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对于子网掩码的理解

坚强是说给别人听的谎言 提交于 2019-12-05 23:24:04
子网掩码(subnet mask)又叫网络掩码、地址掩码、子网络遮罩,它是一种用来指明一个IP地址的哪些位标识的是主机所在的子网,以及哪些位标识的是主机的位掩码。子网掩码不能单独存在,它必须结合IP地址一起使用。子网掩码只有一个作用,就是将某个IP地址划分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 子网掩码是一个32位地址,用于屏蔽IP地址的一部分以区别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并说明该IP地址是在局域网上,还是在广域网上。 子网掩码是在IPv4地址资源紧缺的背景下为了解决lP地址分配而产生的虚拟lP技术,通过子网掩码将A、B、C三类地址划分为若干子网,从而显著提高了IP地址的分配效率,有效解决了IP地址资源紧张的局面。另一方面,在企业内网中为了更好地管理网络,网管人员也利用子网掩码的作用,人为地将一个较大的企业内部网络划分为更多个小规模的子网,再利用三层交换机的路由功能实现子网互联,从而有效解决了网络广播风暴和网络病毒等诸多网络管理方面的问题。 在大多数的网络教科书中,一般都将子网掩码的作用描述为通过逻辑运算,将IP地址划分为网络标识(Net.ID)和主机标识(Host.ID),只有网络标识相同的两台主机在无路由的情况下才能相互通信。 根据RFC950定义,子网掩码是一个32位的2进制数, 其对应网络地址的所有位都置为1,对应于主机地址的所有位都置为0。子网掩码告知路由器,地址的哪一部分是网络地址

ip地址的分类与范围

蓝咒 提交于 2019-12-05 23:21:56
A类IP地址 一个A类IP地址由1字节的网络地址和3字节主机地址组成,它主要为大型网络而设计的,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0”, 地址范围从1.0.0.0 到127.0.0.0)。可用的A类网络有127个,每个网络能容纳16777214个主机。其中127.0.0.1是一个特殊的IP地址,表示主机本身,用于本地机器的测试。 注: A:0-127,其中0代表任何地址,127为回环测试地址,因此,A类ip地址的实际范围是1-126. 默认子网掩码为255.0.0.0 B类IP地址 一个B类IP地址由2个字节的网络地址和2个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0”,地址范围从128.0.0.0到191.255.255.255。可用的B类网络有16382个,每个网络能容纳6万多个主机 。 注: B:128-191,其中128.0.0.0和191.255.0.0为保留ip,实际范围是128.1.0.0--191.254.0.0。 C类IP地址 一个C类IP地址由3字节的网络地址和1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10”。范围从192.0.0.0到223.255.255.255。C类网络可达209万余个,每个网络能容纳254个主机。 注:C:192-223,其中192.0.0.0和223.255.255.0为保留ip,实际范围是192.0.1.0--223.255.254

IP协议2

随声附和 提交于 2019-12-05 23:18:47
ARP 只要确定了IP地址,就可以向这个目标地址发送IP数据报。然而在底层数据链路层,进行实际通信时,却需要知道每个IP地址所对应的MAC地址 ARP 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用于通过目标 IP 地址,定位下一个接收数据包的网络设备的 MAC 地址。如果目标主机处在同一个数据链路上,那么可以直接得到目标主机的 MAC 地址,否则会得到下一条路由器的 MAC 地址。 ARP 协议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部分:ARP 请求和 ARP 响应。 首先,源主机会通过广播发送一个 ARP 请求包:“我要与 IP 地址为 xxx 的主机通话,谁知道它的 MAC地址?”。 数据链路上的所有主机都会收到这条消息并检查自己的 IP 地址,如果与 ARP 请求包中的 IP 地址一致,主机就会发送 ARP 响应包:“我就是 IP 地址为 xx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每次往目标主机发送数据都要使用 ARP 是很低效的,通常的做法是把获取到的 MAC 地址缓存一段时间。一般来说,一旦源主机向目标地址发送一个数据包,接下来继续发送多次的概率非常大,因此这种缓存非常容易命中。 当下一次发送 ARP 请求或超过一定时间后,缓存都会失效,这保证了即使 MAC 地址与 IP 地址的对应关系发生了变化,数据包依然能够被正确的发往目标地址。 IP地址和MAC地址缺一不可? MAC 和 IP

