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协议

一文读懂客户端请求是如何到达服务器的

时光毁灭记忆、已成空白 提交于 2019-12-07 22:30:26
北京SEO :互联网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创造之一,而构成互联网架构的核心在于TCP/IP协议。那么TCP/IP是如何工作的呢,我们先从数据包开始讲起。 1、数据包 一、HTTP请求和响应步骤 http请求全过程 请求 响应 以上完整表示了HTTP请求和响应的7个步骤,下面从TCP/IP协议模型的角度来理解HTTP请求和响应如何传递的。 2、TCP/IP概述 我们以RFC 1180中的图作为参考 上图展示了四层TCP/IP协议图,其中network applications是应用程序,属于应用层;TCP和UDP主要是传输数据,属于传输层,TCP确保端对端的可靠传输并尽量确保网络健康运行,而UDP是简单不可靠传输;IP主要解决路由问题,属于网络层;ARP是网络地址转换,主要用来转换IP地址和MAC地址,介于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之间,可以看成2.5层;ENET在这里是数据链路层,网卡驱动属于这一层,主要做具体的介质传输,前面示例中的广告请求抓包就是在数据链路层抓取。 值得注意的是,ARP在linux系统里属于网络层,而在RFC里是介于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之间。在《TCP/IP详解》一书里,ARP被放到了数据链路层。当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把ARP放到网络层。 上图给出使用TCPCopy在不同层发包的使用方法。如果TCPCopy从数据链路层发包,由于没有享受到ARP服务

计算机网络知识汇总---20191207

。_饼干妹妹 提交于 2019-12-07 17:32:26
本文来源参考:https://www.cnblogs.com/xdyixia/p/9275246.html。 OSI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分层(7层)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IP分层(4层) :网络接口层、网际层、运输层、 应用层。 五层协议 (5层)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 应用层。 TCP/IP五层模型每一层对应的设备分别是什么? 物理层: 网卡 数据链路层: 交换机 网络层: 路由器 传输层: 防火墙 应用层:计算机 每一层的协议如下 : 物理层:RJ45、CLOCK、IEEE802.3 (中继器,集线器,网关) 数据链路:PPP、FR、HDLC、VLAN、MAC (网桥,交换机) 网络层:IP、ICMP、ARP、RARP、OSPF、IPX、RIP、IGRP、 (路由器) 传输层:TCP、UDP、SPX 会话层:NFS、SQL、NETBIOS、RPC 表示层:JPEG、MPEG、ASII 应用层:FTP、DNS、Telnet、SMTP、HTTP、WWW、NFS 二进制 每一层的作用如下 : 物理层: 通过媒介传输比特,确定机械及电气规范(比特Bit) 数据链路层 :将比特组装成帧和点到点的传递(帧Frame) 网络层 :负责数据包从源到宿的传递和网际互连(包PackeT)

哈工大 计算机网络 期末总结

烂漫一生 提交于 2019-12-06 21:12:19
零散知识点总结 概述 比特(bit), 字节(byte), 1 byte = 8 bit(空间上,位数上) kbps = 10 3 bps 时延带宽积中的时延是传播时延, 单向的, 不是RTT 传输层是 数据段 ; 网络层是 数据报 .数据链路层是 数据帧 计算机网络就是互连的、自治的计算机集合 计算机网络结构: 网络边缘, 接入网络, 网络核心 端到端层: 传输层以上层次 OSI各层次(共7个)功能: 物理层: 比特编码, 时钟同步.. 数据链路层: 组帧, 流量控制,差错控制,访问控制,物理寻址... 网络层: 逻辑寻址, 路由, 分组转发 传输层: 连接控制,差错控制, 连接控制, 分段与重组, SAP寻址 会话层 : 会话控制, 同步 (最薄的一层) 表示层 : 加密/解密, 压缩/解压缩. 数据表示转换. 应用层: 支持用户通过软件使用网络服务 完成路由选择功能的层次是: 网络层 多路复用技术: TDM,FDM,WDM,CDM 采用10Mbps的HFC接入Internet可能比2Mbps的ADSL接入还慢。 端到端原则:网络高层次的功能应尽可能的实现在网络边缘(终端设备),网络核心框架只提供最基本的标准的服务。 接入网络的方式: DSL. 电缆, FTTH, 拨号和卫星,以太网, wifi, 光纤。 常见的物理媒体: 双绞铜线, 同轴电缆, 光纤 ,陆地无线电信道

