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维 K8s 集群的管控面
作者 | 淮右、临石 **导读:**单 K8s 集群为用户提供了 Namespace 级别的隔离能力,理论上支持不超过 5K Node、15W Pod。多 K8s 集群则解决了单集群的资源隔离、故障隔离难题,打破可支持节点数、Pod 数的限制,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集群管理复杂度的上升;尤其在专有云场景中,K8s 工程师不可能像在公有云中一样快速触达客户环境,运维成本被进一步放大。因此如何低成本、高效率、自动化低管理多套 K8s 集群,成为业内普遍难题。 背景 多集群主要应用在如下场景: 1.产品本身需要多集群能力。产品的管控需要部署在 K8s 集群内,同时,该产品还需要提供 K8s 集群给用户使用,从故障隔离、稳定性、安全多重角度考虑,容器服务的管控和业务应该分别部署在不同的集群内; 2.用户在使用 K8s 的时候,也希望具备生产多套集群供不同业务使用,从而进行资源隔离、故障隔离; 3.同一用户可能需要多种类型集群的能力,以边缘计算 IOT 为例,它需要一个定制的边缘 K8s 集群,如果按照普通的独立 K8s 集群来创建,一方面会存在资源浪费,另一方面独立的集群为用户增加了运维的成本。 我们总结了运维 K8s 集群的难点,可以分为两部分: 难点 1:运维 K8s 集群的管控面 如何支持用户一键弹出新的 Kubernetes 集群? 如何升级多个 K8s 集群的版本,当社区重大 C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