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

软考系统架构设计师视频教程

坚强是说给别人听的谎言 提交于 2019-12-04 08:26:53
需要的联系加我QQ:870188928 还可以了解下我最近整理的 39套JAVA大型企业级分布式架构项目实战高并发高可用微服务电商项目实战,学院VIP视频资料,京东大数据框架实践,Linux高级架构实践,网络借贷实战,大型互联网架构项目实战,Netty源码剖析,JVM性能优化,海量搜索引擎实战,以及附赠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分析,数学基础等等等 视频课程包含: 架构师,高并发,高性能,高可用,高可扩展,分布式,集群,电商,缓存,微服务,微信支付宝支付,公众号开发,Java8新特性,P2P金融项目,程序设计,功能设计,数据库设计,架构设计,web安全,性能调优,设计模式,项目实战,程序调优,负载均衡,Solr集群与应用,主从复制,中间件,全文检索,任务调度,JVM虚拟机,Spring boot,Spring cloud......附赠完整版人工智能从零基础到深度神经网络全套教学视频(其中包含Python基础、机器学习基础、深度学习基础、环境搭建以及基础软件、深入研究和深度学习深入与强化,全套数学基础概率、数学、统计视频资料),机器学习源码及数据样本(PCA降维、泰坦尼克船员获救、股价预测、贝叶斯分析、推荐系统、信用卡欺诈。。。) 39套精品课程介绍: 1、39套Java架构师课程资料是本人最近整理出的最新课程,都是当下流行的技术,最火的课程,也是全网最全面的课程; 2

百度架构师是怎样搭建MySQL分布式集群

怎甘沉沦 提交于 2019-12-04 08:09:52
1、准备集群搭建环境 使用6台虚拟机来搭建 MySQL分布式集群 ,相应的实验环境与对应的MySQL节点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管理节点(MGM):这类节点的作用是管理MySQLCluster内的其他节点,如提供配置数据,并停止节点,运行备份等。由于这类节点负责管理其他节点的配置,应该在启动其他节点之前启动这类节点。MGM节点是用命令“ndb_mgmd”启动的; 数据节点(NDB):这类节点用于保存Cluster的数据,数据节点的数目与副本的数目相关,是片段的倍数。例如,对于两个副本,每个副本有两个片段,那么就有4个数据节点,没有必要设定过多的副本,在NDB中数据会尽量的保存在内存中。数据节点使用命令“ndb”启动的; SQL节点:这是用来访问Cluster数据的节点,对于MySQL Cluster,客户端节点是使用NDB Cluster存储引擎的传统MySQL服务器。通常,SQL节点使用命令“mysqld-ndbcluster”启动的; 2、准备安装包 在官网上下载mysql的安装包: mysql-cluster-gpl-7.4.11-Linux-glibc2.5-x86_64.tar.gz,并进行解压。 3、集群搭建流程 1]将上述安装包解压出来的文件都移到/usr/local/mysql下; 2]运行script目录下的mysql-install-db.sh脚本

你需要的不是实时数仓 | 你需要的是一款合适且强大的OLAP数据库(上)

◇◆丶佛笑我妖孽 提交于 2019-12-04 07:53:14
前言 今年有个现象,实时数仓建设突然就被大家所关注。我个人在公众号也写过和转载过几篇关于实时数据仓库的文章和方案。 但是对于实时数仓的狂热追求大可不必。 首先,在技术上几乎没有难点,基于强大的开源中间件实现实时数据仓库的需求已经变得没有那么困难。其次,实时数仓的建设一定是伴随着业务的发展而发展,武断的认为Kappa架构一定是最好的实时数仓架构是不对的。实际情况中随着业务的发展数仓的架构变得没有那么非此即彼。 在整个实时数仓的建设中,OLAP数据库的选型直接制约实时数仓的可用性和功能性。本文从业内几个典型的数仓建设和发展情况入手,从架构、技术选型和优缺点分别给大家分析现在市场上的开源OLAP引擎,旨在方便大家技术选型过程中能够根据实际业务进行选择。 管中窥豹-菜鸟/知乎/美团/网易严选实时数仓建设 为什么要构建实时数据仓库 传统的离线数据仓库将业务数据集中进行存储后,以固定的计算逻辑定时进行ETL和其它建模后产出报表等应用。离线数据仓库主要是构建T+1的离线数据,通过定时任务每天拉取增量数据,然后创建各个业务相关的主题维度数据,对外提供T+1的数据查询接口。计算和数据的实时性均较差,业务人员无法根据自己的即时性需要获取几分钟之前的实时数据。数据本身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流逝会逐步减弱,因此数据发生后必须尽快的达到用户的手中,实时数仓的构建需求也应运而生。 总之就是一句话:时效性的要求。

