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数据

802.11ac知识整合

守給你的承諾、 提交于 2020-01-07 06:27:06
802.11ac知识整合 一、802.11ac简介   IEEE 802.11工作组在2013年发布了802.11ac的标准,802.11ac(VHT,Very High Throughput)是基于5G频段的802.11n(HT, High Throughput)技术的演进版本,通过物理层、MAC层一系列技术更新实现对1Gbps以上传输速率的支持,它的最高速率可达6.9Gbps,并且支持诸如MU-MIMO这样高价值的技术。   802.11ac是802.11n的继承者。它采用并扩展了源自802.11n的空中接口(air interface)概念,包括:更宽的RF带宽(提升至160MHz),更多的MIMO空间流(增加到 8),下行多用户的 MIMO(最多至4个),以及高密度的调变(达到 256QAM)。   2013年推出的第一批802.11ac产品称为Wave1,2016年推出的较新的高带宽产品称为Wave2。 二、名词解释   VHT(Very High Throughput):极高吞吐量,即采用802.11ac引入的调制编码方式传输,提高了传输速率   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多载波调制   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编码表,就是规定了空间流数目、编码

【论文翻译】Deep Visual-Semantic Hashing for Cross-Modal Retrieval

笑着哭i 提交于 2020-01-06 17:57:25
Deep Visual-Semantic Hashing for Cross-Modal Retrieval 用于跨模态检索的深度视觉语义哈希 摘要: 由于哈希算法具有较高的存储和检索效率,在大规模多媒体检索中被广泛应用于近似近邻搜索。跨模态哈希能够有效地检索图像以响应文本查询,反之亦然,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有的大多数跨模态哈希研究工作都没有捕捉到图像的空间依赖性和文本句子的时间动态,从而学习强大的特征表示和跨模态嵌入,从而缓解了不同模式的异质性。摘要提出了一种新的深度视觉语义哈希(DVSH)模型,该模型在端到端深度学习体系结构中生成图像和句子的紧凑哈希码,捕捉视觉数据与自然语言之间的内在跨模态对应关系。DVSH是一种混合的深度架构,它构成了一个用于学习图像和文本句子的联合嵌入空间的可视化语义融合网络,以及两个用于学习哈希函数以生成紧凑二进制代码的特定于模态的哈希网络。我们的架构有效地统一了联合多模态嵌入和交叉模态哈希,它是基于图像上的卷积神经网络、句子上的递归神经网络和一个结构化的最大裕度目标的新组合,该目标将所有东西集成在一起,从而能够学习保持相似性和高质量的哈希码。大量的经验证据表明,我们的DVSH方法在图像-句子数据集的跨模态检索实验中,即标准的IAPR TC-12和大规模的Microsoft COCO中,得到了最先进的结果。 1.介绍 而海量

关于JS堆栈与拷贝

一笑奈何 提交于 2020-01-06 03:55:45
1、 栈(stack) 和 堆(heap)    stack 为自动分配的内存空间,它由系统自动释放;而 heap 则是动态分配的内存,大小不定也不会自动释放。        2、基本类型和引用类型    基本类型: 存放在栈内存中的简单数据段,数据大小确定,内存空间大小可以分配。   5种基本数据类型有 Undefined、Null、Boolean、Number 和 String ,它们是直接按值存放的,所以可以直接访问。    引用类型: 存放在堆内存中的对象,变量实际保存的是一个指针,这个指针指向另一个位置。每个空间大小不一样,要根据情况开进行特定的分配。   当我们需要访问引用类型(如 对象,数组,函数 等)的值时,首先从栈中获得该对象的地址指针,然后再从堆内存中取得所需的数据。 3、传值与传址   前面之所以要说明什么是内存中的堆、栈以及变量类型,实际上是为下文服务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理解什么是“浅拷贝”和“深拷贝”。   基本类型与引用类型最大的区别实际就是 传值与传址的区别 。测试用例: 1 var a = [1,2,3,4,5]; 2 var b = a; 3 var c = a[0]; 4 alert(b);//1,2,3,4,5 5 alert(c);//1 6 //改变数值 7 b[4] = 6; 8 c = 7; 9 alert(a[4]);//6 10

vector容器的用法

强颜欢笑 提交于 2020-01-05 05:28:00
转自一篇博客^-^: 1 基本操作 (1)头文件#include<vector>. (2)创建vector对象,vector<int> vec; (3)尾部插入数字:vec.push_back(a); (4)使用下标访问元素,cout<<vec[0]<<endl;记住下标是从0开始的。 (5)使用迭代器访问元素. vector<int>::iterator it; for(it=vec.begin();it!=vec.end();it++) cout<<*it<<endl; (6)插入元素: vec.insert(vec.begin()+i,a);在第i+1个元素前面插入a; (7)删除元素: vec.erase(vec.begin()+2);删除第3个元素 vec.erase(vec.begin()+i,vec.end()+j);删除区间[i,j-1];区间从0开始 (8)向量大小:vec.size(); (9)清空:vec.clear(); 2 vector的元素不仅仅可以使int,double,string,还可以是结构体,但是要注意:结构体要定义为全局的,否则会出错。下面是一段简短的程序代码: #include<stdio.h> #include<algorithm> #include<vector>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三、Mysql 索引、锁

