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布隆过滤器
布隆过滤器(Bloom Filter)是由Howard Bloom在1970年提出的一种比较巧妙的概率型数据结构,它可以告诉你某种东西一定不存在或者可能存在。当布隆过滤器说,某种东西存在时,这种东西可能不存在;当布隆过滤器说,某种东西不存在时,那么这种东西一定不存在。
布隆过滤器相对于Set、Map 等数据结构来说,它可以更高效地插入和查询,并且占用空间更少,它也有缺点,就是判断某种东西是否存在时,可能会被误判。但是只要参数设置的合理,它的精确度也可以控制的相对精确,只会有小小的误判概率。
二、Redis中布隆过滤器
之前的布隆过滤器可以使用Redis中的位图(BitMap)操作实现,直到Redis4.0版本提供了插件功能,Redis官方提供的布隆过滤器才正式登场。布隆过滤器作为一个插件加载到Redis Server中,就会给Redis提供了强大的布隆去重功能。
三、布隆过滤器的基本使用
在Redis中,布隆过滤器有两个基本命令,分别是:
bf.add
:添加元素到布隆过滤器中,类似于集合的sadd
命令,不过bf.add
命令只能一次添加一个元素,如果想一次添加多个元素,可以使用bf.madd
命令。bf.exists
:判断某个元素是否在过滤器中,类似于集合的sismember
命令,不过bf.exists
命令只能一次查询一个元素,如果想一次查询多个元素,可以使用bf.mexists
命令。
例子:
> bf.add one-more-filter fans1
(integer) 1
> bf.add one-more-filter fans2
(integer) 1
> bf.add one-more-filter fans3
(integer) 1
> bf.exists one-more-filter fans1
(integer) 1
> bf.exists one-more-filter fans2
(integer) 1
> bf.exists one-more-filter fans3
(integer) 1
> bf.exists one-more-filter fans4
(integer) 0
> bf.madd one-more-filter fans4 fans5 fans6
1) (integer) 1
2) (integer) 1
3) (integer) 1
> bf.mexists one-more-filter fans4 fans5 fans6 fans7
1) (integer) 1
2) (integer) 1
3) (integer) 1
4) (integer) 0
上面的例子中,没有发现误判的情况,是因为元素数量比较少。当元素比较多时,可能就会发生误判,怎么才能减少误判呢?
四、布隆过滤器的高级使用
上面的例子中使用的布隆过滤器只是默认参数的布隆过滤器,它在我们第一次使用bf.add
命令时自动创建的。Redis还提供了自定义参数的布隆过滤器,想要尽量减少布隆过滤器的误判,就要设置合理的参数。
在使用bf.add
命令添加元素之前,使用bf.reserve
命令创建一个自定义的布隆过滤器。bf.reserve
命令有三个参数,分别是:
key
:键error_rate
:期望错误率,期望错误率越低,需要的空间就越大。capacity
:初始容量,当实际元素的数量超过这个初始化容量时,误判率上升。
比如:
> bf.reserve one-more-filter 0.0001 1000000
OK
如果对应的key已经存在时,在执行bf.reserve
命令就会报错。如果不使用bf.reserve
命令创建,而是使用Redis自动创建的布隆过滤器,默认的error_rate
是 0.01,capacity
是 100。
布隆过滤器的error_rate
越小,需要的存储空间就越大,对于不需要过于精确的场景,error_rate
设置稍大一点也可以。布隆过滤器的capacity
设置的过大,会浪费存储空间,设置的过小,就会影响准确率,所以在使用之前一定要尽可能地精确估计好元素数量,还需要加上一定的冗余空间以避免实际元素可能会意外高出设置值很多。总之,error_rate
和 capacity
都需要设置一个合适的数值。
五、布隆过滤器的原理简介
了解了布隆过滤器的使用,我们再来介绍一下布隆过滤器的原理,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Redis中布隆过滤器的数据结构就是一个很大的位数组和几个不一样的无偏哈希函数(能把元素的哈希值算得比较平均,能让元素被哈希到位数组中的位置比较随机)。如下图,A、B、C就是三个这样的哈希函数,分别对“OneMoreStudy”和“万猫学社”这两个元素进行哈希,位数组的对应位置则被设置为1:
向布隆过滤器中添加元素时,会使用多个无偏哈希函数对元素进行哈希,算出一个整数索引值,然后对位数组长度进行取模运算得到一个位置,每个无偏哈希函数都会得到一个不同的位置。再把位数组的这几个位置都设置为1,这就完成了bf.add
命令的操作。
向布隆过滤器查询元素是否存在时,和添加元素一样,也会把哈希的几个位置算出来,然后看看位数组中对应的几个位置是否都为1,只要有一个位为0,那么就说明布隆过滤器里不存在这个元素。如果这几个位置都为1,并不能完全说明这个元素就一定存在其中,有可能这些位置为1是因为其他元素的存在,这就是布隆过滤器会出现误判的原因。
六、布隆过滤器的应用
