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智能指针, auto_ptr, shared_ptr, weak_ptr, unique_ptr 其中后三个是C++11支持的,第一个已经被11弃用
- auto_ptr, 采用所有权模式,such as:
auto_ptr p1(new string ("nice to meet you"));
auto_ptr p2;
p2 = p1; //it's ok
//但是当程序访问p1时程序会报错,所以存在内存崩溃问题
- unique_ptr: 保证同一时间直能有一个智能指针指向该对象。
unique_ptr<string> p1 (new string("nice to meet you"));
unique_ptr<string> p2 = p1; //#1 此时会报错
//此外unique还有一个地方。当程序将一个临时右值赋给一个unique_ptr时,编译器允许这么做
//如果你真的想上面#1处的操作,你可以使用标准库函数std::move(unique<T> t);
unique_ptr<string> p1 (new string("nice to meet you"));
unique_ptr<string> p2 = std::move(p1); //#2 allowed
//同样的此时p1未知,不要访问。
- shared_ptr: 多个智能指针可以指向相同的对象,该对象会在**”最后一个引用被销毁时“** 释放。可以通过调用use_count() 成员函数查看资源的所有者个数,除了可以通过new来构造,也可以通过auto_ptr, unique_ptr, weak_ptr 来构造。当我们调用release时,当前指针会释放所有权,计数减一,计数为0时资源被释放。
//成员函数
use_count //返回引用计数的个数
unique //返回是否独占所有权,即use_count 为 1
swap //交换两个shared_ptr所拥有的对象
reset //放弃内部对象的所有权,或拥有对象的变更,会引起原有引用计数的减少
get //返回内部对象(指针), shared_ptr<int> sp(new int(1)); sp 与 sp.get() 是等价的
//最安全的分配和使用动态内存的方法是调用一个名为make_shared的标准库函数
//shared_ptr<string> p = make_shared<string>("hhhhh");
- weak_ptr: weak_ptr 不控制对象生命周期,它指向一个shared_ptr管理的对象,它可以从一个shared_ptr 或 weak_ptr 构造,它的构造和析构不会引起引用计数的增加或者减少,相当于该指针只能引用对象, 其他不管 ,用来解决两个shared_ptr相互引用死锁的问题,如果两个shared_ptr相互引用,那么两个指针的引用计数永远都不会降为0,资源永远不会释放。 它和shared_ptr相互转化,shared_ptr 可以直接赋值给它,它也可以调用lock函数来获得shared_ptr.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include <memory>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B;
class A
{
public:
weak_ptr<B> pb_;
~A() {
cout << "A delete\n";
}
};
class B
{
public:
shared_ptr<A> pa_;
~B() {
cout << "B delete\n";
}
};
void fun() {
shared_ptr<B> pb(new B());
shared_ptr<A> pa(new A());
pb->pa_ = pa;
pa->pb_ = pb;
cout << pb.use_count() << endl;
cout << pa.use_count() << endl;
return;
}
int main()
{
fun();
return 0;
}
//输出结果为:
2
2
//fun函数中,两个指针相互引用,函数结束后,pa,pb析构时计数都减一,但是引用计数都还是1,资源并没有释放,但是我们把其中一个,比如我们修改A中的pb_类型为weak_ptr, 就可以完成资源的释放。这样fun() 运行时,pb的引用计数就为1,当函数结束时,pb析构,计数为0, pb的资源得到释放,这时pb->pa_会释放,导致A的引用计数减一,然后pa析构,计数减为0,A得到释放。
注意:我们不能通过weak_ptr直接访问对象的方法,假设A有一个方法为print,我们有一个A的weak_ptr px; px->print(); 是不行的。
来源:CSDN
作者:netlogs
链接:https://blog.csdn.net/netlogs/article/details/104213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