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发展战略(一)

ε祈祈猫儿з 提交于 2019-12-05 03:05:19

1、冰山模型,帮你找到真正热爱的工作

file
file

第一部分,知识和技能

冰山模型从上到下有很多要素,最上面的要素是知识和技能。

知识,就是我们在学习和实践中获得的认知和经验,比如财务知识、人力资源知识等等,包括我现在学习的冰山模型,也属于知识。这跟你大学所学的专业、常看的书、从事的工作、甚至业余好都有关系。

技能是指你所具备的某项专门技术,比如骑自行车、编程、使用Excel等等。

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是可以后天习得的,也是非常显性,容易看出来的。所以,我们称为冰山上部分。

知识技能跟工作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如果你的工作中有很多陌生的内容,觉得每天信息量很大、来不及接收,感到慌乱和焦虑,很可能就是你的知识技能跟岗位不匹配。但这不是么大问题,因为知识和技能比较容易补齐,上上课、看看书、跟资深同事学,一段时间之后就能升。

第二部分,能力

冰山模型中间的要素是能力,或叫通用能力,比如学习和思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相对知识技能来说,能力高低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比如,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到底如何,很难用一个证书、几道题目来考察,而需要看他在处理很多问题时候的行为。

能力跟知识技能最大的区别在于:知识和技能属于特定领域,而能力则更多是通用领域的。比如知识会分财务、人力资源、金融等等,但是“创新”这样的能力,是适用于任何领域的,一旦掌握是能够迁移的。

那么,如果能力不匹配,在工作中会如何呢?工作效率、沟通效率较低,面对复杂的问题无从下
手,缺乏成就感,力不从心。

第三部分,价值观、性格、动机

冰山模型最底下包括价值观、性格特质、动机。

这些要素在成年之后很难被改变,它们会受基因家庭教育、童年经历等等的影响。简单介绍一下各个要素:

价值观是你判断事物的标准,比如说,当你在择业的时候,自由和稳定产生了冲突,你选择哪个放弃哪个;在事业和家庭产生冲突的时候,你怎么处理,等等。如果你在工作中经常陷入矛盾和结,对所做的事情很难发自内心地认同,很可能就是价值观上不匹配,比如你做自媒体,公司为赚钱让你写一些低俗内容,但你觉得那对用户没有价值。

性格特质则是个人的行为偏好,比如,你是偏内向还是外向,更关注宏观还是细节,等等。如果在工作中发现,自己好像工作量没有很大,但却觉得心累,很有可能是性格不匹配。比如,你是向性格的人,是从独处中获得能量,但你做了一份每天都要不断跟陌生人沟通的工作。

至于动机,其实动机的分类方法有很多,最常见的是麦克利兰的理论,分为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亲和动机。成就动机的人,喜欢挑战;权力动机的人,希望影响他人;而亲和动机的人,希望维更好的团队关系。
如果你感觉自己没有动力,做事提不起劲儿来,那很可能就是现在的工作跟你动机不匹配,比如你明明是成就感动机,喜欢一定挑战,但你的工作却高度重复。

利用模型分析岗位

工作跟伴侣是一样的,“匹配”比“优秀”重要,而跟一份工作的匹配要素,其实就是冰山模型中的要素。所以,我们感觉一份工作不喜欢,有可能缺乏知识技能导致的慌乱和焦虑、缺乏能力导致的挫败和低效、价值观不匹配导致的矛盾和纠结动机不匹配导致的没热情,或者性格特质不匹配导致的心累。

好了,现在我们分析的是现有岗位是否喜欢,那么假如我现在是销售,发现并不喜欢,想要转行互联网运营,面对这样一个陌生岗位,不知道自己是否匹配,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或者说,我喜欢销售工作,但我面对运营、产品经理、市场分析等等这些可能感兴趣的岗位,不知道该去哪个,又该怎么办呢?这世界上有几千种岗位,我们总不能全都干一遍然后再选。

其实很简单,你把目标岗位用冰山模型分析一下,就可以了。
具体该怎么做呢?分成四步:

