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例模型

黑盒测试、白盒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的区别与联系

旧巷老猫 提交于 2019-11-28 23:29:23
对于开发人员来说,往往对各种测试方法感到疑惑。特别是在整合代码的时候,我们就能深刻感觉受到测试的重要性。很多开发人员只注重写代码,轻视测试的重要性。总是代码一写完提交然后就交给测试组测试了,没多久测试组发回测试报告。然后又苦恼的修改自己代码的bug,慢慢地就开始讨厌测试组人员。没有经过自己细心测试的代码,不仅浪费了别人时间更影响到了自己的心情。 企业级项目实战(带源码)地址 : http://zz563143188.iteye.com/blog/1825168 收集五年的开发资料下载地址: http://pan.baidu.com/share/home?uk=4076915866&view=share 接下来为大家细心讲述一下各种测试应用的环境及作用 一、测试环境和角色 黑盒测试、白盒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 这些测试的范围正好是逐步递增的关系,但是测试的人员角色是不同。 黑盒测试、白盒测试、单元测试:开发人员分在不同的开发阶段要做的事情 黑盒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测试人员在测试周期内级层做的工作 验收测试:一般是在用户方做的工作 二、根据不同的范围 测试可以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 体现了测试由小到大、又内至外、循序渐进的测试过程和分而治之的思想。 三、测试的功能 1.单元测试 粒度最小,一般由开发小组采用白盒方式来测试

清晰架构(Clean Architecture)的Go微服务: 进程结构

末鹿安然 提交于 2019-11-28 14:59:20
原文引用 大专栏 https://www.dazhuanlan.com/2019/08/26/5d63434c6259e/ 我使用Go和gRPC创建了一个微服务,并试图找出最佳的进程结构,它可以用作我未来进程的模板。 我有Java背景,并发现自己在Java和Go之间挣扎,它们之间的编程理念完全不同。我写了一系列关于在项目工作中做出的设计决策和取舍的文章。 这是其中的第一篇, 是关于进程结构的。 进程结构的资源 Go的标准进程结构的最佳资源可能是Github上的 标准Go进程结构 ¹,但它不适合我的项目。在阅读了 Sylvain Wallez的文章 ²之后,我终于得到了一些关于其背后原因的信息。 Go起初是专为API和网络服务器而设计,Github上的大多数Go项目都是以库的形式编写的,因此“标准Go进程结构”可能非常适合。 商业微服务项目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动物,需要不同的进程结构。但还是我采用了“标准Go进程结构”中适用的一些建议,这些建议约占30%。 一般来说,创建应用进程结构有两种不同的方法:基于业务功能或基于技术结构。 大家的共识 ³是基于业务功能的更好,对于单体项目(monolithic project)来说也确实如此。在微服务架构中,情况发生了变化,因为每个服务都有自己的存储库。因此,在每个微服务中,基于技术结构创建项目结构实际上是可行的。 我还找到了Ben

React 现代化测试

痞子三分冷 提交于 2019-11-28 12:19:47
测试的动机 测试用例的书写是一个风险驱动的行为, 每当收到 Bug 报告时, 先写一个单元测试来暴露这个 Bug, 在日后的代码提交中, 若该测试用例是通过的, 开发者就能更为自信地确保程序不会再次出现此 bug。 测试的动机是有效地提高开发者的自信心。 前端现代化测试模型 前端测试中有两种模型, 金字塔模型 与 奖杯模型 。 金字塔模型摘自 Martin Fowler's blog , 模型示意图如下: 金字塔模型自下而上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UI 测试, 之所以是金字塔结构是因为单元测试的成本最低, 与之相对, UI 测试的成本最高。所以单元测试写的数量最多, UI 测试写的数量最少。同时需注意的是越是上层的测试, 其通过率给开发者带来的信心是越大的。 奖杯模型摘自 Kent C. Dots 提出的 The Testing Trophy , 该模型是笔者比较认可的前端现代化测试模型, 模型示意图如下: 奖杯模型中自下而上分为静态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e2e 测试, 它们的职责大致如下: 静态测试 : 在编写代码逻辑阶段时进行报错提示。(代表库: eslint、flow、TypeScript) 单元测试 : 在奖杯模型中, 单元测试的职责是对一些边界情况或者特定的算法进行测试。(代表库: jest 、 mocha ) 集成测试 : 模拟用户的行为进行测试, 对网络请求

