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

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做~自己de王妃 提交于 2020-01-25 18:03:02
  等离子体的动力学过程由带电荷的粒子与磁场的相互作用主导。如果所有的场都是外部场,那其中的物理过程就会相对简单。然而由于粒子运动可以产生局部的空间电荷的聚集,从而形成电场。此外它们的运动也可以形成电流,从而产生磁场。这些内部场以及它们反作用到等离子体中粒子的运动,使等离子体的物理过程变得复杂。   通常,等离子体的动力学过程可以通过解等离子体中每一个粒子的运动方程来描述。出现在每一个方程中的电磁场包含了每一个粒子运动产生的内部场,这些所有方程可以耦合在一起并且联立求解。这样的完整解不仅难以获得,而且没有实际用途,因为我们关注的通常是平均的物理量如密度温度等,而不是每一个粒子的速度。因此通常使用一些近似来适应所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 最简单的近似方法是单粒子运动(single particle motion)。它描述了每一个粒子在外部电磁场作用下的运动。这种方法忽略了等离子体的集体效应,但是在研究非常低密度等离子体时非常有效。 磁流体力学(magnetohydrodynamic)是另一个极端,它忽略了所有单个粒子的特性。等离子体被处理成具有一些宏观物理量(如密度,速度,温度等)的导电流体。这种方法假设等离子体能够保持局部的平衡,并且适用于研究磁场中的高导电流体中的低频波现象。 多流体(multi-fluid)方法与磁流体力学方法类似,但是分开考虑不同的粒子(电子

【目标追踪】python帧差法原理及其实现

…衆ロ難τιáo~ 提交于 2020-01-23 01:53:23
python基于帧差法的视频目标追踪 帧差法目标追踪原理 1. 基本思路: 2. 图例讲解: 3. 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 4. 最终效果预览 第一步——调用摄像头: 1. 使用opencv打开摄像头: 2. 读取逐帧图片: 第二步——处理图片: 1. 转换成灰度图: 2. 计算像素差: 3. 使用中值滤波和膨胀腐蚀去噪: 3.1 中值滤波: 3.2 图像腐蚀和膨胀: 4. 视频处理效果: 第三步——框出候选区域 1. 找出所有目标的轮廓: 2. 非极大值抑制NMS: 完整代码: 帧差法目标追踪原理 1. 基本思路: 摄像机采集的视频序列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如果场景内没有运动目标,则连续帧的变化很微弱,如果存在运动目标,则连续的帧和帧之间会有明显地变化。 帧间差分法(Temporal Difference)就是借鉴了上述思想。由于场景中的目标在运动,目标的影像在不同图像帧中的位置不同。该类算法对时间上连续的两帧或三帧图像进行差分运算,不同帧对应的像素点相减,判断灰度差的绝对值,当绝对值超过一定阈值时,即可判断为运动目标,从而实现目标的检测功能。 2. 图例讲解: 对于前后视频中两帧图片,运动的目标区域会有相应变化: 转换成二值图来看: 将两个二值图作差,可以看到运动目标区域为白色: 或者直接将两帧RGB图片作差,差值大于一定阙值的区域则标注为运动区域: 可以得到类似的结果。 这样的话

Electric application 1-1 The calculation of ideal circuits

爷,独闯天下 提交于 2020-01-22 13:20:57
Electric application 1-1 The calculation of ideal circuits 电路构成及规律 电路构成及规律 电路是由导体(一般是以铜为材料的导线)、电阻、电容、电感、利用半导体原理制成的二极管,三极管等以及由它们组合而成的经典功能系统(门电路、芯片等)构成的。 电路是人类为利用其发现的电现象及规律而设计制造的。 早期人为产生的电现象的经典代表是摩擦起电。人们规定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极电荷。基于正负电荷,人们描述了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现象,以及这种相互作用随电荷产生的多少而不同的现象。正、负是对这种作用的“定性分析”,电荷的概念则尝试将这种作用进行量化描述以便于使用数学工具。 正电负电→正电荷负电荷(阴极射线实验?)一对性质不同的可量化的物质的相互作用导致正电和负电的现象? 电现象的三个量化对象:电势、电流、以及导体在一定电势差下产生相对稳定的电流的属性:电导(或以其倒数电阻表示) 1、电现象与原子模型:认为原子由原子核及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构成的(为什么是绕核运动的“动态稳定”而不是吸附于核上的“静态稳定”?似乎涉及阴极射线实验和原子的蛋糕葡萄干模型(汤姆生模型)的推翻) 原子与电子独立?→电子是原子的内部结构? 空间中电荷分布不均匀,致使正电荷电场与负电荷电场在空间中“显著不抵消”

