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测试

2020年的软件测试流行趋势

限于喜欢 提交于 2020-01-06 21:35:38
【推荐】2019 Java 开发者跳槽指南.pdf(吐血整理) >>>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产生对高质量产品的巨大需求,使得测试成为软件开发过程的关键因素。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质量保证工程师一直在寻找新的相关测试技术,因此他们可以保持相关性并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以下是2020年需要注意的一些最重要的软件测试趋势。 测试敏捷和DevOps 在软件开发中一些最流行的概念中,绝对应该提到首先提到敏捷和DevOps。由于DevOps和敏捷从业人员都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因此测试成为两个小组共同关注的领域。在竞争激烈的软件开发竞争中,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流行的敏捷方法,这会对测试实践产生很大影响。尤其是,敏捷方法论确保测试成为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单独的阶段。同时,实施持续改进周期的DevOps旨在减少测试过程的持续时间。将来,越来越多的公司将采用DevOps理念来提高发布产品的质量,这将对测试的完成方式产生巨大影响。 大数据测试 大数据热度持续增长。根据报告,大数据技术和服务市场将从2018年的231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795亿美元。尽管当今有许多公司在处理大数据,但管理大量信息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所以大数据测试。为了确保大数据的高质量,不能仅在传统技术的帮助下对其进行测试,还需要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的方法。特别是,这意味着非常重视应用程序和软件的性能测试以及功能测试。

未来的QA测试工程师

佐手、 提交于 2020-01-06 20:56:18
【推荐】2019 Java 开发者跳槽指南.pdf(吐血整理) >>> 软件测试和编程项目快速增长的体量已经让QA别无选择,只能用更有效的自动化解决方案代替人工操作。IT领域正在朝着自动化软件技术方面快速发展。由于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敏捷方法并应用DevOps,因此质量保证不再是启动前的阶段。它贯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 未来,五年十年以后,软件测试工程师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下面分享一些小组内部的探讨内容。 AI测试工程师 最近的《世界质量报告》指出,有64%的公司计划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应用于质量保证策略。此外。QA工程师不仅要做的是产品功能方面的测试,还会增加很多工作内容。 经营策略。AI测试工程师将直接负责在公司的生命周期内实施AI解决方案。对数据流,数学算法和机器人技术的广泛理解将帮助质量检查小组使他们的“智能”助手为产品目标做出贡献。 数据和算法。 QA测试工程师的分析部分在于构建机器学习范例,数据过滤和预测分析以构建基于AI的模型。 机器学习控制。这是一种专注于后端的模式识别技术,已经有效地测试了用户界面并改善了UX。 以上工作内容不需要专门的内部质量检查团队。但是,它需要一名AI测试工程师来监视性能并进行改进。 通常,AI合作需要使数学优化,神经语言编程,商业智能,机器学习数据的技能多样化,而这些都是成为AI测试工程师的必备技能。 产品工程师 质量检查面临新的挑战

转载ui自动化测试的深刻认识

霸气de小男生 提交于 2020-01-06 17:08:32
我发现了,大家极度关心自动化测试,尤其是UI自动化测试,虽然现在作为专项测试,离开这些越来越远了,但总能遥想以前,我总能想起自己做nokia的WindowsLive的ui自动化,做web的自动化测试,后面加入腾讯,写过pc的自动化,作为早期的终端测试,做android的自动化,然后mac的,然后ios。 先不说有多少成功经验,但是确实有一些感悟,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助大家思考,少走弯路。 *UI自动化测试的真实价值 图片发自简书App 测试生命中三大幻觉: 今天能发布 明天能发布 UI自动化实现了,测试就可以不用测了 正正是第三点赋予了ui自动化测试错误的价值。让UI自动化测试验证UI, 利用图片比较去做自动验证,甚至利用截图定位按钮。真是找死的节奏呀。 现在我带大家认识下它的真正价值。 验证逻辑而非UI UI的验证会引入大量的不稳定因素。换句话说,像当年的测试大牛段念说的,你跑过了UI自动化,你就相信没问题了吗?不会相信,原因是啥?因为聪明的你会发现,你验证的东西越多,例如界面的每个按钮,颜色,排布,互联网应用变化最大的就是UI, 你的用例就越不稳定,所以你最终肯定不会验证全部UI。那结果就是"然并卵"了, 你根本不会相信这个用例真的通过了。因此给大家定个UI自动化能做的,验证逻辑(另外一种说法,说这种叫功能自动化)。什么叫验证逻辑?例如验证qq是否登录成功,验证到了好友列表

