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乱弹:竹子与开源:扎根是为了长得更高
端午节到了,人们都在讨论屈原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龙舟、粽叶等世界文化遗产。粽叶清淡,给人无限的遐想。或者,你很容易想起和粽叶形状比较类似的竹叶,以及屹立挺拔的骨感竹子。竹在清风中瑟瑟的声音,在夜月下疏朗的影子,都让文人墨客深深感动。而竹于风霜凌厉中苍翠依然的品格,更让诗人引为同道。苏东坡曾在《于潜僧绿筠轩》里宣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当年郑板桥曾作《竹石》,细细品味,也给人许多思考。 作为开源参与者,其实我们可以联想到很多和竹子相关的典故,以及和竹子相关的精神。端午节前,困顿的晌午,我决定穿越时空,会一会屈原。 一、对话屈原 为此,我溯江而上,穿越雄伟险峻的长江西陵峡,抬头眺望长江北岸,有一座气势雄伟的建筑,半遮半掩在桔林与翠柏之中,这便是世人瞩目的屈原祠。 拾级而上,来到屈原祠里,一番膜拜之后,我准备与屈原做一次详谈。“屈大夫,我不想继续做Tiny框架了,你能给我一个让我坚持的理由吗?”我问。 屈原回答 : “你看看我的祠堂四周,看到那些山蕨和竹子了吗?去年我播种了山蕨和竹子的种子后,给它们光照和水分。山蕨很快就从地面长出来,茂密的绿叶覆盖了地面。然而,竹子却什么也没长出来。一年过去了,山蕨长得更加茂密。竹子的种子仍然没有长出任何东西。 2 年过去了,竹子的种子还是没有发芽。 然而,到了第 5 年,地面上冒起了一个细小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