哈工大 计算机网络 期末总结

ぐ巨炮叔叔 提交于 2019-12-06 21:11:34
零散知识点总结 概述 比特(bit), 字节(byte), 1 byte = 8 bit(空间上,位数上) kbps = 10 3 bps 时延带宽积中的时延是传播时延, 单向的, 不是RTT 传输层是 数据段 ; 网络层是 数据报 .数据链路层是 数据帧 计算机网络就是互连的、自治的计算机集合 计算机网络结构: 网络边缘, 接入网络, 网络核心 端到端层: 传输层以上层次 OSI各层次(共7个)功能: 物理层: 比特编码, 时钟同步.. 数据链路层: 组帧, 流量控制,差错控制,访问控制,物理寻址... 网络层: 逻辑寻址, 路由, 分组转发 传输层: 连接控制,差错控制, 连接控制, 分段与重组, SAP寻址 会话层 : 会话控制, 同步 (最薄的一层) 表示层 : 加密/解密, 压缩/解压缩. 数据表示转换. 应用层: 支持用户通过软件使用网络服务 完成路由选择功能的层次是: 网络层 多路复用技术: TDM,FDM,WDM,CDM 采用10Mbps的HFC接入Internet可能比2Mbps的ADSL接入还慢。 端到端原则:网络高层次的功能应尽可能的实现在网络边缘(终端设备),网络核心框架只提供最基本的标准的服务。 接入网络的方式: DSL. 电缆, FTTH, 拨号和卫星,以太网, wifi, 光纤。 常见的物理媒体: 双绞铜线, 同轴电缆, 光纤 ,陆地无线电信道

哈工大 计算机网络 期末总结

旧巷老猫 提交于 2019-12-06 21:10:31
零散知识点总结 概述 比特(bit), 字节(byte), 1 byte = 8 bit(空间上,位数上) kbps = 10 3 bps 时延带宽积中的时延是传播时延, 单向的, 不是RTT 传输层是 数据段 ; 网络层是 数据报 .数据链路层是 数据帧 计算机网络就是互连的、自治的计算机集合 计算机网络结构: 网络边缘, 接入网络, 网络核心 端到端层: 传输层以上层次 OSI各层次(共7个)功能: 物理层: 比特编码, 时钟同步.. 数据链路层: 组帧, 流量控制,差错控制,访问控制,物理寻址... 网络层: 逻辑寻址, 路由, 分组转发 传输层: 连接控制,差错控制, 连接控制, 分段与重组, SAP寻址 会话层 : 会话控制, 同步 (最薄的一层) 表示层 : 加密/解密, 压缩/解压缩. 数据表示转换. 应用层: 支持用户通过软件使用网络服务 完成路由选择功能的层次是: 网络层 多路复用技术: TDM,FDM,WDM,CDM 采用10Mbps的HFC接入Internet可能比2Mbps的ADSL接入还慢。 端到端原则:网络高层次的功能应尽可能的实现在网络边缘(终端设备),网络核心框架只提供最基本的标准的服务。 接入网络的方式: DSL. 电缆, FTTH, 拨号和卫星,以太网, wifi, 光纤。 常见的物理媒体: 双绞铜线, 同轴电缆, 光纤 ,陆地无线电信道

TCP/IP协议

眉间皱痕 提交于 2019-12-06 19:42:51
TCP/IP协议 TCP/IP: TCP/IP的全称为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是指能够在多个不同网络间实现信息传输的协议簇。TCP/IP协议从名字上面看是指TCP协议和IP协议,但是实际上不仅仅指的是TCP 和IP两个协议,而是指一个由FTP、SMTP、TCP、UDP、IP等协议构成的协议簇, 只是因为在TCP/IP协议中TCP协议和IP协议最具代表性,所以被称为TCP/IP协议。 TCP/IP协议简介: TCP/IP传输协议,即 传输控制/网络协议 ,也叫作网络通讯协议。它是在网络的使用中的最基本的通信协议。TCP/IP传输协议对互联网中各部分进行通信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了规定。并且,TCP/IP传输协议是保证网络数据信息及时、完整传输的两个重要的协议。TCP/IP传输协议是严格来说是一个四层的体系结构,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都包含其中。每一层都有不同的传输协议 [2] TCP/IP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其中应用层的主要协议有Telnet、FTP、SMTP等,是用来接收来自传输层的数据或者按不同应用要求与方式将数据传输至传输层;传输层的主要协议有UDP、TCP,是使用者使用平台和计算机信息网内部数据结合的通道,可以实现数据传输与数据共享;网络层的主要协议有ICMP、IP、IGMP

TCP/IP协议,TCP和UDP的区别及特点

陌路散爱 提交于 2019-12-06 19:42:18
这篇博客主要用来纪录自己对TCP/IP和UDP的个人理解,若有不对还请慷慨指正 一些基础知识 IP地址:用来标识网络中的一个通信实体的地址。通信实体可以是计算机、路由器等。 比如互联网的每个服务器都要有自己的IP地址,而每个局域网的计算机要通信也要配置IP地址。目前主流使用的IP地址是IPV4,但是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IPV4面临着枯竭的危险,所以推出了IPV6。 IPV4:32位地址,并以8位为一个单位,分成四部分,以点分十进制表示,如192.168.0.1。因为8位二进制的计数范围是00000000---11111111,对应十进制的0-255,所以-4.278.4.1是错误的IPV4地址。 IPV6:128位(16个字节)写成8个16位的无符号整数,每个整数用四个十六进制位表示,每个数之间用冒号(:)分开,如:3ffe:3201:1401:1280:c8ff:fe4d:db39:1984 端口:根据上一条我们知道IP地址用来标识一台计算机的,但是一台计算机上可能提供多种网络应用程序,如何来区分这些不同的程序呢?这就要用到端口。端口是虚拟的概念,并不是说在主机上真的有若干个端口。通过端口,可以在一个主机上运行多个网络应用程序。 端口的表示是一个16位的二进制整数,对应十进制的0-65535。Oracle、MySQL、Tomcat、QQ、msn、迅雷、电驴

