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分区

操作系统8:文件系统

帅比萌擦擦* 提交于 2020-02-09 23:09:05
文件系统 基本概念 文件是具有符号名的数据项的集合 行文件:以行为单位 文件的属性: 文件的标识是内部使用的编号,在文件系统内部并不使用文件名 文件操作通过系统调用的方式进行 打开和关闭都涉及到了内存和磁盘的交互 顺序访问: 目录 目录也是在磁盘中的,它是一种特殊的文件 目录的结构 整个目录系统中不允许重名 不好分组 这里的路径名表示的是用户的分组 树型就可以分组了 对树型目录进行更改,就可以实现目录的共享 这都好理解 悬空指针也不一定要操作系统解决,现在的操作系统也就没管 实际使用的时候尽量会避免环的产生 第一个方式太激进了,会限制功能 文件系统的安装和使用 也可以把几块硬盘通过RAID技术构成一个分区,多用于服务器 安装时可以安装在特定的安装点下: 新的硬盘要先建立文件系统 每个分区中要有引导信息 根分区:存放操作系统内核和其他系统文件 将分区加载到操作系统上时,会在内存中保留一份加载表来说明该分区的情况 文件的共享和保护 文件系统结构 文件由数据块和文件控制块两部分组成 文件系统在磁盘上而不是内存中 逻辑文件系统处理元数据 目录结构一开始放在磁盘上,但是要打开文件时,会将相关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加载到内存中以便于查找文件在磁盘上的位置 除了每个进程有自己的文件打开表以记录该进程打开了哪些文件之外,系统也有一个总表来记录哪些文件被打开了

Linux磁盘分区工具的使用

别等时光非礼了梦想. 提交于 2020-02-09 15:32:14
----------fdisk分区工具---------- 一、.下面来介绍fdisk分区工具的命令格式: fdisk是传统的Linux硬盘分区工具,也是Linux系统中最常用的一种硬盘分区工具之一,它的命令格式如下: 其中常用命令选项的说明如下: -b sectorsize: 定义磁盘扇区的大小,有效值包括512、1024和2048,这个选项只对老版本的Linux操作系统有效。 -C cyls: 定义磁盘的柱面数,一般情况不需要对它进行定义,使用默认的就好。 -H heads: 定义分区表所使用的磁盘的碰头数,一般为255或16。 -S sects: 定义每条磁道的扇区数,一般为63。 -l :这是最常用到的一个命令选项,它是显示指定磁盘设备的分区表信息,例如查看/dev/sdb1这个磁盘设备的分区表信息就是:fdisk -l /dev/sdb1 -u :在显示分区表时,以扇区代替柱面作为显示的单位 -s partition: 在标准输出中以block为单位显示分区的大小。 -v :显示fdisk的版本信息。 device:就是磁盘的设备名称,IDE类型的磁盘设备名为[dev/hd[a-h]];而SCSI或SATA类型的磁盘设备名为[dev/sd[a-p]]。 假如我要查看我电脑上的第一块磁盘的分区表信息(呵呵,我就一块硬盘)可以使用如下命令:fdisk -l /dev/sda

Linux磁盘与文件系统概念理解

此生再无相见时 提交于 2020-02-09 11:09:08
磁盘级别概念 这里讲的主要是网上所谓的老式磁盘,它是由一个个盘片组成的,我们先从个盘片结构讲起。如图1所示,图中的一圈圈灰色同心圆为一条条磁道,从圆心向外画直线,可以将磁道划分为若干个弧段,每个磁道上一个弧段被称之为一个扇区(图践绿色部分)。扇区是磁盘的最小组成单元,通常是512字节。 图2展示了由一个个盘片组成的磁盘立体结构,一个盘片上下两面都是可读写的,图中蓝色部分叫柱面(cylinder)。 简简单介绍了磁盘结构后,下面我们将对磁盘的参数进行讲解。磁盘的常见参数如下: 磁头(head) 磁道(track) 柱面(cylinder) 扇区(sector) 圆盘(platter) 图2中磁盘是一个 3个圆盘6个磁头,7个柱面(每个盘片7个磁道) 的磁盘,图2中每条磁道有12个扇区,所以此磁盘的容量为6*7*12*512字节。 即: 存储容量 = 磁头数 × 磁道(柱面)数 × 每道扇区数 × 每扇区字节数 下面讲一下现代磁盘,在老式磁盘中,尽管磁道周长不同,但每个磁道上的扇区数是相等的,越往圆心扇区弧段越短,但其存储密度越高。不过这种方式显然比较浪费空间,因此现代磁盘则改为等密度结构,这意味着外围磁道上的扇区数量要大于内圈的磁道,寻址方式也改为以扇区为单位的线性寻址。为了兼容老式的3D寻址方式,现代磁盘控制器中都有一个地址翻译器将 3D 寻址参数翻译为线性参数。 扇区

