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

美团点评上市受追捧,成中国第四大互联网企业

耗尽温柔 提交于 2020-04-07 10:33:42
从建立到上市,蔚来用了不到4年,拼多多3年,趣头条更是仅用了2年3个月。在这波中概股上市浪潮中,等待了漫长8年的美团点评也终于迎来登陆资本市场的时刻。20日上午,美团创始人兼CEO王兴终于如愿以偿,在香港联交所敲响了一面“加大版铜锣”。截至20日港股收盘,美团点评收涨5.29%,总市值达3989亿港元,成为中国第四大互联网企业。 机构追捧,个人谨慎 随着“3、2、1”的倒计时,王兴与一名美团外卖85后女骑手共同敲响美团点评上市的铜锣,宣告美团点评正式挂牌交易。美团点评是继小米之后第二家在港上市的“同股不同权”企业,也是香港今年以来第三大IPO(首次公开发售)。 作为中国科技公司的代表企业之一,美团点评的上市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美团点评最终发行定价为每股69港元,计划在香港净融资325.55亿港元,公司公开发售超购1.5倍。香港《南华早报》20日称,机构投资者“严重超买”了股票,而有消息人士称李嘉诚也在国际配售中认购了美团点评的股票。 美团点评也与此前一些中国互联网企业IPO当日破发形成对比。当日开盘10分钟后,美团点评股价上涨6.16%,盘中涨幅一度超过7%,市值突破4000亿港元。截至当日收市,美团点评收涨5.29%,达每股72.65港元,市值约为3989.40亿港元,超越京东、小米,成为仅次于BAT的中国第四大互联网企业。 香港《大公报》20日发表评论称,美团点评公开招股期间

苹果公司在 1980 年上市时为什么不使用双层股权架构来确保乔布斯有着足够的控制权?

前提是你 提交于 2020-04-07 03:42:34
之前伯克希尔海撒威上市的时候就使用了双层股权结构,使得巴菲特能掌控着公司的走向。 而更早的福特公司在 1956 年上市的时候也采用此类结构。 而当年苹果公司上市的时候为什么没有采用这样的结构呢?是当时的乔布斯还不够强势到促使股东接受这样的股权结构吗? 如果使用了双层股权,还会发生乔布斯被赶出公司的事情吗? 苹果公司的巅峰期是否会更快地到来,更长地持续? 叶金秋 VC投资 收录于 编辑推荐 • 460 人赞同 要回答题目中的问题,我们首先要回顾一下苹果公司的融资历程及上市前的股权结构和公司多年来的权利结构。 1976年4月1日 苹果创立;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45%)、史蒂夫·沃兹(45%)、罗·韦恩(10%);不久之后韦恩退伙,乔布斯800美元回购其股份; 1976年8月 马库拉入伙9.1万美元;当时计划股权结构为史蒂夫·乔布斯(26%)、史蒂夫·沃兹(26%)、马库拉(26%);剩下22%用来吸引新的投资者; 1977年1月3日,新苹果公司成立,股权结构史蒂夫·乔布斯(30%)、史蒂夫·沃兹(30%)、马库拉(30%)、工程师罗德·霍尔特(10%);【 注意这个,这个均衡的股权结构是乔布斯日后被扫地出门的伏笔 】 1979年末,苹果引入上市前的夹层融资,施乐公司、罗斯柴尔德(LF Rothschild)、Untenberg、Towbin

新股申购新规与技巧

筅森魡賤 提交于 2020-03-23 14:52:52
  前言:由于新股开盘价99%都高于申购价,而申购新股不需要任何交易成本,如果策略得当,每年收益可以超过10%, 因此,打新股几乎为没有风险的理财投资方式,那么如何申购新股呢?   2014年新股重启,伴随着新一轮发行制度的改革。相比以往,新股申购的规则发生了不少改变。对于有意打新股的投资者,首先需要弄清楚新的“玩法”。此外,在密集新股的发行之下,若能找到申购新股最优申购策略,无疑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方便投资者顺利申购新股,我们集中收集了投资者有关网上申购业务的问题,进行解答,详解新股申购新规,敬请投资者关注。    问:按市值申购与以往的市值配售、资金申购主要差别在哪里? 答:按市值申购指的是投资者必须持有深圳市场非限售A股股份市值1万元以上和缴纳足额的资金,才能参与新股网上申购。同时投资者申购数量不能超过主承销商规定的申购上限,且不得超过持有市值对应的可申购额度。    问:投资者网上申购新股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答:根据《网上发行申购实施办法》,持有市值1万元以上(含1万元)的投资者才能参与新股申购,每5000元市值可申购一个申购单位,不足5000元的部分不计入申购额度。    问:投资者持有市值是什么?市值配售包括的证券种类有哪些?是否包括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 答:资者持有的市值指T-2日前20个交易日(含T-2日)的日均持有市值(T日为申购日,下同)

