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组

Python zip() 函数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2:54:36
zip() 函数用于将可迭代的对象作为参数,将对象中对应的元素打包成一个个元组,然后返回由这些元组组成的列表。 如果各个迭代器的元素个数不一致,则返回列表长度与最短的对象相同,利用 * 号操作符,可以将元组解压为列表。 >>> a = [ 1 , 2 , 3 ] >>> b = [ 4 , 5 , 6 ] >>> c = [ 4 , 5 , 6 , 7 , 8 ] >>> zipped = zip ( a , b ) # 打包为元组的列表 [( 1 , 4 ), ( 2 , 5 ), ( 3 , 6 )] >>> zip ( a , c ) # 元素个数与最短的列表一致 [( 1 , 4 ), ( 2 , 5 ), ( 3 , 6 )] >>> zip (* zipped ) # 与 zip 相反,可理解为解压,返回二维矩阵式 [( 1 , 2 , 3 ), ( 4 , 5 , 6 )] 转载请标明出处: Python zip() 函数 文章来源: Python zip() 函数

python 序列数据类型及操作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2:51:30
具有先后顺序的一组数据,序列中元素可以相同,类型可以不同 序列类型是一个基类类型,字符串,元组,和列表都属于序列类型 序号的定义有两种,正向递增序号和反向递减序号 6个操作符 x in S 判断元素x是否在序列S中,如果在则返回True x not in S 判断元素x是否在序列S中,如果不在则返回True s+t 连接两个序列s和t,返回新的序列 s*n或者n*s 将序列S复制n次,返回新的序列 s[i] 索引,返回序列S中的第i个元素 s[i:j]或者s[i:j:k] 切片操作,返回序号从i到j中步长为k的元素组成的新的序列 6个函数和方法 len(S) 返回序列S的长度,即元素的个数 max(S) 返回序列S中的最大值,如果S中的元素类型不同,不可以比较,则会报错 min(S) 返回序列S中的最小值,如果S中的元素类型不同,不可以比较,则会报错 S.index(x) 返回序列S中第一次出现x元素的索引 S.index(x,i,j) 返回序列S从i开始到j位置中第一次出现x元素在序列S中的索引 S.count(x) 返回元素x在序列S中出现的总次数 元组一旦被创建就不能被修改 元组用()创建或者用tuple()创建,元素之间用逗号分开 可以使用或者不使用小括号,比如函数返回多个值 例如 >>> creatures= "cat" , "dog" , "fox" >>>

Python ѧϰ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2:51:30
Python ѧϰ python 作者:S0NNET Day1 python函数 函数通过def关键字定义,形如 python def function (arg1,arg2,...): ... fuction(1,2,...) #call function DocStrings文档字符串 DocStrings文档字符串是一个重要工具,用于解释文档程序。 ``` python def function(): ''' say something here! ''' pass ... print function.__doc__ #调用doc ``` *DocStrings文档字符串 使用惯例 它的首行以大写字母开始简述功能,第二行空行,第三行为函数的具体描述* python模块 Python 模块(Module),是一个 Python 文件,以 .py 结尾,包含了 Python 对象定义和Python语句。 模块让你能够有逻辑地组织你的 Python 代码段。把相关的代码分配到一个模块里能让你的代码更好用,更易懂。模块能定义函数,类和变量,模块里也能包含可执行的代码。以下是载入方法: import方法(全部引入) import modules 注意: 一个模块只会被导入一次,不管你执行了多少次import。这样可以防止导入模块被一遍又一遍地执行。 from ... import方法

