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
组成
- 组成部分 硬件,软件,协议
 - 工作方式 边缘部分 和 核心部分
 - 功能组成 通信子网 和 资源子网
 
功能
- 数据通信
 - 资源共享
 - 提高可靠性
 - 负载均衡
 - 分布式处理
 
分类
- 分布范围 广域网 城域网 局域网 个人区域网
 - 传输技术 广播式网络 点对点网络
 - 拓扑结构 星形网络 总线型网络 环形网络 网状型网络
 - 使用者 公用网 专用网
 - 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 报文交换 分组交换
 - 传输介质 有线网络(双绞线网络,同轴电缆网络) 无线网络(蓝牙,微波,无线电)
 
性能指标
- 带宽
单位赫兹 通信线路允许通过的信号频带范围 - 时延
发送时延 = 分组长度/信道宽度
传播时延 = 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
处理时延 数据在交换结点为存储转发而进行的一些必要的处理花费的时间
排队时延 进入路由器排队等待的时间
总时延 = 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 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X信道带宽 - 往返时延
 - 吞吐量
 - 速率
 
网络体系结构模型
| OSI七层协议 | TCP/IP四层协议 | 五层协议 | 
|---|---|---|
| 应用层 | 应用层(TELNET,FTP,SMTP) | 应用层 | 
| 表示层 | ||
| 会话层 | ||
| 运输层 | 运输层(TCP或UDP) | 运输层 | 
| 网络层 | 网际层IP | 网络层 | 
| 数据链路层 | 网络接口层 | 数据链路层 | 
| 物理层 | 物理层 | 
各层任务:(粗体为功能)
| 层名 | 任务 | 协议 | 传输单位 | 
|---|---|---|---|
| 物理层 | 透明传输比特流 | 比特 | |
| 数据链路层 | 将网络层传输下来的IP数据包封装成帧, 成帧,差错控制,流量控制,传输管理 | SDLC,HDLC,PPP,STP | 帧 | 
| 网络层 | 把网络层的协议数据单元从源端传到目的端,为分组交换网上不同的主机提供通信服务,路由选择,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差错控制,网际互联 | IP,IPX,ICMP,IGMP,ARP,RARP,OSPF | 数据报 | 
| 传输层(运输层) | 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为端到端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为端到端提供流量控制,差错控制,服务质量,数据传输 | TCP,UDP | 报文段(TCP)或用户数据报(UDP) | 
| 应用层 | 通过进程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将域名转化成IP | DNS,HTTP,SMTP | 报文 | 
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
交换机处理帧过程
- 自学习生成表
 - 检验
 - 转发
 
以太网交换机特点
- 物理层
 - 广播方式工作
 - 半双工
 - 共享带宽
 
ARP:负责把IP转化成硬件地址
TCP,UDP 异同点
| TCP | UDP | 
|---|---|
| 面向连接 | 无连接 | 
| 保证可靠性 | 不保证可靠性 | 
| 一对一 | 多对多,一对多,多对一 | 
| 面向字节 | 面向报文 | 
| 全双工 | 全双工/半双工 | 
| 有拥塞控制,流量控制 | 无 | 
端口号
| 应用程序 | 端口号 | 
|---|---|
| FTP | 21 | 
| TELNET | 23 | 
| SMTP | 25 | 
| DNS | 53 | 
| TFTP | 69 | 
| HTTP | 80 | 
| SNMP | 161 | 
协议 全称 作用
来源:https://www.cnblogs.com/CCCrunner/p/11781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