ip概念

筅森魡賤 提交于 2019-12-05 23:16:53
IP是英文Internet Protocol(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的缩写,中文简称为“网协”,也就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在因特网中,它是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规定了计算机在因特网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只要遵守 IP协议就可以与因特网互连互通。IP地址具有唯一性,根据用户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5类。另外,IP还有进入防护,知识产权,指针寄存器等含义。A类地址  (1)A类地址第1字节为网络地址,其它3个字节为主机地址。它的第1个字节的第一位固定为0.   (2)A类地址范围:1.0.0.1---126.255.255.254   (3)A类地址中的私有地址和保留地址:   ① 10.X.X.X是私有地址(所谓的私有地址就是在互联网上不使用,而被用在局域网络中的地址)。   范围(10.0.0.0---10.255.255.255)   ② 127.X.X.X是保留地址,用做循环测试用的。B类地址  (1) B类地址第1字节和第2字节为网络地址,其它2个字节为主机地址。它的第1个字节的前两位固定为10.   (2) B类地址范围:128.0.0.1---191.255.255.254。   (3) B类地址的私有地址和保留地址   ① 172.16.0.0---172.31.255.255是私有地址  

网络命令工具ifconfig研究报告

不想你离开。 提交于 2019-12-05 22:56:10
Linux ifconfig命令用于显示或设置网络设备。 ifconfig可设置网络设备的状态,或是显示目前的设置 参数说明 : add<地址> 设置网络设备IPv6的IP地址。 del<地址> 删除网络设备IPv6的IP地址。 down 关闭指定的网络设备。 <hw<网络设备类型><硬件地址> 设置网络设备的类型与硬件地址。 io_addr<I/O地址> 设置网络设备的I/O地址。 irq<IRQ地址> 设置网络设备的IRQ。 media<网络媒介类型> 设置网络设备的媒介类型。 mem_start<内存地址> 设置网络设备在主内存所占用的起始地址。 metric<数目> 指定在计算数据包的转送次数时,所要加上的数目。 mtu<字节> 设置网络设备的MTU。 netmask<子网掩码> 设置网络设备的子网掩码。 tunnel<地址> 建立IPv4与IPv6之间的隧道通信地址。 up 启动指定的网络设备。 -broadcast<地址> 将要送往指定地址的数据包当成广播数据包来处理。 -pointopoint<地址> 与指定地址的网络设备建立直接连线,此模式具有保密功能。 -promisc 关闭或启动指定网络设备的promiscuous模式。 [IP地址] 指定网络设备的IP地址。 [网络设备] 指定网络设备的名称。 实例 显示网络设备信息 # ifconfig eth0 Link

IPv4

孤街浪徒 提交于 2019-12-05 22:55:35
一. IPv4地址格式 网络互连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要有一个有效的地址结构,并且所有的互连网络用户都应遵守这个地址结构。因为只有这样所有的互连网络用户才能在统一的规定下相互之间通讯。这个地址结构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可以用二进制表示、十进制表示,甚至用十六进制表示,如:204.71.200.68转为八进制形式可表示为0314.0107.0310.0104,IP地址204.71.200.68转为十六进制形式可表示为0xCC.71.0310.0x44。目前使用的IPv4地址使用32位二进制的地址,即在IPv4的地址空间中有2的32次幂(4,294,967,296,约为43亿)个地址可用。IPv4地址在1981年9月实现标准化,在计算机中用四个八位二进制位组表示,分为网络位和主机位, 为了人们的使用方便,使用十进制地址表示,IP地址中的每个8位位组用0~255之间的一个十进制数表示,数与数之间用点(.)分割,即所谓的点分十进制格式。最小的IPv4地址是0.0.0.0,最大的IPv4地址是255.255.255.255,但这两个值是保留的,没有分配给私人的端系统。因为TCP/IP协议规定全0的地址(无论有多少0)表示本地网络,保留为识别子网自身;32比特全为1的地址用于本网广播,该地址叫做有限广播地址(limited broadcast address)。而主机位全为1的网络地址

mac

我怕爱的太早我们不能终老 提交于 2019-12-05 22:54:00
Mac地址,是计算机网络中的硬件地址,是用来定义网络设备的位置。属于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改地址被烧录到网卡的ROM中,换而言之,在默认情况下这个地址是不可改写的,因此一个网卡会有一个全球唯一的Mac地址。 冲突域:共享同一个物理链路的所有节点产生冲突的反围剿冲突域; 广播域:收到同一个广播消息的节点组成范围叫做广播域 注意:目的Mac地址未知的情况下交换机将洪泛数据帧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724795211qqq/p/11949274.html