linux 分区格式查看

江枫思渺然 提交于 2020-02-09 11:07:01
Linux分区格式查看 两个文件 /etc/fstab 和/etc/mtab /etc/fstab是用来存放文件系统的静态信息的文件,当系统启动的时候。 系统会自动地从这个文件读取信息,并且会自动将此文件中指定的文件系统挂载到指定的目录。 /etc/mtab则显示的是已经被挂载的fs的清单文件。 每当 mount 挂载分区、umount 卸载分区,都会动态更新 mtab,mtab 总是保持着当前系统中已挂载的分区信息,fdisk、df 这类程序,必须要读取 mtab 文件,才能获得当前系统中的分区挂载情况。 域说明: 转载自: http://www.linuxidc.com/Linux/2012-04/59111.htm 文件的六个域,分别为: <file system>、<mount point>、<type> 、<options>、<dump>、<pass>。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六个域的详细意义。 1、<fie sysytem>。这里用来指定你要挂载的文件系统的设备名称或块信息,也可以是远程的文件系统。做过嵌入式linux开发的朋友都可能知道 mount 192.168.1.56:/home/nfs /mnt/nfs/ -o nolock (可以是其他IP)命令所代表的意义。它的任务是把IP为192.168.1.56的远程主机上的/home/nfs/目录挂载到本机的/mnt/nfs

fstab文件详解

故事扮演 提交于 2020-02-09 11:05:24
一、fstab详解   /etc/fstab 文件负责配置Linux开机时自动挂载的分区,某些时候当Linux系统下划分了新的分区后,需要将这些分区设置为开机自动挂载,否则,linux是无法使用新建的分区的。磁盘分区都必须挂载到目录树中的某个具体的目录上才能进行读写操作,而fstab正是负责这一配置。需要在根目录上挂载上一个磁盘分区,Linux分区交换也需要独立使用一个分区,因此,安装一个Linux至少需要两个分区(如果电脑的物理内存足够大,交换分区并不是必须的)。   如果磁盘是SATA接口,且有多个磁盘,则每个磁盘被标记为 /dev/hda 、 /dev/hdb、 /dev/hdc 等以此类推;而每个磁盘的分区被标记为 /dev/hda1、 /dev/hda2等。如果磁盘是SCSI类型,则多个磁盘会被分别标记为 /dev/sda、/dev/sdb等等。分区同理。   fstab中的文件挂载操作如下:   <file system> <mount point> <type> <options> <dump> <pass>   <file system>:描述要挂载的特殊的块设备或远程文件系统,如/dev/cdrom /dev/sdb等,远程文件系统使用<host>:<dir>.   <mount point>:描述文件系统的挂载点;如果是一个交换分区(swap

linux mkfs命令参数及用法详解---linux格式化文件系统命令(包括swap分区)

主宰稳场 提交于 2020-02-09 11:01:45
mkfs 命令 linux格式化磁盘命令    linux mkfs 指令:mkfs   使用权限 : 超级使用者   使用方式 : mkfs [-V] [-t fstype] [fs-options] file sys [blocks] [-L Lable]   说明 : 建立 linux 档案系统在特定的 partition 上   参数 :   device : 预备检查的硬盘 partition,例如:/dev/sda1   -V : 详细显示模式   -t : 给定档案系统的型式,Linux 的预设值为 ex t2   -c : 在制做档案系统前,检查该partition 是否有坏轨   -l bad_blocks_file : 将有坏轨的block资料加到 bad_blocks_file 里面   block : 给定 block 的大小   -L:建立lable 补充说明: mkfs本身并不执行建立文件系统的工作,而是去调用相关的程序来执行。例如,若在"-t" 参数中指定ext2,则 mkfs会调用 mke2fs 来建立文件系统.使用时如省略指定【块数】参数,mkfs会自动设置 适当的块数.   例子 :   在 /dev/hda5 上建一个 msdos 的档案系统,同时检查是否有坏轨存在,并且将过程详细列出来 :   mkfs -V -t msdos -c /dev

linux挂载新硬盘

半城伤御伤魂 提交于 2020-02-09 05:27:43
   注:红色部分表示相关命令 1、查看数据盘   在没有分区和格式化数据盘之前,使用 “df –h”命令,是无法看到数据盘的,可以使用“fdisk -l”命令查看   # df -h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xvda1 20G 1.4G 18G 8% /     tmpfs 498M 0 498M 0% /dev/shm # fdisk -l Disk /dev/xvda: 21.5 GB, 21474836480 bytes 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2610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 identifier: 0x00060953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xvda1 * 1 2611 20970496 83 Linux Disk /dev/xvdb: 53.7 GB, 53687091200

