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

YC的基本创业建议

瘦欲@ 提交于 2020-01-06 03:01:34
原文出处:https://blog.ycombinator.com/ycs-essential-startup-advice/ 我们给初创公司的许多建议都是战术性的; 意味着在日常或周到周的基础上有所帮助。但一些建议更为基础。我们在这里收集了YC认为对创业公司来说最重要,最具变革性的建议。无论是常识还是反直觉,下面的指导将帮助大多数创业公司找到成功之路。 现在推出 我们总是告诉创始人的第一件事就是马上推出他们的产品; 原因很简单,这是充分了解客户问题以及产品是否满足其需求的唯一途径。令人惊讶的是,尽快推出一款平庸的产品,然后与客户交流并迭代,比等待构建“完美”产品要好得多。只要产品包含一个“效用量”,客户的价值可以压倒任何疣可能出现的问题,这就是事实。 先和客户沟通,建立人们想要的东西,不去考虑扩大规模 一旦推出,我们建议创始人做一些无法扩大规模的事情(做保罗·格雷厄姆的无法扩大的事情1)。许多创业顾问说服创业公司过早地扩大规模。这需要建立技术和流程来支持这种扩展,如果过早,这将浪费时间和精力。这种策略往往导致失败甚至启动死亡。相反,我们告诉初创公司要通过任何必要的方式获得第一位客户,即使是手动工作,无法管理超过10个,更少的100或1000个客户。在这个阶段,创始人仍在试图弄清楚需要建立什么,最好的方法是直接与客户对话。例如,Airbnb的创始人最初提出要“专业地

一定要为了成功才去创业吗?

那年仲夏 提交于 2020-01-06 03:01:07
昨天在知乎看到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于是今天转载一下。 问题是: 一定要为了成功才去创业吗? 国外的很多成功CEO都是辍学而来,而中国却不提倡这样的做法,更多前辈的意见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再去创业”,这样说的默认前提是:“要能保证成功了再去创业”,但是个人认为并不要冲着成功而去创业,创业是一种提升自我的方式,想听听大家对这个的看法呵 下面是回答: vieplivee,无业游民6票,来自 刘聪、马君、ValerieW 更多说个我学生的例子吧。他成绩一直不怎么样,我觉得是因为他很少上课的缘故。有时找我聊天,告诉我他没来得及花时间在学业上,打算补,然后果真就能补回来一些。所以我知道,他是真没花时间。可是眼看要不及格了。我就告诉他说,要不先退课,回头再上。他就去退了。 他跟我聊天的时候说因为喜欢画画,高中自己设计T shirt,周围同学喜欢就卖给他们,结果越卖越好,就自己创业,现在住在一个叫做”创业家之塔“的宿舍楼里,那里面的人都是选拔出来的,都有自己创业的经历,成天在一起就聊点子什么的。估计他们学业都是次要的,有了点子赶紧下手更要紧。毕竟现在这个时代,万一点子慢上半拍,那就等于没了。上次他退课之前,跟我聊了一堆点子,我觉得很有意思,胡说八道了一通什么意见。不知道这样的人会不会退学去创业,反正现在看来没必要,因为这个学校就是教人怎么创业的。 所有那些什么什么人退学都有他们的理由

纪录片《燃点》快上映

若如初见. 提交于 2020-01-06 03:00:35
去年年底,ofo小黄车又一次成为舆论的焦点。但是这一次的新闻不是它又融到了多少资,而是ofo的庞大的用户群迟迟拿不回他们的押金。 目前在ofo小黄车的APP里排队等着退押金的用户数超过一千万;去到ofo总部大楼排队退押金的用户甚至一度从五楼排到了一楼。 而ofo退押金风波不仅意味着ofo小黄车在运营上面临巨大困境,更被视为“创业寒冬”来临的明证。 不知道大家有多少人的押金还没有退回来。对我们普通用户来说,眼看着它从如火如荼到四面楚歌,个中原因却是不得而知。 从红红火火到成为众矢之的的过程中,ofo小黄车到底经历了什么?正在上映的纪录片《燃点》或许能够给到我们一些答案。 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燃点》跟踪记录了ofo小黄车创始人戴威的工作与日常。而影片所记录的这段时间,与ofo陷入困境的过程在时间线上刚好重合。 所以,在这部纪录片里,观众很少能看到戴威意气风发的那一面。 大部分时间里,他都在开会。而开会就总是在提出问题,探讨问题的解决办法:用户体验不好怎么办?组织架构冗余怎么办?产品质量有问题怎么办?资金链有问题怎么办? 事实上,不仅是戴威一直忙于处理和面对让他焦头烂额的各种事情。《燃点》中所跟踪采访的其他十几位创业者也大都是这种状态。 《燃点》中采访到的创业者包括罗永浩(锤子科技创始人)、papi(papitube联合创始人)、马薇薇(米果文化创始人)等投身创业的网络红人,也有傅盛

