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配置

VMware Workstation虚拟机安装

情到浓时终转凉″ 提交于 2019-12-02 14:59:37
VMware Workstation虚拟机安装 我们缺乏资金, 所以吃土。我们想搭 hadoop 集群, redis 集群, k8s 集群, 怎么办? 用虚拟机!! 一. 安装普通版本(Workstation Pro) 1.1 下载软件并安装 请 下载软件 如果下载的是 Linux 版本,那么安装: sudo chmod 777 VMware-Workstation-Full-14.1.0-7370693.x86_64.bundle sudo ./VMware-Workstation-Full-14.1.0-7370693.x86_64.bundle 如果下载的是 Windows 版本,那么请点击 exe 按说明进行。 密钥请到网上找。 1.2 新建虚拟机 新建机器,点击 文件 - 新建虚拟机 : 选择 典型 ,点击 下一步 : 选择 稍后安装操作系统 ,点击 下一步 ,继续选择 客户机操作系统 : 选择虚拟机的名字和保存的路径,我保存在 E:\vm1 : 选择 磁盘大小 : 点击完成: 我们要安装 ubuntu server ,先下载 操作系统:ubuntu-16.04.5-server-amd64.iso 点击 编辑虚拟机设置 : 内存先提到 2G : 选择 ISO镜像文件 点击 确定 后 开启此虚拟机 : 按照一般流程安装 操作系统 。安装完之后我们重启系统,进行网络配置。

linux - 网络配置和权限管理

爷,独闯天下 提交于 2019-12-02 14:44:41
一、Linux网络系统优化 1.网络相关配置 Linux的网络功能相当强悍,一时之间我们无法了解所有的网络命令,在配置服务器基础环境时,先了解下网络参数设定命令。 ifconfig  查询、设置网卡和ip等参数 ifup,ifdown 脚本命令,更简单的方式启动关闭网络 ip  符合指令,直接修改上述功能 在我们刚装好linux的时候,需要用xshell进行远程连接,那就得获取ip地址,有时候网卡默认是没启动的,Linux也就拿不到ip地址,因此我们得手动启动网卡。 1 2 3 4 #编辑网卡配置文件 vim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修改配置参数 ONBOOT= yes 网卡配置文件详解 网络配置文件 1 /etc/sysconfig/network 网络接口配置文件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INTERFACE_NAME DEVICE=: 关联的设备名称,要与文件名的后半部“INTERFACE_NAME”保持一致; BOOTPROTO={static|none|dhcp|bootp}: 引导协议;要使用静态地址,使用static或none;dhcp表示使用DHCP服务器获取地址; IPADDR=: IP地址 NETMASK=:子网掩码 GATEWAY=:设定默认网关;

VMware安装CentOS系统与配置全过程

徘徊边缘 提交于 2019-12-02 11:44:05
1、需要哪些安装包 VMware Workstation 15 Pro CentOS-7-x86_64-DVD-1810 hadoop-2.7.3 apache-hive-3.1.1 jdk-8u181-linux-x64 Xshell-6.0.0175 Xftp-6.0.0169 2、VMware的安装与网络配置 网络IP地址清单如下: 主机VMnet8设置:IP地址:192.168.5.1、子网掩码:255.255.255.0 VM虚拟机IP地址设置:子网IP:192.168.5.0、网关:192.168.5.2 虚拟机系统IP地址:IP:192.168.5.103、子网掩码:255.255.255.0、网关:192.168.5.2 2.1、VMware的安装过程略过,基本上安装默认安装就行 2.2、主机网络配置: 2.2.1、选择VMnet8: 、 2.2.2、对VMnet8进行IP配置,注意默认网关与DNS服务器可以忽略: 2.3、虚拟机网络配置:虚拟机->编辑->虚拟网络编辑器 2.3.1、如下图所示选择VMnet8,接着把下边红框里面的子网ip设置为192.168.5.0,然后点击NAT设置 2.3.2、NAT设置 如下图红框所示:网关IP设置为192.168.5.2,然后点击确定,这样主机与虚拟机网络设置都已经完成了 注意