什么样的项目适合自动化测试

匆匆过客 提交于 2019-12-31 23:21:19
什么样的项目适合自动化测试 ①需求稳定,不会频繁变更 自动化测试最大的挑战就是需求的变化,而自动化脚本本身就需要修改、扩展、debug,去适应新的功能,如果投入产出比太低,那么自动化测试也失去了其价值和意义; 折中的做法是选择相对稳定的模块和功能进行自动化测试,变动较大、需求变更较频繁的部分用手工测试; ②多平台运行,组合遍历型、大量的重复任务 测试数据、测试用例、自动化脚本的重用性和移植性较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价值; ③软件维护周期长,有生命力 自动化测试的需求稳定性要求、自动化框架的设计、脚本开发与调试均需要时间,这其实也是一个软件开发过程,如果项目周期较短,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支持这一过程,那自动化测试也就不需要了; ④被测系统开发较为规范,可测试性强 主要出于这几点考虑:被测试系统的架构差异、测试技术和工具的适应性、测试人员的能力能否设计开发出适应差异的自动化测试框架; 常见的自动化测试工具简介 UFT(Unified Functional Testing) 即原来的QTP(Quick Test Professional Software)与ST(Service Test)合并而来,由HP公司开发,是一个企业级的商业自动化测试工具,提供了强大易用的录制回放功能, 同时兼容对象识别模式与图像识别模式,支持B/S和C/S两种架构的软件测试; Robot Framework

API自动化测试指南

天涯浪子 提交于 2019-12-28 09:09:01
我相信自动化技能已经成为高级测试工程师总体技能的标配。敏捷和持续测试破坏了传统的测试自动化实践,导致测试工程师重新考虑自动化的完成方式。当今的自动化工程师需要在GUI的下方深入到API级别完成软件质量的保护。 导致转向API测试的第二个变化是物联网。物联网是具有嵌入式功能的日常对象,允许它使用HTTP或HTTPS在Web上进行通信以与远程后端服务进行通信。 下面分享一下API测试的基础使用指南: 什么是API测试?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是充当软件组件接口的规范。大多数功能测试都涉及测试网页或表单等用户界面,而API测试涉及绕过用户界面并通过调用其API直接与服务程序通信。 API测试允许测试绕过GUI并将请求直接发送到应用程序的后端或服务,并在验证响应内容以确保按预期运行的同时收到响应。 上面的示例通常称为客户/服务器关系。客户端通过请求资源来发出请求,然后请求出去寻找将满足请求的服务器。服务器找到所需的资源,然后将响应发送回客户端。 为什么API测试很重要? 随着敏捷开发成为大多数互联网公司的标准,我们开发软件和自动化测试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敏捷开发之前,大部分自动化时间都是通过图形用户界面(GUI)完成的。这是Selenium和UFT/QTP等工具处理的部分。 但是,如果您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自动化操作,您就会知道这些类型的测试是多么耗时,脆弱且难以维护

API自动化测试指南

安稳与你 提交于 2019-12-28 09:06:30
【推荐】2019 Java 开发者跳槽指南.pdf(吐血整理) >>> 我相信自动化技能已经成为高级测试工程师总体技能的标配。敏捷和持续测试破坏了传统的测试自动化实践,导致测试工程师重新考虑自动化的完成方式。当今的自动化工程师需要在GUI的下方深入到API级别完成软件质量的保护。 导致转向API测试的第二个变化是物联网。物联网是具有嵌入式功能的日常对象,允许它使用HTTP或HTTPS在Web上进行通信以与远程后端服务进行通信。 下面分享一下API测试的基础使用指南: 什么是API测试?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是充当软件组件接口的规范。大多数功能测试都涉及测试网页或表单等用户界面,而API测试涉及绕过用户界面并通过调用其API直接与服务程序通信。 API测试允许测试绕过GUI并将请求直接发送到应用程序的后端或服务,并在验证响应内容以确保按预期运行的同时收到响应。 上面的示例通常称为客户/服务器关系。客户端通过请求资源来发出请求,然后请求出去寻找将满足请求的服务器。服务器找到所需的资源,然后将响应发送回客户端。 为什么API测试很重要? 随着敏捷开发成为大多数互联网公司的标准,我们开发软件和自动化测试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敏捷开发之前,大部分自动化时间都是通过图形用户界面(GUI)完成的。这是Selenium和UFT/QTP等工具处理的部分。 但是

