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慢镜头下的写作

我的梦境 提交于 2019-12-27 00:45:56
作者:Vamei 出处:http://www.cnblogs.com/vamei 欢迎转载,也请保留这段声明。谢谢! 小学三年级语文考试,作文题目是“最难忘的事”。我灵机一动,编造出爷爷激励我学习的故事。语文老师看了相当感动,大笔一挥,给了我满分。我当众朗诵大作,念得鬼哭狼嚎声泪俱下,暗爽前排小女生崇拜的表情。这篇作文成了我的九阳真经,陪我征战考场,无往不利。直到初中写议论文时,九阳真经再次发功。 这次是零蛋。 长大后,我开始探索写作的原理。只是写作像独孤九剑,全靠因势利导,有些不讲道理。我粗浅的总结,也只能算是慢镜头下的片段,堪堪捕捉到写作奥义的一点剪影。 写给别人 文章传递信息。 清晰易读,也就成了文章的基本要求。这并不简单。作者和读者天生的信息不对称。作者拥有上帝视角,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提前酝酿好了情绪,早已把前因后果趟了许多遍。相比较而言,读者就像走入了地宫,只能逐行逐句揭露出黑暗中的秘密。但在写作时,作者可能无意中忽略这种不对称,写出让人难以读懂的文字。 想让文字清晰,写作的结构要符合大众的阅读预期。文章有天然分割标志,即标点和段落,把整篇文章切割成大小盆地。作者的任务,是在每个信息盆地中收容单一的信息,既要防止一个信息盆地中信息过剩,又要避免信息匮乏。一旦信息传达清楚,文字应该干净利落的结束。然而,天然的分割结构并不总是满足作者的需求

技术类读书感悟

不羁岁月 提交于 2019-12-25 22:50:44
【推荐】2019 Java 开发者跳槽指南.pdf(吐血整理) >>> 1.读好书,事半功倍,一日千里,劣质书,事倍功半 2.书有生命周期,有些书很长时间都很有价值,有些书很快过时.书也需要进化,如:再版重写 3.即使经典书籍,书籍之间也有相互替代,相互协同的现象,如:《测试驱动开发》《代码整洁之道》等书的内容,《重构》一本足以,虽然经典好书很多,但不一定非要全读 4.书是给人看的,内容晦涩难懂的书不一定是经典好书,就像可读代码一样 5.注意读书的顺序,好书实践到一定程度,万变不离其宗,会自然对一般大部分普通书籍产生漠视的感觉 6.技术类书籍可能是当今世上最可信的书籍,尤其跟小说比起来,起码技术是100%真实的 7.读书上学的本质是为了学习知识,很明显很多人没意识到这点,"读书无用"有时需要深思,尤其是国内的教育 8."名师出高徒","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好师傅教出差弟子,说明知识传承是可超越的,也不可超越,关键在于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9.视频教程,当面教学,模仿学习,读书自学,自我参悟,学习方式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要能有所得,能比较的是"学习效率" 10.技术学习最终还是要学会造轮子比较好 来源: oschina 链接: https://my.oschina.net/u/207023/blog/794578

开天辟地篇

十年热恋 提交于 2019-12-25 04:25:41
在这里插入代码片 @ TOC 时不我待! 这里是引用 https://zhuanlan.zhihu.com/p/97713129 开始之前 开始推荐书籍之前,十分有必要给大家介绍圈儿内的腕儿(排名不分先后)。 Dennis Ritchie 1941年~2011年(Keep it simple) C语言之父、UNIX之父、《C程序设计语言》 Linus Benedict Torvalds 1969年~ (50岁还在编程的大牛) Linux之父、Git的创造者 Stephen Gary Wozniak 1950年~(靠回忆01编码和分析内存解决bug的大牛) 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苹果电脑发明者、软件业界的偶像 W. Richard Stevens 1951年~1999年 (第一次涨薪是因为看了他的书) 《TCP/IP详解》、《UNIX网络编程》、《UNIX环境高级编程》 Rob Pike 1956年~ (获得奥运会银牌的程序员) 《程序设计实践》、UTF-8格式缔造者之一、主导开发Go语言 基础学习 《离散数学及其应用》 -豆瓣:9.1分 -作者: [美] Kenneth H·Rosen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推荐理由:基础思维很重要。(工作十年后你会发现思维差异决定了你与牛人的距离) 《C程序设计语言》 -豆瓣:9.4分 -作者: [美]Brian W. Kernighan /