解决缓存穿透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先查询缓存是否有该条数据,缓存中没有时,再查询数据库。当数据库也不存在该条数据时,每次查询都要访问数据库,这就是缓存穿透。缓存穿透带来的问题是,当有大量请求查询数据库不存在的数据时,就会给数据库带来压力,甚至会拖垮数据库。
可以使用布隆过滤器解决缓存穿透的问题,把已存在数据的key存在布隆过滤器中。当有新的请求时,先到布隆过滤器中查询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该条数据直接返回;如果存在该条数据再查询缓存查询数据库。
黑名单校验
发现存在黑名单中的,就执行特定操作。比如:识别垃圾邮件,只要是邮箱在黑名单中的邮件,就识别为垃圾邮件。假设黑名单的数量是数以亿计的,存放起来就是非常耗费存储空间的,布隆过滤器则是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把所有黑名单都放在布隆过滤器中,再收到邮件时,判断邮件地址是否在布隆过滤器中即可。
补充、用位图实现的Redis 布隆过滤器
使用guava实现布隆过滤器是把数据放在本地内存中,我们项目往往是分布式的,我们还可以把数据放在redis中,用redis来实现布隆过滤器,这就需要我们自己设计映射函数,自己度量二进制向量的长度,下面贴代码,大家可以直接拿来用的 。
/**
* 布隆过滤器核心类
*
* @param <T>
* @author jack xu
*/
public class BloomFilterHelper<T> {
private int numHashFunctions;
private int bitSize;
private Funnel<T> funnel;
public BloomFilterHelper(int expectedInsertions) {
this.funnel = (Funnel<T>) Funnels.stringFunnel(Charset.defaultCharset());
bitSize = optimalNumOfBits(expectedInsertions, 0.03);
numHashFunctions = optimalNumOfHashFunctions(expectedInsertions, bitSize);
}
public BloomFilterHelper(Funnel<T> funnel, int expectedInsertions, double fpp) {
this.funnel = funnel;
bitSize = optimalNumOfBits(expectedInsertions, fpp);
numHashFunctions = optimalNumOfHashFunctions(expectedInsertions, bitSize);
}
public int[] murmurHashOffset(T value) {
int[] offset = new int[numHashFunctions];
long hash64 = Hashing.murmur3_128().hashObject(value, funnel).asLong();
int hash1 = (int) hash64;
int hash2 = (int) (hash64 >>> 32);
for (int i = 1; i <= numHashFunctions; i++) {
int nextHash = hash1 + i * hash2;
if (nextHash < 0) {
nextHash = ~nextHash;
}
offset[i - 1] = nextHash % bitSize;
}
return offset;
}
/**
* 计算bit数组长度
*/
private int optimalNumOfBits(long n, double p) {
if (p == 0) {
p = Double.MIN_VALUE;
}
return (int) (-n * Math.log(p) / (Math.log(2) * Math.log(2)));
}
/**
* 计算hash方法执行次数
*/
private int optimalNumOfHashFunctions(long n, long m) {
return Math.max(1, (int) Math.round((double) m / n * Math.log(2)));
}
}
/**
* redis操作布隆过滤器
*
* @param <T>
* @author xhj
*/
public class RedisBloomFilter<T> {
@Autowired
private RedisTemplate redisTemplate;
/**
* 删除缓存的KEY
*
* @param key KEY
*/
public void delete(String key) {
redisTemplate.delete(key);
}
/**
* 根据给定的布隆过滤器添加值,在添加一个元素的时候使用,批量添加的性能差
*
* @param bloomFilterHelper 布隆过滤器对象
* @param key KEY
* @param value 值
* @param <T> 泛型,可以传入任何类型的value
*/
public <T> void add(BloomFilterHelper<T> bloomFilterHelper, String key, T value) {