ICT技术基础--IT发展趋势

无人久伴 提交于 2019-12-04 07:30:29
一、什么是IT (1)IT对生活带来的变化 淘宝没有实体店面却给实体店带来了冲击。 微信不是通信运营商但是却给运营商带来了巨大冲击。 滴滴出行没有一辆出租车但是给传统出租车当头一棒。 IT基础设施云化。阿里巴巴、uber、腾讯、亚马逊。 云应用:社交、消费、物联网技术 (2)IT核心基础架构及组成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 信息技术 CT: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通信技术 DT:Data technology 大数据技术 DICT:大数据信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的总集合包括软件、硬件、通信和相关服务。 (3)IT重点领域 IT重点关注领域:硬件设施、数据中心(IT核心技术架构)、企业级软件、信息技术服务、电信服务。 数据中心:核心基础架构,是IT云计算的物理载体、底层数据处理、计算、存储。 包括:网络、服务、存储、基础设施 (4)云计算特点及技术 云计算特点:超大规模、高度重视能耗利用率(PUE)。 云计算新技术:虚拟化技术、软件定义实现资源按需分配。对所有资源统一管理、调配和规划最大程度提高能源效率及利用率以此节约 成本。 二、IT产业发展趋势 上世纪60年代至今发展三大平台。 1、第一平台 用户几百万、应用几千个。 60年代以大型机为核心。 2、第二平台 用户亿万、应用上万。 80年代以个人电脑、B/S架构和局域网、互联网组成。

SEAD架构介绍

怎甘沉沦 提交于 2019-12-04 07:20:37
由于这个架构没怎么学习,只是简单做一下记录,据说 Cassandra就是用架构实现的 一、传统并发模型的缺点 基于线程的并发 特点: 每任务一线程 直线式的编程 使用资源昂高, context切换代价高,竞争锁昂贵 太多线程可能导致吞吐量下降,响应时间暴涨。 基于事件的并发模型 特点: 单线程处理事件 每个并发流实现为一个有限状态机 应用直接控制并发 负载增加的时候,吞吐量饱和 响应时间线性增长 二、SEDA架构 特点: (1)服务通过queue分解成stage: 每个stage代表FSM的一个状态集合 Queue引入了控制边界 (2)使用线程池驱动stage的运行: 将事件处理同线程的创建和调度分离 Stage可以顺序或者并行执行 Stage可能在内部阻塞,给阻塞的stage分配较少的线程 1、Stage-可靠构建的基础 (1)应用逻辑封装到Event Handler 接收到许多事件,处理这些事件,然后派发事件加入其他Stage的queue 对queue和threads没有直接控制 Event queue吸纳过量的负载,有限的线程池维持并发 (2)Stage控制器 负责资源的分配和调度 控制派发给Event Handler的事件的数量和顺序 Event Handler可能在内部丢弃、过滤、重排序事件。 2、应用=Stage网络 (1)有限队列 入队可能失败,如果队列拒绝新项的话

综合架构_负载均衡

你离开我真会死。 提交于 2019-12-04 07:11:30
负载均衡服务概念 负载作用: 01: 对用户访问请求进行调度处理 02:减少web服务器访问压力 负载实现: 硬件方式实现:F5 A10 软件方式实现: nginx:利用网络4层或7层实现负载均衡 Lvs : 利用网络4层功能负载 haproxy : 利用网络4层或7层功能实现负载均衡(功能配置更强大/网站页面图形界面) 集群:   对台服务器完成相同的工作(提高网站架构并发处理能力/架构伸缩性更高/架构冗余能力强/架构成本降低)   1):部署软件程序相同   2):部署软件配置相同   3):部署网站代码相同 反向代理:   可以让外网用户 -- 访问 --内网主机服务器   外网用户--> nginx(方向代理)--发送给内网web服务器 正向代理:   可以让内网主机 --访问 --外网主机服务器 内网用户访问 --代理服务器(正向代理)-->国外网站服务器 负载均衡部署配置过程: 第一个历程:编写配置web集群服务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zhanghongqi/p/11846037.html

spring cloud微服务分布式云架构 - Spring Cloud简介

我的梦境 提交于 2019-12-04 06:43:27
Spring Cloud是一系列框架的有序集合。利用Spring Boot的开发模式简化了分布式系统基础设施的开发,如 服务发现、注册、配置中心、消息总线、负载均衡、断路器、数据监控 等(这里只简单的列了一部分),都可以用Spring Boot的开发风格做到一键启动和部署。Spring Cloud将目前比较成熟、经得起实际考验的服务框架组合起来,通过Spring Boot风格进行再封装,屏蔽掉了复杂的配置和实现原理,最终整合出一套简单易懂、易部署和易维护的分布式系统架构平台。 有spring cloud b2b2c电子商务需求的朋友可以加企鹅求求:三五三六二四七二五九 Spring Cloud组成 Spring Cloud的子项目,大致可分成两类: 一类是对现有成熟框架Spring Boot的封装和抽象,也是数量最多的项目; 第二类是开发了一部分分布式系统的基础设施的实现,如Spring Cloud Stream就是kafka, ActiveMQ这样的角色。开发人员进行 微服务 的实践,第一类子项目就已经足够使用,如: Spring Cloud Netflix   是对Netflix开发的一套分布式服务框架的封装,包括服务的发现和注册,负载均衡、断路器、REST客户端、请求路由等。 Spring Cloud Config   将配置信息中央化保存, 配置Spring Cloud

