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

创业经历

天大地大妈咪最大 提交于 2020-01-24 06:41:48
创业经历 (本文《创业经历》转载自阿里巴巴·商人社区: http://club.china.alibaba.com/ ) 创业经历   下面是我从2004年到2006年的创业感慨,由于是不同时期的不同境界,所以难免会有不一样感觉,但是我可以保证的是每一句话都是我真实的感受和经历!   2002年2月份,我从某省会城市一所普通高校毕业,开始联系工作,我学的专业是旅游与酒店管理,但是我早在毕业前就把我专业对口的行业给枪毙了,创业是我一直的梦想,但是我苦于没有资金和经验,就先选择了在一家国际货代公司上班,目的是想先积累一点资金和社会经验,然而,不到一千块钱的工资和枯燥重复的工作很快把我逼到了崩溃的边缘,不等了,现在就创业!   两个月后,在家人反对声中我辞去了在别人看来还挺不错的工作,毅然决然的投入到了创业者的行列。由于家人反对,只给了我4000块钱的创业资金让我去“败”,这是我家人能够给我提供的最大数目,于是我找了我的一个同学做合伙人,他出了6000块钱,然后开始选择创业项目,由于我2000年在广州实习的时候接触到了珍珠奶茶,所以感觉在我们那个北方省会城市应该还是很有市场的,于是决定开家珍珠奶茶店。   接下来便是找店面,还算顺利,刚好有一家卖冰糖葫芦的小店要换季,我们便顺利成章的把它接了下来,房租是每月1300,一交三个月押一个月,装修店面,购买设备和原料花了大概5000元,就这样

经典语录

北慕城南 提交于 2019-12-20 18:13:26
俞敏洪经典语录: 1、女人如果因为觉得一个男生帅就跟嫁给他,这是好色;男生因为女生漂亮而娶她,是审美。 2、为什么你不要自傲和自卑? 你可以说自己是最好的,但不能说自己是全校最好的、全北京最好的、全国最好的、全世界最好的,所以你不必自傲;同样,你可以说自己是班级最差的,但你能证明自己是全校最差的吗?能证明自己是全国最差的吗?所以不必自卑。 3、年纪大了,人们看重不再是外表,不是你帅不帅,而是看你的内心的魅力:你的气魄、气概。 4、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天才,天才是用来欣赏的,不是用来攀比的。 5、你说我是猪,不对,其实我连猪都不如。 很多人失去了快乐,是因为他太敏感了。别人一句话、一个评论就使自己生气一个月。这时非常无聊的。严重了就成了马家爵,因为别人不请自己吃饭就郁闷地要杀人。 6、要每天多努力一些,比别人多努力一个小时。 7、使这个世界灿烂的不是阳光,而是女生的微笑。 8、要引人敬意,就要研究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在那个领域中,你是最顶尖的,至少是中国钱10名,这样无论任何时候你都有话说,有事情可作。我俞敏洪原来想成为中国研究英语的前100名,但后来发现根本不可能。所以我就背单词,用1年的时间背诵了一本英文词典,成为中国单词专家,现在我出版的红宝书系列:从初中到GRE词汇有十几本,年销量100万册,稿费比我正式工作都高的多。 9、大学生应该做的事情是: (1)专业方面

俞敏洪:未来教育是互联网+ AI +区块链联合颠覆

筅森魡賤 提交于 2019-12-03 09:57:43
“我对面向未来教育领域,内心是有一丝悲哀的。至少在我思考和理解的范围内,互联网和 AI 是不是有可能彻底的改变中国教育现状?我没有想清楚。”10 月 31 日,在鲸媒体举办的以“教育 +AI”为的主题大会上,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如是说。   在这次演说中,向来说话耿直的“洪哥”,对当下教育培训行业目前面临的监管加重、机构跑路等问题都发表了看法。他认为,现在中国的培训圈充满了焦虑,主要体现在他们面对政府监管的不适应,以及对“AI+ 教育”的理解存在一股浮夸和浮躁风气。   俞敏洪目前收到的商业计划书,大多与 AI 相关,“因为大家对于传统教育没有了兴趣”。但他认为,这本质上是一个错误,“因为没有对传统思路的探讨,AI 怎么应用到教育上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实际上,在 AI 底层技术研发上,教育机构不占优势。因为这需要长期大量的技术与资金的投入,包括新东方和好未来在内大型教育机构,都很难有相当的实力去实行。但好在随着技术的普及和迭代,未来技术上的成本会越来越低。   AI 之于教育行业,俞敏洪认为,当下大家能做到的就是 AI+ 教育应用。其中,机构应该意识到,学生数据是重中之重,也是最值钱的地方。新东方与技术平台合作的共识是,要求数据留在新东方平台上,并且不能新东方的数据应用到其他领域。   对于小规模的机构而言,只有把数据汇入大平台,才能够产生新的机会。“所以这就是在

职业生涯的小思考

▼魔方 西西 提交于 2019-11-27 06:06:18
近来考虑在工作之余能不能搞一点副业。对自己的能力和资源进行了总结,发现没有什么可以创收的副业可以做。无论是硬件设计还是产品管理,都只是某一个大环节下的一个步骤,没有可提供的“整包”解决方案。进而提出一个问题,职业发展遇到边界的时候,需要打磨什么能力才能突破职场天花板? 这两天翻看起俞敏洪的《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一书。书中讲述了当年他为何创建英语培训班,在创建的过程准备了哪些事情。其中引起我思考的一项是,俞敏洪在创建培训班的初期,为了能够打磨足够好的培训课程。俞敏洪将托福、GRE的课程所要用到的2万多词汇量、出国各个环节注意要素、英语考试相关的语法、考试技巧等要素,甚至是授课技巧都逐个打磨。按照书中所说,俞敏洪自认为是当时北京地区培训托福GRE的最牛培训师。正因他在培训中的核心能力,成就了初期培训班的口碑,也逐渐发展为当前的新东方。 职业发展的困境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其一是没有积累一项足够拔尖的核心能力,其二是不能将自身能力封包成完备产品。足够拔尖的核心能力,是形成个人职业护城河的关键要素。金子迟早会发光,前提是自己是一块“金子”。在从业过程中,不论是实操性质的研发工作还是务虚类的产品管理工作,一定要将从业技能打磨成拔尖能力。这种能力至少能够在公司范围内形成口碑。这样会给个人品牌创建持续口碑,并且能让其他人对自己形成依赖性。如果创建了这种能力,中年危机大概率不会降临在自身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