RK3228H开发之Rockchip Recovery及android系统升级详解

假如想象 提交于 2020-02-08 04:25:57
一、引言 Recovery 模式指的是一种可以对安卓机内部的数据或系统进行修改的模式,(类似于 windows pe 或 DOS)。在这个模式下我们可以刷入新的安卓系统,或者对已有的系统进行备份或升级,也可以在此恢复出厂设置,本篇文章即来介绍下Rockchip中的recovery 二、Recovery 模式在框架层的位置 Android 启动后,会先运行 bootloader。Bootloader 会根据某些判定条件决定是否进入 recovery 模式。Recovery 模式会装载 recovery 分区,该分区包含 recovery.img。Recovery.img 包含了标准内核(和boot.img 中的内核相同)以及 recovery 根文件系统。 Android recovery 三个部分两个接口,recovery 的工作需要整个软件平台的配合,从架构角度看,有三个部分: Main System: 用 boot.img 启动的 Linux 系统,Android 的正常工作模式。 Recovery:用 recovery.img 启动的 Linux 系统,主要是运行 recovery 程序。 Bootloader:除了加载、启动系统,还会通过读取 flash 的 MISC 分区获得来自 Main System 和Recovery 的消息,并以此决定做何种操作。 两个通信接口:

Linux磁盘分区格式化挂载

自古美人都是妖i 提交于 2020-02-08 00:17:40
1,Linux分区 原理 1)Linux无论有几个分区,分给哪一目录使用,归根结底只有一个根目录,一个独立且唯一的文件结构,Linux中每个分区都是用来组成整个文件系统的一部分。 2)Linux中采用了一种叫 “载入” 的处理方法,它的整个文件系统中包含了一整套的文件和目录,且将一个分区和一个目录联系起来。这时要载入的一个分区将使它的存储空间在一个目录下获得。 3)原理图 简而言之,Linux 没有像Windows那样的C,D,E盘的概念,在Linux中都是文件目录 硬盘说明 1)Linux硬盘分IDE硬盘和SCSI硬盘,目前基本上都是SCSI硬盘 2)对于IDE硬盘,驱动标识为“hdx~”,其中“hd”分区所在的设备类型,这里指IDE硬盘了。“x”为盘号(a为基本盘,b为基本从属盘,c为辅助盘,d为辅助从属盘),“~”代表分区,前4个分区用数字1~4表示,他们是主分区或扩展分区,从5开始就是逻辑分区。如:hda3表示为第一个IDE硬盘上的第三个主分区或扩展分区 3)对于SCSI硬盘则标识为“sdx~”,SCSI硬盘是用“sd”来表示分区所在设备的类型的,其余则和IDE硬盘的表示方法一样。 4)对于virtio 硬盘则标识为“vdx~”,virtio 硬盘是用“vd”来表示分区所在设备的类型的,其余则和IDE硬盘的表示方法一样。 --------------------- 2

Centos7配置详解

倖福魔咒の 提交于 2020-02-07 16:18:55
文章目录 1 VMware阶段 2 Centos7阶段 2.1 选择语言 2.2 选择地区和时间 2.3 选择操作系统类型 2.4 选择分区 2.5 配置网络 2.6 配置root密码 3 Centos7修改配置 3.1 查看ip 3.2 防火墙 3.2.1 查看防火墙状态 3.2.2 关闭防火墙 3.2.3 关闭防火墙开机自启 1 VMware阶段 直接下一步就可以 直接一路next: 网络类型选择: 直接一路next 直接一路 next ,使用推荐的就可以了 2 Centos7阶段 点击开启此虚拟机后,就进入了配置页面 2.1 选择语言 2.2 选择地区和时间 2.3 选择操作系统类型 2.4 选择分区 点击 done 之后来到了手动配置分区界面 分别创建 /boot区、swap交换分区、根分区/ 注释:Linux系统最简单的分区方案: 分 /boot 区,给200M, /boot 放启动文件。 分交换分区(交换空间) swap ,看内存总大小,如果内存足够大,这个空间就要设置太大了。如果内存小于 2G 。那么这个空间设置成内存的2倍大小。 所有空间给 / (根分区) 2.5 配置网络 2.6 配置root密码 3 Centos7修改配置 3.1 查看ip ip addr 或者 ip address 3.2 防火墙 3.2.1 查看防火墙状态 systemctl sta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