黑盒测试方法

淺唱寂寞╮ 提交于 2019-11-28 03:38:50
作用 黑盒测试法 注重于测试软件的功能需求,主要试图发现下列几类错误。 功能不正确或遗漏; 界面错误; 输入和输出错误; 数据库 访问错误; 性能错误; 初始化 和 终止 错误等。 测试方法 概述 黑盒测试行为必须能够加以量化,才能真正保证 软件质量 ,而 测试用例 就是将测试行为具体量化的方法之一。具体的黑盒 测试用例设计 方法包括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 因果图法 、判定 表驱动 法、正交试验设计法、功能图法、 场景 法等。 等价类划分的办法是把 程序 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分(子集),然后从每个部分中选取少数代表性数据作为测试 用例 。每一类的代表性数据在测试中的作用等价于这一类中的其他值。该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常用的黑盒 测试用例设计 方法。 划分等价类 1) 划分等价类: 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露 程序 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并合理地假定:测试某等价类的代表值就等于对这一类其它值的测试.因此,可以把全部输入数据合理划分为若干等价类,在每一个等价类中取一个数据作为测试的输入条件,就可以用少量代表性的测试数据.取得较好的测试结果. 等价类划分可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有效等价类:是指对于 程序 的规格说明来说是合理的,有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利用有效等价类可检验程序是否实现了规格说明中所规定的功能和性能

黑盒测试方法

心不动则不痛 提交于 2019-11-28 03:19:39
作用 黑盒测试法 注重于测试软件的功能需求,主要试图发现下列几类错误。 功能不正确或遗漏; 界面错误; 输入和输出错误; 数据库 访问错误; 性能错误; 初始化 和 终止 错误等。 测试方法 概述 黑盒测试行为必须能够加以量化,才能真正保证 软件质量 ,而 测试用例 就是将测试行为具体量化的方法之一。具体的黑盒 测试用例设计 方法包括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 因果图法 、判定 表驱动 法、正交试验设计法、功能图法、 场景 法等。 等价类划分的办法是把 程序 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分(子集),然后从每个部分中选取少数代表性数据作为测试 用例 。每一类的代表性数据在测试中的作用等价于这一类中的其他值。该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常用的黑盒 测试用例设计 方法。 划分等价类 1) 划分等价类: 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露 程序 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并合理地假定:测试某等价类的代表值就等于对这一类其它值的测试.因此,可以把全部输入数据合理划分为若干等价类,在每一个等价类中取一个数据作为测试的输入条件,就可以用少量代表性的测试数据.取得较好的测试结果. 等价类划分可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有效等价类:是指对于 程序 的规格说明来说是合理的,有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利用有效等价类可检验程序是否实现了规格说明中所规定的功能和性能

统一建模语言UML概述

巧了我就是萌 提交于 2019-11-27 21:02:49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UML)又称统一建模语言或标准建模语言,它是一个支持模型化和软件系统开发的图形化语言,为软件开发的所有阶段提供模型化和可视化支持,包括由需求分析到规格,到构造和配置。 UML分类 (1)静态模型(系统结构): 用例图、类图、对象图、构件图、部署图 (2)动态模型(系统行为):状态图、活动图、顺序图、协作图 UML中有4种事务: (1)结构事务:名词、静态部分、物理元素。 (2)行为事务:动词、动态部分、行为。 (3)分组事务:包。 (4)注释事务:注解。 用例图: 用例图是指由参与者(Actor)、用例(Use Case),边界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构成的用于描述系统功能的视图。用例图(User Case)是外部用户(被称为参与者)所能观察到的系统功能的模型图。用例图是系统的蓝图,用于需求分析阶段。用例图呈现了一些参与者,一些用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用于对系统、子系统或类的功能行为进行建模。 用例之间的关系 (1)包含 (include) 关系 父用例包含子用例,父用例执行,子用例必然被执行 当两个或多个用例中共用一组相同的动作,这时可以将这组相同的动作抽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子用例,供多个基用例所共享。因为子用例被抽出,基用例并非一个完整的用例,所以include关系中的基用例必须和子用例一起使用才够完整,子用例也必然被执行

软件架构设计和概要设计

故事扮演 提交于 2019-11-27 19:48:49
架构设计和概要设计 (2012-09-11 21:35:57) 转载 ▼ 标签: 架构设计 概要设计 分类: 随笔文章 初步再来探讨下架构设计和概要设计的区别和边界问题。先谈下架构设计: 架构设计包括了功能性架构和技术架构设计两个部分的内容,功能性架构解决业务流程和功能问题,而技术架构解决非功能性需求等问题。两种架构都包括了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的内容,对于功能性架构中动态部分为业务流程驱动全局用例,用例驱动的用例实现等;对于技术架构中动态部分为架构运行机制,而静态部分为框架,分层等方面的内容。 功能性架构包括了全局用例设计,这个本身是用例分析和设计的一个延续,而全局用例分析建议的思路仍然是业务流程,业务用例建模到系统用例建模的过程。全局用例分析清楚后可以开始考虑子系统和模块的划分,形成系统的功能架构图,当然在划分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通过CRUD矩阵等分析方法来分析模块如何划分合理,如何保证模块本身高内聚和松耦合。 在全局用例分析完成后涉及到数据模型的设计,数据建模仍然从业务驱动,从最初的业务对象和单据入手,到最终的数据概念模型和逻辑模型等。架构设计中全局数据模型不一定覆盖所有的数据对象和数据表;但是核心的主数据,核心业务单据数据一定要覆盖到,模型到的层次到逻辑模型即可。如果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这里需要出的是UML建模中的概念模型和逻辑模型,体现核心对象和类,核心对象和类之间的关系。

