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机

思科三层交换机路由功能配置

耗尽温柔 提交于 2019-11-27 21:25:26
普通交换机工作在链路层,即二层交换机,无路由功能,也就是只能同一个网段的机器才能通信。 而三层交换机可以在网络层配置路由功能,使不同网段的设备可以通信。现以思科3550交换机为例配置三层路由功能。以实现如下拓扑通信。 ---------------------------------- | 思科3550三层交换机 | ---- -------------------- ------- 50.1.1.1 (23口) 60.1.1.1(24口) || || || || 50.1.1.2 60.1.1.2 (pc1) (pc2) 配置23口: Switch#enable Switch#configure terminal Switch(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23 Switch(config)ip addr 50.1.1.1 255.255.255.0 Switch(config-if)#no switchport Switch(config-if)#no shutdown Switch(config-if)#end 类似的配置24口: Switch#enable Switch#configure terminal Switch(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24 Switch(config)ip addr

思科路由器交换机配置SSH登陆哪些是必须的配置项?

◇◆丶佛笑我妖孽 提交于 2019-11-27 21:23:43
思科路由器交换机配置SSH登陆哪些是必须的配置项? 除了VTY里面配置transpot input ssh和认证方式采用本地login local外其它还有哪些的必须配置项?我这只需要能用SSH登陆(Telnet要关闭),像密钥,域名等是必须的吗? - 设置域名:Router (config)# ip domain-name abc.com - 配置加密方式为RSA:Router (config)# crypto key generate rsa - 开启AAA认证:Router (config)# aaa new-model - 设置用户名与密码:Router (config)# username test password test - 设置SSH超时:Router (config)# ip ssh time-out - 开启SSH认证:Router (config)# ip ssh authentication-retries - 进入Telnet接口配置模式:Router (config)# line vty 0 4 - 在Telnet接口模式下使用SSH认证:Router (config-line)# transport input SSH - 若要用SSH2,配置SSH的版本号:Router (config)#ip ssh version 2 来源: CSDN 作者:

思科模拟器交换机路由器常用命令

空扰寡人 提交于 2019-11-27 21:22:17
路由器命令 1,路由器口令设置: 2,路由器配置: 3,路由器文件操作: 4,静态路由: 5,动态路由: 6,帧中继命令: 7,基本访问控制列表: 例1: 例2: 扩展访问控制列表: 例1: 例2: 删除访问控制例表: 路由器的nat配置 外部网关协议配置 配置PPP验证: 8,路由器子接口封装为8021Q (补充) 交换机常用命令 交换机基本状态: 交换机口令设置: 交换机VLAN设置: 交换机设置IP地址: 交换机显示命令: 交换机VLAN设置: 路由器命令 1,路由器口令设置: router>enable 进入特权模式 router#config terminal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router(config)#hostname 设置交换机的主机名 router(config)#enable secret xxx 设置特权加密口令 router(config)#enable password xxb 设置特权非密口令 router(config)#line console 0 进入控制台口 router(config-line)#line vty 0 4 进入虚拟终端 router(config-line)#login 要求口令验证 router(config-line)#password xx 设置登录口令xx router(config)#(Ctrl+z) 返回特权模式

网络协议篇(osi七层协议)

别说谁变了你拦得住时间么 提交于 2019-11-27 21:17:57
通讯原理 # C/S B/S架构 # C: client端,客户端 # B: Browser,浏览器 # S: server 服务端 # C/S 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架构: QQ,微信,游戏,App的都属于C/S架构. # 优点: 安全性高,个性化设置,功能全面.响应速度快. # 缺点: 开发成本高,维护成本高.(基于App),面向的客户固定. # B/S 浏览器与服务器之间的架构:它属于C/S架构,最近几年比较流行的特殊的C/S架构. # 优点: 开发维护成本低,,面向用户广泛. # 缺点: 安全性相对低,响应速度相对慢,个性化的设置单一. # 互联网通信的原理 #利用物理连接和一堆协议 osi 七层协议(5层协议) # 1,首先要通过各种物理连接介质 连接。 # 2,确定对方计算机(准确到软件)的位置。 # 3,通过统一的标准(一揽子协议)进行数据的收发。 7层协议 物理层 # 物理层: # 一系列的物理连接介质: 网线,光纤,电缆等等等. # 发送的数据就是010101010110比特数据流,这些数据连续不断地收发数据 # 因为不知道数据代表的意义,数据要进行分组(按照一定规则), 数据分组这件事物理层做不了 # 所以交给了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 mac地址| ip(双方的) |端口]dic = {flename,md5,filesize}数据 # 用到的协议: ARP协议

配置路由器交换机常见的坑

天大地大妈咪最大 提交于 2019-11-27 21:17:18
1.思科模拟器灯是红色的,实验失败? 按老师指导完成实验,都配对了但是还是不行,为什么呢?一看灯是红色的,为啥? 原来是端口未打开,在配置交换机路由器常常会遇到这种问题,华三要进入端口undo shutdown,思科则是no shutdown. 这是实验前的样子,可以看到灯是红色的,配置很简单,我们只要进入交换机配置界面。 输入: enable configure terminal int fa0/0 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no shutdown exit 解释一下,一般不需要第四条配ip的指令。 enable,从用户模式进入特权模式(管理员模式) configure terminal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int fa0/0进入端口中配置0/0的信息,要进哪个就把0/0改成要进的那个 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给此端口配ip地址 no shutdown打开端口 exit退出 这是我配的信息,可以参考一下。 最后结果等都亮了,哈哈。 2.进不去接口? 常用的进接口都是int e0/0,但也有可能是fa0/0,意思是快速以太网,也有可能是Ge,也有可能是0/0/0,所以,先搜个show interfaces再说吧。 3.命令没错非说没有 如果tab无法补全可能是写的不够

