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技术

测力传感器之新材料、新技术行业应用解决方案

二次信任 提交于 2019-11-29 05:40:55
测力传感器在新材料、 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开发应用 半导体材料在敏感技术中占有较大的技术优势, 半导体传感器不仅灵敏度高 、 响应速度快、体积小、质量轻 ,而且便于集成化 ,仍将占有主要地位 ;。 以一定化学成分 、 经过成型及烧结的功能陶瓷材料 ,其最大特点是耐热性 ,在敏感技术的发展中具有很大的潜力; 同时将半导体的精密细微加工技术 、静电封接技术等应用在传感器的制造中 , 可极大提高传感器的性能指标 。 测力传感器发展的集成化、多维化 、多功能化和智能化 采用集成加工技术 ,将传感器的各部分制作在同一个芯片上, 从而使传感器具有了体积小 、质量轻、生产自动化程度高、制造成本低 、稳定性和可靠性高、 安装调试时间短等优点 。 使用电子扫描技术,将多个传感器单元做在一起, 就可以研究多维空间的问题,如 CT技术等 ; 智能化传感器还能将数据的采集 、 存储 、 处理等一体化,从而实现其多功能化 。 目前,化学传感器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由于其具有灵敏度非常高,选择性好,携带方便,易微型化,能用于现场分析和监控等特点,因此在矿山开发、石油化工、生物医学及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被用来作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预报和自动控制装置,或用来测定多种含量极低的物质,甚至可以测量细胞中的离子浓度。医学上采用化学传感器作病情诊断及治疗过程的自动控制。生产和生活各个领域对化学传感器的广泛要求

自动驾驶研究: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基本概念、前融合和后融合的区别)

半腔热情 提交于 2019-11-28 08:13:42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转载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原文链接: https://blog.csdn.net/xingdou520/article/details/84103987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 Multi-sensor Information Fusion,MSIF ),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来自多传感器或多源的信息和数据,在一定的准则下加以自动分析和综合,以完成所需要的决策和估计而进行的信息处理过程。 1、多传感器融合几个概念 硬件同步、硬同步: 使用同一种硬件同时发布触发采集命令,实现各传感器采集、测量的时间同步。做到同一时刻采集相同的信息。 软件同步: 时间同步、空间同步。 时间同步、时间戳同步、软同步: 通过统一的主机给各个传感器提供基准时间,各传感器根据已经校准后的各自时间为各自独立采集的数据加上时间戳信息,可以做到所有传感器时间戳同步,但由于各个传感器各自采集周期相互独立,无法保证同一时刻采集相同的信息。 空间同步: 将不同传感器坐标系的测量值转换到同一个坐标系中,其中激光传感器在高速移动的情况下需要考虑当前速度下的帧内位移校准。 2、基本原理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的基本原理就像人的大脑综合处理信息的过程一样,将各种传感器进行多层次、多空间的信息互补和优化组合处理,最终产生对观测环境的一致性解释

IPhone4 MEMS传感器介绍

不想你离开。 提交于 2019-11-27 02:57:09
IPhone4 MEMS传感器介绍 IPhone4 MEMS传感器介绍 近阵子由于IPhone 4走红,许多媒体纷纷宣扬IPhone将引爆传感器题材商机,在报导描述中也用上了热门的技术名词:微机电系统(MEMS),期望使题材能更热。 文章用上MEMS传感器的称呼,使许多人以为IPhone 4内所用的传感器全是用MEMS技术实现的,特别是许多苹果粉丝,阅读这类文章后也跟着在自己的部落格上宣扬这类题材,反而使歪述更为扩张。因此笔者期望藉此文说明一些传感器技术,期望能让已扩散的歪述有点约束。 微机电系统(MEMS)概述 在正式说明前,先让我们了解何谓MEMS?关于此还必须先说明何谓IC?IC(Integrated Circuit)台湾译为集成电路,就是把电子组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以及由组件构成的电路,不断缩小其长宽尺寸与整体体积,功效仍旧相同,生产成本却可以大幅降低。 更简单说,就是把电子电路微型化,不断微缩,但成本更低,且能让电路更复杂精密,此亦是近年来俗称的芯片。 好,IC、芯片就是电子组件、电路的微型化,但我们能否把机械组件、机械结构也微型化,功效依然相同成本却大幅降低。是的,此即称为微机械,与IC微电子概念相同。 进一步的,若把微电子与微机械结合在一起,就成了微机电,微电子与微机械结合的系统,就称为微机电系统(MEMS)。 IPhone 4的传感器技术 进入正题

