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协议,英伟达将向软银公司支付价值215亿美元的英伟达股票,以及120亿美元现金,其中包括签约时即刻支付的20亿美元。如果Arm未来的业绩表现达到特定目标,软银还可能获得额外的50亿美元现金或股票。另外在收购之后,英伟达还将向Arm员工发行15亿美元的股本。
关于英伟达收购ARM,互联网上早有传言,但是,黄仁勋曾辟谣说没有听说过此事。而这次官宣,算是证实了传言。
ARM的模式属于独立IP提供商,与用户之间没有任何竞争关系。但是当英伟达收购ARM之后,ARM第一次属于了一个芯片公司。
尽管黄仁勋表示,将继续保持ARM的独立性。但是,如果不能从法律上来保证,相信没有人会相信黄仁勋的话。
那么问题来了,英伟达收购ARM是否涉嫌垄断?ARM是主营移动CPU的IP,英伟达主要是桌面GPU。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移动端的GPU,很多用户也是采用ARM的GPU Mali架构,那么英伟达收购ARM,是否涉嫌垄断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事。
而ARM的收购,还需经过英国,中国,欧盟的批准。先不考虑欧盟,我国批准的可能性大吗?
当初高通收购恩智浦折腾了一圈,还是被中国商务部否了。
现在arm涉及到的手机移动生态,关系到华为,小米,OPPO和vivo等一众手机厂商的发展。
更关键的是,英伟达的美企身份。ARM为英国公司,然后被日本软银所收购。在中美竞争的格局之下,如此重要的公司,被美国企业收购。并且考虑到大量的中方企业都是ARM的用户,手里拿着ARM的授权。现在,这个授权如果被一家美企垄断,中方能同意这场收购的可能性不大。除非能够从法律上来保证ARM的独立性。但是,为一家企业单独立法,还没有这样的先例。
从长远来看,英伟达收购ARM将会对ARM的生态造成重大打击。但是英伟达作为第一大芯片公司,对此未必关心。
如果英伟达真的拿下了ARM,不止是中国企业,预计苹果,高通等ARM的大客户也会措手不及,也将加紧研发RISC-V架构,以避免被英伟达卡脖子。
因此,ARM被收购,可能对于RISC-V架构是个机会。
另外,在中美竞争的大环境中,arm收购也必将成为中方的一个新的筹码,如何使用,也有待观察,敬请期待。
本文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 白山头讲IC(gray_mount)。
如有侵权,请联系 support@oschina.cn 删除。
本文参与“OSC源创计划”,欢迎正在阅读的你也加入,一起分享。
来源:oschina
链接:https://my.oschina.net/u/4579346/blog/4580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