《红楼梦》人物统计

て烟熏妆下的殇ゞ 提交于 2019-12-24 06:48:07
我是根据《三国演义》人物统计,改进了一下,只显示我要统计的人物。 三国统计: import jieba excludes = {"将军","却说","荆州","二人","不可","不能","如此"} txt = open("三国演义.txt", "r", encoding='utf-8').read() words = jieba.lcut(txt) counts = {} for word in words: if len(word) == 1: continue elif word == "诸葛亮" or word == "孔明曰": rword = "孔明" elif word == "关公" or word == "云长": rword = "关羽" elif word == "玄德" or word == "玄德曰": rword = "刘备" elif word == "孟德" or word == "丞相": rword = "曹操" else: rword = word counts[rword] = counts.get(rword,0) + 1 for word in excludes: del counts[word] items = list(counts.items()) items.sort(key=lambda x:x[1], reverse=True

深度阅读

馋奶兔 提交于 2019-12-24 03:17:57
我们每天都要坚持一下深度阅读,锻炼思维,阅读就是力量 来源: CSDN 作者: alice_nn 链接: https://blog.csdn.net/alice_nn/article/details/103641809

04梦断代码阅读笔记之一

情到浓时终转凉″ 提交于 2019-12-23 22:04:21
软件工程师的职业发展 职业的态度: 有足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划,开始谈有意义的“职业发展”,职业人士对“30岁以后”,“35岁以后”都有一定的打算。 投身的事业: 将软件项目相关的目标作为长期的承诺,碰到困难也不退缩,直到坚持完成任务。 理想的呼唤: 通过软件可以改变世界,主动寻求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目前我对于软件工程的状态是职业的态度,认为工程师只是个起点,或许高,或许低,但不管怎么样,如果想要以后有一番作为,那么针对互联网,必须要增添其他的因素,其他的,截然不同的知识,才能有一番大作为。 在邹欣老师举的例子中有这样一段话触动我:“回首当年,我的态度的确是错了,任何事情,当你仔细探究,你就会理解他的质和量;当你对一个领域的神韵足够了解,并开始连接这个领域的表现形式和实现细节的时候,任何一个领域都是会变得引人入胜!” 考级之路: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执业资格认证考试; 一个工程师对知识的掌握应该分为:入门,熟练,领头人,大师这四个阶段 需要做到: 阅读:4——6篇经典文献的深入分析和阅读 工作经验:参与并完成6个具体的项目 课程:参加3个专门的课程。 相对于这几个目标,差距还是十分的大。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smartisn/p/10989068.html

小王子

一个人想着一个人 提交于 2019-12-22 10:12:13
好久没看书了。最近看电视,看电影,看动漫。 看电视剧更多些,首先看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一小部分。因为对历史的起源多少有些兴趣。也查看了元始天尊、太上老君、通天教主的关系。 接下来看了最经典的《封神榜》,混沌之后,经历了盘古开天辟地,无论怎样,生命开始了,或者将继续下去。 一直不知道,为何华胥氏感雷泽神大脚印就怀孕,然后生下了女娲和伏羲。 如果说女娲和伏羲是人皇,人之母,那雷泽是神,华胥氏到底是神还是人呢?只说是母系氏族杰出的首领,那么她们是从何而来的呢? 所以说,神话只是神话,和真实的历史关系不是特别大。想要追根溯源,知道人类的起源,以及演变的确切历史,这个想法本身就是错误的。 至少,对于我们这样的人来说,是错误的。 没有争议的说法,盘古开天辟地,而有巢氏则让人在巢穴里过起了日子,燧人氏则发明了火,开创了华夏文明。伏羲氏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开始了中华文明。而神农氏,则开始出现了农耕文明。 古代人的名前是姓氏。姓乃是母系氏族,氏乃父系所在部落旗号,估计当初母系氏族时,姓在前,氏在后,而随着父权的不断扩展与深化,氏逐渐取代了姓慢慢被人用于区分部落的不同,氏也就替代了姓的位置而居首位。名则是父母给起的小名,字则是自己长大后起的名字。不能直接喊别人名字,而只能称呼字。而在文章中,一般都是姓名字这样的顺序称号,比如 孔融文举。 神农氏的后代,有个懂得火的首领,从此后称为炎帝。

