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A股十年还在3000点附近?

半世苍凉 提交于 2020-01-13 10:00:33

这个问题的原因很简单,我总结为4个:

1、IPO速度过快。

2、大小非减持太疯狂。

3、退市太少。

4、市场里成长型企业太少。

下面我会逐个分析。

(1)IPO速度过快

A股过去十几年,超发了2000多支股票。

其实退市的股太少,对造假惩罚太低。

你可以想象股市是一个大池子。

水位就是指数。

过去十几年,A股拼命的扩大这个池子。

但却没有合理的把池子里的一些垃圾淘汰出去。

结果即使有源源不断的增量资金流入这个池子,却依然没有办法抬高这个池子的水位。

因为池子扩大的速度,远超过资金流入池子的速度。

这是导致A股十年还在3000点徘徊的缘故。

所以你可以看到,虽然上证指数还在3000点附近徘徊,但总市值早就翻了好几倍到现在两市总市值超过40万亿了。

大家应该知道,A股在16~17年,两年的时间里疯狂发行了近千只新股。

关于发行这么多新股的危害性,今天我会举一些例子,来跟大家说明一下。

首先,我今天统计了下,从20021年,到现在每年上市公司总数。

 

 

从上图可以看到,A股过去20年的历史里,有过两次IPO大飞跃。

一次是09年10月份开始的,起始事件是创业板成立。

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成立。

2009年9月,A股上市公司总数1631家。

2012年10月,A股上市公司总数2493家。

2009年~2012年,在短短3年的时间里,A股一共发行862家上市公司。

而那3年时间里的疯狂IPO,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

1、季线大C浪结构的出现。

2、10~14年的大熊市。

 

 

通过上图可以清楚看到。

在创业板09年上市后,A股是正式进入季线大C浪结构。

随着那3年疯狂IPO的进行,最终造就了10年~14年的大熊市,而且是持续4年的季线大C浪。

这段走势和结构,以及疯狂IPO的情况,跟目前,是很相似的。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

在2015年股灾中,曾经停止发行4个月的新股。

随着641的上台,得以重启。

2016年3月,A股上市公司总数2851家。

2018年6月,A股上市公司总数3547家。

2016年~2018年,在短短2年的时间里,A股一共发行696家上市公司。

这个发行速度是比09年~12年,还要大很多。

由此带来的恶果,其中一个就是2018年的全年下跌。

恰好,2018年的全年下跌,是让季线大C浪的结构正式成立。

而2010年开始的新股疯狂IPO,是让A股直接经历了4年季线C浪的熊市。

现在2018年才是季线C浪的第一年,几年是第二年,还远远每到季线C浪结束的时候。

只要新股IPO发行速度不停滞下来,A股是很难轻易言底。

目前别说新股IPO发行速度停滞下来了,科创板一上,是直接又要IPO加速,在这种情况下,要指望A股一下子出现大牛市,是很不现实的事情。

我举个例子吧。

新股IPO,就像是人吃饭。

新股IPO短时间内发太多,就像是人吃撑了。(09~12年)

那么人吃撑了怎么办?当然是要躺下来消化呀。(13~14年)

只有把这些超量发行的新股,消化完了,市场才能重振旗鼓,发动下一波大行情。(15年大牛市)。

所以可以看到,结合股市来说。

09年~12年就是A股吃撑的下杀周期。

12年~14年就是A股消化的磨底周期。

15年就是A股消化完毕,发动新一轮行情的上涨周期。

这就是A股里的周期规律。

那么目前是在什么周期阶段?

从新股发行速度来看。

16年~18年,是A股吃撑的下杀周期。

并且这个下杀周期是从18年才开始,不像10年那样,是一吃撑就马上开始杀。

而虽然18年5月份之后,IPO速度有所减缓。

但随着今年7月科创板上市后,IPO速度又进入一个新的吃撑期。

所以,当前A股还在吃撑的时间周期里,都还没开始消化。

因此,今年言牛市,还太早了点。

(2)大小非减持太疯狂

下图是2012年以来,A股的大股东减持计划,每半年的数量变化情况。

 

 

可以看到,从2012年开始,A股的股东减持计划,就是呈现指数级增长的趋势。

在新股IPO大飞跃+大小非疯狂减持的大背景下。

再多增量资金流进来,也没办法抬高这个池子的水位。

所以A股还是只能趴在3000点,慢慢盘。

还是举个例子:

新股IPO,可以当作是扩大这个池子。

大小非减持,则相当于在给这个池子抽水。

一边扩大池子,一边在给池子抽水。

这导致即使给这个池子注入再多增量资金,这个池子的水位也抬高不起来。

(3)退市太少,造假惩罚太低。

这么多年来,A股退市公司的数量,却远远匹配不上目前A股超发的速度。

 

 

每年发行400多支股票,但每年退市数量却只有个位数。

这是一个畸形的比例。

而美国之所以有十年大牛市,这跟美股过去十年退市了9000多家企业,有很重要的关系。

 

 

美国从2001年以来,基本保持,纽交所上市公司数量在2300支左右,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数量在3000支左右。

股票总数不仅没有大幅度增长,反而比起2001年都有较大幅度下降。

这得益于,美股平均每年都要退市数百支股票。

 

 

这样一对比,中美股市巨大的制度性差距,就被显露无疑。

说白了,想要注册制可以,但请先完善退市制度再说。

不然,股市只有进,没有出。

就会导致池子越扩越大,最终资金会被不断分流摊薄的情况出现。

在这种情况下,科创板骤然推出,并进行注册制试点,对市场资金的分流压力是非常大的。

其次,A股的造假惩罚太低。

之前网上就流传过一副红蓝企业造假成本的对比图。

 

 

A股目前一个很重要问题在于,对于造假者的惩罚太低,导致造假成本太低,这相当于在变相鼓励造假。

前段时间,还有个新闻闹了笑话。

 

 

这家公司15年虚增利润,因此多缴了250万元税款。

结果东窗事发后,被ZJH罚款60万,结果这虚增的利润降下去了,反而退税250万。

这件事情,也不知道究竟是谁250……

(4)成长型企业太少。

A股的3600支股票,大部分都是没有成长型的垃圾企业。

所谓没有成长型的企业,是指十年前的营收利润是那个样,十年后的营收利润还是原地踏步,有的甚至倒退。

这种十年的跨度都没啥成长的企业,你让他股价怎么大周期飞。

如果A股的3600支股票,有一半都是类似格力这样的成长型企业,那么我们现在早就跟美股一样走了一波十年大牛市了。

因为你去翻类似格力、招行这样的成长型企业,过去十年股价都是翻了十倍。

如果一个股市以成长型企业为主,那么就会长期走慢牛。

而如果一个股市以非成长型企业为主,那么就只有投机价值,而没有投资价值。

在一个只有投机价值的市场里,只能从波段中获得收益。

这是A股为什么经常暴涨暴跌,因为场内大资金主要都在做波段收割韭菜来获益,而不是通过陪伴公司成长来获益。

所以总结下来,A股这十年一直在3000点徘徊的原因,就很清晰了,就是我提到的这4个。

1、IPO速度过快。(不停扩大池子)

2、大小非减持太疯狂。(不停给池子抽水)

3、退市太少。(缺乏给池子淘汰垃圾的机制)

4、市场里成长型企业太少。(缺乏池子自身造血的能力)

易学教程内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或用户发布的内容,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欢迎反馈
该文章没有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点击提问,说说你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一起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