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站

什么是移动前传光模块?

时光总嘲笑我的痴心妄想 提交于 2019-12-26 22:21:14
   移动前传光模块 ,顾名思义,便是应用于移动基站的光收发模块,多为工业级光模块。    什么是移动前传?   移动前传,简单来说就是将基站内功能分离,这样就可以将一部分功能转移到塔上,从而减少下面小屋内所需的设备、能源和空间,也叫做分布式基站。因此设备有两种:一个是称为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的较小机架式单元,一个是安装在塔顶在天线旁边的远端射频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或(有时被称为)射频拉远头(Remote Radio Head,RRH)。这两个设备之间的链路被定义为前传。    光纤在移动前传中起什么作用?   在老式单片基站中,连接这两部分的是一两英寸长的铜缆。但既然一半的设备安装在塔顶上,很显然几英寸的铜缆无法满足需求。并且,人们发现即使BBU在塔底的时候,铜缆也是一种不好的选择。因为两个设备之间的是射频信号,而射频信号是未经压缩因此具有相当高的带宽。   据统计,如果用铜缆不用光纤,前者的重量是后者的13倍。对于基站,我们要考虑风荷载和冰荷载,因此需要直径小重量轻的缆线。所以,即使不考虑距离,就基本的物理因素而言,光纤是更好的选择。这就是前传的起源。   不过后来人们意识到:我们有了光纤连接,我们可以移动BBU;只要我们想,这两个设备之间的传输距离可以延长到几十公里

工信部:全国已开通5G基站12.6万个

人盡茶涼 提交于 2019-12-24 22:16:58
  今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苗圩作了题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更大力度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讲话。   会议指出,今年我国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较好地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网络强国建设取得扎实进展,正式启动 5G 商用,全国开通 5G 基站 12.6 万个。   今年,我国网络提速降费年度任务超额完成,“携号转网”全国实行,IPv6 基础设施全面就绪。电信普遍服务试点扎实推进。精心组织农村宽带网络专项整治。整治骚扰电话、清理“黑宽带”、打击“黑广播”“伪基站”和 APP 侵害用户行为等取得明显成效。   此外,我国 5G 手机芯片投入商用,存储器、柔性显示屏量产实现新突破;两化深度融合明显加快,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5G+ 工业互联网”512 工程启动。加快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推广服务型制造、共享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探索人工智能“揭榜挂帅”机制,启动建设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人工智能和车联网先导区,大数据、区块链等创新应用日趋丰富。   会议透露,预计全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增长 15%,电信业务总量(上年不变价)增长 20%,互联网行业收入增长 20%。 来源: 51CTO 作者: akdm 链接: https://blog.51cto.com/13450935/2461481

无线定位几何原理

那年仲夏 提交于 2019-12-24 06:46:20
   超宽带信号持续时间短,带宽很高,时间分辨率强   超宽带定位精度高的原因:   超宽带干扰低的原因: 基于接收信号强度的定位   利用发射信号的强度值和信道衰落模型,得出待测目标与基站之间的距离,进而得出待测目标的位置。      超宽带信号从一个节点传输到另外一个节点要经过多径效应、小尺度衰落以及路径损耗和阴影效应。   RSS方法必须在知道发送信号强度和信道衰落模型的情况下,才能利用接收信号强度值来估计待测标签与基站之间的距离,要想获得准确的测距值就需要知道信道的参数,而信号强度随距离的衰落变化受信道特性的影响很大,   因此RSS不能提供非常精确的位置估计 基于信号到达角度的定位   通过基站的天线阵列获得定位标签发射信号的波达方向,从而计算出待测目标与基站之间的角度,利用多个基站提供的角度值作为方位线,这些方位线的交点就是待测目标的估计位置,AOA是一种测向技术。      解方程组可得出待测目标的位置      在工程应用中,一般采用测量信号到达不同天线的时间差来获得角度信息,如图所示为利用利用天线阵列获得AOA的估计值。      相邻信号间的到达时间差为 ,因此可以通过信号到达时间差估计角度信息   利用AOA方法进行定位通常需要天线阵列,这就增大了基站结构的复杂性和系统成本,而且,信号到达角度的估计精度决定了AOA定位的精度

电子货架标签-----智能基站V3

故事扮演 提交于 2019-12-23 09:28:34
纵观电子货架标签发展的现态,所有的厂商都面临一个问题,如何让客户在第一时间可以体验使用标签的操作功能,尤其是国外客户,不可能每个客户都要非常专业的人员去现场演示,普通的标签应用都是三件式:服务器+基站+标签,为客户提供设备的时候就需要提供服务器软件安装到客户机房里,然后再配合基站,通过网页版的界面把信息发到标签上。这样做逻辑上没有什么问题,会带来操作的复杂性太高,服务器软件需要的部件太多了:数据库+server程序+运行环境+webserver,这些得全部安装配置好才能正常使用,对安装服务器人员要求较高,很难做到简单上手。当然也有厂家提供云服务器操作的,客户使用只用插上网线连接到服务器,给客户一个帐号密码就可以操作,这种逻辑上也没有问题,但不巧的是有不少客户没办法提供对外网络环境,另外涉及到公司安全,客户真正使用的时候不可能直接把自己家的数据都放在你的云服务器上,没办法接受。前一种方法,还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有这么复杂的安装过程,要不要找客户收费用呢?不收的话,标签厂家不乐意,收费用的话,客户不乐意------客户想着简单体验使用就要使用这么多费用,难以接受,所以双方都矛盾着。。。。 更有甚者:国个客户可如何应用?体验起来更难操作了 怎么办呢? 时间来到2019年12月,基于上面的矛盾方面,我们的团队小伙伴们研发出了V3版本的基站,我们将管理操作部分的服务程序集成进了基站中,示意图如下