int[] offset = bloomFilterHelper.murmurHashOffset(value);
for (int i : offset) {
redisTemplate.opsForValue().setBit(key, i, true);
}
}
/**
* 根据给定的布隆过滤器添加值,在添加一批元素的时候使用,批量添加的性能好,使用pipeline方式(如果是集群下,请使用优化后RedisPipeline的操作)
*
* @param bloomFilterHelper 布隆过滤器对象
* @param key KEY
* @param valueList 值,列表
* @param <T> 泛型,可以传入任何类型的value
*/
public <T> void addList(BloomFilterHelper<T> bloomFilterHelper, String key, List<T> valueList) {
redisTemplate.executePipelined(new RedisCallback<Long>() {
@Override
public Long doInRedis(RedisConnection connection) throws DataAccessException {
connection.openPipeline();
for (T value : valueList) {
int[] offset = bloomFilterHelper.murmurHashOffset(value);
for (int i : offset) {
connection.setBit(key.getBytes(), i, true);
}
}
return null;
} });
}
/**
* 根据给定的布隆过滤器判断值是否存在
*
* @param bloomFilterHelper 布隆过滤器对象
* @param key KEY
* @param value 值
* @param <T> 泛型,可以传入任何类型的value
* @return 是否存在
*/
public <T> boolean contains(BloomFilterHelper<T> bloomFilterHelper, String key, T value) {
int[] offset = bloomFilterHelper.murmurHashOffset(value);
for (int i : offset) {
if (!redisTemplate.opsForValue().getBit(key, i)) {
return false;
}
}
return true;
}
}
最后就是测试类了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RedisBloomFilter redisBloomFilter = new RedisBloomFilter();
int expectedInsertions = 1000;
double fpp = 0.1;
redisBloomFilter.delete("bloom");
BloomFilterHelper<CharSequence> bloomFilterHelper = new BloomFilterHelper<>(Funnels.stringFunnel(Charset.defaultCharset()), expectedInsertions, fpp);
int j = 0;
// 添加100个元素
List<String> valueList = new ArrayList<>();
for (int i = 0; i < 100; i++) {
valueList.add(i + "");
}
long begin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redisBloomFilter.addList(bloomFilterHelper, "bloom", valueList);
long costMs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beginTime;
log.info("布隆过滤器添加{}个值,耗时:{}ms", 100, costMs);
for (int i = 0; i < 1000; i++) {
boolean result = redisBloomFilter.contains(bloomFilterHelper, "bloom", i + "");
if (!result) {
j++;
}
}
log.info("漏掉了{}个,验证结果耗时:{}ms", j,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beginTime);
}
感谢! https://blog.csdn.net/sinat_19131703/article/details/107678294
感谢! https://www.cnblogs.com/heihaozi/p/12174478.html
还可以看下这篇 : https://www.cnblogs.com/lazyegg/p/12857374.html
来源:oschina
链接:https://my.oschina.net/zjllovecode/blog/4298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