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医学三字经白话解》之咳嗽+疟疾+痢证

落花浮王杯 提交于 2020-04-04 01:51:26

咳嗽

1、气上呛,咳嗽生:肺最重,胃非轻,刘完素认为“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谓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为嗽也。”咳嗽与肺气、脾湿的关系。

2、外感咳嗽多因外邪袭肺,肺失宣降所致,治疗应以驱邪为主,兼以宣肺止咳。

3、风寒咳嗽治宜辛温发散,方用六安煎。(陈皮一钱半(4.5g),半夏二三钱(6g),茯苓二钱(6g),甘草一钱(3g),杏仁(去皮尖,切)一钱(3g),白芥子五七分(2g)。

      风热咳嗽治宜疏风散热,方用桑菊饮。(桑叶、菊花、桔梗、连翘、杏仁、甘草、薄荷、芦根、知母、石膏)

      原有内热,复受风寒,治宜辛润解表,方用葳蕤汤。(葳蕤、茯苓、枣仁、石膏各一钱,人参七分)

      燥邪伤肺治宜润肺止咳,温燥用桑杏汤(桑叶、象贝、香豉、栀皮、梨皮、杏仁、沙参)、麦门冬汤(麦门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

                                             凉燥用止嗽散(桔梗、荆芥、紫苑、百部、白前、甘草、陈皮)。

4、夹水气,小龙平:寒嗽,小青龙汤多效:为解表剂,具有辛温解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效。(麻黄、芍药、细辛、炙甘草、干姜、桂枝、五味子、半夏)

 

疟疾

      疟为病,属少阳。方用小柴胡加减

      小柴胡加减:如果怕人参,可以去人参加青皮。

      热偏盛,加清凉。小柴胡汤加知母、天花粉、石膏、黄连之类。

       寒偏重,加桂姜。小柴胡汤加干姜、桂枝,甚至加附子、肉桂

       邪气盛,去参良。身热者,小柴胡汤去人参加桂枝一钱。

        抗疟重药:小柴胡+常山,味辛、苦、微温,有小毒,主要功能是截疟

        

        单寒牝,理中匡:单寒无热,宜附子理中汤加柴胡治之。

        单热瘅,白虎详:单热无寒或先热后寒,以白虎汤加桂枝治之。

 

痢证

        湿热伤,赤白痢:里急后重,腹痛,欲便不便,脓血秽浊,或白或赤,或赤白相伴。

        热胜湿,赤痢渍:胃为多气多血之海,热,阳邪,热胜于湿,伤胃之血分而为赤痢。

        湿胜热,白痢坠:湿为阴邪,湿胜于热,则伤胃之气分而为白痢,赤白相半,则为气血两伤。

        

        芍药汤,热盛饵:芍药汤调气行血,适宜热证。(芍药、槟郎、大黄、黄芩、黄连、当归、官桂、 甘草、木香)

        平胃加,寒湿试:平胃散+干姜、猪苓、木香。久而不愈,送下香连丸。

        

 

易学教程内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或用户发布的内容,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欢迎反馈
该文章没有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点击提问,说说你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一起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