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一般来说计算机语言要处理两个概念:数据和算法。
- 数据是程序使用和处理的信息,也叫属性。
- 算法是指程序使用的方法,也叫方法。
面向过程强调的是程序的算法方面(方法)。而面向对象强调的是程序的数据(属性)
面向过程就是分析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步骤,然后用函数把这些步骤一步一步实现,使用的时候一个一个依次调用就可以了;
面向对象是把构成问题事务分解成各个对象,建立对象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一个步骤,而是为了描叙某个事物在整个解决问题的步骤中的行为。
(一)面向过程(POP)
- 概念:pop(Process-oriented programming)的缩写,“面向过程”是一种是事件为中心的编程思想。面向过程就是分析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步骤,然后用函数把这些步骤一步一步实现,使用的时候一个一个依次调用就可以了。
- 面向过程:主要关注点:实现的具体过程,因果关系。
- 特性:模块化,流程化
- 优点:性能比面向对象高,因为类调用时需要实例化,开销比较大,比较消耗资源。对于业务逻辑比较简单的程序,可以达到快速开发,前期投入成本较低。
- 缺点:采用面向过程的方式开发很难解决非常复杂的业务逻辑,另外面向过程的方式导致软件元素之间的“耦合度”非常高,只要其中一环出现问题,整个系统受到影响,导致最终的软件“扩展力”差,另外,由于没有独立体的概念,所以无法达到组件复用。
(二)面向对象(OOP)
- 概念:oop(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的缩写面向对象:用线性的思维。与面向过程相辅相成。面向对象是把构成问题事务分解成各个对象,建立对象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一个步骤,而是为了描叙某个事物在整个解决问题的步骤中的行为。
- 面向对象:主要关注点是:主要关注对象(独立体)能完成哪些功能。
- 特性:封装,继承,多态
- 优点:耦合度低,扩展力强,更容易解决现实世界当中更复杂的业务逻辑。易维护、易复用、易扩展,由于面向对象有封装、继承、多态性的特性,可以设计出低耦合的系统,使系统 更加灵活、更加易于维护。
- 缺点:性能比面向过程低
(三)实例
可以拿生活中的实例来理解面向过程与面向对象,例如五子棋,面向过程的设计思路就是首先分析问题的步骤:1、开始游戏,2、黑子先走,3、绘制画面,4、判断输赢,5、轮到白子,6、绘制画面,7、判断输赢,8、返回步骤2,9、输出最后结果。把上面每个步骤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
如果是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来解决问题。面向对象的设计则是从另外的思路来解决问题。整个五子棋可以分为1、黑白双方,这两方的行为是一模一样的,2、棋盘系统,负责绘制画面,3、规则系统,负责判定诸如犯规、输赢等。第一类对象(玩家对象)负责接受用户输入,并告知第二类对象(棋盘对象)棋子布局的变化,棋盘对象接收到了棋子的变化就要负责在屏幕上面显示出这种变化,同时利用第三类对象(规则系统)来对棋局进行判定。
可以明显地看出,面向对象是以功能来划分问题,而不是步骤。同样是绘制棋局,这样的行为在面向过程的设计中分散在了多个步骤中,很可能出现不同的绘制版本,因为通常设计人员会考虑到实际情况进行各种各样的简化。而面向对象的设计中,绘图只可能在棋盘对象中出现,从而保证了绘图的统一。
(四)区别与联系
面向对象与面向过程具体而言,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不同:
1、出发点不同
面向对象方法是用符合常规思维的方式来处理客观世界的问题,强调把问题域的要领直接映射到对象之间的接口上。而面向过程的方法则强调的则是过程的抽象化与模块化,它是以过程为中心构造或处理客观世界问题的。
2、层次逻辑关系不同
面向对象的方法则是用计算机逻辑来模拟客观世界中的物理存在的,以对象的集合类作为处理问题的单位,尽可能地使计算机世界向客观世界靠拢,以使问题的处理更清晰直接,面向对象方法是用类的层次结构来体现类之间的继承与发展。面向过程方法处理问题的基本单位是能清晰准确地表达过程的模块,用模块的层次结构概括模块或模块间的关系与功能,把客观世界的问题抽象成计算机可以处理的过程。
3、数据处理方式与控制程序方式不同
面向对象方法将数据与对应的代码封装成一个整体,原则上其他对象不能直接修改其数据,即对象的修改只能由自身的成员函数完成,控制程序方式上是通过“事件驱动”来激活和运行程序。而面向过程方法是直接通过程序来处理数据,处理完毕后即可显示处理的结果,在控制方式上是按照设计调用或返回程序,不能自由导航,各模块之间存在着控制与被控制,调动与被调用的关系。
4、分析设计与编码转换方式不同
面向对象方法贯穿于软件生命周期的分析,设计及编码中,是一种平滑过程,从分析到设计再到编码是采用一致性的模型表示,即实现的是一种无缝连接。而面向过程方法强调分析、设计及编码之间按规则进行转换贯穿于软件生命周期的分析、设计及编码中,实现的是一种有缝的连接。
参考博客:
https://blog.csdn.net/bieleyang/article/details/78330362
https://blog.csdn.net/dragon3100/article/details/100670020
来源:oschina
链接:https://my.oschina.net/u/4408225/blog/3225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