python os.walk()方法--遍历当前目录的方法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2:51:30
前记:有个奇妙的想法并想使用代码实现,发现了一个坑,百度了好久也没发现的"填坑"的文章~~~~~~~~~ 那就由我来填 os.walk() 支持相对路径 例如 os.walk("apple")就是遍历当前目录下 名为apple的文件夹 但是我要遍历当前目录, 不是下面的文件夹 方法: "."可以代指当前目录 os.walk(".") 就可以啦 既然是说的walk的,那就说的全一些 walk() 方法语法格式如下: os . walk ( top [, topdown = True [, onerror = None [, followlinks = False ]]]) 参数 top -- 根目录下的每一个文件夹(包含它自己), 产生3-元组 (dirpath, dirnames, filenames)【文件夹路径, 文件夹名字, 文件名】。 topdown --可选,为True或者没有指定, 一个目录的的3-元组将比它的任何子文件夹的3-元组先产生 (目录自上而下)。如果topdown为 False, 一个目录的3-元组将比它的任何子文件夹的3-元组后产生 (目录自下而上)。 onerror -- 可选,是一个函数; 它调用时有一个参数, 一个OSError实例。报告这错误后,继续walk,或者抛出exception终止walk。 followlinks -- 设置为 true

二、python基础之列表、元组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2:51:30
一、列表 列表的概念:   列表由一系列按特定顺序排列的元素组成。你可以创建包含字母表中所有字母、数字0-9或所有家庭成员姓名的列表;也可以将任何东西加入列表中,其中的元素之间没有任何关系。鉴于列表通常包含多个元素,给列表指定一个表示复数的名称(如letters、digits或names)是个不错的主意。   在python中,用方括号[]来表示,并用逗号来分隔其中的元素。下面介绍一下列表的基本用法 先创建以下两个列表: 1 list1 = [1,2,4,7,5,6] 3 list2 = [9,3,22,44,55] 1.列表的添加 1 list1.append(999) #方式一:向列表的结尾添加元素 2 list1.insert[0,999] #方式二:插入一个元素,插入特定的位置 3 list1.extend(list2) #方式三:扩展列表,将list2添加到list1的最后 2.列表的复制 1 list2 = list1.copy() 3.列表的删减操作 1 list1.remove(2) #根据值删除,删除元素2,若存在相同元素,则删除靠前的.remove()删除元素后也可以接着使用 2 list1.pop() #默认删除最后一个元素,可指定位置删除元素。pop()删除元素后可以接着使用 3 list1.pop(0) #删除0位元素 4 del list1[0]

python元祖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2:51:30
# 列表:有序,元素可以被修改 # 列表 # list # li = [111,22,33,44] # 元组:元素不可被修改,不能被增加或者删除 # ps: # tuple # tu = (11,22,33,44,22,22) # print(tu.count(22)) #获取指定元素在元组中出现的次数 # print(tu.index(22)) ########### 深灰魔法 ########### # 1. 书写格式 # 一般写元组的时候,推荐在最后加入 , # 元素不可被修改,不能被增加或者删除 # tu = (111,"raito",(11,22),[(33,44)],True,33,44,) # 2. 索引 # v = tu[0] # print(v) # 3. 切片 # v = tu[0:2] # print(v) # 4. 可以被for循环,可迭代对象 # for item in tu: # print(item) # 5. 转换 # s = "asdfasdf0" # li = ["asdf","asdfasdf"] # tu = ("asdf","asdf") # # v = tuple(s) # print(v) # v = tuple(li) # print(v) # v = list(tu) # print(v) # v = "_".join(tu) #

Python 元组(Tuple)操作详解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2:51:30
Python的元组与列表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元组的元素不能修改,元组使用小括号,列表使用方括号,元组创建很简单,只需要在括号中添加元素,并使用逗号隔开即可 一、创建元组 代码如下: tup1 = ('physics', 'chemistry', 1997, 2000); tup2 = (1, 2, 3, 4, 5 ); tup3 = "a", "b", "c", "d"; 创建空元组 代码如下: tup1 = (); 元组中只包含一个元素时,需要在元素后面添加逗号来消除歧义 代码如下: tup1 = (50,); 元组与字符串类似,下标索引从0开始,可以进行截取,组合等。 二、访问元组 元组可以使用下标索引来访问元组中的值,如下实例: 代码如下: #!/usr/bin/python tup1 = ('physics', 'chemistry', 1997, 2000); tup2 = (1, 2, 3, 4, 5, 6, 7 ); print "tup1[0]: ", tup1[0] print "tup2[1:5]: ", tup2[1:5]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 #tup1[0]: physics #tup2[1:5]: [2, 3, 4, 5] 三、修改元组 元组中的元素值是不允许修改的,但我们可以对元组进行连接组合,如下实例: 代码如下: #!/usr/bin/python

