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

Vue3体验卡~

Deadly 提交于 2020-01-10 05:21:33
前言 vue咱们都知道现在用的最多的是2.x,但是众所周知在今年的上半年,至少作者是这么说的 所以很多东西也都还没确定百分百是这样的,很有可能有改动,这个到时候再说 本章讲的内容基本都是根据Vue 官方 RFC来写的,因为这里面的消息还相对可信 与vue 2.x的区别以及个人观感 vue3给我的感觉有点像 vue2+mobx+ts+rxjs 的感觉,大家如果用过这些东西可能也会有这种感觉 不闲扯那些没用的,首先是生命周期 vue3舍弃了 beforeCreate 和 created,把这两个混在一起变成了一个 setup , 其实在这里面还有一个核心概念,就是vue2.x 大家用过可能都明白,就是数据响应,以数据为中心 也就是observe。这个observe的优势大家都能感觉到,就是方便,劣势就是性能,因为他这个东西本质来说就是所有的东西我都监听,其实这在大型应用来说就比较不舒服了,因为你控制不了,而且功能也比较多,消耗也就高 react大家都知道,什么都不监听,除非你用第三方的比方说 mobx 这种的,其他的都必须手动的去 setState vue3就是在这两个方面折了一个中,这也是vue官方说的,既能够保证监听,又可以在大型应用上性能也是ok的,所以你需要自己去指定,这个要监听,那个不要监听 扯了那么多,首先咱们现在 clone 一下项目 $ git clone https:

z-index在IE中的迷惑(一)

妖精的绣舞 提交于 2020-01-10 00:17:07
z-index 属性简介 z-index : auto | number auto: 默认值。 number: 无单位的整数值,可为负数 。 z-index 值较大的元素将叠加在 z-index 值较小的元素之上。对于未指定此属性的定位对象,z-index 值为正数的对象会在其之上,而 z-index 值为负数的对象在其之下。 注意: 这个属性不会作用于窗口控件,如 select 对象。在IE5.5+中, iframe 对象开始支持此属性。而在之前的浏览器版本中, iframe 对象是窗口控件,会忽略此属性。 z-index 属性适用于定位元素(position 属性值为 relative 或 absolute 或 fixed的对象),用来确定定位元素在垂直于显示屏方向(称为Z 轴)上的层叠顺序(stack order)。 每一个定位元素都归属于一个stacking context。根元素形成 root stacking context,而其他的 stacking context 则由定位元素产生(此定位元素的 z-index 被定义一个非 auto 的 z-index 值),定位子元素会以这个 local stacking context 为参考,用相同的规则来决定层叠顺序。并且 stacking context 和 containing block 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 当

z-index在IE中的迷惑(一)

拟墨画扇 提交于 2020-01-10 00:16:53
z-index 属性简介 z-index : auto | number auto: 默认值。 number: 无单位的整数值,可为负数 。 z-index 值较大的元素将叠加在 z-index 值较小的元素之上。对于未指定此属性的定位对象,z-index 值为正数的对象会在其之上,而 z-index 值为负数的对象在其之下。 注意: 这个属性不会作用于窗口控件,如 select 对象。在IE5.5+中, iframe 对象开始支持此属性。而在之前的浏览器版本中, iframe 对象是窗口控件,会忽略此属性。 z-index 属性适用于定位元素(position 属性值为 relative 或 absolute 或 fixed的对象),用来确定定位元素在垂直于显示屏方向(称为Z 轴)上的层叠顺序(stack order)。 每一个定位元素都归属于一个stacking context。根元素形成 root stacking context,而其他的 stacking context 则由定位元素产生(此定位元素的 z-index 被定义一个非 auto 的 z-index 值),定位子元素会以这个 local stacking context 为参考,用相同的规则来决定层叠顺序。并且 stacking context 和 containing block 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 当

Z-Index在IE中的迷惑

隐身守侯 提交于 2020-01-10 00:14:39
z-index属性简介 引用: z-index : auto | number auto:默认值。 number:无单位的整数值,可为负数。 z-index 值较大的元素将叠加在z-index值较小的元素之上。对于未指定此属性的定位对象,z-index 值为正数的对象会在其之上,而z-index 值为负数的对象在其之下。 注意:这个属性不会作用于窗口控件,如selct 对象。在IE 5.5+中,iframe 对象开始支持此属性。而在之前的浏览器版本中,iframe 对象是窗口控件,会忽略此属性。 z-index属性适用于定位元素(position 属性值为 relative 或 absolute 或 fixed的对象),用来确定定位元素在垂直于显示屏方向(称为Z轴)上的层叠顺序(stack order)。 每一个定位元素都归属于一个stacking context。根元素形成root stacking context,而其他的stacking context则由定位元素产生(此定位元素的z-index被定义一个非auto的z-index值),定位子元素会以这个local stacking context为参考,用相同的规则来决定层叠顺序。并且stacking context和 containing block 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 当stacking context一样的时候

vue 兼容ie

家住魔仙堡 提交于 2020-01-07 20:04:55
【推荐】2019 Java 开发者跳槽指南.pdf(吐血整理) >>> 1、安装babel 2、安装babel-polyfill npm install babel-polyfill --save-dev import 'babel-polyfill' // main.js 3、 build -> webpack.base.conf.js 中 找到 module -> rules => { test:/\js&/, loaderl:"babel-loader", include:[  resolve('src'),resolve('test'),  resolve('node_modules/weback-dev-server/client'),  resolve('node_modules/element-ui/packages), resolve('node_modules/element-ui/src), resolve('node_modules/vue-echarts), resolve('node_modules/resize-detector), ] } 修改 添加 来源: oschina 链接: https://my.oschina.net/bing309/blog/3154571

nginx rewite 语法 (二)

