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正处于新旧治理体系交替的重要阶段,
城市人口持续增加
,信息科技高速发展。智慧城市的建设顺应了我国政策支持、社会需求、技术支撑以及实践证明四个利好维度
互联网1.0时代:连接互联网——人人都能上网
互联网2.0时代:数据互联网——数据获取、处理、分析……

“智慧城市”最早是由IBM于2009年提出的新型城市概念,结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国情,智慧城市的概念不断发生了改变,因为其涉及的范围广,体系庞大,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中国,我觉得智慧城市的建设也会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智慧城市发展道路
智慧城市的本质
:
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通信技术,将城市中分散的、各自为政的信息系统都整合起来,使其具有感知化、物联化、共享化和智能化的特点
例如:个人医疗信息的整合,在一家医院挂了号做了检查,这些信息将会保存到个人医疗账户上,当你去另外一家医院看病时则不需要再进行重复的挂号检查,可以直接从个人医疗账户上进行结果查看,即在一个城市中所有的医疗体系进行互通整合,
提高城市运转效率
。
任何一个新的概念的提出一定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智慧城市要解决的问题就是
城市人口增多,城市承载能力不足,城市运转效率低下
的问题。随着城镇人口增加,交通拥堵,电路故障频发,医疗系统瘫痪,似乎干什么都得排队……,这样的城市并不符合未来城市的定义
2019年亿欧智库对智慧城市的定义:
基于信息通信技术(ICT)全面感知、分析、整合和处理城市生态信息系统中的各类信息,实现系统间的互联以及对城市需求做出智能化的响应和决策支持,优化城市资源调度,提升城市运行效率,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2016年开始,国家与各省市“十三五”规划的出炉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重点,同时政策文件从总体架构到具体应用分别提出了鼓励措施
在中央政策的指引之下,多个省市出台了智慧城市发展的顶层政策,衔接上级部门,指导地方城市逐步形成了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层级衔接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新格局
智慧城市建设的根本原因:城镇人口增多,城市承载力下降
任何一个新事物的出现,必定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随着我国城镇人口迅速增加,城市资源承载能力无法与快速增长的人口匹配,交通拥堵、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等多方面问题给城市管理带来巨大挑战

5G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19年6月,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广电获得工信部颁发的5G商用牌照,标志着我国5G建设正式进入商用阶段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从1.0时代高速迈向2.0时代。智慧城市不再只是信息互联网化,而是人工智能化的新型基础设施的集合。
大数据
:海量数据的获取、处理、分析让智能化设备发挥更大的价值
地理信息技术:以“3S”技术(GPS/GIS/RS)为代表,可以提供空间位置定位和感知功能
云计算
:Iaas、Saas、Paas服务的成熟为大规模软件、硬件以及数据操作、管理和调度提供了环境,满足了共享和交互需求
人工智能
: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普及、并在安防、医疗、金融、电商零售、自动驾驶等领域实现商业落地
我国从技术创新正在向商业化应用转化,城市的发展、城镇人口的增长无疑为科技创新提供了理想的试验场。目前已有的科技成果、例如无人驾驶、远程医疗等几乎都有了落地实验
本文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 小杨的python之路(gh_6ba152d49331)。
如有侵权,请联系 support@oschina.cn 删除。
本文参与“OSC源创计划”,欢迎正在阅读的你也加入,一起分享。
来源:oschina
链接:https://my.oschina.net/u/4613632/blog/468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