《暗时间》读书笔记

半城伤御伤魂 提交于 2019-12-22 00:56:46
在一次无意中,看到朋友的博客在分享阅读暗时间的读书笔记,感觉非常不错, 于是自己立马就去买了一本来看。 确实,不失为一本好书。 暗时间 我们生活中各种闲暇,琐碎的时间 ,人与人无异,但能充分掌握和利用好暗时间,差异就会非常明显,通过日复一如的不断坚持,变可从平凡到卓越。 迅速进入状态和持续状态 只有进入状态的学习和工作才是搞笑的,而生活,工作中有很多妨碍我们进入状态的学习的因素。 所以抗干扰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短时间的进入状态学习并不会有显著的效果,只有做到持续进入状态,才能让我们更专注,更有效的学习,工作。 进度条 为自己的任务计划设置京都条,分成小块任务目标,一个一个去实现,只有攻破每一个小的点,才会汇小溪于大海,最终完成自己的目标。没有进度条的等待,犹如茫茫大海中的一叶帆,不知该归向何处,有了进度条,犹如一座大海中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与目的地。 *别把不知道当成没有 *过早退出是一切失败的根源 *靠专业技能的成功是具有可复制性的 *反思是让人得以改进自己的最重要的思维品质 *一生的只是积累,自学的起码占到90% 自学很重要,自学很重要,自学很重要! 如何有效的记忆与学习 *你所拥有的东西并不取决于你记得多少,而在于它们能否在恰当的时候被回忆起来。 记忆就像一条锁链一样,将所有的线索串联起来,当要知道某个答案的时候,能迅速找到该答案的线索,这才是记忆的根本。

关于提高沟通能力的书单 | 章鱼书单zz

狂风中的少年 提交于 2019-12-22 00:11:09
上周推荐了一份 关于提高写作能力的书单 ,这周,我们来聊聊 沟通能力 。 在现代社会,沟通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渠道越来越丰富,工作中的协同合作也越来越普遍。我们要沟通的人越来越多,节奏越来越快。 在今天,把话说好,把话说对,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力和影响力。 推荐几本我认为能让你提升沟通能力的好书,希望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和别人交流。 当我们在谈沟通的时候,我们在聊什么?哪些因素在影响着沟通的效果?哪些环节是我们可以改进的?这就是这本《沟通的艺术》准备告诉我们的。 《沟通的艺术》分为三个部分:「看入人里」、「看出人外」和「看人之间」,从沟通者本人的心理、沟通的工具(语言、表情、手势、姿态)、人际关系这三个方向,全面地分析了在沟通中会产生影响的因素,并且给出了科学的建议,让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去激发和加强有利于我们沟通的因素。 之所以放在推荐的第一位,就是因为这是一本会让你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好书。当我们对于沟通有了全面的了解,我们才知道我们哪里做得好,哪里还需要努力。 查理·芒格是股神巴菲特的合伙人,两个人一起创造了投资界的神话。当查理·芒格第一次读到这本《影响力》时,他非常欣赏这本书,感觉受益匪浅,于是送给作者价值 22 万美元的股票作为「学费」。 这是一本经典的心理学著作,作者重点围绕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会相信素不相识的人甚至是骗子,接受他们的要求? 作者的结论是

读书计划-2008年12月

谁说胖子不能爱 提交于 2019-12-21 03:04:14
凭心而论,广图的图书更新速度还是很不错的。不过今天也发现,哲学、人文类的图书,越是新的书越少人借,一个小时里就发现有差不多10本是从来没有人借过的。 本月读书计划。 1. 《软件开发的滑铁卢》 广图一共有三本,到本月为止,每本都被我借了一次了,居然发现上次还书时夹在里面的几页笔记依然在,呵呵。这本书值得反复的看。 软件开发的滑铁卢: 重大失控项目的经验与教训 作者: 罗伯特·格拉斯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2年2月 页数: 装帧: 开本: 16开 版次: 商品编号: 1629100 ISBN: 505373714 定价: 20元 2.《幻想的瘟疫》 [点击查看大图] 幻想的瘟疫/齐泽克文集 作者: (斯洛文尼亚)斯拉沃热·齐泽克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6年4月 页数: 3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版次: 1 商品编号: 1279586 ISBN: 721404110 定价: 20元 3.《道德的重量》 [点击查看大图] 道德的重量(复旦—哈佛当代人类学丛书)(What Really Matters) 作者: (美)克莱曼(Kleinman,A) 著,方筱丽 译 译者: 方筱丽 丛书主编:张乐天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8年1月 页数: 276 装帧: 平装 开本: 32 版次: 1 商品编号: 1917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