边缘计算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邮差的信 提交于 2019-11-26 14:00:44
知名创投调研机构CB Insights撰文详述了边缘计算的发展和应用前景。文章称,云计算已经不足以即时处理和分析由物联网设备、联网汽车和其他数字平台生成或即将生成的数据,这个时候边缘计算能够派上用场。该技术拥有着应用于诸多行业领域和发挥巨大作用的潜力。 以下是文章主要内容: 有时更快的数据处理是一种奢侈——有时它生死攸关。 例如,自动驾驶汽车本质上是一台装有轮子的高性能计算机,它通过大量的传感器来收集数据。为了使得这些车辆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它们需要立即对周围的环境做出反应。处理速度的任何延迟都有可能是致命的。虽然联网设备的数据处理现在主要是在云端进行的,但在中央服务器之间来回传送数据可能需要几秒钟的时间。这一时间跨度太长了。 边缘计算则让自动驾驶汽车更快速地处理数据成为可能。这种技术使得联网设备能够处理在“边缘”形成的数据,这里的“边缘”是指位于设备内部或者与设备本身要近得多的地方。 据估计,到2020年,每人每天平均将产生1.5GB的数据量。随着越来越多的设备连接到互联网并生成数据,云计算可能无法完全处理这些数据——尤其是在某些需要非常快速地处理数据的使用场景当中。 边缘计算是云计算以外的另一种可选解决方案,未来它的应用范围很有可能将远不止是无人驾驶汽车。 包括亚马逊、微软和谷歌在内的一些科技巨头都在探索“边缘计算”技术,这可能会引发下一场大规模的计算竞赛

拉力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领域

*爱你&永不变心* 提交于 2019-11-25 22:23:59
一、拉力传感器简介 拉力传感器又叫电阻应变式传感器,隶属于称重传感器系列,是一种将物理信号转变为可测量的电信号输出的装置,它使用两个拉力传递部分传力,在其结构中含有力敏器件和两个拉力传递部分,在力敏器件中含有压电片、压电片垫片,后者含有基板部分和边缘传力部分,其特征是使两个拉力传递部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一起,用两端之间的横向作用面将力敏器件夹紧,压电片垫片在一侧压在压电片的中心区域,基板部分位于压电片另一侧与边缘传力部分之间并紧贴压电片,其用途之一是制成钩秤以取代杆枰。实际工作环境对于正确选用拉力传感器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拉力传感器能否正常工作以及它的安全和使用寿命,甚至整个衡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拉力传感器原理 拉力传感器基于这样一个原理:弹性体(弹性元件,敏感梁)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弹性变形,使粘贴在他表面的电阻应变片(转换元件)也随同产生变形,电阻应变片变形后,它的阻值将发生变化(增大或减小),再经相应的测量电路把这一电阻变化转换为电信号(电压或电流),从而完成了将外力变换为电信号的过程。 考虑到使用地点的策略加速度和空气浮力对转换的影响,拉力传感器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有线性误差、滞后误差、重复性误差、蠕变、零点温度特性和灵敏度温度特性等。 拉力传感器的优点是精度高,测量范围广,寿命长,结构简单,频响特性好,能在恶劣条件下工作,易于实现小型化、整体化和品种多样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