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

大学生创业心得

我与影子孤独终老i 提交于 2020-04-04 12:44:02
  很多有抱负的年轻人都希望通过自己创业,获得人生事业的成功,但是创业成功者毕竟是少数,每年新创办企业中,至少有50%在半年之内倒闭,倒闭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把握创业的基本法则。笔者从25岁在近十年创业经历中,有很多成败得失体会。我常想,假如创业之初就能多学习一些前人创业成功之经验,我也许会有比今天更大的成就。我总结的一些创业经验,或许对更多的朋友们创业是一种较好的借鉴。  一、创业要有足够的资源。 很多人在初次创业的时候,都是资源十分欠缺的。资源不足,使企业创业成功的概率降低,但要有完全充分的资源也是不可能的。在资源具备上,一般来说,要符合两种条件:一是要有进入一个行业的起码的资源,另一方面是具备差异性资源。如果任何条件均不具备,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创业资源条件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业务资源:赚钱的模式是什么; 客户资源:谁来购买; 技术资源:凭什么赢取客户的信赖? 经营管理资源:经营能力如何; 财务资源:是否有足够的启动资金; 行业经验资源:对该行业资讯与常识的积累; 行业准入条件:某些行业受到一些政策保护与限制,需要进入资格条件; 人力资源条件:是否有合适的专业人才。 以上资源创业者也不需要100%的具备,但至少应具备其中一些重要条件,其他条件可以通过市场化方式来获取。创业者如有足够的财务资源,其他资源欠缺也可以弥补;如果有足够的客户资源,其他资源的欠缺也容易改变。

大学生创业浅见

允我心安 提交于 2020-04-04 12:39:20
饿了么和铁血君品行这是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大学生创业的成功典范。 饿了么在大学校园里比较常见,不过我们学校也是这学期才火起来。铁血君品行离我们日常生活好像比较远。不过这个两个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相似点:关注一个小点。 现在的O2O很火,可能前两年读大学之前还从没有想过这送个外卖背后都可以有那么大的商业潜力。用户不但不用出门可以吃到饭,甚至还能便宜很多还有饮料喝。那么他们如何去盈利? 可能在不自不觉中我们的生活方式就被改变了,买东西不用出门,吃饭不用出门。还有老师说过,创业要么人无我有,要么别人有,我的更加强大,并且很难复制。O2O的兴起,我们需要用另外的一种方式去思考一些传统的商业模式,如何结合互联网去改变它。 这个铁血君品行,创始人也说自己刚开始也并不是想要买这个衣服而创建这个品牌,一个网站要盈利那么它背后就必须要有一个产业来支撑。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Persiste/p/4098622.html

新手开公司创业,这些坑千万别掉进去!

血红的双手。 提交于 2020-04-04 11:13:12
1.作为一个创业新手究竟应该怎么开好公司呢? 2.你该准备些什么? 3.你适合自己开公司当老板吗? 4.如果适合,下一步应该做什么? 开头之后抛出4个问题,一方面是验证创业想法是否坚固,另一方面是验证自己是否适合创业并且在创业这条坎坷的道路上一路走远呢? 01.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 首先是自己的心态,想通过创业迅速致富的人不适合创业。 创业是个长期的过程,急于求成,为了赚钱而创业的人很难在创业初期最艰难的时侯坚持下来,这基本上已经成了创业失败的普遍定律。 其次评估自己可以冒多大的风险。创业永远与风险共存,企业成败除了人力以外永远有机会在左右。觉得自己只许胜,不能败的人不能去创业。 最后自己的长项和软肋。马云说,如果你觉得自己什么都行,什么都会,那么问题肯定就会来了。的确,没有人可以在创办一个公司时充当全能人手。乔布斯一样有他的技术合伙人。如果你有技术,你则需要会营销,有资源的合伙人,反之亦然。 02.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创业 很多小公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人还没有找齐,就开始创业。 一个人就开始创业,这样的失败率高达99%; 夫妻朋友创业或2个人一起创业,相对比较好,但是千万别发什么矛盾,不然很难调解,只分一分二。 三个或多个人创业,但是一定要设计一个合理的股权机制,包括进退制度、分红约定、让员工入股,吸引顾客占股,让投资入股。 03.合适的启动资金 至于资金,我之所以说合适的启动资金

一个程序员的创业失败教训【转自CSDN】

这一生的挚爱 提交于 2020-04-04 11:08:40
 这段经历是悲伤的,也是快乐的,毕竟创业是充满激情的,想着自己以后可以不再给人打工了,可以给自己打工了,一个程序员写了很多年的程序之后,能够有机会给自己写程序,现在想着都是兴奋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创业的那个项目是我自己带队开发出来的一个大型的物流信息平台,技术团队都是我一手带出来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技术特色,有的擅长客户端展现,有的擅长后台业务逻辑,有的则对总体架构把握很好,我认为这个团队是一个配合很好的团队;我们的运营模式是物流管理软件+物流电子商务+GPS在线运营平台一起运营。该项目的赢利模式主要是:物流会员费,物流管理软件租用费和GPS运营月租用费。   经营模式以物流电子商务:车配货,货配车,找司机来吸引人气,发展物流会员;以我们久经考验的物流管理软件平台来吸引物流企业加盟试用我们的平台和使用我们的软件,另外发展GPS用户接入我们的GPS在线运营平台,收取月租费。直到现在,我一直坚信这种模式是可以成功的。   市场主要以物流协会作为支点,因为物流协会有很多会员企业,协会有一定的号召力,开始的阶段,我们的合作是很愉快的,甚至谈到在当地成立分公司的事情了。但是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情,让所有的事情不可控制,我现在想想应该是选错运作这个项目的公司了。   我开始联系这个物流协会的时候,我是以我之前的那家公司名义的,应该是借了这家公司的名气打动了这个协会的秘书长

