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的灵魂拷问:
我现在的水平
我要到达的水平
我该怎么做?
现在的水平:菜,贼菜,巨菜
要达到的水平:阐述一件自己平常的事情,旁人听来却像在吹牛*
该怎么做:睡觉。(梦里实现)。手动狗头hhhh
正经点,所谓的10x程序员,是说大佬程序成的工作效率是普通程序员的10倍。
也许有点夸张,但是重点思想是没错的,效率高效与否,最后结果真的差别很大。读过两本讲工作效率的事情,整体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总结起来都是一致的:
1、制定目标
2、分解目标
3、保证执行
1、以始为终
10x程序员专栏提出的一个理念是 以始为终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呀,在事情一开始就想好事情结束的评判标准,也就是指定目标,并且制定好目标完成的标准。
对于一件事情的结束,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比如一个需求的完成,我觉得是开发完成就算完成了,然而老大看到的完成是上线完成。
所以,一件事情的结束需要在一开始,在事情开始做之前就要制定好,就像是百米赛跑一样,起点和终点一定是事前测量好的,一定是扯上红布条的,哪能终点在哪都不知道,就开始跑呢?
相对来说,一个可衡量的目标也让人在整个事情完成的过程中是清楚的,清楚自己的进度条,这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比如,为什么很多男生追女生,追了一段时间就放弃了?女生也许会想,哎呀
你再坚持一下啊,你再坚持两天,我就同意了。 然而,我连终点在哪都不知道,我连自己参加的是1500的赛跑还是马拉松都不知道,心里哪有底)
em。。。 好吧,这个例子不太恰当。
很多时候,事情在做之前,想明白为什做,怎么做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总是不假思索便去实现一个又一个的需求,连需求做出来是干什么呢,给谁用,怎么用都不明白,
您要是问我:这个需求为什么做呢? 我也许会回答:这个是我导师让我做的。
可能要问,搞清楚为社么做,重要吗?
以现在来看,很重要。
因为使用场景都搞不明白的话,难免需求完成之后依然有很多的意外惊喜,也就是bug,到时候才一拍脑袋,啊,这么回事啊,我怎么当时没考虑到呢。然后再花若干排期之外的时间去填之前的坑。
所以呀,与其开始做之前就想明白要做什么,考虑到使用的场景,也许就能想明白很多预料之中的事情,同时,定义好完成的目标,才能真正的叫做做完一件事情。
一些人说,自己靠直觉就能把事情做好,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那种所谓的直觉,通常是一种洞见(Insight),洞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个人在一个领域长期的沉淀和积累,而这其实是某种意义上的大数据。— 10x程序员
为什么我们的工作都需要用kpi来定义呢?
这其实就是一种用数字来衡量事情的做法,现在大家都讲数据,都讲量化,为什么呢?就因为直观,例如:这件事情我做的差不多了,这就很模糊,差不多的定义没办法衡量,而如果说这件事情完成了80%,
那就很直观了。所以量化自己是一件很值得去做的事情。
2、任务分解
一个大问题总是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的,而任务分解的思路也正是承载了以始为终的思想,在动手之前,先将目标考虑清楚是第一步,任务分解正是以始为终的落地执行。
比如说:我现在想要做一份酸辣汤(hhh),em。。。 好像有点难。
而如果换一种说法:番茄切丁、葱花爆香、番茄炒出汁、。。。 出锅~(路子真野啊,菜谱都出来了)
这样是不是就清晰很多了呢?
将目光聚焦在一个大问题上,可能会感觉到无从下手,而将问题聚焦在一个不用思考,随手就能办的原子操作上,是不是就简单清楚很多了?
同样的,写代码也是一样,一个功能的必然是若干小模块组装成的,如果能提前将各个模块分解出来,最后再像搭积木一样,堆起来,就完事了。避免突然想起xxx功能好像缺少了yyy,再去实现yyy
所以有的时候效率低,往往也是因为没考虑清楚就动手。
记得大学的时候,费老师给我讲过的一些话,他说,一个题目的解决,应当是在脑子里,而不是在ide中。
虽然我很菜,没能达到费老师的期望,但费老师确实交给我很多做事情的道理。
这句话的意思呢,也是在说,想好了,再动手。
自己在写代码的时候很墨迹,就算是一个小的功能,有时候也会考虑很多,比如它的可扩展性怎么样,或者是运行的效率,先不说这样是否是一个好的习惯,单从工作的效率来看,这确实不是一个好的做法。
因为很多事情就是非常简单的,就是能够快速完成的,过分的纠结与代码重复度,确实很浪费时间。那这个时候就需要一种取舍了,而此专栏的建议是:
MVP 最小可行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MVP)
是啊,花最小的代价,做简单的事情。
3、沟通反馈
4、自动化
—————————————分割线—————————————
说点题目之外的话。
一个有效率的人,一定是一个极具结构化思维的人。
无论是以始为终还是任务分解,都是一种结构化思维的体现,都是一种理性逻辑思想的落地。
这些提高效率的思想和方法,去年在读关于效率书的时候,也是这么说的。
然而,始终有些抗拒。我想,从前的我,写诗,写故事,应该是一个感性的人呢,怎么就走上了程序员这条不归路了。。。(好吧,我现在也想不明白)
我内心也清楚,这样做能够提高做事情的效率,最大化时间收益,但是就是拒绝,内心拒绝,总感觉这样违背了通往自由的道路。
内心繁华三千世界,应当是自由的光,自由的风。
若是全部方方正正,道是少了许多乐趣。
来源:CSDN
作者:窦小雨
链接:https://blog.csdn.net/qq_33402621/article/details/10426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