什么是天线?

徘徊边缘 提交于 2019-12-22 06:11:46
原创: 蜉蝣采采 无线深海 Table of Contents 揭开天线的面纱 剥开天线的外衣 与天线坦诚相见 基站的天线,比基站本身更为醒目 。“天线”这两个字,也不像它们看上去那样简单。但是,蜉蝣君努力把它说得简单有趣。 看完本篇关于天线的介绍,你将会了解: ① 到底什么是天线? ② 天线是怎样发射信号的? ③ 天线有哪些关键指标? 揭开天线的面纱 众所周知,天线是基站和手机发射信号用的。 天线这个词的英文是Antenna,原意为触须的意思。触须就是昆虫头顶上的两根长长的细丝,可别小瞧这样不起眼的玩意儿,昆虫正是由这些触角发送的各种化学信号来传递各种社交信息的。 与此类似,在人类世界里,无线通信也是通过天线来传递信息的,只不过传递的是承载着有用信息的电磁波。 如果你抬起头仔细端详基站的话,会发现在铁塔的最上端,有一些板状的东西,这就是本文的主角:通信天线,最经常和手机直接眉目传情的就是这货。 这种天线叫做定向天线,顾名思义,就是信号发射是有方向的。如果它正面对着你,那信号刚刚的;如果站在了它的背后,那对不起,不在服务区! 目前,绝大部分的基站上都用的是定向天线,一般需要三幅天线来完成360度覆盖。要揭开这货神秘的面纱,就要拆开来看看内部到底装了些什么东西。 内部空荡荡的,结构并不复杂嘛,就是由振子,反射板,馈电网络和天线罩组成。这些内部结构都是做什么的

当物联网设备遇上伪基站

僤鯓⒐⒋嵵緔 提交于 2019-12-20 07:17:48
今天小菜我在路测物联网设备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路开车一路测,到某个路口的时候突然登陆失败了,what the fuck? 难道是信号不好?难道卡接触不良?按基本排查步骤发送AT指令AT+CGREG? 返回是0,1说明是注网成功了,查询对应的BAND返回也是OK的,就是数据业务失败。设备上用的电信物联网卡,于是拿出手机用电信卡试了下发现也无法联网,移动也无法联网,只有联通能联网,难道是附近有信号屏蔽器?经过同行的专业人员和专业设备分析,发现是附近有个伪基站,当我们的设备离得足够近,信号强度足够强的情况下,自动连接到了该伪基站,而伪基站只收取手机的相关信息,比如IMEI、IMSI等,并没有真实的数据业务。 在了解伪基站前我们先了解下基站的工作原理。基站通过一个专门的频道(beacon channel)喊话,手机收到信号以后,会从SIM卡中读取IMSI码(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是SIM卡的唯一ID,每次登记、位置更新、呼叫建立,都以IMSI作为用户标识,与居民身份证号类似)。基站收到这种IMSI码之后,验证终端是不是合法的终端,然后决定是否让它接入网络。如果基站同意让该终端接入网络,基站会给终端发放一个TMSI码,用于之后通信过程识别、验证身份。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伪基站吧,也让我们对信息安全和电信诈骗更多一份关注和警惕。 伪基站是一种利用GSM单向认证缺陷(基站可以鉴别移动终端

一座基站能同时支撑多少人一起打电话?通常是多少

a 夏天 提交于 2019-12-17 22:31:21
一座基站能同时支撑多少人一起打电话?通常是多少 传统的GSM基站,一个载频可以支持8个用户同时打电话,如果这块载频不带BCCH,打开半速率,可以支持8*2也就是16个用户同时打电话。带BCCH的话,打开半速率,可以支持12或者14个用户打电话。 基站的载频容量配置不同,数量也不同,通常也就是几十个用户吧。早期的cdma基站,一个小区的wlash code是64,考虑到CE数量和信道占比,大概可以到40几个用户,也不是很多。 3G时代wlash code扩大到了128,基站的信道数量也大大增加了。3G时代因为wlash code从原来的64扩大到了128,因为都是以cdma为基础,基本上wlash code可以满足基站需要,容量主要是看基站支持。 基站上单载频基站可以支持到200多个用户。如果基站载频数量多,而且基站信道板配置足够的话,一个基站也可以支持到500个用户左右,也基本就是这样了,再大基站就阻塞了。 4G基站本身的LTE不支持语音,20M带宽下,每个单载频小区最大支持1200个用户,一般来说,3个小区的基站可以同时支持3000个左右的用户同时上网,不过这时候基站很可能会拥塞,性能会下降的很厉害。如果基站有多个载频,按照每个载频提供的宽带,接入的数量可以参考20M单小区接入1200个计算。 5G暂时不知道,R15没定义用户接入部分。 来源: https://www