创业计划书范文

允我心安 提交于 2020-04-04 10:15:52
创业计划书范文 (本文《创业计划书范文》转载自搜狐财经的财富创业: http://business.sohu.com/kugongsi/ ) 创业计划书范文 创业计划书范文 一、 市场分析    长期以来,国内居民因生活水平较低,对以“厨房”和“卫生间”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小家电消费很少。据统计,目前国内城镇家庭小家电的平均拥有量只有三四种,而欧美国家这一统计数字高达37种。据统计,每年国内有至少260万住户搬入新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厨房”和“卫生间”的日益重视,小家电产品的加速普及与换代升级必将孵化出惊人市场推动力,小家电的市场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今后2至3年内,我国小家电行业将步入黄金发展阶段,市场需求量年增幅有可能突破30%。    对于浴室取暖用的小家电目前只有浴霸和暖风机两种。目前全国生产浴霸的企业为376家,2001年国内销量估计为400万台,2002年为550万台,2003年达到700万台,销售额超过10亿元。在城市居民家庭中,浴霸拥有率不到15%(2004年),国内消费者对浴霸认同度达82%,市场空间巨大。    浴霸在浴室取暖设备中占着绝对优势,其中杭州奥普浴霸2004年销售额为2.6亿元,市场分额第一。目前生产浴霸和暖风机的厂家大都集中在浙江、广东一带,但其中小厂居多,多为仿制或OEM,自主研发能力不强。    我国长江流域地区,大多住宅没有暖气

创业计划书写作指南

这一生的挚爱 提交于 2020-04-04 10:14:55
创业计划书写作指南 (本文《创业计划书写作指南》转载自网易财经的创业频道: http://biz.163.com/special/00020UQ7/chuangye.html ) 创业计划书写作指南 创业计划书写作指南 创业计划书是用以描述与拟创办企业相关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和要素特点,为业务的发展提供指示图和衡量业务进展情况的标准。     通常创业计划是市场营销、财务、生产、人力资源等职能计划的综合。 计划书要思考的问题    创业计划书是将有关创业的想法,借由白纸黑字最后落实的载体。创业计划书的质量,往往会直接影响创业发起人能否找到合作伙伴、获得资金及其他政策的支持创业计划书必杀技如何写创业计划书呢?要依目标,即看计划书的对象而有所不同,譬如是要写给投资者看呢,还是要拿去银行贷款。从不同的目的来写,计划书的重点也会有所不同。    通常一本创业计划书在前面需要写一页左右的摘要,接下来是创业计划书的具体章节,一般分成十大章。    第一章:事业描述。必须描述所要进入的是什么行业,卖什么产品(或服务),谁是主要的客户,所属产业的生命周期是处于萌芽、成长、成熟还是衰退阶段。还有,企业要用独资还是合伙或公司的形态,打算何时开业,营业时间有多长等。    第二章:产品/服务。需要描述你的产品和服务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特色,你的产品跟竞争者有什么差异,如果并不特别为什么顾客要买。    第三章

创业创新领导力课程观后感(二)

家住魔仙堡 提交于 2020-04-04 10:01:21
1 奇虎360无线业务部副总裁 胡浩 创业: 产品创新 专注于做伟大的产品 产品的5大最重要的特点 1 专注简洁创新 用用户已经接受 熟悉的UI 让用户减少操作 做到简洁的极致 创新既做别人未曾做 2 体验要做到极致 整场演说不断的再重复极致这个词 不断的重复 极致就是做到最好 不断的通过用户体验更新产品 3 小步快跑 执行力+运营 4 社会化元素 一定要适应国情 当地的情况 5 云 + 端 通过云计算技术 能够最快的开发出一套产品 颠覆式创业 一个产品进入到一个领域后 有跟其他任何同类产品完全不同的特色 通过小规模的用户 不断的改进创新 360在pad上推出了浏览器 360找到的点就是快 速度 干净 感觉不到存在 不去谈推广 不要迷信推广什么 找到那个点 做到极致 360突出的营销模式就是免费 坚持对90%用户免费 只对10%的用户提供高端服务进行收费 那么也是盈利的 这样会使的用户基数大 可以打广告 可以搭台子让别人进来 创业的重要新 别用寻常的眼光看待世界 重要是 人 方法 2 创新工厂ceo 李开复 非常幸运的是 李开复先生在登台前 就坐在我的前面 照了他很多背后照 其中有一张是正后方的 开复老师已经有白头发了 毕竟已经50岁了 感觉开复特别的平易近人 有人想要合照 会主动过去照相 并且整个演讲的过程中 语气都一直很平稳 不管面对的是什么情况 不管面对的是什么样的问题