左心房为你撑大大i 提交于 2020-01-04 23:36:45
参考: 数据库两大神器【索引和锁】 InnoDB数据页结构 InnoDB记录存储结构 MySQL的索引 准备工作 到现在为止,MySQL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黑盒,我们只负责使用客户端发送请求并等待服务器返回结果,表中的数据到底存到了哪里?以什么格式存放的?MySQL是以什么方式来访问的这些数据?这些问题我们统统不知道 MySQL服务器上负责对表中数据的读取和写入工作的部分是存储引擎,而服务器又支持不同类型的存储引擎,比如InnoDB、MyISAM、Memory啥的,不同的存储引擎一般是由不同的人为实现不同的特性而开发的,真实数据在不同存储引擎中存放的格式一般是不同的,甚至有的存储引擎比如Memory都不用磁盘来存储数据,也就是说关闭服务器后表中的数据就消失了。由于InnoDB是MySQL默认的存储引擎,也是我们最常用到的存储引擎。 InnoDB页简介 InnoDB是一个 将表中的数据存储到磁盘上的存储引擎 ,所以即使关机后重启我们的数据还是存在的。而真正处理数据的过程是发生在内存中的,所以需要把磁盘中的数据加载到内存中,如果是处理写入或修改请求的话,还需要把内存中的内容刷新到磁盘上。而我们知道读写磁盘的速度非常慢,和内存读写差了几个数量级,所以当我们想从表中获取某些记录时,InnoDB存储引擎需要一条一条的把记录从磁盘上读出来么?不,那样会慢死,InnoDB采取的方式是:

都说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技术是学新不学旧的?IPC+view+Handler+线程。

吃可爱长大的小学妹 提交于 2020-01-03 04:06:20
刚刚过去2019,新的一年2020年。都说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技术是学新不学旧的?可是旧的知识不巩固,根基不固很容易在面试或者实战遇到很大的问题的 以下知识点PDF版后续可见 更多面试内容等等 更多完整项目下载。未完待续。源码。图文知识后续上传github。 可以点击 关于我 联系我获取 https://github.com/xiangjiana/Android-MS 一丶线程篇 1、线程池的好处? 四种线程池的使用场景,线程池的几个参数的理解? 参考答案 : 使用线程池的好处是减少在创建和销毁线程上所花的时间以及系统资源的开销,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如果不使用线程池,有可能造成系统创建大量同类线程而导致消耗完内存或则“过度切换”的问题,归纳总结就是 重用存在的线程,减少对象创建、消亡的开销,性能佳。 可有效控制最大并发线程数,提高系统资源的使用率,同时避免过多资源竞争,避免堵塞 提供定时执行、定期执行、单线程、并发数控制等功能。 Android 中的线程池都是直接或间接通过配置 ThreadPoolExecutor 来实现不同特性的线程池.Android 中最常见的类具有不同特性的线程池分别为: newCachedThreadPool : 只有非核心线程,最大线程数非常大,所有线程都活动时会为新任务创建新线程,否则会利用空闲线程 ( 60s 空闲时间,过了就会被回收,所以线程池中有

都说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技术是学新不学旧的?IPC+view+Handler+线程。

梦想与她 提交于 2020-01-02 22:30:36
刚刚过去2019,新的一年2020年。都说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技术是学新不学旧的?可是旧的知识不巩固,根基不固很容易在面试或者实战遇到很大的问题的 以下知识点PDF版后续可见 更多面试内容等等 (更多完整项目下载。未完待续。源码。图文知识后续上传github。) ( VX:mm14525201314 ) https://github.com/xiangjiana/Android-MS 一丶线程篇 1、线程池的好处? 四种线程池的使用场景,线程池的几个参数的理解? 参考答案 : 使用线程池的好处是减少在创建和销毁线程上所花的时间以及系统资源的开销,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如果不使用线程池,有可能造成系统创建大量同类线程而导致消耗完内存或则“过度切换”的问题,归纳总结就是 重用存在的线程,减少对象创建、消亡的开销,性能佳。 可有效控制最大并发线程数,提高系统资源的使用率,同时避免过多资源竞争,避免堵塞 提供定时执行、定期执行、单线程、并发数控制等功能。 Android 中的线程池都是直接或间接通过配置 ThreadPoolExecutor 来实现不同特性的线程池.Android 中最常见的类具有不同特性的线程池分别为: newCachedThreadPool : 只有非核心线程,最大线程数非常大,所有线程都活动时会为新任务创建新线程,否则会利用空闲线程 ( 60s 空闲时间,过了就会被回收

