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计算 云计算 雾计算 边缘计算 介绍
海计算 2009年8月18日,技术创新大会上所提出的全新技术概念。 海计算实质是把智能推向前端。 智能化的前端具有存储、计算和通信能力,能在局部场景空间内前端之间协同感知和判断决策,对感知事件及时做出响应,具有高度的动态自治性。 海计算为用户提供基于互联网的一站式服务,是一种最简单可依赖的互联网需求交互模式。 用户只要在海计算输入服务需求,系统就能明确识别这种需求,并将该需求分配给最优的应用或内容资源提供商处理,最终返回给用户相匹配的结果。 与云计算的后端处理相比,海计算指的是智能设备的前端处理。 海计算的每个“海水滴”就是全球的每个物体,它们具有智能,能够协助感知互动。亿万种物体组成物联网系统,就如同海水滴形成大海一样。 雾计算 最初是由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斯特尔佛教授2011年(Prof. Stolfo)所起的,当时的意图是利用“雾”来阻挡黑客入侵。没成想美国思科公司把这个名词嫁接了过去并得到了发扬光大,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讨论的「雾计算」! 雾计算可理解为本地化的云计算 现在正在流行的“云计算”,是把大量数据放到“云”里去计算或存储,解决诸如电脑或手机存储量不够,或者是运算速度不够快的问题 雾计算的原理与云计算相似:把数据上传到远程中心进行分析、存储和处理。但相比于云计算要把所有数据集中运输到同一个中心,雾计算的模式是设置众多分散的中心节点,即所谓“雾节点”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