svg 下aminate image

一世执手 提交于 2020-01-22 07:51:43
需求:人员的头像可以按轨迹运动,并将运动轨迹逐渐动态显示 实现:CSS3 animation的支持和svg 的animateMotion css: 整个运动轨迹30s完成 附:若不添加"linear" 属性,当path路径重复时,动态路径不会重复,这样会造成图像运动的路径和path运动路径不同。若要按照原来的所有路径运动并保持图像和path路径一致,则必须加此属性。 path{ animation: dash 30s linear infinite; } @keyframes dash { to { stroke-dashoffset: 0; } } js: 1 每个节点是一个圆点,所有的数据来源是dataset1 svg.selectAll("circle") .data(dataset1) .enter() .append("circle") .attr("transform", "translate(" + padding.left + "," + padding.top + ")") .style('fill',"red") .style("stroke","black") .style("stroke-width","1px") .attr("cx", function(d, i) { if (i == 0) { // x0 = Math.round(d.x / rate

关于T系列CPU

血红的双手。 提交于 2020-01-16 12:49:09
西门子T系列运动控制CPU是在两种基本型通用控制器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运动控制器。它集成两个CPU控制器芯片,其中一个是基本型控制器的CPU芯片,另一个是D系列运动控制器的运动控制CPU芯片。两者之间做总线通讯,各司其职,一个做流程工艺控制,一个做运动控制。细分有两个系列,一个是S7-300T系列,一个是S7-1500T系列。300T系列使用S7-Technology做组态和编程,1500T系列使用博图V15或V15.1做组态和编程。300T有DP/PN和DP两种,1500T没有细分。使用博图V15.1初始状态下打开组态界面,插入1511T、1513T以及1516T以后,就可以使用运动控制函数块做编程了,然后元件库中SINAMIC分支默认是V90伺服驱动器,没有S120驱动器。S120驱动器也是一个大类,西门子在这一型驱动器上做了很多的文章,使用模块化设计后,可以使用D410-2或D4*5-2运动控制器,不过这型运动控制器需要使用SCOUT软件做组态和编程。我在装S7-Technology的时候,同时选择了D系列控制器,然后也出现了这个选项,当时又不能插入到硬件拓扑图中。 按设计来讲,T系列CPU可以使用PN IRT直接驱动S120和V90做复杂运动控制,驱动轴数量由系统运算资源数量决定,具体要查表。下面先挖个坑,后面再填。 ¥¥¥¥¥¥这里有个轴数量的表¥¥¥¥¥¥

什么是运动模糊(Motion Blur)

a 夏天 提交于 2020-01-13 08:08:54
 运动模糊是景物图象中的移动效果。它比较明显地出现在长时间暴光或场景内的物体快速移动的情形里。 为什么会出现运动模糊   摄影机的工作原理是在很短的时间里把场景在胶片上暴光。场景中的光线投射在胶片上,引起化学反应,最终产生图片。这就是暴光。如果在暴光的过程中,场景发生变化,则就会产生模糊的画面。   Why should you bother?   不难发现,在电影或电视中,运动模糊是经常出现的,甚至于你不会注意到它。另一方面,在计算机图形中,你就会发现缺少运动模糊,由此也带来了失真。   举个例子,lensflare是近来较为流行的一种图象效果,但传统的图象制作者常常简化此效果,自从我们认识到它是仿真的一种工具之后,计算机便开始模拟此效果。在电影制作中,也有如此为了反应现实,而采用的手段。   看一下没有采用运动模糊的计算机动画,你会发现物体快速移动时,缺乏连贯性和真实感。你在电视的体育报道中,也能看到类似的效果。因为普通电视节目使用25帧/秒的摄象机,而体育节目则使用1000帧/秒的摄象机,从而提供清晰的慢镜头回放。但实际中,只回放小部分的帧,失去了运动模糊,使移动的物体看起来有跳跃感。   我们对电视或电影中的运动模糊都习以为常,所以在运动图象中看不到它就会觉得不真实。所以,缺乏运动模糊是计算机动画不真实的原因之一,因为计算机产生的图象“棱角分明”,很注目,以致削弱了运动效果

