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MAC地址和IP地址的区别

落花浮王杯 提交于 2019-12-06 00:13:12
MAC地址 和 IP地址 的区别如下所示: 一、地址长度的不同 1、 MAC地址 的长度为48位(6个字节),通常表示为12个 16进制 数,每2个 16进制 数之间用冒号隔开,如:00:50:29:5A:8H:1E就是一个 MAC地址 。 2、 IP地址 为32位,由用点分隔开的4个8八位组构成,如192.168.0.1就是一个 IP地址 ,这种写法叫 点分十进制 格式。 二、所在寻址协议层上的区别 1、MAC地址应用在OSI第二层,即 数据链路层 。 数据链路层 协议可以使数据从一个节点传递到相同链路的另一个节点上(通过MAC地址)。 2、IP地址应用于OSI第三层,即网络层。网络层协议使数据可以从一个网络传递到另一个网络上(ARP根据目的IP地址,找到中间节点的MAC地址,通过中间节点传送,从而最终到达目的网络)。 三、 分配依据不同。 1、MAC地址的分配是基于制造商。 MAC地址由网络设备制造商生产时写在硬件内部。这个地址与网络无关,也即无论将带有这个地址的硬件(如集线器、网卡、路由器等)接入到网络的何处,它都有相同的MAC地址,是不可变的。 2、IP地址的分配是基于网络拓朴。 IP地址由网络地址和 主机地址 两部分组成,分配给这两部分的位数随地址类(A类、B类、C类等)的不同而不同。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mingyanwa/p

关于Arp命令的随笔

随声附和 提交于 2019-12-06 00:07:03
一.ARP命令 Arp 命令用于显示和修改地址解析协议 (ARP)使用的“IP到物理”地址转换表。 Arp缓存中包含一个或多个表,它们用于存储IP地址及其经过解析的以太网或令牌环物理地址。计算机上安装的每一个以太网或令牌环网络适配器都有自己单独的表。 如果在没有参数的情况下使用,则 ARP命令将显示帮助信息。 Arp -a 和 arp –g命令的输出结果是一样的,用于查看高速缓存中的所有项目。 使用 arp –a internet_address命令,就可以只显示与该接口相关的ARP缓存项目。 如果有多个网卡,可以使用 ”arp –a –n interface_address”,显示指定网络接口的ARP信息 -v 选项只能和 arp –a一起使用,在详细模式下显示当前arp项。所有无效项和环回接口上的项都将显示。如下图所示,能看到本地环回接口的arp项。 二.ARP协议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即地址解析协议, 用于实现从 IP 地址到 MAC 地址的映射,即询问目标IP对应的MAC地址 。 1.ARP的位置    OSI模型有七层,TCP在第4层传输层,IP在第3层网络层,而ARP在第2层数据链路层。高层对低层是有强依赖的,所以TCP的建立前要进行ARP的请求和应答。    ARP高速缓存表在IP层使用

网络相关的命令工具研究报告-traceroute

别说谁变了你拦得住时间么 提交于 2019-12-06 00:04:58
  Traceroute用于定位目标主机之间的所有路由器。通过traceroute我们可以知道信息从你的计算机到互联网另一端的主机是走的什么路径。当然每次数据包由某一同样的出发点(source)到达某一同样的目的地(destination)走的路径可能会不一样,但基本上来说大部分时候所走的路由是相同的。它利用IP协议的生存时间(TTL)字段并尝试从每个网关到主机的路径引发ICMP TIME_EXCEEDED响应。Traceroute是Linux和Mac OS等系统默认提供的路由追踪程序,tracert是windows系统默认提供的路由追踪程序,二者功能相同。但其实现原理却不同。 Traceroute的实现原理: 从源地址发出一个UDP探测包到目的地址,并将TTL设置为1 到达路由器时,将TTL减1 当TTL变为0时,包被丢弃,路由器向源地址发送一个ICMP超时通知,内含发送IP包的源地址,IP包的所有内容及路由器的IP地址 当源地址收到该ICMP包时,显示这一跳路由信息 重复1~5,每次TTL加1 直至目的地址收到探测数据包,并返回端口不可达通知(ICMP Port Unreachable) 当源地址收到ICMP Port Unreachable时停止traceroute   而Tracert与Traceroute的不同就在于,目的地址每次发送的是ICMP请求回显(ICMP

DDD实战与进阶 - 值对象

大憨熊 提交于 2019-12-06 00:01:05
目录 DDD实战与进阶 - 值对象 概述 何为值对象 怎么运用值对象 来看一个例子 值对象的持久化 总结 DDD实战与进阶 - 值对象 概述 作为领域驱动设计战术模式中最为核心的一个部分-值对象。一直是被大多数愿意尝试或者正在使用DDD的开发者提及最多的概念之一。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会因为受到传统开发模式的影响,往往很难去运用值对象这一概念,以及在对值对象进行持久化时感到非常的迷惑。本篇文章会从值对象的概念出发,解释什么是值对象以及怎么运用值对象,并且给出相应的代码片段(本教程的代码片段都使用的是 C# ,后期的实战项目也是基于 DotNet Core 平台)。 何为值对象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原著 《领域驱动设计:软件核心复杂性应对之道》 对值对象的解释: 很多对象没有概念上的表示,他们描述了一个事务的某种特征。 用于描述领域的某个方面而本身没有概念表示的对象称为Value Object(值对象)。 此时作者是这样的: 而我们是这样的: 然后作者用“地址”这一概念给大家扩充了一下什么是值对象,我们应该怎么去发现值对象。所以你会发现现在很多的DDD文章中都是用这个例子给大家来解释。当然读懂了的人就会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而像我这种菜鸡,以后运用的时候感觉除了地址这个东西会给他抽象出来之外,其他的还是该咋乱写咋写。 For Example : public class

