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政策

滞胀风险下中国货币政策面临两难

若如初见. 提交于 2020-01-24 20:07:31
李迅雷 清明假期的最后一天(4月5日),中国央行宣布加息0.25%,这是始于去年 10月的此轮加息周期的第四次加息了。尽管加息后一年期存款利率达到3.25%,但仍远低于2月份4.9%的CPI涨幅,更低于3月份CPI超5%的预期 水平。因此,央行加息显然是滞后和被动的,负利率还将成为常态。 升值预期下加息空间不大 央行加息步伐之所 以如此缓慢,担忧人民币升值预期上升、热钱大规模流入是一个主要原因。因为美国加息时间或在明年年中,中美之间的利率差距扩大,势必会加大升值预期,诱使 更多热钱流入,而热钱的流入又会加大通胀压力,为了应对通胀,还得再度加息,而加息的结果又使更多的热钱流入。如此一来,容易形成“通胀-加息-热钱流入 -通胀-再加息”的恶性循环,这显然不是央行愿意看到的。 目前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空间不大,利率空间也受热钱遏制,剩下的就是公开市场操作这个工具了。从加息的滞后特性看,它其实也是给公开市场操作腾挪空间。 提高存准率相当于“变相加息” 加 息有些滞后还体现在,本次加息之前不少中小企业已经在诉说向银行借款难及实际贷款利率大幅提升的问题。据近期有关部门调研,企业的贷款利率明显高于基准贷 款利率:房地产企业实际贷款利率一般在20%以上,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多在10%以上,而大中型企业的贷款利率在6%~10%之间。 从逻辑上讲,利率是资金的价格,由货币的供求关系所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