5G课程 第2节 5G的关键技术

て烟熏妆下的殇ゞ 提交于 2019-12-17 18:02:12
5G技术的性能指标: 峰值速率、体验速率、用户面延迟、移动性、连接密度、能效、频谱效率、区域吞吐量、可靠性、带宽 但是,并不说我们的网络就必须要同时满足所有指标。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5G目前又划分了三个网络: 增强型移动宽带 (eMBB):一般的应用场景就是5G手机等,对大部分指标要求比较高 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MTC):一般应用于工业物联网,设备密集等场景,对连接密度要求高。 超可靠低延时通信(URLCC):一般应用于自动驾驶技术,通过下图,我们可以此类应用一般要求移动性强、延迟时间短 但是我们知道,一个网络的部署建立就已经够呛了,还要一次性部署三个网络,这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困难的工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5G技术使用网络切片功能。什么是网络切片?后续我们会讲到。为了满足网络切片,我们需要重新设计5G的架构设计原则 5G网络架构的设计原则: 1、控制面和用户面分离:可以实现 单方面升级控制面、用户面。使网络更加灵活。只有灵活的网络配置,才有可能实现网络切片 2、网络功能服务化:我们需要做到软件和硬件解耦,从而使用相同的硬件、不同的软件功能去实现不同的网络系统。 3、网络总线接口化:使用标准接口协议,实现任意网络的接口通用化。 4、最小化接入网与核心网关联:该架构由融合核心网络和共同的AN-CN接口定义,该接口集成了不同的接入类型,例如3GPP 接入和非3GPP 接入。 5

5g通讯产业链

让人想犯罪 __ 提交于 2019-12-13 21:00:31
由上图, 5G 通信行业产业链条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重要环节: (1)网络规划设计(前期技术研究及网络建设规划); (2)无线主设备(核心网、基站天线、 射频 器件、光器件/光模块、小基站等,无线配套、网络覆盖与优化环节开始布局); (3)传输设备(无线设备后需要有线传输链接,紧跟其后的包括 光纤 光缆、系统集成、IT 支持、增值服务等); (4)终端设备(芯片及终端配套); (5)运营商。除了以上五个重要环节,还有 (6) PCB /CCL 产业链(用于基站射频、基带处理单元、 IDC 和核心网路由器等); (7)介质波导 滤波器 (基站射频)。 用户通过终端设备,发起一个请求,这个信号被运营商部署的的基站(接入网)捕获到,这个过程设计信号的整合 和发送 以及接收,整合 是 芯片做的,发送接受是射频 设备做的。 然后基站会把信号转发到核心网 去做认证,授权 ,路由转发,计费。 然后核心网把信号发出到指定的ip,中间经过 ip寻址之后,找到对应的服务器。 这个过程涉及到光纤传输,交换机,路由器等的多次转发,中间的网络叫做承载网。 服务器返回数据的逻辑是一样的。 来源: CSDN 作者: xiaoliuliu2050 链接: https://blog.csdn.net/xiaoliuliu2050/article/details/103528667

UWB定位: 第一篇 . 简介

北城余情 提交于 2019-12-10 10:03:27
UWB定位系列专题: UWB定位: 第一篇 . 简介 UWB定位: 第二篇 . 原理 UWB定位: 第三篇 . 市场分析 UWB定位: 第四篇 . Apple Iphone11 U1芯片 & Apple UWB专利 UWB定位: 第一篇 . 简介 背景介绍 室内定位系统(IPS) 基于位置服务(LBS) 超宽带(UWB)技术 UWB定位系统 无线定位方案比较 UWB定位应用 UWB定位面对的挑战 背景介绍 室内定位系统(IPS) 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研制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并于1994年建成以来,其在军事、工业、民用等领域的应用取得了巨大成功。然而,由于GPS采用UHF信号,加之从卫星发射的GPS信号到达地面时衰减到很弱的功率,使得GPS很难进一步穿透如地底、水下、建筑物等。同时,对于如建筑密集的城区,建筑等产生的GPS反射信号干扰原始GPS信号降低其信噪比,使得GPS也无法很好地工作,因而GPS大多应用于室外空旷场景。 尽管GPS主导了室外场景下米级精度的定位市场,然而却无力进一步扩展到对位置感知需求愈加强烈的室内场景。作为未来工业4.0基础的智慧工厂、智能制造、智能物流、人机协作等,需要通过对原料、货物、资产、设备、人员等进行实时高精度的定位与追踪,从而实现对生产流程、客户需求、市场反馈、商品成本等进行快速调整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