IPv4地址格式

限于喜欢 提交于 2019-12-05 23:57:44
网络互连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要有一个有效的地址结构,并且所有的互连网络用户都应遵守这个地址结构。因为只有这样所有的互连网络用户才能在统一的规定下相互之间通讯。这个地址结构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可以用二进制表示、十进制表示,甚至用十六进制表示,如:204.71.200.68转为八进制形式可表示为0314.0107.0310.0104,IP地址204.71.200.68转为十六进制形式可表示为0xCC.71.0310.0x44。目前使用的IPv4地址使用32位二进制的地址,即在IPv4的地址空间中有2的32次幂(4,294,967,296,约为43亿)个地址可用。IPv4地址在1981年9月实现标准化,在计算机中用四个八位二进制位组表示,分为网络位和主机位, 为了人们的使用方便,使用十进制地址表示,IP地址中的每个8位位组用0~255之间的一个十进制数表示,数与数之间用点(.)分割,即所谓的点分十进制格式。最小的IPv4地址是0.0.0.0,最大的IPv4地址是255.255.255.255,但这两个值是保留的,没有分配给私人的端系统。因为TCP/IP协议规定全0的地址(无论有多少0)表示本地网络,保留为识别子网自身;32比特全为1的地址用于本网广播,该地址叫做有限广播地址(limited broadcast address)。而主机位全为1的网络地址,叫做直接广播(directed

私有IP地址和公网IP地址

陌路散爱 提交于 2019-12-05 23:55:52
1、私有IP地址 如果一个组织内部组建局域网,IP地址只用于局域网内的通信,而不直接连到Internet上,对与组建局域网的私有IP地址有如下规则: (1)10.*,前8位是网络号,共16,777,216个地址 (2)172.16. 到 172.31.,前12位是网络号,共1,048,576个地址 (3)192.168.*,前16位是网络号,共65,536个地址 2、公网IP 如1中,包含在范围中的, 都成为私有IP, 其余的就称为全局IP(或公网IP)。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laxuscjh/p/11951442.html

组播地址

自古美人都是妖i 提交于 2019-12-05 23:35:23
组播 报文 的目的地址使用 D类IP地址 , D类地址不能出现在IP 报文 的源IP地址字段。 单播 数据传输过程中,一个 数据包 传输的路径是从源地址 路由 到目的 地址 ,利用“逐跳”的原理在IP网络中传输。然而在ip 组播 环中, 数据包 的目的地址不是一个,而是一组,形成组地址。所有的信息接收者都加入到一个组内,并且一旦加入之后,流向组地址的数据立即开始向接收者传输,组中的所有成员都能接收到 数据包 。 组播 组中的成员是动态的, 主机 可以在任何时刻加入和离开组播组。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597lyq/p/11950688.html

私有IP地址和公网IP地址

心不动则不痛 提交于 2019-12-05 23:35:11
1、私有IP地址 如果一个组织内部组建局域网,IP地址只用于局域网内的通信,而不直接连到Internet上,对与组建局域网的私有IP地址有如下规则: (1)10.*,前8位是网络号,共16,777,216个地址 (2)172.16. 到 172.31.,前12位是网络号,共1,048,576个地址 (3)192.168.*,前16位是网络号,共65,536个地址 2、公网IP 如1中,包含在范围中的, 都成为私有IP, 其余的就称为全局IP(或公网IP)。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597lyq/p/11950685.html

D类IP地址和组播传输

喜夏-厌秋 提交于 2019-12-05 23:34:51
在224.0.0.0~239.255.255.255范围内的地址称为D类IP组播地址。其中,224.0.0.0~224.0.0.255为预留的组播地址(永久组地址),地址224.0.0.0保留不做分配,其他地址供路由协议使用。224.0.1.0~238.255.255.255为用户可用的组播地址(临时组地址),全网范围内有效。239.0.0.0~239.255.255.255为本地管理组播地址,仅在特定的本地范围内有效。 组播(Multicast)传输是在发送者和每一接收者之间实现点对多点网络连接。它解决了单播和广播方式效率低的问题。当网络中的某些用户需求特定信息时,组播源(即组播信息发送者)仅发送一次信息,组播路由器借助组播路由协议为组播数据包建立树型路由,被传递的信息在尽可能远的分叉路口才开始复制和分发。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597lyq/p/11950584.html

mac

江枫思渺然 提交于 2019-12-05 23:34:21
Mac地址,是计算机网络中的硬件地址,是用来定义网络设备的位置。属于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改地址被烧录到网卡的ROM中,换而言之,在默认情况下这个地址是不可改写的,因此一个网卡会有一个全球唯一的Mac地址。 冲突域:共享同一个物理链路的所有节点产生冲突的反围剿冲突域; 广播域:收到同一个广播消息的节点组成范围叫做广播域 注意:目的Mac地址未知的情况下交换机将洪泛数据帧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597lyq/p/11950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