示当前时间 按2,显示CPU负载 按3,显示剩余内存 按0,退出脚本 按其他字符,提示超出选择范围后退出 分析步骤。 #date +%T uptime awk截取 free –m 条件测试格式 #test –option obj #[ -option obj ] 返回结果 表达式内容测试结果是真的 表达式内容测试结果是假的 测试的对象分类 执行结果(执行成功或失败) 文件(文件是否存在等) 文本(是否一致) 数字(数值比较) 条件测试的选项 选项 作用 -d 目录 -e 是否存在 -f 是否是普通文件 -s 文件大小是否等于0 -r 是否可读 -w 是否可写 -x 是否可执行 逻辑操作符号 选项 作用 -a 与操作 -o 或操作 ! 非操作 实例: #test –e /etc/passwd –a –e /etc/shadow 中间是a与操作,则都为0才得0 #test –e /etc/passwd –o –e /etc/groups 中间是o或操作,则有一真则真0 字符串操作符 == 两个字符串相等 != 两个字符串不相等 -z 空字符串 -n 非空字符串 实例: #test –z $LOGNAME #echo $LOGNAME #echo $?

linux_添加一个普通用户

删除回忆录丶 提交于 2020-03-24 04:21:43
useradd 用户名 passwd 密码 su 用户名 可以切换用户 exit 返回之前登录的用户 sodu用户 --》 不用告诉普通用户root的密码 可以查看所有的系统文件 包括root下面的 visodu直接打开找到 root ALL=(ALL) ALL 三个all的意思:用户可以再任何机器上以任何形式执行任何命令 让 hadoop 用户在 node-23 主机上以 allen 的身份执行 kill 命 令,就这样编写配置文件:hadoop node-23=(allen) /bin/kill 当普通用户想要查看root用户的文件时 前面加上sodu 命令然后输入自身密码才可以查看 sudo ls /root 注:yyp复制一行 dd删除一行 shift+zz保存并退出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lxyuuuuu/p/9552567.html

Elevation of Privilege On Linux(Local & GNU glibc dynamic linker $ORIGIN)

只愿长相守 提交于 2020-03-24 04:02:58
Today I've find something fresh while having the meeting class on net. I've never learned that the Linux system will be unreasonably unsafe since today. Consequently I should record it here. Okay, let's begin right though. Nearly every distribution of Linux Operating System have this problem. And it can be used to elevate the privilege as the problem is in the kernel. Do not be so surprise. Because it's not the big shock compared to the next. The biggest shock is the reason for the loophole is design error. So it's born with it and can hardly changed. Do my computer(Linux OS) have this problem

[linux]ubuntu切换为root用户

倖福魔咒の 提交于 2020-03-24 03:50:05
======================================================================== ubuntu默认root密码是什么? 没有默认的,因为你还没给root设置密码,,你第一个 user 是在 admin 组 ,所以他可以给 root 设置密码 安装完Ubuntu后忽然意识到没有设置root密码,不知道密码自然就无法进入根用户下。到网上搜了一下,原来是这麽回事。Ubuntu的 默认root密码是随机的,即每次开机都有一个新的root密码。 解决办法: 我们可以在终端输入命令 sudo passwd ,然后输入当前用户的密码,enter,终端会提示我们输入新的密码并确认,此时的密码就是root新密码。修改成功后,输入命令 su root ,再输入新的密码就ok了。 1.设置的root密码 wanping@wanping-virtual-machine:/etc$ sudo passwd 输入新的 UNIX 密码: ---> 输入你的密码,不回显 重新输入新的 UNIX 密码: --- > 重复root 密码 passwd:已成功更新密码 2.切换为root 用户 wanping@wanping-virtual-machine:/etc$ su root // 注意 和其他linux系统不太一样,如:fedora 是 sudo