从程序员的角度谈创业三年

杀马特。学长 韩版系。学妹 提交于 2020-04-04 10:00:30
从程序员的角度谈创业三年    摘要:在创业三年时间里作为联合创始人,虽然拿着大家均等的股份,我始终是没有什么话语权的,但是,这也给了我从旁观者的角度看清整个局面的机会。 创业公司的成败绝大程度取决于技术大牛和公司 Leader,这两个人最好能在性格上形成互补 ,而遗憾的是我们公司是同一人。 关于决定是否创业 2012年4月,正好三年前整,在深圳能源正混的郁郁不得志的时候,大学的好兄弟找到我一起创业,他们有钱、有 idea,就是差人,当时的我还是技术菜鸟,本科学的也不是计算机,看着移动互联网蓬勃的发展羡慕不已。很快就答应了一起干,因为心里想着就算创业失败了,那也学到了技术,也不愁再去找工作。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太鲁莽了些,抱着这样的想法的程序员应该不止我一个,每个人的生活条件和家庭背景不同,对与错得由你自己来评判。 ​关于股份如何分配 成功的企业大多是相似的,而失败的初创公司最大可能是股权分配不合理,我们的核心团队成员最开始有四个人,Team Leader 在股份分配的问题上的意见是四人平均分,换取他掌握公司话语权。当时大家就都表示了异议,激烈的争吵了几天,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不了了之,这也为后来的分崩离析埋下了伏笔。试想下,假如你确实牛逼,大家敬你服你不就完了吗,又何须用股份来换取决策权。 大家能力不同,那么股份平分的缺点是什么呢?创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个人付出的时间

关于创业

微笑、不失礼 提交于 2020-04-04 09:55:30
从2004年注册了博客园的帐号以来,每天上来园子看看是偶上网的习惯,这已经延续了整整四年。在这四年里,我经历了很多很多的事情,有过每个月几乎天天发文的疯狂,也有过沉寂数月的倦怠,不管怎样,这个习惯一直都没有改变。因为,我已经离不开这里,习惯已经成为了自然。 四年了,我在博客园里认识了很多朋友,自己也有幸成为了2006年度的MVP,接着也就是在2006年走上了漫漫创业之路。而博客园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技术小站到现在成为国内极具影响力的技术博客,我们可敬的园主 dudu 这一路走来,也颇为不易。我想,dudu一直都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着,园里很多创业的朋友也都胸怀做一番事业的理想。那么, 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如何让自己的事业能够沿着理想的路径前进 呢?这应该都是你我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吧。在过去的两年里,我经历了“离开世界500强企业 -> 创业 -> 创业失败 -> 再创业”,没啥经验,只有教训,就写下来博各位一哂了。 我想说的第一点就是 放下理想 。作为一个昔日的IT人(将来还会回归IT),我很清楚IT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充满激情,充满理想。而这个优点往往又是一个劣势,我想这都是互联网犯的美丽错误,让我们都错误地认为自己的产品所面对的消费群体就是全世界。当想象着自己的杰作能够被世人所欣赏,这种成就感是不可比拟的。但是,这只是一个理想,或者说一个由idea构造起来的理想。IT人是充满想象力了

了解自己以及明白牛人会找什么样的人创业

♀尐吖头ヾ 提交于 2020-04-04 09:28:58
12.3 一个人最大的危机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自身。 清醒是惟一的解药,纵然明白是痛苦的。 了解自己,是最高的智慧。其实,了解自己,聪颖既可,而战胜和超越自我,则必须靠智慧。 面对诱惑,多数人会动心,有些人会动情,有些人会动手;但智者与众不同,它会首先动脑。 庸人只顾用眼睛看,聪明人则同时用大脑思考,而智者的高明之处是最后用心去悟。 网上读书笔记: 我读 李开复要找什么样的人创业 1 记者:面试的时候你会问哪些问题? 李开复:比如我们会问产品经理:你最喜欢的一个产品是什么,这个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他的不足之处又体现在什么地方?我觉得这一个问题往往就会看出来应聘者思考的轨道是否是对的。对于一款你最常要的产品,如果不能很好的评估出他的核心优势和挑战的话,那就是最大的问题。 对工程师来说,我们还是会出一些这种比较实际的问题,跟算法还是有关的,但不是完全围绕算法,而是看你写代码的时候,是否易读性好,思路是否清晰,考虑是否周密,不会漏掉细节。 2 创意孵化成功率有多大 记者:创业者进来之后,他们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创业环境,项目是怎样的流程? 李开复:我们有点像Google 的那种模式,先去网络上证实一件事情,再去逐步启动它,然后看每一步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我们不会非常急迫的组织团队和扩张雇人。 我们更多的可能先去研究一下某个方向,别人有没有做过,别的国家有没有做过,有没有类似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