** 第一步,先确定一个你要分析的岗位。**
比如你有一个目标岗位,那么很简单,就用这个岗位来分析自己是不是匹配。但如果你没有,可先从自己的相关经验出发,框定你能做的几个岗位,一个个分析。这里教你一个技巧,比如你在个行业做技术服务,但目前的工作不喜欢,想要换,可又不知道自己能换什么,这时候可以去领英等等这类招聘平台去搜索,就搜这个行业的技术服务岗位,然后会出来一堆人,你看这些人的履历,看看他们后来都去了哪里,你就知道潜在的方向了。而且,这个方法也能帮你判断,未来你去的这个行业和岗位,到底有没有前途,这些原先做该岗位的人,后面的出路是什么。

** 第二步,在招聘网站上,搜索这个岗位的招聘要求。**
这时候,你会搜到很多公司对这个岗位的招聘要求,找出几份不同的招聘需求。因为不同公司会自己的细分要求,为了提取出共性要求,你可以尽可能多看几份,找到共性。

** 第三步,按照冰山模型,综合分析这些招聘需求。**
你会发现,招聘需求基本上也是按照冰山模型来写的,以新媒体运营岗位来说,有对知识的要求比如传播学或文学专业毕业、了解内容营销的知识、熟悉新媒体平台;有对技能的要求,比如精公众号排版工具使用;也有对能力的要求,比如文案写作能力、用户思维、学习能力等等;最后还有对性格特质、动机等等的要求,比如细心、热爱挑战等等。把它们汇总在一起,就可以得到份岗位的需求模型了。

** 第四步,按照岗位需求模型,与自己进行对比。**
岗位需求模型已经出来了,那么自己就可以对照一下,自己到底是不是符合,是否应该换工作或行。当然,我们很难找到完全匹配的工作,如果是冰山底层的因素不匹配,那么不太建议选择这职业,因为这些要素后天很难改变;但如果是知识、技能方面不匹配,未必不能选,因为大部分识和技能都是可以后天学习的,只是看你是否愿意投入时间罢了。

我们平时看一份工作,大都是看冰山表层,比如职责、薪资、办公环境、学历、专业等等因素,最终你这份工作能不能做好、是否有成就感,其实是很多隐性要素所决定的,今天的内容,其实把你对工作的感觉给表述出来了,被分解成了你的性格特质、动机、价值观,也就避免了我们一个去尝试然后看喜不喜欢。

四大要素,决定了你的市场价值

明确冰山模型各个要素的投入产出比,从而更好地分配自己的时间,让自己变得钱;同时,理解不同类型的岗位所对应的门槛和天花板,帮助择业

我们都会发现,同样学校、同样专业的两个人,在毕业几年之后,薪资差异可能非常大。大家起不多、毕业时间差不多、每天投入的工作时间也差不多,但最后产出却不一样,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们自己的时间应该要投入在哪里,才能最大化我们的市场价值也就是薪资呢?今天我们用科学法做个分析。

首先,薪资,也就是一个人的市场价值,无非是跟内部和外部两类因素相关。外部就是机遇、运选择等等;而内部,其实就是我们在冰山模型各个要素上的表现,我们的知识技能越多、能力越价值观/性格特质/动机跟所做的事情越匹配,你的市场价值就越高。所以,抛开运气、选择这些很难掌控的因素不谈,我们今天从内部角度,也就是冰山模型的各个素,来聊聊市场价值怎么提升。

说具体方法之前,我们先得有一个认识,那就是整个冰山模型越往下的要素,越难培养、越难发比如学一个知识,冰山模型,我跟你讲一下马上就知道,但是提升一种能力,比如解决问题的能那不是听讲就行的。可是呢,也因为越往下的要素越难,相对也越能成为竞争优势。同时,你应发现了,这几个要素并不是独立的,冰山下面的要素会影响上面的要素。举例来说,一个人的知备有多少,跟ta的学习能力、动机等等都非常相关。如果你的学习和思考能力更强、并以追求真为价值观,知识储备就会更高。根据研究,冰山底层的要素中,光个性特质就能够解释员工绩效的35%,而冰山底层的因素加起来,差不多决定了一个人的70%。

好了,有了这个认知,我们接下来挨个分析,把时间投入在不同的要素上,会有什么结果。

投入要素

** 首先是投入到知识。**
我们可能觉得知识很值钱,毕竟“知识付费”嘛。但说实话,单纯用知识很难赚钱。
其一,当今社会,你想知道什么,网上搜索就可以了,可替代性太高。
其二,知识跟思维识跟思维,是有差别的。思维是一种能力,用知识解释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你会发现,单纯的知识储备,如果不能结合思维能力去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是很难提升你场价值的。