新股申购流程介绍

假如想象 提交于 2020-03-07 06:43:00
工具/原料 证券账户股东卡 方法/步骤 1 新股新规   1、根据市值配售,单个市场市值只能用于本市场新股申购   根据投资者持有的市值确定其网上可申购额度,持有市值1万元以上(含1 万元)的投资者才能参与新股申购,沪市每1万元市值可申购一个申购单位,不足1万元的部分不计入申购额度。深市每5000元市值可申购一个申购单位,不足5000元的部分不计入申购额度。   2、融资融券信用账户市值合并算入投资者持有市值   融资融券客户信用证券账户的市值合并计算到该投资者持有的市值中,证券公司转融通担保证券明细账户的市值合并计算到该证券公司持有的市值中。   3、申购款应在申购委托前存入资金账户   申购委托前,投资者应把申购款全额存入其在证券公司开立的资金账户。申购时间内,投资者按委托买入股票的方式,以发行价格填写委托单。一经申报,不得撤单。申购配号根据实际有效申购进行,每一有效申购单位配一个号,对所有有效申购单位按时间顺序连续配号。   4、参与网下发行的投资者不得再参与网上新股申购   对每只新股发行,凡参与网下发行报价或申购的投资者,不得再参与网上新股申购。 2 新股申购流程 投资者T日,准备好足额资金,通过证券账户进行新股申购,买入委托(和买股票的菜单一样),数量 沪市股票需要是1000股的整数倍 , 深市股票需要是500股的整数倍 ,超过可申购额度都是废单

小韭素问 - 绿鞋机制

人走茶凉 提交于 2020-02-14 08:50:04
转载自《小韭的学习圈》 Q: 提问几个关于港股绿鞋的问题。1.在已知有绿鞋的情况下,有什么办法知道上市后承销商实时使用了多少吗? 2.站在承销商的角度,对破发的新股,似乎不在第一天行使绿鞋能得到更多利益,这样可以收割打新首日卖出者,这个理解对吗? 3.为什么会有承销商,会在在发行价放了巨量买单,死死按住不让破发。我理解破发了才能赚差价,为什么他们不这么做? A: 无法知道,一般都是等绿鞋行使完毕后,才会公告,中间没有进度披露。 不一定。首先,在更低的价格行使绿鞋,当然对承销商更有利,因为能买的便宜。但承销商也无法预测股价,他也不知道首日破发之后,后面会不会涨回去,万一涨回去了,那绿鞋就用不上了。所以不能说首日不用绿鞋就会更多获益,很多承销商都会在首日使用绿鞋。 多方面考虑。有的是发行人要面子,聘请承销商的时候就有约定,要求用绿鞋保股价。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国有银行股去香港上市,那破发了多丢脸,基本上都会要求绿鞋保价,就会发行价巨量买单托市。另外就是也关乎到承销商的名声,你一个承销商天天破发,坑投资人,那以后谁还买你的券?有的承销商,绿鞋量没有那么大,会选择在首日尾盘的时候拉一下,这是因为事后统计的时候都不会看盘中嘛,都是看首日收盘是多少,这样统计起来也好看。 参加新股认购的投资人和承销商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合作的关系,一定是个大家都有钱赚的过程,新股发行的游戏才能继续下去

It企业的上市与退市

走远了吗. 提交于 2020-01-25 02:48:40
 目前我国的it上市公司有同方股份、华胜天成、长城电脑、航天信息、用友软件、中国软件、东软集团、长电科技、华东科技、航天长峰、航天科技、士兰微、上海贝岭等等。 一般来讲公司上市是为了融资,一是为了解决资金困难,二是扩大企业规模,三是股东创富 。 但是上市对于企业也是有好有坏的,例如对于华为的上市。好处为:1.上市公司能增加对客户的信任度,有利于进军最为顽固的美国市场; 2.融资渠道更顺畅,能缓解现金流压力,尤其是在设备商要为运营商垫资的今天; 3.增加华为普通员工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使得员工队伍更加稳定; 4.能够吸收更多外部的国际化高端人才,改进华为的企业文化; 5.并购目标公司更加方便,可以通过换股等更加灵活的方式; 6.任正非的头衔可以从总裁改成CEO,孙亚芳也可以从董事长改成董事局主席了; 也有一些坏处体现为 : 1.大量骨干一夜暴富后心态发生变化,人会走一拨,干实事的人也少了; 2.股东的短期盈利压力加大,很多短期注定亏损的战略性业务将很难开展: 3.华为复杂的股权结构将彻底暴露; 4.华为股权非常分散,弄不好还会成为被并购对象; 5.一举一动都暴露在竞争对手的眼皮子底下,华为将很难再出奇制胜了; 6.估计华为的工号要突破20万,食堂里要人满为患啰...... 此外由于国内上市门槛太高。在看得见的部分,监管部门对主板、中小板、创业板设定了一套详尽的盈利、增长硬指标

为何A股十年还在3000点附近?