Python学习(三)基础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2:51:30
一、函数与模块   定义函数: def () 。 任何传入参数和自变量必须放在圆括号中间,圆括号之间可以用于定义参数。 函数的第一行语句可以选择性地使用文档字符串―用于存放函数说明。 函数内容以冒号起始,并且缩进。 return [表达式]   函数的参数:   函数的参数可以有默认值,支持使用可变参数( 参数名前面的*表示args是一个可变参数, 可以传入0个或多个参数 )   模块管理函数:(Python中每个文件就代表了一个模块(module))   Python没有函数重载的概念,在同一个.py文件中定义了两个同名函数,后面的定义会覆盖之前的定义,为避免这种情况,在不同的模块中可以有同名的函数,在使用函数的时候我们通过 import 关键字导入指定的模块就可以区分到底要使用的是哪个模块中的函数, 二、数据结构  字符串   Python 不支持单字符类型,单字符在 Python 中也是作为一个字符串使用   可以使用方括号来截取字符串  Python转义字符   转义字符 描述 \(在行尾时) 续行符 \\ 反斜杠符号 \' 单引号 \" 双引号 \a 响铃 \b 退格(Backspace) \000 空 \n 换行 \v 纵向制表符 \t 横向制表符 \r 回车 \f 换页 \oyy 八进制数, yy \o12 \xyy 十六进制数,yy代表的字符,例如:\x0a代表换行

python中涉及到的对象排序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2:51:30
一、列表(list)排序:   1 sort()函数     list对象有sort()内置排序方法。     list.sort(key=None, reverse=False)     key:用来指定list中元素以什么形式去参与排序,该参数可以接受一个函数,以函数的返回值进行排序。     reverse:默认false(升序),true为降序。     sort()方法改变的是对象自身,所以元组在排序时要先转换为列表。   2内置函数sorted():     result = sorted(iterable,key=None,reverse=False)     iterable:为可迭代对象,     key:用来指定可迭代对象中各元素以什么形式参与排序,key可以为一个函数,将会以函数的返回值对元素进行排序,     reverse:默认false(升序),true为降序,     result:sorted()函数不改变对象本身,它返回的是iterable按照key的排序方式排好之后的对象。 二、字典(dict)排序:   1内置函数sorted():     一下排序中sorted()函数默认reverse=False(降序),若要升序则reverse=True     字典没有实例排序方法sort()。     字典排序分为按key排序、按value排序。  

python的运算符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2:51:30
python当中没有自增和自减的概念 算术运算符: + 加 - 减 * 乘 / 除 % 取余 // 整除 ** 平方 赋值运算符:就是给变量赋值的 = 赋值 a = 1 --- 把数字1赋值给一个变量a += 加等于 a += 1 和 a = a + 1 时一样 -= *= /= %= //= **= 比较(关系)运算符:最终会产生一个bool值 == 等于 > < <= 小于或者等于 >= 大于或者等于 != 不等于 例:b += b >= 1 -- b = b + b >= 1 --- b = b + True --- b = b + 1 --- b = 2 “a” > "b" --- false ord("a") = 97 ord("b") = 98 --- 97 > 98 --- False ord("a")表示求出“a”的AsscII的编码 “abc” < "abd" --- True --- 两个字符串会对应字符的Asscll编码进行比较,只要碰到第一个不一样的就返回结果。 [1,2,3] > [2,3,4] -- False --- 和两个字符串比较相类似,也是对应位置上的数字进行比较 除此之外,元组和set集合也可以比较,但是set集合比较大小没有什么意义,因为set是无序的。 但是dict不能这样比较 {"a":2} >{"b":1} -- 会报错 逻辑运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