物体移动

醉酒当歌 提交于 2020-01-12 23:24:09
1. 简介 在 Unity3D 中,有多种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坐标,实现移动的目的,其本质是每帧修改物体的position。 2. 通过Transform组件移动物体 Transform 组件用于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状态,它包括 位置(position), 旋转(rotation)和 缩放(scale)。 其实所有的移动都会导致position的改变,这里所说的通过Transform组件来移动物体,指的是直接操作Transform来控制物体的位置(position)。 2.1 Transform.Translate 该方法可以将物体从当前位置,移动到指定位置,并且可以选择参照的坐标系。 当需要进行坐标系转换时,可以考虑使用该方法以省去转换坐标系的步骤。 public function Translate(translation: Vector3, relativeTo: Space = Space.Self): void; 2.2 Vector3.Lerp, Vector3.Slerp, Vector3.MoveTowards Vector3 既可以表示三维空间中的一个点,也可以表示一个向量。这三个方法均为插值方法, Lerp为线性插值,Slerp为球形插值, MoveTowards在Lerp的基础上增加了限制最大速度功能。 当需要从指定A点移动到B点时,可以考虑时候这些方法。 2.3

运动后肌肉酸痛怎么办?

懵懂的女人 提交于 2020-01-11 20:50:58
参加锻炼后肌肉酸痛往往不是锻炼后即刻出现,而是在第二或第三天出现,持续2-3天后才逐渐缓解。如果说,肌肉酸痛是由于运动时乳酸积累所致,那么,应该在运动时或运动后即刻达到高峰,怎么会在第二天以后才出现呢?这种肌肉酸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应怎样减轻或防止呢?   这种一般在锻炼后24小时后出现的肌肉酸痛在运动医学上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症"。锻炼后24-72小时酸痛达到顶点,5-7天后的疼痛基本消失。除酸痛外,还有肌肉僵硬,轻者仅有压疼,重者肌肉肿胀,妨碍活动。任何骨骼肌在激烈运动后均可发生延迟性肌肉酸痛,尤其长距离跑后更易出现。长跑者可出现髋部、大腿部和小腿部前侧伸肌和后侧屈肌的疼痛,在肌肉远端和肌腱连接处症状更显。在炎热夏天进行极量运动后,除肌肉疼痛外,还可出现脱水、低钙、低蛋白等症状。这种肌肉酸痛的确切原因还未完全清楚。   多数人认为,肌肉的过度使用可造成肌肉酸痛症,其原因为:   1、肌肉的张力和弹性的急剧增加,可引起肌肉结构成分的物理性损伤。   2、新陈代谢的增加,代谢废物对组织的毒性增加。   3、肌肉的神经调节发生改变,使肌肉发生痉挛而致疼。   应怎样防止?   1、锻炼安排要合理。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后,原先出现的肌肉酸痛症的运动量,就较少出现症状了。并且表现有特异性。例如下坡运动锻炼一段时间后能减轻下坡锻炼带来的肌肉酸痛症。   2、局部温热和涂擦药物

模拟电路学习笔记(2)------PN结

你离开我真会死。 提交于 2020-01-10 02:34:27
PN结 1、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都是可以导电的,如图1、2所示。 图(1)P型半导体 图(2)N型半导体 P型半导体中空穴很多(大部分是掺杂的),所以空穴是P型半导体的多子,但也有少量的电子,这些电子是本征半导体激发的,因此电子是P型半导体中的少子; N型半导体中电子很多(大部分是掺杂的),所以电子是N型半导体的多子,但也有少量的空穴,这些空穴是本征半导体激发的,因此空穴是N型半导体中的少子; 如果外界温度升高时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内部的多子和少子都会增加,但是多子本来就很多,对总量影响较小;但对少子来说影响就不一样了,如果原来就2个少子,增加了2个那么就增加了1倍。因此温度对少子影响很大。 2、如果把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放到一起会出现什么呢? 图(3)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放在一起的初始状态 P型半导体的空穴很多,N型半导体的电子很多,因此空穴会向N区扩散,电子会向P区扩散。 电子扩散到P区与空穴复合后都消失了,空穴扩散到N区和电子复合后也都消失了 。 图(4)扩散运动后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连接处的状态 如图4所示, 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连接处产生了内电场,方向从右到左,这个电场阻碍扩散运动,也就是内电场阻值P区的空穴向N区扩散,也阻值了N区的电子向P区扩散。但是内电场会促进P区的空穴向N区漂移,N区的电子向P区漂移,当扩散运动和漂移运动达到动态平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