Redhat-7.2 Linux系统安装教程

萝らか妹 提交于 2019-12-02 09:48:54
虚拟机VirtualBox安装参考上一篇博客 : https://blog.csdn.net/chuan129/article/details/82083277 Linux操作系统各版本ISO镜像下载: http://blog.51cto.com/sf1314/2096580 一、成功引导系统后,会出现下面的界面 二、安装RHEL7.2操作系统,回车,进入下面的界面 三、选择语言:中文-简体中文(中国) 四、进入一站式安装界面,在此界面,只需把所有带 内容的感叹号全部消除,便可进行安装 五、时区选择,选择日期和时间 中国范围内建议选择上海,并选择24小时制,设置完成,单击完成按钮 六、SECURITY设置(安全设置) 选择default(默认的)策略就可以,通过select profile进行选择,单击完成即可 Default #默认策略,隐式XCCDF概要文件。通常情况下,默认不包含规则 Standard System Security Profile #标准系统安全性配置文件,这个概要文件包含规则,以确保标准安全基地RHEL7系统 Draft PCI-DSS v3 Control Baseline for RedHat Enterprise Linux 7 #草案PCI-DSS v3控制基线RHEL7,这是一个概要草案PCI-DSS v3 Red Hat Corporate

Linux网络配置 2

左心房为你撑大大i 提交于 2019-12-02 09:08:44
转自: http://chrinux.blog.51cto.com/6466723/1188108 一、作为一个linux的疯狂热爱者,我们首先需要掌握的就是在linux系统下怎么配置IP、路由和主机名基本的linux网络配置,当然如果要我们接入互联网基本的IP地址配置还是不够的,访问网络的话我们需要配置我们的域名解析服务器DNS,下面作为菜鸟的我就把我们平常用到的基本网络配置命令来和大家介绍一下,写的不好的话,还请见谅~~~~~ 本篇主要介绍linux下网络查看、配置的基本命令:ifconfig、ip、route,然后捎带介绍下DNS、主机名等信息的配置! 二、我们在配置网络之前,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linux系统下网络接口的类型和命名规则以及网络地址的类型 1、网络接口类型: lo:本地回环接口 eth[0-9]:以太网接口 pppx:点对点的连接 当然我们平常用到的也就是lo和以太网接口这两种类型回环环接口lo只是我们用在系统内部进行回环测试的,至于eth的以太网接口就是我们经常用来连接网线的那个物理接口了。 2、以太网网卡的命名规则: 在不同的系统之下其命名规则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这就以RedHat 5-32bit的系统为例: REHL 5-32bit:以太网网卡命名规则的定义文件为/etc/modprod.conf 3、网络地址类型: 暂时性网络地址

openfire performance tunning --- 第一步

。_饼干妹妹 提交于 2019-12-02 08:00:30
在做性能测试的时候,我们根据出现的问题来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般情况下,第一次碰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同时在线人数。通过一些系统配置来提高在线人数的数量。 系统配置如下: solaris, openfire 3.7.1 同时在线人数主要涉及到TCP最大连接数的修改和配置。 主要参考资料来自oracle 官方网站: http://docs.oracle.com/cd/E19683-01/817-2180-10/pt_chap6.html 这里面需要修改4个参数: rlim_fd_max rlim_fd_cur tcp_conn_req_max_q tcp_conn_req_max_q0 这是我的第一步。 来源: oschina 链接: https://my.oschina.net/u/145002/blog/38211

Linux系统的安装与配置

强颜欢笑 提交于 2019-12-02 07:42:48
1.1.什么是Linux? 和windows操作系统类似,Linux是一套性能稳定的多用户网络操作系统 1.2.优点 1.源代码开放(任何人都可以获取到Linux源代码) 2.完全免费 (下载安装使用都是免费的) 3.良好的界面 (和windows一样,有简单易用的图形用户界面) 4.丰富的网络功能 (可以非常方便的搭建各种网络服务(dns(解析域名),dhcp(自动获取IP)),非常适合作为网络服务器) http://mp3.baidu.com mp3 : 主机名 Baidu.com : 域名 网络通信 : 确认目标主机的IP和端口 域名服务器的作用: 将主机名+域名 解析成 对应的IP地址 5.可靠的安全、稳定性能 (非常安全,不需要安装杀毒软件。可以保证长时间运行不出故障,服务器甚至一两年不重启) 6.多用户多任务 (可以多个用户同时登录,并且同时运行多项任务) 7.对硬件配置要求低 (最低128M内存就可以运行) 免费开源 安全稳定 硬件要求低 1.3.使用场景 1.3.1.常被作为服务器 应用程序开发完成之后,一般都会部署到专门的硬件服务器上.由于Linux长时间运行比较稳定,性能高。可以把linux作为硬件服务器操作系统,并且作为服务器linux是王者. 具体使用场景: 1、购买服务器: 应用访问人数比较少:单台linux服务器:tomcat,mysql,jdk