我的面试题-软件测试基础

浪子不回头ぞ 提交于 2019-11-27 12:24:41
软件的生命周期(prdctrm) 计划阶段(planning)-〉需求分析(requirement)-〉设计阶段(design)-〉编码(coding)->测试(testing)->运行与维护(running maintrnacne) 1 ,问:你在测试中发现了一个 bug ,但是开发经理认为这不是一个 bug ,你应该怎样解决。 答: 首先,将问题提交到缺陷管理库里面进行备案。 然后,要获取判断的依据和标准: 根据需求说明书、产品说明、设计文档等,确认实际结果是否与计划有不一致的地方,提供缺陷是否确认的直接依据; 如果没有文档依据,可以根据类似软件的一般特性来说明是否存在不一致的地方,来确认是否是缺陷; 根据用户的一般使用习惯,来确认是否是缺陷; 与设计人员、开发人员和客户代表等相关人员探讨,确认是否是缺陷; 合理的论述,向测试经理说明自己的判断的理由,注意客观、严谨,不参杂个人情绪。 等待测试经理做出最终决定,如果仍然存在争议,可以通过公司政策所提供的渠道,向上级反映,并有上级做出决定。 2 ,问:给你一个网站,你如何测试? 答: 首先,查找需求说明、网站设计 m 等相关文档,分析测试需求,制定测试计划,确定测试范围和测试策略,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功能性测试;界面测试;性能测试;数据库测试;安全性测试;兼容性测试 设计测试用例: 功能性测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软件工程作业

烂漫一生 提交于 2019-11-27 09:15:26
软件工程作业1 (第1 ~4 章) 一、选择题: 1. 开发软件所需高成本和产品的低质量之间有着尖锐的矛盾,这种现象称做( C )。 A. 软件工程 B.软件周期 C.软件危机 D.软件产生 2. 瀑布模型本质上是一种( A )模型。 A. 线性顺序 B.顺序迭代 C.线性迭代 D.早期产品 3. 瀑布模型存在的问题是( B )。 A .用户容易参与开发 B.缺乏灵活性C.用户与开发者易沟通 D.适用可变需求 4. 螺旋模型是一种将瀑布模型和( A )结合起来的软件开发模型。 A .增量模型 B.专家系统 C.喷泉模型 D.变换模型 5. 原型化方法是用户和设计者之间执行的一种交互构成,适用于( A )系统。 A .需求不确定性高的 B.需求确定的 C.管理信息 D.实时 6. 下列有关软件工程的标准,属于国际标准的是( D ) A.GB B.DIN C.ISO D.IEEE 7. 结构化方法是一种基于( D )的方法。 A. 数据结构 B.程序结构 C.算法 D.数据流 8. 软件可行性研究实质上是要进行一次( A) 需求分析、设计过程。 A 、简化、压缩的 B、详细的 C、彻底的 D、深入的 9. 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 D ) A 、分析开发系统的必要性 B、确定系统建设的方案 C 、分析系统风险 D、确定是否值得开发系统 10. 设年利率为i,现存入p元,不计复利

软件测试学习-测试用例设计

大兔子大兔子 提交于 2019-11-27 03:58:16
1.开发模式 瀑布模型 过程: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实现-软件测试-完成-维护 优点:各个阶段比较清晰,适用于需求比较稳定的产品,强调早期计划和调查 改良:过程中加入少量的迭代过程(重复工作[例如再一次和产品经理等人确认需求]) 快速原型模型 过程 快速分析-需求说明-构造原型-原型-运行原型-评价原型-修改意见 适合于不确定需求的系统 螺旋模型(瀑布模型重复进行)不建议使用 2.测试模型 V模型 过程: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单元测试(单一模块)-集成测试(所有模块)-系统测试(功能,性能,兼容) -验收测试(α测试(测试人员测 许多bug) β测试(用户测试)γ gamma测试) 优点:底层测试:单元测试 高层测试:系统测试 阶段清晰,便于把控 缺点:错误不能及时发现 线性关系,返工量大,灵活性低 改良:步骤添加少量的迭代 W模型 优点:开发和测试同时进行,趁早找出缺陷 分阶段工作,便于项目管理 缺点:线性模型,返工量大,灵活性低 没有文档,w基本不适用 实现难,对技术人员要求高 H模型基本不用 3.测试分类 随机测试:以前发现重大bug,新功能,重要功能,特殊情况进行二次测试,结合回归测试。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1617-fung/p/11343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