作为测试leader,如何提升测试团队实力

烂漫一生 提交于 2019-12-27 17:44:29
测试团队最重要的工作是“保障产品质量” 围绕这个目标,测试团队的实力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业务理解能力 2.测试理论知识 3.技术能力 4.推动力 一、业务理解能力   测试面向的对象是一个个产品,对业务的理解能力决定了测试是否可以很好的理解需求,并且深挖隐藏需求点。测试面向的对象不仅仅是系统,也有文档;在项目初期就开始介入,利用自己对业务的理解,对产品需求规范提出自己更全面的思考和见解。 二、测试理论能力   测试者需要熟悉各种测试方法,熟悉测试流程,并在工作过程中灵活运用。不同类别的软件,虽然基本的测试方法一致,但在测试的侧重点上有所区别。比如,APP测试需要着重考虑适配性、性能、安全性、易用性、安装卸载等等;而接口主要关注入参、出参、业务逻辑、性能等。测试在设计case和执行测试过程中要有取舍,有重点的进行测试 三、技术能力   随着持续集成、敏捷等概念的普及,业界、公司对测试的技术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测试也不愿再满足于简单的点点点,于是自动化测试尘嚣而上。虽然现在自动化测试做的好的公司并不多,但一点自动化都没有的公司也不再有了。招聘平台上测试相关JD上,无一例外都会有对代码能力、自动化能力的要求。 技术能力不仅仅体现在自动化测试能力上,也能提升对系统实现的理解力。除了自动化测试,也能快速的理解开发的设计思路和实现,一些测试专家能给开发很好的建议

在软件测试中我们常常会用到的工具集合

本小妞迷上赌 提交于 2019-12-26 02:09:16
1.测试管理工具 1,TestDirector(大而全) 2,jira(简单好用) 3,Quality Center(复杂,收费) 4,禅道(简单好用) 5,bugzilla(功能简单) 6,svn(代码和文档管理工具) 7,vss类似svn 8,git,同svn,但是多分支管理比svn好 9,Note(大而全,费用太贵) 10,CQ(ClearQuest-IBM产品-大而全) 2.接口测试工具 1,Jmeter(开源) 2,postman 3,SoapUI 推荐使用 jmeter 和 postman jmeter是一款100%纯Java编写的免费开源的工具,它主要用来做性能测试,相比loadrunner来说,它内存占用小,免费开源,轻巧方便、无需安装,越来越被大众所喜爱。 Postman是谷歌的一款接口测试插件,它使用简单,支持用例管理,支持get、post、文件上传、响应验证、变量管理、环境参数管理等功能,可以批量运行,并支持用例导出、导入。 3.性能测试工具 1,loadrunner,大而全,要学精通还是有点难度,重量级工具 2,jmeter 基于java平台的性能开源测试工具,其实也很强大,而且比较好用 3,Web bench 一个简单的web基准指标测试工具 4,Load UI,一款开源的压力测试工具,支持图形化 5,httperf 一款高性能的web性能测试工具 6

Appium自动化测试——测试流程

不问归期 提交于 2019-12-25 19:51:18
1.启动appium service 有多种启动方式,在自动化测试中最长使用的就是AppiumDriverLocalService,可以设置使用的ip,port等。 //在运行时找不到appium,可以手动添加appium的位置 System . setProperty ( AppiumServiceBuilder . NODE_PATH , "/usr/local/bin/node" ) ; System . setProperty ( AppiumServiceBuilder . APPIUM_PATH , "/usr/local/bin/appium" ) ; AppiumServiceBuilder builder = new AppiumServiceBuilder ( ) ; builder . withLogFile ( new File ( "log/appium.log" ) ) ; appiumService = builder . build ( ) ; appiumService . start ( ) ; 我们查看AppiumServiceBuilder的构造方法,以及该类的参数 //挑选了个别属性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NODE_PATH = "NODE_BINARY_PATH" ; public static final

什么样的项目适合自动化测试

三世轮回 提交于 2019-12-22 00:13:03
①需求稳定,不会频繁变更 自动化测试最大的挑战就是需求的变化,而自动化脚本本身就需要修改、扩展、debug,去适应新的功能,如果投入产出比太低,那么自动化测试也失去了其价值和意义; 折中的做法是选择相对稳定的模块和功能进行自动化测试,变动较大、需求变更较频繁的部分用手工测试; ②多平台运行,组合遍历型、大量的重复任务 测试数据、测试用例、自动化脚本的重用性和移植性较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价值; ③软件维护周期长,有生命力 自动化测试的需求稳定性要求、自动化框架的设计、脚本开发与调试均需要时间,这其实也是一个软件开发过程,如果项目周期较短,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支持这一过程,那自动化测试也就不需要了; ④被测系统开发较为规范,可测试性强 主要出于这几点考虑:被测试系统的架构差异、测试技术和工具的适应性、测试人员的能力能否设计开发出适应差异的自动化测试框架;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mncasey/p/9443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