Linux运维与架构之计算机概述

回眸只為那壹抹淺笑 提交于 2019-12-04 06:28:49
Linux运维与架构之计算机概述 Linux运维与架构 1.1 什么是计算机 计算机是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运算、逻辑判断,还有存储记忆功能, 能够接收和存储信息,并按照存储在其内部的程序对海量数据进行自动、高速的处理,然后把处理的结果输出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台式机、笔记本、手机等等都属于计算机。 1.2 计算机发展历史 计算机从1945年发展至今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电子管计算机(1945年-1957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电子管计算机产生的催化剂,而最著名的电子管计算机是来自美国的埃尼阿克(ENIAC),这一时期的计算机有如下特点: 集成度小,占用空间大 功耗高,运行速度慢 操作复杂,更换程序需要接线 晶体管计算机(1957年-1964年) 1948年,贝尔实验室的三个科学家发明了晶体管,相比电子管而言,晶体管有着更小的体积,更低的功耗以及更高的运算效率。而全世界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TX-0诞生于麻省理工大学的MIT林肯实验室,而当时性能最高的计算机是PDP-1,它具备4K的内存,每秒可以执行20W条指令,同时配备了 512*512 的显示器,晶体管相对于电子管计算机而言: 集成度相对较高,占用空间相对较小 功耗相对较低,运行速度较快 操作相对简单,交互更加方便 集成电路计算机

一张图秒懂微服务网络架构

拜拜、爱过 提交于 2019-12-04 06:12:09
摘自: https://www.cnblogs.com/yuesf/p/11831234.html 一张图秒懂微服务网络架构   最近参与了 公有云微服务项目 ,已经有一段时间未公开发表。通过这次改造公有云微服务项目的实践过程,分享一下公有云微服务网络架构,及服务部署方案。 每个平台的网络架构图都类似,但细节根据自有服务有组件又各不一样,别人的架构拿过来不一致适合你的架构,那么首先要了解每层架构及每个服务的职责,以及服务与服务之间的交互逻辑。我们根据私有云的架构迁移过来,保持了部分架构,补充了原来在私有云部署中公共组件部分。迁移到公有云后,一些公共组件由我们自己搭建并运维。整理总览图请看下图: 网络架构总览图 一、互联网层   外网层也是网络架构中最上一层,是指服务报露在互联网中使用的,通过IP或域名的方式访问服务。访问的域名通过解析服务器,解析到指定的互联网机器。 互联网机器一般是使用云服务的方式构建。 二、云服务平台层 云计算按照服务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将基础设施作为服务Iaas 将平台作为服务PaaS 将软件作为服务SaaS 按照云计算服务的部署方式和服务对象的范围可以将云计算分为三类,即公共云、私有云和混合云。 公共云:是由云服务提供商运营,为最终用户提供从应用程序、软件运行环境,到物理基础设施等各种各样的IT资源。在该方式下

微服务解决方案

◇◆丶佛笑我妖孽 提交于 2019-12-04 06:04:55
一、微服务架构演进过程 近年来我们大家都体会到了互联网、移动互联带来的好处,作为IT从业者,在生活中时刻感受互联网好处的同时,在工作中可能感受的却是来自自互联网的一些压力,那就是我们传统企业的IT建设也是迫切需要转型,需要面向外部客户,我们也需要应对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需要快速创新,那么我们的IT架构也需要向互联网企业学习作出相应的改进,来支撑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我们再看一下应用架构的演进过程,回忆一下微服务架构是如何一步一步进化产生的,最早是应用是单块架构,后来为了具备一定的扩展和可靠性,就有了垂直架构,也就是加了个负载均衡,接下来是前几年比较火的SOA,主要讲了应用系统之间如何集成和互通,而到现在的微服务架构则是进一步在探讨一个应用系统该如何设计才能够更好的开发、管理更加灵活高效。 微服务架构的基本思想就是“围绕业务领域组件来创建应用,让应用可以独立的开发、管理和加速”。 二、微服务架构的好处 我们总结了四个方面的优点,分别如下: 是每个微服务组件都是简单灵活的,能够独立部署。不再像以前一样,应用需要一个庞大的应用服务器来支撑。 可以由一个小团队负责更专注专业,相应的也就更高效可靠。 微服务之间是松耦合的,微服务内部是高内聚的,每个微服务很容易按需扩展。 微服务架构与语言工具无关,自由选择合适的语言和工具,高效的完成业务目标即可。 看到这里,大家会觉得微服务架构挺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