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黑盒测试?

假如想象 提交于 2020-10-17 19:55:15

黑盒测试 又称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是针对软件的功能需求/实现进行测试,通过测试来检测每个功能是否符合需求,不考虑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

黑盒测试的分类

 一、功能测试

是黑盒测试的一方面,它检查实际软件的功能是否符合用户的需求。

  1. 逻辑功能测试
  2. 界面测试
  3. 易用性测试
  4. 安装测试
  5. 兼容性测试

二、性能测试

  1.  时间性能
  2. 空间性能
  3. 一般性能
  4. 稳定性
  5. 负载测试
  6. 压力测试

常见的黑盒测试方法 

  • 等价类划分

  • 边界值分析

  • 因果图

  • 错误推测

  • 场景法

常见的黑盒测试方法

1.等价划分法

题目:如何测试某web的计算器功能(两位数计算器)?

如果一个个的输入1+1、1-1、1*1 效率太低了,我们直接将我们的测试内容分类!

  1. 整数(-99~99)
  2. 小数(-99.99~99.99)
  3. 符号(!@#¥%...()-+)
  4. 汉字
  5. 空格
  6. null不输入

通过上面的描述,我们发现我们用户所有可能输入的数据,划分成了若干份,然后从每一个子集当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这种测试用例我们称为“等价类划分法”。

2.边界值分析法

边界是指对于输入等价类和输出等价类而言,稍高于其边界值及稍低于其边界值的一些特定情况。大量的错误是发生在输入或输出范围的边界上,而不是在输入范围的内部。边界值分析法也是一种常用的黑盒测试方法。

例如:“ 开源中国添加标题的测试用例 ”(标题长度>0  标题长度<=30)

3. 因果图

因:输入条件

果:输出条件、出结果

适用于输入条件之间有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情况;

基本使用步骤如下:

找出所有的原因,原因即输入条件

② 找出所有的结果,结果即输出条件

③ 明确所有输入条件之间的制约关系

④ 明确所有输出条件之间的制约关系

⑤ 找出什么样的输入条件组合会产生哪种输出结果

⑥ 把因果图转换成判定表/决策表。

⑦ 为判定表/决策表中的每一列表示的情况设计测试用例。

例如:某一卡通自动充值系统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步骤四:

最终测试用例:

 

4. 判定表法

因果图只是一种辅助工具,通过分析最终得到判定表,再通过判定表编写测试用例。但有时画因果图非常麻烦,影响测试效率,可以直接写判定表,进而编写测试用例。

 判定表的组成
    –条件桩问题的所有条件
    –动作桩问题的所有输出
    –条件项针对条件桩的取值
    –动作项:条件项的各种取值情况下的输出结果  
 
例如例题: 怎样称为一个好学生?遵纪守法的前提下,学习成绩好是一个好学生、品德高尚也是一个好学生;(只要违法乱纪就绝对不是一个好学生;成绩和品德有一项,再加遵纪守法也是好学生)  
 

5. 场景法

场景法就是模拟用户操作软件时的场景,主要用于测试系统的业务流程。在冒烟测试时也主要采用场景法进行测试
 
场景法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基本流
    按照正确的业务流程来实现的一条操作路径(模拟正确的操作流程)
备选流
    导致程序出现错误的操作流程(模拟错误的操作流程)
 
案例-QQ登录
–输入 正确的账号和密码 后点击“登录”按钮,程序能 正常登录
–输入 正确的账号 错误的密码 后点击“登录”按钮, 程序应给出错误提示
输入正确的账号 不输入密码 ,点击“登录”按钮, 程序应给出错误提示
不输入账号和密码 ,直接点击“登录”按钮,程序给出错误提示“请您输入账号后登陆”;
不输入账号 输入正确的密码 ,点击“登录”按钮, 程序应给出错误提示
输入错误的账号 正确的密码 ,点击“登录”按钮, 程序应给出错误提示
–(更多……)
 
标签
易学教程内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或用户发布的内容,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欢迎反馈
该文章没有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点击提问,说说你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一起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