MAC地址与IP地址区别

限于喜欢 提交于 2019-12-05 22:53:56
IP地址和MAC地址相同点是它们都唯一,不同的特点主要有:   1. 对于网络上的某一设备,如一台计算机或一台路由器,其IP地址可变(但必须唯一),而MAC地址不可变。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给一台主机指定任意的IP地址,如我们可以给局域网上的某台计算机分配IP地址为192.168.0.112 ,也可以将它改成192.168.0.200。而任一网络设备(如网卡,路由器)一旦生产出来以后,其MAC地址永远唯一且不能由用户改变。   2. 长度不同。IP地址为32位,MAC地址为48位。   3. 分配依据不同。IP地址的分配是基于网络拓扑,MAC地址的分配是基于制造商。   4. 寻址协议层不同。IP地址应用于OSI第三层,即网络层,而MAC地址应用在OSI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协议可以使数据从一个节点传递到相同链路的另一个节点上(通过MAC地址),而网络层协议使数据可以从一个网络传递到另一个网络上(ARP根据目的IP地址,找到中间节点的MAC地址,通过中间节点传送,从而最终到达目的网络)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724795211qqq/p/11949272.html

总结

旧城冷巷雨未停 提交于 2019-12-05 22:53:51
DHCP的必要性:在TCP/IP网络上,每台工作站在访问网络及其资源之间,都必须进行基本的网络配置,一些主要参数诸如IP地址、子网掩码、缺省网关,DNS等必不可少,还可能需要一些附加的信息如IP管理策略之类。 DHCP为客户端分配地址的方法有三种:手工配置、自动配置、动态配置 DHCP工作在OSI的应用层,基于UDP协议。 CL(访问控制列表)定义:当网络流量不断增长的时候,对数据流进行管理限制的方法;作为通用判别标准应用到不同场合。 ACL的分类: (1)标准ACL:仅仅以源IP地址作为过滤标准,只能粗略的限制某一大类协议 (2)扩展ACL:以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TCP/UDP源端口号、TCP/UDP目的端口号、ICMP类型、ICMP Code、DSCP、ToS、Precedence作为过滤标准,可以精确的限制到某一种具体的协议 (3)二层ACL: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源VLAN ID、二层以太网协议类型、802.1p优先级值进行匹配 (4)混合ACL:对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源VLAN ID、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TCP源端口号、TCP源目的端口号、UDP目的端口号、UDP源端口号进行分配 ACL的标准列表:基于源地址,靠近目的地址 ACL的扩展列表:基于源地址、目的地址、协议、端口,靠近源地址,具有在控制流量时做更细小粒度决定的能力。 来源:

D类IP地址和组播传输

霸气de小男生 提交于 2019-12-05 22:53:39
在224.0.0.0~239.255.255.255范围内的地址称为D类IP组播地址。其中,224.0.0.0~224.0.0.255为预留的组播地址(永久组地址),地址224.0.0.0保留不做分配,其他地址供路由协议使用。224.0.1.0~238.255.255.255为用户可用的组播地址(临时组地址),全网范围内有效。239.0.0.0~239.255.255.255为本地管理组播地址,仅在特定的本地范围内有效。 组播(Multicast)传输是在发送者和每一接收者之间实现点对多点网络连接。它解决了单播和广播方式效率低的问题。当网络中的某些用户需求特定信息时,组播源(即组播信息发送者)仅发送一次信息,组播路由器借助组播路由协议为组播数据包建立树型路由,被传递的信息在尽可能远的分叉路口才开始复制和分发。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724795211qqq/p/11949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