SqlServer索引的原理与应用

99封情书 提交于 2020-01-01 04:54:55
转载自: https://www.cnblogs.com/knowledgesea/p/3672099.html 索引的概念 索引的用途:我们对数据查询及处理速度已成为衡量应用系统成败的标准,而采用索引来加快数据处理速度通常是最普遍采用的优化方法。 索引是什么:数据库中的索引类似于一本书的目录,在一本书中使用目录可以快速找到你想要的信息,而不需要读完全书。在数据库中,数据库程序使用索引可以重啊到表中的数据,而不必扫描整个表。书中的目录是一个字词以及各字词所在的页码列表,数据库中的索引是表中的值以及各值存储位置的列表。 索引的利弊:查询执行的大部分开销是I/O,使用索引提高性能的一个主要目标是避免全表扫描,因为全表扫描需要从磁盘上读取表的每一个数据页,如果有索引指向数据值,则查询只需要读少数次的磁盘就行啦。所以合理的使用索引能加速数据的查询。但是索引并不总是提高系统的性能,带索引的表需要在数据库中占用更多的存储空间,同样用来增删数据的命令运行时间以及维护索引所需的处理时间会更长。所以我们要合理使用索引,及时更新去除次优索引。 数据表的基本结构 一个新表被创建之时,系统将在磁盘中分配一段以8K为单位的连续空间,当字段的值从内存写入磁盘时,就在这一既定空间随机保存,当一个 8K用完的时候,数据库指针会自动分配一个8K的空间。这里,每个8K空间被称为一个数据页(Page)

SqlServer索引的原理与应用

a 夏天 提交于 2020-01-01 04:54:44
SqlServer索引的原理与应用 索引的概念 索引的用途:我们对数据查询及处理速度已成为衡量应用系统成败的标准,而采用索引来加快数据处理速度通常是最普遍采用的优化方法。 索引是什么:数据库中的索引类似于一本书的目录,在一本书中使用目录可以快速找到你想要的信息,而不需要读完全书。在数据库中,数据库程序使用索 引可以重啊到表中的数据,而不必扫描整个表。书中的目录是一个字词以及各字词所在的页码列表,数据库中的索引是表中的值以及各值存储位置的列表。 索引的利弊:查询执行的大部分开销是I/O,使用索引提高性能的一个主要目标是避免全表扫描,因为全表扫描需要从磁盘上读取表的每一个数据页,如果有 索引指向数据值,则查询只需要读少数次的磁盘就行啦。所以合理的使用索引能加速数据的查询。但是索引并不总是提高系统的性能,带索引的表需要在数 据库中占用更多的存储空间,同样用来增删数据的命令运行时间以及维护索引所需的处理时间会更长。所以我们要合理使用索引,及时更新去除次优索引。 数据表的基本结构 一个新表被创建之时,系统将在磁盘中分配一段以8K为单位的连续空间,当字段的值从内存写入磁盘时,就在这一既定空间随机保存,当一个 8K用完的时候,数据库指针会自动分配一个8K的空间。这里,每个8K空间被称为一个数据页(Page),又名页面或数据页面,并分配从0-7的页号, 每个文件的第0页记录引导信息,叫文件头

python实现各种常用算法之排序算法(11)

ぐ巨炮叔叔 提交于 2020-01-01 02:46:45
python实现排序算法(三) 堆排序 堆排序(Heapsort)的基本思想:是指利用堆这种数据结构所设计的一种排序算法。堆积是一个近似完全二叉树的结构,并同时满足堆积的性质:即子节点的键值或索引总是小于(或者大于)它的父节点。 算法原理 堆排序基本思想是: 将初始待排序关键字序列(R1,R2…Rn)构建成大顶堆,此堆为初始的无序区。 将堆顶元素 R[1]与最后一个元素 R[n]交换,此时得到新的无序区(R1,R2,…Rn-1)和新的有序区(Rn),且满足 R[1,2…n-1]<=R[n]。 由于交换后新的堆顶 R[1]可能违反堆的性质,因此需要对当前无序区(R1,R2,…Rn-1)调整为新堆,然后再次将 R[1]与无序区最后一个元素交换,得到新的无序区(R1,R2…Rn-2)和新的有序区(Rn-1,Rn)。不断重复此过程直到有序区的元素个数为 n-1,则整个排序过程完成。 复杂度分析 最坏复杂度: 时间复杂度为 O(nlogn) 最好复杂度:时间复杂度在 O(nlogn) 平均复杂度: 时间复杂度为 O(nlogn) 算法实现 import random def heap_sort ( sequence ) : def heap_adjust ( parent ) : #左孩子 child = 2 * parent + 1 #孩子的索引值小于堆的长度 while chi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