** 第二种选择是投入到技能。**
有一些职业是有专业门槛的,比如程序员、设计师,这属于技能型岗位,因为这些岗位有一个进槛,往往会让人觉得非常有安全感。反过来,像是做销售、市场、运营类工作的人,或者大学学管这种万金油专业的同学,常常会觉得“哎呀,我没有一技之长,好没安全感”。
但实际上,门槛高,不代表天花板也高。技能的定价如何?天花板在哪里呢?取决于该技能的稀缺性。
所以,技能在稀缺的时期很值钱,一旦行业变动、人才供给增多,市场价值就会下跌,不得不学新的技能。

** 第三种选择是投入到能力。**
有一些岗位,对技能没有特殊要求,看起来好像门槛不高,但薪资天花板却很高,而且薪资范围宽,例如互联网运营、产品经理、项目经理、还有大多数的管理岗位。厉害的产品经理像上亿年张小龙,而一般的产品经理可能月薪才一万,他们的薪资差异并不在于技能的不同,比如谁画的原型图更好,而是能力高低。所以,这些岗位也被称为是能力导向型岗位。
而且,能力提升是可以跨行业跨职业的,一旦积累到一定高度,哪怕行业不行,换个地方一样可以。

** 第四种选择是投入到冰山模型底层的自我发现。**
冰山底部的性格特质、动机、价值观这些要素,虽然难以改变和发现,但是,如果我们对自己能个清晰的认识,然后找到跟这些要素相匹配的工作,其实也能大大提升我们的市场价值。
比如说,我是一个高成就动机的人,在亲和动机方面比较弱,从这个角度看,咨询公司就非常适我,因为工作挑战大、容易有成就感。但如果我去某个注重关系和家庭氛围的国有企业,那我就到不适,最终很难得到提升。环境其实是一种外部驱动力,你选到了适合的地方,自然成长效率更高。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好了,从上面的四种选择我们可以看到,从长期来说,想要提升自己的市场价值,把大多数时间提升能力和认识自己冰山底层要素上面,是最好的选择。

投入误区

第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最容易。它们的获得门槛很低,听一堂课、学一个知识,这是几乎所有能做到的事情。而能力就不一样了,需要持续投入、刻意练习。人们总是倾向于做容易的事情,是正确的事情。

第二,受限于目前岗位的定位。前面有提到,其实一些岗位的性质,本身就是技能导向型的,对什么能力要求,只需要表格做得越快越好、流程越熟练越好。而人都是有惰性的,在这种岗位要下,也就没有动力去提升眼前岗位不需要、但长远更有价值的能力了。所以有时候我会说:你选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个天花板。

第三,没有看清楚工作的本质。很多人以为值钱的是知识和经验,但并非如此。本质来说,任何都是在解决问题,营销解决的是如何让用户知道我们的产品、HR解决的是如何让公司有充足的人供给等等,往大了说,不仅我们的工作,一家公司也是在解决某类用户问题,滴滴解决打不到车题,饿了么解决不想出门吃饭的问题,等等。
既然本质是解决问题,所以你单有一个知识就是没用的。你会背很多营销理论,但没法帮公司宣卖出更多产品,就是没价值的。

时间投入总结

知识容易获取跟习得,如果不能用它解决问题,几乎就没什么竞争力;
技能有进入门槛,其市场价值取决于稀缺程度,但长期来说,所有技能都会走向供需平衡,高收可持续;
能力可迁移,并且对知识和技能也有很大促进,值得我们多投入;
而每个人的性格、动机和价值观不同,所以做不同的工作,也会有产出的不同。
总之来说,我们的时间应该多投入在后两者上面,但现实是大多数人都在提升前两者。我们的时间永远应该花在正确的事情上,而不是容易的事情上。

四类迹象,发现你的隐藏能力

研究表明,虽然成功的道路有千万条,但成功人士基本上都遵循了一个原则,就是将自身天赋发挥极致。
更重要的是,天赋并不是少数人的专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
这里的天赋是什么呢?天赋就是隐藏的能力,让一个人可以在同样起点的情况下,更加快速地成长。
也就是说,在某个领域内天赋高的人与该领域里的一般人,他们的努力与水平之间的关系,类似图片里的两条实线。
file
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往往以为天赋=能力,以为天赋是那条虚线,以为只要有天赋,不需要努力就以达成结果。实际上,天赋只是个催化剂,是加快反应的。可以说,天赋是一种隐藏能力,是否转化为显性的能力,则是需要后天刻意练习的。