创业 千万别把自己害死, 没钱,才做生意

。_饼干妹妹 提交于 2020-01-06 03:00:19
相信大家对钱的价值体会因该不用重复吧。想有钱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能有钱的人还不到3%。但是大群的人都为了自己梦想中钱的数字而去创业。我很赞扬你们的行为,但是我要提醒你们,如果失败,你们自己也知道自己是什么后果。 废话不多说了,我谈谈现在创业容易把自己导致失败的几个原因,当然在中国因为创业失败把自己逼到绝路的人太多太多了,我想我只是在尽自己的力量挽救个别的生命吧。我也希望大家都能成功,最好一个也别死。 1.就是因为没钱,才做生意。 如果你生活过的很好,你对金钱的欲望就不是那么高,所以拼命追逐金钱的人大多是穷人。既然是穷人肯定说到创业资金上就大大的有问题。好,我们就来谈谈这个话题。我先说:我极度反对想靠打工赚钱筹集自己的启动资金的人,他们就是社会中最低沉的弱智。靠你打工把钱赚够做生意少说2年,2年以后社会变化“能做”的生意需要的资金又更高,也许你以前看好的生意又不能做了。别和我说在打工中学习经验,请别小看商人,李嘉诚以前在印刷厂打工,可是他自己都说:“我今天的成功和我以前的打工一点关系也没有,赚钱就是1.2年的事情。”你真正开始转折是在你做成功的第一笔生意上面,而不是你打工积累的经验,打工积累的东西是叫你怎么做个合格的工人受人剥削,而并非能学到商人该具备的市场观察力和项目对应技巧。如果说到这地步你也不能接受,你可以用自己的青春和时间去验证。 2.没有钱,启动资金怎么办。

一个想法照进现实-《IT连》创业项目:三天的风投对接活动内幕分享

喜夏-厌秋 提交于 2020-01-06 03:00:00
前言: 话说出来创业的,都有一颗寻找风投的心,只因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缺钱。 有的只是缺几十万,有的缺几百万,有的缺几千万,有的缺几个亿。 中国的市场,只要有需求,就有服务,只要有服务,就多了套路。 为了理清这个套,我交了1980的学费,亲自经历走了一趟,以自身经历,和大伙分享分享这些体验,哈。 在这些服务里,一个风投对接中介,简称FA。 其推广业务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被动和主动。 被动:等你上门 这一类是在百度打广告的,只要你搜个风投,创业,融资之类的关键字就出来第一条的。 只要你在上面投个计划书之类的,就有人电话跟进了: 第一天先是跟你了解项目情况,确定融资事实。 过两天说你的计划书通过专业的评审专家多维度的评审后审核通过,有很大概率能融到资金。 接着和你谈服务流程,要先交15800的辅导费,一条龙服务后,再帮你对接风投。 这么直白的忽悠,有两个好处: 1:如果你没钱又防备心强,那就好说好散呗。 2:如果你防备心弱,不管有没有钱,都尽力忽悠。 人家敢打广告,就说明一定有脑子不够用的人,唉~大千世界,总有掉坑的。 主动:找你上门 网上投发现不靠谱,就会想到手机App。 像我手机就装了一些第三方服务的App:比如微链、缘创派、创投圈之类的。 里面充满着各种伪投资人,个个都是投资总监(其实就是个业务员),天天问你要不要融资,要融多少钱。 你突然发现,我了个去,咋投资人遍地都是

