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

等额本息,等额本金,先息后本解读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38:01
本文转自https://zhuanlan.zhihu.com/p/31289465 先息后本:一般是指一年期的消费信贷,目前借款上限为30w,随借随还,按日计息,提前还款不罚息,每个月先付利息,第12个月还本金+第12个月利息。所以根据上文的例子,每个月的利息是:10w*5%/12=416.66。 第12个月支出10w本金+416.66. 两年总利息是1w。 客户使用这种还款方式,最后的利率是 1w/10w/2*100%=5% 2)等额本息:一般的银行贷款均可使用等额本息。等额本息是指:把贷款时间内的所有本金以及对应产生的利息,均匀的分配在每一个月中。这种还款方式的特点是:每个月还款金额相同。但每个月还款额中,前面是还利息多,后期是还本金多。总利息是:4387.14*24-10w=5291.36 客户使用这种还款方式,最后的利率是5291.36/10w/2*100%=2.65%, 3)等额本金:一般的银行贷款均可使用等额本金。等额本金是指:把贷款时间内的所有本金均匀分配在每个月中,同时每个月配上未还款及当月本金对应的利息。这种还款方式的特点:每个月还款的金额不同,第一个月最多,后续越来越少。每个月还的本金一样。以上文为例,第一个月是4583.33,以后每个月减少17.36。根据等差数列计算公式,总利息是 (4583.33+4184.05)*24/2-10w=5208.56

智能代还信用卡app大神独到见解最适合推广的市场在几月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2:56:40
假定从复杂地满足市场需求的逻辑来看,信用卡代偿业务的确有它存在的空间。近年来,我国贷记卡持卡人数和发卡量都出现疾速下跌的趋向,与之相伴的是逾期还款需求的疾速增加。 当用户无法按时还款时,他们不只需承当透支利率(信用卡年化利率约18.25%),还要领承担逾期的违约金。由于这局部费率昂扬,瞄准这个细分需求的余额代偿业务便应运而生。 1、银行瞧不上的市场有潜力吗? 信用卡余额代偿,是指信用卡持卡人出借发卡银行的信用账单时,经过在第三方机构央求较低利率(低于信用卡账单分期利率)存款的方式一次结清信用账单,再分期还款给金融机构的进程。 信用卡余额代偿实际上为消费者提供了资金的中短期活动性,消费者经过低利率的代偿借款交流了高利率信誉卡存款余额。这样一来,既可以降低还款付息的压力,又能提升消费额度。 余额代还业务在美国发展的背景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消费金融市场趋于成熟,信贷制度和信誉体系都较完善。信用卡业务的发卡规模趋于饱和,人均持卡量接近4张,卡债规模趋于颠簸。 但当时在国际,由于市场环境不同(比方,信用卡持卡量还不高、集团征信体系尚不完善),消费习气不同(比方,中国人普遍不喜欢负债消费),银行也短少动力(比方,前一个消费习气的缘由就间接招致了付息用户较少,这局部业务收益无限)。不过,毕竟体量在那里,银行瞧不上不代表没有市场。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8年1季度末

利率掉期(利率互换)的解释

我们两清 提交于 2019-12-02 05:29:26
来自百度某匿名用户对利率互换举例,个人觉得比较易懂。 假设有A、B两家公司,A打算从甲银行借款1000万元,B打算从乙银行借款1000万元。由于A、B两家公司的信用级别不同,A的信用级别高于B 甲银行为A提供两种计息方式:固定利率:10%,浮动利率:LIBOR+0.3%; 乙银行为B公司提供两种计息方式:固定利率:12%,浮动利率:LIBOR+1% 借款方式: (1)A向甲银行借款2000万元,再将1000万元借给B公司,此时A、B公司取得借款得利率和为最小,A无论是选择浮动利率方式还是固定利率方式均相对于B公司有绝对优势(但此方法不被允许) (2)A、B自己借款或合作 A、B公司借款方式组合 ①A:固定利率 B:固定利率-------各自自己借款 ②A:固定利率 B:浮动利率(利率和为LIBOR+11%)----各自自己借款 ③A:浮动利率 B:固定利率(利率和为LIBOR+12.3%)----互换 ④A:浮动利率 B:浮动利率-------各自自己借款 由上组合可看出,组合②得总利率比组合③得总利率低1.3%,当A公司打算以浮动利率借款,B公司打算以固定利率借款时,我们发现将组合③转换成组合②的方式,总的利率可以降低----A公司选择以固定利率方式向甲银行借款,B公司选择以浮动利率方式向乙银行借款,A与B之间签订利率互换协议。 签订协议: (1)降低的总利率1.3%平均分配

国开-国债利差形成的猜想

こ雲淡風輕ζ 提交于 2019-12-01 19:03:00
目录 国开-国债利差形成的猜想 常见解释及其缺陷 从“风险溢价”的角度理解利差 税制差别形成的市场分割 用风险溢价解释利差的动态 对投资的指导意义 国开-国债利差形成的猜想 常见解释及其缺陷 税制差异 对利息征税的比例通常是恒定不变的,显然不能与利差的大幅动态变化相匹配。 流动性差异 以 10 年期债券为例,活跃国债每日的成交量在一二百笔,与次活跃国开债相当。个人以为,二者流动性的差异与至少几十个 bp 的利差不相称。 信用差异 目前,绝大部分参与国债与国开债交易的机构均来自国内。尽管发行主体不一致,但国内机构普遍将二者等同视为国家政府背书的无风险债券,信用利差是显然不存在的。 从“风险溢价”的角度理解利差 首先明确一个现代金融学的基本观点: 对于风险更大的资产,市场要求该资产提供更大的预期回报,预期回报减去同期无风险回报便是资产的风险溢价 。 应用于债券市场的话,就是说风险更大的债券,到期收益率更高。到期收益率可以理解为没有再投资风险的债券预期回报率,同期的无风险回报可以用短期无风险债券的利率表示。 税制差别形成的市场分割 同为无风险债券,国债在税收制度上的优势更容易吸引 配置性资金 的投入,在配置性资金作为主导力量的前提下,“投机性资金”不容易发现或营造短期交易性机会。因此,投机性资金被“排挤”到另一个无风险债券市场——国开债。 投机性资金比例的提高导致国开债的利率风险大于国债

央行根据LPR调整房贷利率,看看你的房贷算法如何变化

*爱你&永不变心* 提交于 2019-11-28 19:21:10
8月25日,央行宣布,针对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进行调整。 央行要求:自2019年10月8日起,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以最近一个月相应期限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定价基准加点形成,加点数在合同期限内固定不变。 此外,借款人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时,可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协商约定利率重定价周期。重定价周期最短为1年。利率重定价日,定价基准调整为最近一个月相应期限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直接事关房贷利率的一条是,首套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二套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加60个基点。 而商业用房购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加60个基点,不过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暂不调整。 央行也表示,严禁银行提供个人住房贷款“转按揭”“加按揭”服务。 央行有关负责人就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调整表示,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是贷款利率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过程中,个人住房贷款定价基准也需从贷款基准利率转换为LPR。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将如何定价是本次调整关键。 改革后,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以最近一个月相应期限的LPR为定价基准加点形成。 而LPR有1年期和5年期以上两个期限品种,不同品种有直接对应的基准,贷款银行在参考基准确定后,可通过调整加点数值,体现期限利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