天赋有四个表现,简称为“SIGN”

** 表现一:自我效能(Self-efficacy)**
字母S对应的表现是Self-efficacy,自我效能。它的意思是对于某些任务,你的信心很强,觉得自定能做好。
比如,每当面对细节琐碎的事情时,还没开始,我就觉得自己做不好,但每当要我去解决一个难时,我会充满信心。
所以,当你对某类事非常有信心,觉得自己可以做成功,这就是天赋的其中一个表现。

** 表现二:本能(Instinct)**
字母I对应的表现是Instinct,本能。意思是当你还没有开始做这件事的时候,你就迫不及待地想要试了。
比如,当我决定要开发课程、教给别人的时候,我会感到异常兴奋,会思考很多方法,会想如何员更愿意以及更容易掌握这些内容。
所以,那些让你迫不及待、跃跃欲试的事情,可能意味着你天赋的所在。

** 表现三:成长(Growth)**
字母G对应的表现是Growth,成长。正如前面提到的天赋曲线那样,你发现自己学得很快,相同间投入,会带来更多的成长。
比如,当我为了搞清楚某个商业模式,去阅读大量相关资料的时候,一上午对我来说,就跟20分钟一样。
如果在某个领域,你一接触就明显比别人进步得要快一些,这也是天赋给你的一个信号。

** 表现四:满足(Needs)**
字母N对应的是Needs,也就是满足。做完这件事之后,就算感到疲劳和困倦,你依然会有满足感
比如,之前做咨询的时候,每次给客户汇报方案、被各种问题砸过来的时候,我都累到不想再继了,然而结束之后,又觉得充满了成就感。杨丽萍说“跳舞就是跳舞最好的回报”,描述的就是这种受。

以上就是天赋的四个表现,了解到天赋的表现之后,你就可以开始有意识地去挖掘了。当然,你出这些事件之后,还需要再次提炼共性,比如我总结出这些事件的共性是数据分析,那么说明我据分析方面有很大天赋,所以就可以着力培养,以成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述我利用自己的优势,挑选客户,成为晋升最快咨询顾问的故事,感兴趣的话可以跟班主任要链

发现自己的天赋

日常工作生活可能很难发现符合SIGN的特征,所以这里给两个方法,分别是向自己提问和向他人问:

** 1. 问自己**
你可以通过问自己一些问题,帮自己找到符合天赋表现的事件。
当然,问题还是围绕天赋的四个特征SIGN。

** 第一类问题:自我效能S相关**
你认为,自己能够教别人什么?或者,别人常常向你请教什么?
你跟他人聊天的时候,倾向聊什么?以及,聊什么话题你会更有自信?
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不会感到焦虑和担心?

** 第二类问题:本能I相关**
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很少拖延?
长时间休假后,你最想念工作的哪个方面、哪个内容?
你宁愿放弃休息时间,也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 第三类问题:成长/专注G相关**
有什么事情,让你沉浸其中忘记吃饭/睡觉?
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会暂时忘记刷社交网络?
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不容易感到疲倦和厌烦?

** 第四类问题:满足N相关**
过去的工作和生活中,有什么让你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 2. 问他人**
我们之前说过,天赋是天生的、下意识的,所以很多时候,你很难辨别出来。但是从别人的角度们跟自己有对比,会更容易帮你辨别。
所以,你可以把这些基于SIGN模型的问题,发给你亲近的朋友或者同事,让他们帮你回答:

你觉得,我身上有什么不同于别人的特质?
你最欣赏或者佩服我的方面是什么?
在你看来,我做什么事情的时候,看起来最兴奋?
你曾经看到我做过哪件事情,让你印象深刻?
在以下这些方面,你觉得我哪些更加擅长?思维方式: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脑洞很大、专注专沟通协调:化解冲突、争取资源、知人善任;计划执行:执行力强、追求完美、目标导向,等等

你会发现,你眼中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自己,常常有很大的差异。

易学教程内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或用户发布的内容,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欢迎反馈
该文章没有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点击提问,说说你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一起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