一个想法照进现实-《IT连》创业项目:一个转折一个反思

不问归期 提交于 2020-01-06 02:59:45
前言: 距离上一篇介绍IT连创业项目的文章,已经过去2个月了,没想到我竟然这么久没写文章向大伙汇报进度了,实在抱歉。 关于这事,我得好好反省,认真检讨,好好写文,哈。 今天主要是讲述一下最近创业的进展及感悟,以前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当前进度汇报: 1:Android版的《IT恋》、《IT连》已经从测试版变更为Beta版本,目前已放上官网(还未上架其它应用平台)。 官网地址: http://www.itlinks.cn 2:IOS版本的《IT恋》已提交Apple应用商店,还在审核中,《IT连》还在进一步开发中。 3:开通了个人微信公众号,主要是为了碎片化的汇报创业进度,可以弥补博客(凑一个阶段才写一篇)及时性不够的问题。 欢迎订阅关注: 4:完成了商业计划书,准备上传到个人公众号中(很多早期文档,都会准备上传与大伙分享)。 一个转折: 办公室到合同这个月9号到期了,之前几个月是我以前的老大免费提供的。 由于某些原因,不再续租了,上个月末刚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也很绝望啊! 然后计划团队出去活动活动计划也延后了,开始到处找合适的办公室。 毕竟100平方就几号人,自己续租肯定是不合适的。 后来仔细思考了一下,找房东喝了两回茶,准备把房东变股东。 这样可以节省开支,增强创业的生存率(节省开支,保障生存才是第一要务); 另外房东背后的人脉资源,也许哪天对创业有些帮助也说不定。

创业手记 Mr.Hua

纵饮孤独 提交于 2020-01-06 02:59:31
《MR.HUA 创业手记》这本书期盼了很久,也看了很久,每每回味都是意犹未尽,仔细研读,真有醍醐灌顶之意。如果说没有跟Mr.Hua结识,那真该庆幸自己得以拜读。我把自己觉得华哥不错的句子摘抄下来分享给大家共勉。 产品篇 太容易复制的没有什么门槛的生意,是一个机会性的生意,一旦竞争者多了,利润就荡然无存。 做生意还是要有底线的,第一,违法的不做。第二,假冒产品不做。 高周转带来高毛利,而好的产品展现方式也会带来高成交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永远是不对等的,我们掌握的产品信息和外国客户所掌握的也是不对等的,你产品可能很厉害,但在外国客户眼里可能很一般,因为他了解的没你了解得多,所以,如何展现商品显得至关重要。 从第一天开始你就要想清楚你的产品和服务靠什么赚钱,别不好意思提钱,公司赚了钱才有动力做出更好的产品,才对得起客户。 我们应该把时间和力气花在打造产品上,产品好,客户自然抢着来买,产品不好,你就算每天笑脸迎宾,别人也不会搭理你。 市场篇 任何暴力的产品最终必然趋向理性,这只是时间问题,越是成熟和充分竞争的市场,出现的机会就越少。 我们需要迅速把第一版产品上线去测试一下市场,这样如果产品有严重问题可以很好地补救,如果产品不符合市场,前期的投入也是可控的,千万不能出现那种研发了两年,一投入市场才发现没人需要的尴尬情况。 不要和生意谈恋爱,很多人会认为做一门生意应该坚持到底,不能轻易放弃

创业“以形补形”,到底行不行?

最后都变了- 提交于 2020-01-06 02:59:04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公式:创业=人+钱。 有了人才能做事情,有了钱才能活下去。所以很多初创企业干的第一件事,往往就是先组建自己的“兄弟连”,然后就开始各种渠道找投资。 这种做法和逻辑,没人能说它错了。但有了钱、有了人就意味着万事大吉了吗? NO1. 有人有钱还不够,创业是“吃不饱的大胃王” 王晓原是天搜在今年的“孵化匠心——寻找创业同行者”活动中接触到的一个80后创业者,他在去年创办了一家口腔垂直B2C平台“优牙科技”。就初创企业的配比来说,这是一家既不怎么缺人、也不特别缺钱的公司。 说到人,优牙科技的创始团队,不是出身知名上市公司、就是来自大型跨国企业的海归精英(例如NEC),或者是有着连续创业经历的资深互联网人。 说到钱,成立一年,优牙科技已经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部分营收预期,虽然现在它对外部资本也有一定程度的渴求,但自我造血能力存在,让它面对风险至少没那么被动。 就这样,王晓原依然有自己的烦恼。他的烦恼来自“运营”! 在优牙科技的产品模型中,他们希望通过平台打通医患之间信息阻碍,在C端给予用户优质的口腔服务,在B端为医院诊所医生进行引流、优化管理,这就需要强大的运营能力作为支撑,通过用户运营、渠道运营、内容运营等一系列运营手段,盘活资源。 现在,除了产品研发之外,王晓原他们把大部分时间精力与资金成本都投入到了运营中,线上微信圈粉、线下会展活动,但最后的效果却没有达到理想状态。