半世苍凉 提交于 2020-01-13 10:00:33
这个问题的原因很简单,我总结为4个: 1、IPO速度过快。 2、大小非减持太疯狂。 3、退市太少。 4、市场里成长型企业太少。 下面我会逐个分析。 (1)IPO速度过快 A股过去十几年,超发了2000多支股票。 其实退市的股太少,对造假惩罚太低。 你可以想象股市是一个大池子。 水位就是指数。 过去十几年,A股拼命的扩大这个池子。 但却没有合理的把池子里的一些垃圾淘汰出去。 结果即使有源源不断的增量资金流入这个池子,却依然没有办法抬高这个池子的水位。 因为池子扩大的速度,远超过资金流入池子的速度。 这是导致A股十年还在3000点徘徊的缘故。 所以你可以看到,虽然上证指数还在3000点附近徘徊,但总市值早就翻了好几倍到现在两市总市值超过40万亿了。 大家应该知道,A股在16~17年,两年的时间里疯狂发行了近千只新股。 关于发行这么多新股的危害性,今天我会举一些例子,来跟大家说明一下。 首先,我今天统计了下,从20021年,到现在每年上市公司总数。 从上图可以看到,A股过去20年的历史里,有过两次IPO大飞跃。 一次是09年10月份开始的,起始事件是创业板成立。 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成立。 2009年9月,A股上市公司总数1631家。 2012年10月,A股上市公司总数2493家。 2009年~2012年,在短短3年的时间里,A股一共发行862家上市公司。

上市途径

烂漫一生 提交于 2020-01-11 01:34:36
上市的途径有两种: 1、首发股票上市(IPO上市) 首发上市(IPO上市)是指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公司向证券管理部门提出申请,证券管理部门经过审查,符合发行条件,同意公司通过发行一定数量的社会公众股的方式直接在证券市场上市。 2、 买壳上市 买壳上市是指在证券市场上通过买入一个已经合法上市的公司(壳公司)的控股比例的股份,掌握该公司的控股权后,通过资产的重组,把自己公司的资产与业务注入壳公司,这样,无须经过上市发行新股的申请就直接取得上市的资格。 上市板块分类:最主要的分主板,创业板,中小板,主要依据是公司的实力水平。此外还有新三板。 来源: CSDN 作者: 潘达小新 链接: https://blog.csdn.net/fangyu723/article/details/103895546

从阿里巴巴IPO联想到创始人和资方关系

十年热恋 提交于 2020-01-06 03:04:25
   [ 小九的学堂,致力于以平凡的语言描述不平凡的技术。如要转载,请注明来源: 小九的学堂 。 cnblogs.com/xfuture ]        5月7日,阿里巴巴于今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IPO(首次公开招股)招股书。   其余都不说了,最近阿里巴巴收购金融软件公司和一系列的动作就是为了这次IPO上市。 阿里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针对上市一事向员工发送内部邮件,称赴美上市标志着阿里巴巴将进入新的挑战时代。   网上和各种砖家对此当然是有各种看法,微博大V更是很多看法,但我关注的点是他们持股结构:   持股结构:   招股书还披露了阿里巴巴集团的持股状况:   日本软银集团持股 797,742,980 股,占比 34.4%;   雅虎持股 523,565,416 股,占比 22.6%;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持有 206,100,673 股,占比 8.9%;   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蔡崇信持有 83,499,896 股,占比 3.6%。    投资方当然是占据最多的,软银集团。而且马云也加入了软银集团董事会成为其第十个董事。这是一个很成功的投资的例子,而且马云手腕也很好,并没有被投资方完全控制淘宝。   但是在创业过程中,创始人被资方架空,敲掉的状况也是非常多的。‘   比如雷士“兵变”: 雷士照明创始人吴长江遭二当家和三当家联合“逼宫”,源于06年

It企业的上市与退市

末鹿安然 提交于 2020-01-06 02:58:07
 目前我国的it上市公司有同方股份、华胜天成、长城电脑、航天信息、用友软件、中国软件、东软集团、长电科技、华东科技、航天长峰、航天科技、士兰微、上海贝岭等等。 一般来讲公司上市是为了融资,一是为了解决资金困难,二是扩大企业规模,三是股东创富 。 但是上市对于企业也是有好有坏的,例如对于华为的上市。好处为:1.上市公司能增加对客户的信任度,有利于进军最为顽固的美国市场; 2.融资渠道更顺畅,能缓解现金流压力,尤其是在设备商要为运营商垫资的今天; 3.增加华为普通员工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使得员工队伍更加稳定; 4.能够吸收更多外部的国际化高端人才,改进华为的企业文化; 5.并购目标公司更加方便,可以通过换股等更加灵活的方式; 6.任正非的头衔可以从总裁改成CEO,孙亚芳也可以从董事长改成董事局主席了; 也有一些坏处体现为 : 1.大量骨干一夜暴富后心态发生变化,人会走一拨,干实事的人也少了; 2.股东的短期盈利压力加大,很多短期注定亏损的战略性业务将很难开展: 3.华为复杂的股权结构将彻底暴露; 4.华为股权非常分散,弄不好还会成为被并购对象; 5.一举一动都暴露在竞争对手的眼皮子底下,华为将很难再出奇制胜了; 6.估计华为的工号要突破20万,食堂里要人满为患啰...... 此外由于国内上市门槛太高。在看得见的部分,监管部门对主板、中小板、创业板设定了一套详尽的盈利、增长硬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