送分小仙女□ 提交于 2020-01-07 00:46:57
【推荐】2019 Java 开发者跳槽指南.pdf(吐血整理) >>> 说明:rewrite是实现URL重定向的重要指令,他根据regex(正则表达式)来匹配内容跳转到replacement,结尾是flag标记 例子: rewrite ^/(.*) http://www.baidu.com/ permanent; # 匹配成功后跳转到百度,执行永久301跳转 1. rewite 语法 2. 使用例子: (1)根据访问地址匹配 (2)判断 是不是 ie 浏览器,将ie所有的请求重写到 ie.html 上去 来源: oschina 链接: https://my.oschina.net/u/3631797/blog/3153428

IE z-index bug with CSS dropdown menu

时光毁灭记忆、已成空白 提交于 2020-01-05 16:09:48
Standards-aware web designers generally know of the z-index bug in all versions of Internet Explorer (though, version 8 is rumored to fix it). In the W3C’s specs, z-index is designed to affect the stacking order of positioned elements on a web page. So, an element with a z-index of 2 should always appear above an element with a z-index of 1. In Internet Explorer, this doesn’t work like it should. Internet Explorer resets the stack when the positioned elements are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 Example So let’s say we have the following HTML. Fairly standard header, navigation, etc. <div id=

有IE,想黑就黑!

拈花ヽ惹草 提交于 2020-01-05 10:04:20
  简单点说,rmtSvc是一款集FTP、Telnet服务、Proxy服务以及vIDC服务的远程控制工具。用户可以通过此款工具方便地对远程计算机进行控制。此工具和其它远程控制工具不同,它采用B/S结构(无需安装),用户可通过浏览器进行远程控制(我们的口号是:有IE,想黑就黑!)。   下面,就以入侵控制的实例来为大家分别介绍rmtSvc常用功能的使用方法及技巧。解压下载后的压缩包,先别急着让rmtSvc.exe在目标机运行(未加壳的程序会遭到杀毒软件的查杀),笔者先告诉大家如何给源程序加壳从而避免被查杀吧(不然就没得玩了-_-|)。运行该软件,进入“选项”菜单,勾选“保留额外数据”,然后“打开文件”,选择源程序rmtSvc.exe后就会自动压缩了。   特别提醒:压缩后的rmtSvc.exe不会被杀毒软件查杀,而且文件体积会减少近50%(经过金山毒霸6增强版、KV2005、诺顿2005测试),如果想进一步增强隐蔽性,请参考2004年第50期G9版《披着羊皮的狼——将Radmin改造为百分百木马》一文介绍的“超级捆绑”软件的使用方法。   武装rmtSvc,“暗杀”杀毒软件   1.打开浏览器输入http://IP:port(其中IP为被控机的IP地址,port为rmtSvc的服务端口,默认为7778)。连接成功后将会看到如图1的欢迎登录画面,输入访问密码(默认为123456)

用JS识别各版本浏览器

北战南征 提交于 2020-01-04 18:27:46
自昨天发了各浏览器内核介绍的随笔,就闲不住了,想直接写个JS来识别用户所用浏览器版本。 写着写着却发现很多坑爹的地方,比如IE10-的版本是依循常规支持attachEvent,但到了IE11,却只支持addEventListener而不再支持attachEvent。光是这一点就可以判断IE是个大坑,IE11的存在可能会导致之前你写过的代码出现错乱。另如原本可用 var ieVersion = eval("''+/*@cc_on"+" @_jscript_version@*/-0")*1 的嗅探脚本来判断是否IE,如果值非0则表示为IE浏览器,但到了IE11,也直接返回0了(即IE11不再识别@cc_on这个IE独有的条件编译语句)。。。。 还有就是上篇文章提到的Opera自从去年就抛弃了自家的Presto内核,转而跟进使用Chrome内核,导致的结果是,新版Opera不再支持window.opera,而且跟随Chrome浏览器支持window.chrome等系列Chrome特性,就连userAgent字样也去了“opera”并直接套用Chromium/Blink内核的userAgent信息(好事是在尾部还是保留了一句OPR/XX.0) 不过琢磨琢磨,问题总会得到解决的。首先解决下比较容易解决的Firefox,其userAgent信息如下: 对比其它浏览器内核的ua信息它独有

HTML的优化

橙三吉。 提交于 2020-01-04 00:50:02
HTML的优化 : 1)、h标签的使用: 要注意的是,不论任何页面,h1标签只能出现一次,它是当前页面的主标题,权重最高, 所以要慎用 . 一般情况下,如果有关键词的话最好是在h1里面出现. h2是表示一个段落的标题或者副标题之类的,h2如果连接到seo方面的话,里面可以布置长尾关键词。h3级别更低,可以布置更低段落或者其他。 h1标签不要出现在h2-h6之后, h标签是按照等级及重要性来划分,从号~h6, 所以需要h1标签写到最前面 H标签在视觉表现上常常是黑体,但其语法意义与黑体完全不同,不要在页面上滥用。 2) 、 选择合适的标签: a、多用H5语意化标签 b、是文字就用p 标签, 标题用h1~h6, 不要都用div c 、获取表单元素时, 多使用form代替div : 如用div: <div> <input id="user-name"> <input id="password"> </div> // 获取时 <script> let userName = $('#user-nam').val(); let password = $('#password').val(); </script> 为了获取两个表单数据查了两次DOM. , 假如有10个, 就要查10次, 如果是20个、30 个…… 就对性能有影响了, 特别是在移动端. 如果把div换成form: <form 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