linux安装&卸载IB网卡(mellanox)驱动

浪尽此生 提交于 2020-03-24 03:49:41
由于工作上的需求,需要在redhat6.5服务器上面安装mellanox品牌的IB网卡,故整理了一个安装&卸载IB网卡驱动的教程: 一、安装 1) 下载相应操作系统驱动 http://www.mellanox.com/page/products_dyn?product_family=26&mtag=linux_sw_drivers 2 )解压安装驱动 tar zxf MLNX_OFED_LINUX-4.1-1.0.2.0-rhel6.5-x86_64.tar.gz cd MLNX_OFED_LINUX-4.1-1.0.2.0-rhel6.5-x86_64 ./mlnxofedinstall # 安装程序会检查系统库,如果缺少库会直接提示使用yum install ‘缺少的库’安装,根据提示安装即可,-q参数静默安装 /etc/init.d/openibd restart # 安装完成后重启主机 ,使用ifconfig -a或者ip a就可以看到ib0,ib1...等名字的IB网卡了 3 )重新编译添加针对当前内核版本的 IB 驱动 进行第2)步时如果下载的驱动不支持当前内核版本,则会提示编译安装,步骤如下: ◆在编译之前首先安装gcc编译环境和kernel开发包 yum install gcc gcc-c++ libstdc++-devel kernel-default-devel

Linux 学习路线规划

好久不见. 提交于 2020-03-24 03:22:27
1 抛弃旧文化,迎接Linux命令新文化 Linux第一步,从Windows思维,切换到Linux的“命令行+文件”模式 在Linux中,做什么都有相应命令。一般就在bin或者sbin目录下,数量繁多。如果你事先不知道该用哪个命令,很难通过枚举的方式找到。因此,在这样没有统一入口的情况下,就需要你对最基本的命令有所掌握。 一旦找到某个命令行,替代输入框的是各种各样的启动参数。 这些参数怎么填, 一般可以通过 -h 查看help,就能找到相应的配置项 还可以通过man命令,查看文档 无论是什么命令行工具,最终的配置一般会落到一个文件上,只要找到了那个文件,文件中会有注释,也可以挨个儿看下去,基本就知道如何配置了。 攻克了第一个困难了。这个时候,你能看到一些很美丽的风景,例如一些很有技巧的命令sed和awk、很神奇的正则表达式、灵活的管道和grep、强大的bash。你可以自动化地做一些事情了,例如处理一些数据,会比你使用Excel要又快又准,关键是不用框框点点,在后台就能完成一系列操作。在处理数据的同时,你还可以干别的事情,半夜处理数据,第二天早上发个邮件报告,这都是Excel很难做到的事情。 2 通过系统调用或者glibc,掌握程序设计 命令行工具也是程序,只不过是别人写的程序。从用别人写的程序,到自己能够写程序,通过程序来操作Linux,这是第二个要攻克的困难。

成功实现Navicat访问Linux中安装的MySQL数据库

此生再无相见时 提交于 2020-03-24 03:16:58
成功实现Navicat访问Linux中安装的MySQL数据库 1、安装好MySQL,检查是否正常登录 2、进入mysql数据库配置远程连接 #将所有数据库的所有表(*.*)的所有权限(all privileges),授予通过任何ip(%)访问的root用户,密码为123123,如果要限制只有某台机器可以访问,将其换成相应的IP即可 mysql> grant all privileges on *.* to 'root'@'%' identified by ' '; mysql> flush privileges #刷新 3、退出mysql重启mysql 4、开启3306端口使其可以被远程连接访问 ​ 安装iptables-services yum install -y iptables-services 开启3306端口 vim /etc/sysconfig/iptables #编辑 #添加下面命令开启3306端口 -A INPUT -p tcp -m state --state NEW -m tcp --dport 3306 -j ACCEPT 5、重启防火墙并且设置为开机自启 service iptables restart #重启防火墙 systemctl enable iptables.service #设置开机自动启动 6、测试Navicat是否正常可以连接访问数据库 7

linux的磁盘挂载

故事扮演 提交于 2020-03-24 02:30:06
创建虚拟硬盘 1、关闭VM中正在运行的虚拟系统; 2、EDIT Virtual Machine Settings;(右键单击图标,点击settings) 3、在Hardware页点“Add...”->Add a hard disk->Create a new virtual disk->SCSI(recommended)->分配空间大小->OK;(只是一直点next就行了,至于你要添加的大小在中间设 置) 4、可以看见Hardware中出现了一块新的硬盘Hard Disk 2。 开始添加 [root@localhost ~]# fdisk -l //用来检查系统中有几块硬盘 Disk /dev/sda: 21.5 GB, 21474836480 bytes //这是已经分区的磁盘 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2610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 identifier: 0x00044451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