稳定工作和创业之间的抉择

最后都变了- 提交于 2020-01-06 02:58:51
早上写的文章《 回顾4180天在腾讯使用C#的历程,开启新的征途 》是我在腾讯写的最后一篇对过往10年在腾讯使用C#语言的总结,今天收到反馈有人在造谣腾讯开始去.net,我被迫辞职了。这非常的不负责任,我必须写这篇文章来辟谣。 要说腾讯开始去.net, 那么时间点可以追溯到2009年,这个在我的文章的.NET衰败时期打造TOF部分有说明,所以这一点完全不对的,在微软开源.NET Core后,腾讯是最早拥抱.net core的公司,腾讯用自己的linux操作系统tlinux,所有系统要求都跑在tlinux。目前腾讯内部还有很多团队把原来的.net程序迁移到.netcoe,而且腾讯的很多产品也很愿意支持.netcore,比如腾讯云 和 MIG 捐献给Linux基金会的Tars 。关于谣言部分就说到这里,我这里更想和大家聊聊稳定的工作和创业之间的抉择。 我在腾讯工作11年半,亲身体验了腾讯从5000人公司增长为50000人的公司,从一家小公司变成了一家大公司,大公司病在腾讯的身上已经出现。在腾讯工作,我拥有腾讯这样大公司的平台资源优势,这是公司所带给你的光环,因此很多人千方百计想进入腾讯。我在腾讯使用.NET Core的时间已经有2年,所在的团队使用.NET Core做了一些系统,腾讯内部像我们这样的团队有很多,大家首先都是用熟悉的工具完成KPI,很多人都没有时间好好的规划下

关于IT创业和反思

谁都会走 提交于 2020-01-06 02:58:36
2016年8月的某一天本是世上平凡的一天,对于我而言却并不平凡。 这一天,我离开了待了近四年的创业公司。从它成立前的筹备开始,伴随着它的起起伏伏到完成C轮融资,从来没想过以这种方式离开,然而人生总是充满了意外。 第二天清晨,我起得像往常一样,突然意识到今天不用上班了,所有的压力和焦虑似乎一下就消失了。 打开电脑,漫无目的地浏览着新闻,很快就到了正午,已是饥肠辘辘的我,突然想起了涿州那脆得掉渣的驴肉火烧,又想起来了远在南方的亲人。 在0.5秒之后,这个信号通过突触传递到了左脑的神经元,我激动地从椅子上跳了起来,一个疯狂的想法从脑子里冒出来:开车去吃驴肉火烧,然后回家。 于是,我穿上外套,带上陪伴我三年多的大黄(一只猫猫兔),打开HUD,设置完目的地,志玲姐姐便告诉我:距离目的地1500公里。 比六环少一环的五环并不是十分拥堵,在地板油的催动下,车子很快就驶出了北京。到了涿州市区,两个驴肉火烧下肚后,我继续前行。 虽是初秋,可秋色已经爬上枝头。在路上,一眼就可以看到很好看的公路风景,犹如16:9的桌面壁纸:树叶未完全泛黄,一阵清风吹来,一片片金色的落叶飘散在空中,这是在电影中才看得到的景色,难怪有人说,最美的风景,一直在路上。 单曲循环着好妹妹乐队的《一个人的北京》,一直开到了午夜,已是又累又困的我,看了一眼地图发现竟已到了安徽境内,于是决定到最近的淮北市去借宿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