因特网协议栈中的层

♀尐吖头ヾ 提交于 2019-12-06 19:41:04
人们已经进行了一些讨论关于如何将 TCP/IP参考模型 映射到到 OSI模型 。由于 TCP/IP 和 OSI 模型组不能精确地匹配,还没有一个完全正确的答案。 另外, OSI模型 下层还不具备能够真正占据真正层的位置的能力;在传输层和网络层之间还需要另外一个层(网络互连层)。特定网络类型专用的一些协议应该运行在网络层上,但是却运行在基本的硬件帧交换上。类似协议的例子有 地址解析协议 和 生成树协议 (用来保持冗余 网桥 的空闲状态直到真正需要它们)。然而,它们是本地协议并且在网络互连功能下面运行。不可否认,将两个组(更不用说它们只是运行在如 ICMP 等不同的互连网络协议上的逻辑上的网络层的一部分)整个放在同一层会引起混淆,但是OSI模型还没有复杂到能够做更好的工作。 下面的图表试图显示不同的TCP/IP和其他的协议在最初 OSI模型 中的位置: 7 应用层 例如 HTTP 、 SMTP 、 SNMP 、 FTP 、 Telnet 、 SIP 、 SSH 、 NFS 、 RTSP 、 XMPP 、 Whois 、 ENRP 6 表示层 例如 XDR 、 ASN.1 、 SMB 、 AFP 、 NCP 5 会话层 例如 ASAP 、 TLS 、 SSH 、ISO 8327 / CCITT X.225、 RPC 、 NetBIOS 、 ASP 、 Winsock 、 BSD

关于TCP/IP协议与UDP/IP协议的个人理解

て烟熏妆下的殇ゞ 提交于 2019-12-06 19:40:55
TCP与UDP的对比 共通的地方 TCP与UDP都是不仅仅在PC上运行的IP协议,都位于OSI模型中的传输层。 区别 1.TCP是无差错传输,UDP是有差错传输,即精度不同。拿图片做例子则是,一张图片从A发向B,图片首先被分成若干个小的数据帧,然后这些数据帧都通过路由从A传输向B,此过程中若应用的是TCP/IP协议,则在数据帧都到达B处后并不会直接显示,而是会先检查有错误没有,没错误才显示,有错误则在内部要求A处的数据重新发送,以保证数据的无误,但若是UDP/IP协议,则在数据帧到达B处后则直接显示,不论对错,这样则很容易使得数据帧不对无法拼成一个完整的数据包,使得数据丢失。 2.TCP特点是准确,UDP特点是传输快。 3.TCP资源占用比UDP多。 来源: CSDN 作者: 夢花火 链接: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3950722/article/details/84885781

TCP/IP协议栈概述及各层包头分析

邮差的信 提交于 2019-12-06 19:39:36
一、摘要   对之前几篇博文涉及到的网络通信协议进行分析,概述出TCP/IP的协议栈模型,最后根据实例对各层包头进行分析。 二、标准TCP/IP协议栈模型   标准TCP/IP协议是用于计算机通信的一组协议,通常被称为TCP/IP协议栈,以它为基础组建的互联网是目前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计算机网络。正因为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得TCP/IP成为了事实上的网络标准。 1、OSI模型和TCP/IP协议模型   图1是OSI模型和TCP/IP协议模型的对比。 图1 OSI模型和TCP/IP协议模型 2、TCP/IP协议模型分层 (1)网络接口层   TCP/IP协议模型的基层,负责数据帧的发送和接收。对应OSI模型中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是TCP/IP的最底层,不过通常在描述TCP/IP模型时还是会划分具体为物理层(PHY)和数据链路层(MAC)。 (2)网络层   通过互联协议将数据包封装成互联网数据包,并运行必要的路由算法。这里有4种互联协议。   (a)网际协议IP:负责在主机和网络之间的路径寻址和数据包路由。   (b)地址解析协议ARP:获得同一物理网络中的主机硬件地址。   (c)网际控制消息协议ICMP:发送消息,并报告有关数据包的传送错误。   (d)互联组管理协议IGMP:用来实现本地多路广播路由器报告。 (3)传输层   传输协议在主机之间提供通信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