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会是互联网巨头的新战场吗?

蓝咒 提交于 2020-11-04 06:06:14


1886年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汽车诞生,从此开始了全世界长达百余年的汽车辉煌史,这让起源于1969年且在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规模化的互联网自惭形秽。不过,就最近一段时间的动作来看,大多数互联网巨头们都瞄向了汽车这个“旧产业”。


科技狂人马斯克刚刚宣称“距离5级自动驾驶大约还有2年的时间”,便在极短的时间内占据了各大科技头条。且就在不久前,一年卖出8万辆汽车的特斯拉在市值上超过了千万销量的通用,成为全美市值第一的汽车制造商。互联网像一个“野蛮人”颠覆了一个又一个传统产业,如今背后的互联网骄子们又把目光瞄向了汽车行业。


汽车领域成为互联网的新蓝海


在“造车”这件事上,特斯拉并不是一个独行侠,脱胎于特斯拉的Atieva,备受争议的Faraday Future,以及国内创业者一手打造的蔚来汽车、乐视超级汽车、奇点汽车、威马等新势力可谓前赴后继,旗帜鲜明的是,这些新生品牌并没有向那些百年汽车巨头靠拢,而是打出了“重新定义汽车”的口号,手段中不乏大量的互联网元素。


一般来看,互联网造车企业有着三大共同特点,即无一例外投身新能源汽车、通过互联网化和人工智能实现智能化车机交互、借助ADAS技术、高精度地图以及低成本的雷达方案实现自动驾驶。可以理解的是,新能源和新科技对于百年汽车工业来说已经是必然趋势,一些互联网巨头和创业者瞄准的恰是这一趋势。此外,智能化车机交互和无人驾驶也是传统车企较为薄弱的地方,为互联网造车提供了可乘之机。尽管诸如“PPT造车”、“骗补贴”、“难量产”等一些列负面问题围绕这互联网造车运动,单从特斯拉等先入者取得的成功来看,互联网造车运动只是刚刚开始。


“造车”并不是互联网侵入汽车行业的唯一方式,互联网巨头想要的仍然是“入口”,诸如苹果、谷歌、百度、阿里巴巴等巨头级互联网公司选择了“车载系统”作为切入点。为了方便汽车和手机的连接,苹果推出了CarPlay、谷歌发布了Android Auto,以及百度的Carlife和乐视的ecolin,阿里巴巴更是试图以YunOS Auto来完全替代传统的车载系统。就像当年互联网厂商纷纷进军第三方ROM或操作系统来争夺移动互联网入口一样,“车载系统”无疑承载了巨头们占领“车联网”入口的野心,至少目前已经开始借助“车载系统”来大肆安利自家的地图导航等汽车相关的服务。


诚然,纯粹“造车”上的威逼或者一厢情愿的推出“车载系统”,并不容易撬开同车企合作的大门,但无人驾驶的来临打破了彼此的隔阂。一方面,在解决了硬件问题后,无人驾驶的核心其实是在软件和算法,这恰是互联网公司的强项;另一方面,通过地图、打车软件等超级APP,不少互联网公司掌握了大量的交通大数据,有了进入无人驾驶领域的资本。就目前而言,包括奥迪、上汽等在内的汽车厂商已经明确表示了和谷歌、BAT等互联网公司合作的意愿,相信互联网服务进一步切入汽车市场只是时间问题。


汽车或是互联网的下一个场景?


事实上,无论是互联网公司不约而同的进军汽车市场,还是汽车巨头们向互联网行业抛出橄榄枝,其中的一个前提就是汽车成为互联网的下一个重要场景。如果汽车只是单纯的交通工具,和互联网风马牛不相及,恐怕很难引发彼此合作的兴趣。但从大的趋势来看,汽车所扮演的身份已经开始发生了转变。


就好像PC从生产力工具演变成娱乐工具,手机从通信工具演进成娱乐载体一样,汽车终究未能逃脱娱乐化的宿命。记得马云在荣威RX5发布现场说了这样一句话:“未来的汽车加入YunOS操作系统以后,80%的功能跟交通应该没有关系。”或许其中有一定的公关辞令,但汽车“出行工具”身份的减弱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乐观来看,在百年汽车史中,人们对娱乐的追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配备更好的车载音响、更优秀的娱乐体验,业已成为很多车型的加分项。对此,车企们拼命的在车载系统领域加固阵地,通用的OnStar、丰田的G-Book、日产的CarWings+智行、上汽的InKaNet、福特的SYNC、一汽奔腾的D-Partner、长安汽车的InCall、吉利的G-NetLink等形形色色的车载系统莫不是如此。而自2016年之后,很多新车开始支持诸如苹果CarPlay等更方便手机和汽车的连接,并被宣传为卖点之一。


