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

iview-grid栅格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38:01
1、使用row在水平方向创建一行,将一组col插入在row中,每个row中加入自己的内容,设置col的span参数,指定跨越的范围,1-24,每个row中的col总和应该为24 2、水平排列布局中,col必须放在row里 3、区块间隔,通过给row添加gutter属性,可以给下属的col添加间距,推荐16 4、偏移,使用offset值是偏移的格数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limengyao/p/9239655.html

iview-grid栅格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37:01
1、使用row在水平方向创建一行,将一组col插入在row中,每个row中加入自己的内容,设置col的span参数,指定跨越的范围,1-24,每个row中的col总和应该为24 2、水平排列布局中,col必须放在row里 3、区块间隔,通过给row添加gutter属性,可以给下属的col添加间距,推荐16 4、偏移,使用offset值是偏移的格数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limengyao/p/9239655.html

flask下数据excel的导出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22:01
将查询数据导出为excel的方法有很多,我这里用了其中的一种方法,其中用到了pandas的库,其实这个库比较笨重,单纯作为excel导出的话,不做推荐。 output = BytesIO() writer = pd.ExcelWriter(output , engine = 'xlsxwriter' ) workbook = writer.book worksheet = workbook.add_worksheet( 'sheet1' ) worksheet.write( 'A1' , u'列名' ) worksheet.write( 'B1' , ) worksheet.write( 'C1' , ) worksheet.write( 'D1' , ) worksheet.write( 'E1' , ) worksheet.write( 'F1' , ) worksheet.write( 'G1' , ) worksheet.write( 'H1' , ) worksheet.write( 'I1' , ) worksheet.write( 'J1' , ) worksheet.write( 'K1' , ) worksheet.write( 'L1' , ) row = 1 col = 0 data = [] 将数据库查询的结果放到data中 for A , B , C ,

关于iview UI组件的col标签报错 x-invalid-end-tag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19:01
首先描述下问题,我的编辑器是vscode,vue-cli搭建的测试项目,引入了iview UI组件,在页面上使用栅格布局的 col 标签是报错:百度了一下 说实在. "vue/no-parsing-error": [2, { "x-invalid-end-tag": false }] , 但是你可能会发现这样依然会报错, 具体原因不是很清楚但是解决办法就是在code的首选项设置里面 添加用户配置 "vetur.validation.template" : false 这样就完美解决了 文章来源: 关于iview UI组件的col标签报错 x-invalid-end-tag

修改Oracle字段顺序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18:01
Oracle数据库在创建表之后,是不支持用工具或代码直接修改字段的顺序的,但还是有其他方式修改的。比较流行的有以下两种方式: 一、 1.先备份要修改的表的数据,删除原始表。 2.重新新建数据表,按自己想要的顺序建表,并还原备份数据。 以上方法比较麻烦,工作量大,不推荐。 二、 1.用sys或system权限登录数据库。 2.在oracle中每张表在系统中都对应一个id,所以查询出需要修改表的id。 select object_id from all_objects where owner = 'TEST_03' and object_name = 'NX_JYYC' ; 注意:TEST_03是用户名,NX_JYY是表名,参数一定要大写。 3.通过object_id查询出表的信息。 select obj#, col#, name from sys.col$ where obj# = '99650' order by col#; 4.修改字段在表中的顺序,即col#的值。 update sys.col$ set col#= 2 where obj#= 99650 and name= 'YCRQ' ; update sys.col$ set col#= 6 where obj#= 103756 and name= 'COMPANY_ZCH' ; 5.重启数据库服务。 文章来源:

回滚莫队――不知道为什么起这个名字的莫队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15:02
有多少人跟我一样看成了滚回莫队的举个爪 先放一道例题: \(JOIAT1219\) 题意:设 \(Cnt_i\) Ϊ \(l\sim r\) 这个区间 \(i\) 出现的次数,有 \(m\) 次询问,求 \(l\sim r\) 的 \(max\{Val_i*Cnt_i\}\) 。 直接考虑莫队,因为要统计一种元素出现的个数。 我们发现,增加操作很好做,但是删除时就无法维护 \(max\) 了,这时我们考虑维护答案尽量不用删除操作。 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回滚莫队了。 先分块,再排序。如果 \(x.l==y.l\) ,按 \(x.r<y.r\) 排序,否则按 \(x.l,y.l\) 所在的块升序排序。 将每个块分开处理,如果一个询问两端都在块中间,直接暴力即可。 我们接下来就要处理一段在块中间一段不在的询问了。 设 \(l=R[T]+1,r=R[T]\) ( \(T\) 为当前块)显然右端点是单调递增的,直接跑就可以了,全部都是增加操作。 左端点怎么办?它是无序的啊。。。 没事儿,我们先通过增加让左端点到当前询问的 \(l\) (这个过程中维护答案),再用删除操作使之回到 \(R[T]+1\) 即可(这个过程中不维护答案,仅处理信息)。 这样我们就做完了,撒花~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int long