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早过忘川 提交于 2019-11-27 21:17:02
实验目的: (1)了解交换机路由器的几种配置模式; (2)掌握几种模式间的切换方法及常用配置命令。 实验要求: (1)在交换机上完成各种模式的转换及其基本命令的使用; (2)在路由器上完成各种模式的转换及其基本命令的使用。 一. CLI 的五种模式 模式 特征 用户模式 Red-Giant> 特权模式 Red-Giant# 全局配置模式 Red-Giant (config)# 接口配置模式 Red-Giant (config-if)# vlan配置模式 Red-Giant (config-vlan)# 二.常用命令 : 1.用户模式下 Enable:进入特权模式。 2.特权模式下: Show interface:显示所有端口信息。 Show interface:+ 端口类型 + 端口号:显示特定端口的信息。 Configure terminal:进入全局模式。 Write:保存配置。 3.全局模式下: Hostname:修改主机名称。 Interface:+ 端口类型 + 端口号:进入接口配置模式。 4.接口模式下: Duplex:设置以太网端口的双工状态。 Speed:设置以太网端口工作速率。 Description:为以太网端口添加描述信息。 Shutdown:关闭以太网端口。 No shutdown:开启以太网端口。 5.其他: Exit:进入上一模式。 End

Linux路由器及交换机工作原理

折月煮酒 提交于 2019-11-27 20:52:59
IP包头中TTL字段的含义是什么?它用来做什么? T TL (t ime to live ):该字段用于表示I P 数据包的生命周期, 作用: 限制 一个数据在网络中无限循环的转发下去。 简述arp缓存表的建立过程 : Pc1 发送数据给p c2, 查看缓存 表中 没有p c2 的 M ac 地址,便向所有的主机发送 ARP 请求。 Pc2 收到后回复 ARP 应答。 P c 1 知道pc2的Mac地址后 将p c2 的m ac 地址保存的缓存中,发送数据。 arp缓存表中记录了什么字段信息 : Internet 地址 物理地址 类型 简述网络通信中数据封装解封过程? 一个 用户跟另一个用户发 信息 ,首先 经过 应用层 以邮件的形式 封装 传送给 传输层 , 然后传输层以TCP协议封装 传送给 网络层 , 网络层再进行 最后一次 封装 ,通过 比特流 传到另一个用户 的 网络层,进行 解封, 再根据 TCP 协议传送给 传输层 ,进行 解封 ,然后根据里面是以邮件的形式, 再 传送给 应用层 ,再一次 解封 ,最后才把消息的内容传送给另一个用户。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首先交换机是处于初始状态,对外界一无所知,然后 PCA 目标是P CB, 所以P CA 发送数据帧传给交换机,交换机记录下来P CA 的M AC 地址,然后交换机又对其他 pc机 进行广播,P CB 接受并回应交换机

H3C交换机配置链路聚合

好久不见. 提交于 2019-11-27 20:38:56
<H3C>system-view //进入配置模式 动态链路聚合: [SW]dis cu //查看所有配置端口信息 [SW]int Bridge-Aggaregation 1 [SW-Bridge-Aggregation1]link-aggregation mode dynamic [SW]interface Ethernet 1/0/1 [SW-Ethernet1/0/1]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SW-Ethernet1/0/1]quit [SW]interface Ethernet 1/0/2 [SW-Ethernet1/0/2]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SW-Ethernet1/0/1]quit [SW-Bridge-Aggregation1]port link-type trunk [SW-Bridge-Aggregation1]port trunk permit vlan all 查看命令: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summary [S1]display link-aggregation verbose 负载分担: [S1]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mode destination-mac 两端都配置(貌似接口也可以配置) 来源:

tcp === udp

一个人想着一个人 提交于 2019-11-27 20:19:03
网络基础相关知识: 1.架构 (1)C/S 架构:client客户端和server服务器端 优点:能充分发挥pc机的性能 (2)B/S架构:browser浏览器和server服务器端 隶属于C/S架构 优点:统一了应用的接口 2.通信 (1)同一台电脑上两个py程序通信: 打开一个文件 (2)两个电脑如何通信: 连一根网线 (3)多个电脑通信: 借助于交换机 多个电脑通信过程:电脑1首先发送一个请求帧(我的ip地址是:....,我的mac地址是...;我要找ip地址是....的主机),将此请求发送给交换机,交换机广播这条消息给其他所有主机,目标主机接收到消息后.对比发现自己就是被找的主机后,回复给交换机信息(我的ip是....,我的mac地址是......;请回复给ip地址是....,mac地址是:...主机)交换机以单播的形式返回给源主机. 网卡有mac地址(物理地址):mac地址全球唯一的 mac地址是网卡制造商给的 mac地址是十六进制 类似身份证 ip地址:是一个四位点十进制,它标识了计算机在网络中的位置 arp协议:通过目标ip地址获取目标mac地址的一个协议(过程) 端口:操作系统(os)为本机上每一个运行程序者随机分配的一个端口,其他电脑上的程序可以通过端口获取到这个程序. ip地址+端口 = 找到某台电脑的端口 ip找到主机 端口找到某一服务 交换机通信方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