更乐观的是,如果按照马斯克在TED演讲上所言,“一旦视觉技术解决了,那么自动驾驶就实现了。”类如博世、大陆、德尔福等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巨头已经开始了对“雷达+摄像头”技术方案的研发,此前Navigant Research公布的自动驾驶研究报告,德尔福、ZF等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榜上有名,排名甚至高过了特斯拉、Uber等耳熟能详的无人驾驶公司。而这种尝试或将成为无人驾驶普及中最有力的推动者。


一旦无人驾驶付诸于现实,势必将引发汽车从交通工具到娱乐工具的身份改变,解放了驾驶员的双手,节省出的时间和空间必将转移到娱乐应用中来,汽车联网以及互联网服务的接入便不再遥远。


汽车行业即将到来的新平衡


虽然互联网巨头们清晰的认识到,无人驾驶的普及仍有很大的变数,甚至需要费更多的口舌来教育用户并敦促交通法规的修订。但“汽车+互联网”本就是一场面向未来的生意,大多数玩家选择了豪赌。


有趣的是,一些致力于“车载系统”的互联网公司,近几年已经习惯于在各大论坛上像外界普及“智慧交通”的概念,大体就是利用自家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服务解决道路拥堵的难题。在之背后,有向政府推销自家企业级服务的嫌疑,也有参与制定未来交通标准及规则的野心,为自己换来一张和汽车厂商合作的门票。


在互联网巨头眼里,汽车早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出行工具,而是以此为核心,连接人、数据和信息、资金、服务的互联网入口,更是一个连接纵向产业生态链和横向异业生态圈的大平台。目前来看,仅汽车后市场、车险、二手车等已经制造了多个规模达千亿甚至万亿的大市场,在汽车上打通互联网入口后,所能引发的商业联想不可小觑。假如互联网巨头们掌握了未来交通规则的制定权,向汽车厂商倾销其互联网服务便成了双方合作并形成新平衡格局的基础。


当然,市场上还流行着新的平衡方式。正如前面所说,谷歌、Uber等正在加速无人驾驶的研发,未来很可能连同无人驾驶技术和大数据资源一同授权给汽车厂商,甚至强加各种互联网服务。相比于汽车厂商自主研发的软件系统,互联网厂商的优势在于生态和无缝连接,就好像Carpaly系统和苹果手机连接的用户体验要远优于其他车载系统。再者,如果博世、德尔福等零部件供应商在无人驾驶领域趋于成熟,不排除互联网厂商为了所谓的入口而大肆造车的可能,毕竟手机市场曾有的热闹已是先例。


此外,资本合作也是互联网厂商打通汽车互联网入口的方式之一,最为典型的就是腾讯,先是和富士康联合创立了和谐富腾,马化腾成为蔚来汽车的发起人之一,并且腾讯在不久前投资特斯拉18亿美元获得5%的被动股权。同样的,百度也在今年3月份斥资1亿美金成为蔚来汽车的投资者,并开源了无人驾驶系统。对于手握重金的互联网巨头来说,在数据、技术、服务等资源置换意外,“买买买”也不失为一种战略选择。


结语


在以往的竞争中,互联网厂商们业已习惯了抢占场景、抢夺入口的竞争形势,况且无论是万物互联网的设想还是连接一切的构思,汽车都是不可错过的服务载体。不管无人驾驶技术是否走向成熟,互联网公司们已经习惯性的布局这一未来的商业重心,毕竟谁都不愿错过一个“有利可图”的未来。

Alter聊IT

已入驻搜狐、百家、界面、虎嗅、钛媒体、雪球、知乎等30余家平台。


长按指纹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添加关注

Alter聊IT,通俗易懂 不是砖家

本文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 Alter聊科技(spnews)。
如有侵权,请联系 support@oschina.cn 删除。
本文参与“OSC源创计划”,欢迎正在阅读的你也加入,一起分享。

易学教程内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或用户发布的内容,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欢迎反馈
该文章没有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点击提问,说说你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一起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