[LeetCode] 最大正方形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3:56:01
题目链接: https://leetcode-cn.com/problems/maximal-square 难度:中等 通过率:38.2% 在一个由 0 和 1 组成的二维矩阵内,找到只包含 1 的最大正方形,并返回其面积。 输入: 1 0 1 0 0 1 0 1 1 1 1 1 1 1 1 1 0 0 1 0 输出: 4 ˼·: 动态规划 dp[i][j] 代表以 i,j 为正方形右下角的最大边长是多少? 动态方程: 在 matrix[i][j] == "1" ,情况下 dp[i][j] = min(dp[i - 1][j], dp[i][j - 1], dp[i - 1][j - 1]) + 1 为了求解方便,构造多一个长度的二维数组! class Solution : def maximalSquare ( self , matrix : List [ List [ str ]]) -> int : if not matrix : return 0 row = len ( matrix ) col = len ( matrix [ 0 ]) dp = [[ 0 ] * ( col + 1 ) for _ in range ( row + 1 )] res = 0 for i in range ( 1 , row + 1 ): for j in range ( 1 , col

python3操作excle

喜你入骨 提交于 2019-12-02 23:53:35
1.写操作 import xlwt book = xlwt.Workbook()   # 新建一个工作簿 sheet = book.add_sheet('Sheet1')   # 新建一个工作表 sheet.write(0,0,'test')   # 在第一行第一列新增一条数据 stus = [ ['id', 'name', 'sex', 'age', 'addr', 'grade', 'phone', 'gold'], [314, '矿泉水', '男', 18, '北京市昌平区', '摩羯座', '18317155663', 14405], [315, '矿泉水', '女', 27, '上海', '摩羯座', '18317155664', 100], [5985, '矿泉水', '男', 18, '北京市昌平区', '班级', '18513867663', 100] ] 将列表的数据循环添加到excle 方法一: row = 0 for stu in stus:   col = 0   for filed in stu:     sheet.write(row, col, filed)     col += 1   row += 1 方法二: for row,stu in enumerate(stus):   for col,filed in enumerate(stu):  

Shortest Distance from All Buildings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3:52:01
empty (0,0) (0,4) (2,2) (0,2) : 1 - 0 - 2 - 0 - 1 | | | | | 0 - 0 - 0 - 0 - 0 | | | | | 0 - 0 - 1 - 0 - 0 (1,2) Note: There will be at least one building. If it is not possible to build such house according to the above rules, return -1. 从每个点是1的点出发,通过bfs找到这个点到每个0点最短距离,同时记录该0点被1点访问过的次数。这样我们遍历所有1点,对所有能够被访问到的1点,保存最短距离以及增加访问次数。最后把所有0点遍历一遍,看它是否被所有1点访问到,并且最短距离和最小。 其实这里也可以从0出发,做类似的事情。选1还是0看它们的个数。谁小就选谁。 1 public class Solution { 2 private int[][] dir = new int[][] { { -1, 0 }, { 1, 0 }, { 0, -1 }, { 0, 1 } }; 3 4 public int shortestDistance(int[][] grid) { 5 if (grid == null || grid.length == 0) { 6

递归与分治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3:52:01
递归 :思路简单但效率低(建立函数的副本,消耗大量时间和内存)。能用迭代就不用递归。 递推公式+递推终止条件 Fibonacci数列 # 递归 class Solution: def fib(self, N: int) -> int: if N <= 1: return N return self.fib(N-1) + self.fib(N-2) # 迭代 class Solution: def fib(self, N: int) -> int: if N <= 1: return N tmp1 = 0 tmp2 = 1 for i in range(2, N+1): res = tmp1 + tmp2 tmp1 = tmp2 tmp2 = res return res 函数调用自身,注意递归的停止条件。分为调用和回溯两个阶段。 任意长度的字符串反向,递归实现 # 需要额外存储空间 def reverseStr(string): if string == None or len(string) == 0: return None if len(string) == 1: return string return reverseStr(string[1:])+string[0] #leetcode,O(1)额外空间,原地修改。双指针 class Solution: d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