gentoo安装步骤整理

泄露秘密 提交于 2019-12-02 07:20:40
这几天有机会接触了gentoo的安装,看介绍,gentoo的安装比较难,需要手动做很多工作。我把这几天整理的安装文档发一下,顺便把自己的一些感想说一下。 感想: 1. 老版本的gentoo和2006.0的版本安装过程和配置有很大变化,比如安装过程中一些选项参数;网络配置文件/etc/conf.d/net的文件格式。网上搜到的中文资料都是老版的介绍,新版的还没翻译过来。要想安装最新版的,还是先把英文的指导看一下吧。 2.gentoo的三段安装,stage1是设置个性化的c编译器和库函数;stage2是系统布局的自定义;stage3是编译内核。我个人感觉前2段并没有什么意义,内核编译倒是很有必要,可以给系统瘦瘦身。从gentoo新的发行计划里,也可以看出已经弱化了stage1和stage2的使用。 3.2006.0版的gentoo,x86版中,只提供了mini CD和live CD,取消了Universal CD和Package CD,我感觉是个很大的失败。live CD安装方式就像傻瓜一样,让你鼠标指指点点就装上系统,很少有选择余地,他是在编译内核之后才给你选择空间,并且这张光盘里的文件并不是常规软件包,如果你想手动把文件包拷贝到硬盘,自己有选择的安装,是不可能的。要想有选择,先使用mini CD启动,然后必须联网通过portage完成

gentoo安装全过程

拈花ヽ惹草 提交于 2019-12-02 07:03:51
各位linux爱好者和使用者都自己习惯使用的版本,本人之前一直使用的是centos7,但是为了装逼(不错就是这个理由)我进入到了gentoo的世界,gentoo安装真是坑比较多,我前前后后装了有7次,最后在第八次最终装上了kde桌面,原谅我是小菜,其实在网上搜各种gentoo安装的教程不 如多看看wiki,所以英文好很重要。本文引用gentoo安装手册的地方很多应该不会侵犯版权吧。好了废话不多说开始安装我们的装逼神器-gentoo系统(按照我的步骤一步步来这个逼你能装到满分)。 1、准备我们的安装u盘,相信这一步很简单,我选择的是163镜像站网址拿去( mirrors.163.com/ )有人说163的源不好,本小菜水平不够只知道163的源速度真的是很快啊,我们下载( mirrors.163.com/gentoo/releases/amd64/autobuilds/current-install-amd64-minimal/ )最小安装镜像 install-amd64-minimal-20170209.iso 即可,我是64位的系统32位的可以选择x86版本的千万不要下错了。然后把他烧录到u盘,我用的是软蝶通UltraISO( cn.ultraiso.net/ )用免费版的足够了。 2、好了烧录u盘完成后我们就进入了安装阶段,插上u盘到我们的电脑,选择u盘启动进入到安装界面, 输入

Linux中环境变量文件及配置

会有一股神秘感。 提交于 2019-12-02 05:46:41
一、环境变量文件介绍 转自:http://blog.csdn.net/cscmaker/article/details/7261921 Linux中环境变量包括系统级和用户级,系统级的环境变量是每个登录到系统的用户都要读取的系统变量,而用户级的环境变量则是该用户使用系统时加载的环境变量。 所以管理环境变量的文件也分为系统级和用户级的,下面贴一个网上找到的讲的比较明白的文件介绍(略作修改)[1]: 1.系统级: (1)/etc/profile:该文件是用户登录时,操作系统定制用户环境时使用的第一个文件,应用于登录到系统的每一个用户。该文件一般是调用/etc/bash.bashrc文件。 /etc/bash.bashrc:系统级的bashrc文件。 (2)/etc/environment:在登录时操作系统使用的第二个文件,系统在读取你自己的profile前,设置环境文件的环境变量。 2.用户级(这些文件处于家目录下): (1)~/.profile:每个用户都可使用该文件输入专用于自己使用的shell信息,当用户登录时,该文件仅仅执行一次!默认情况下,他设置一些环境变量,执行用户的.bashrc文件。 这里是推荐放置个人设置的地方 (2)~/.bashrc:该文件包含专用于你的bash shell的bash信息,当登录时以及每次打开新的shell时,该该文件被读取。不推荐放到这儿,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