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式布局

Bootstrap 响应式布局

纵饮孤独 提交于 2020-01-09 03:04:09
1、保证在窄屏时 需要折叠的内容必须包裹在带一个div内,并且为这个div加入collapse、navbar-collapse两个类名。最后为这个div添加一个 class类名或者 id名。 2、保证在窄屏时要显示的图标样式(固定写法): 1 <button class="navbar-toggle" type="button" data-toggle="collapse"> 2 <span class="sr-only">Toggle Navigation</span> 3 <span class="icon-bar"></span> 4 <span class="icon-bar"></span> 5 <span class="icon-bar"></span> 6 </button> 3、并为button添加data-target=".类名/#id名",究竞是类名还是id名呢?由 需要折叠的div来决定。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title>响应式导航条</title> <link rel="stylesheet" href="css/bootstrap.min.css"> <style type=

bootstrap响应式布局原理

岁酱吖の 提交于 2020-01-09 03:02:10
来源于:https://blog.csdn.net/qq_21794603/article/details/68585249 Bootstrap响应式布局是利用其栅格系统,对于不同的屏幕采用不同的类数据。在开发中可以只写一套代码在手机,平板,PC端都能使用,二不用考虑使用媒体查询(针对不同的设备分别写不同的代码)。Bootstrap的官方解释:Bootstrap提供了一套响应式、移动设备优先的流逝栅格系统,随着屏幕或者视口(viewport)尺寸的增加,系统会自动分为最多12列。 栅格系统用于通过一系列的行(row)与列(column)的组合来创建页面布局; 栅格系统的工作原理: 1、行(row)必须包含在.container(固定宽度)或者.container-fluid(100%宽度)中,一遍为其赋予合适的排列(aligment)和内部(padding); 2、通过行(row)在水平方向创建一组列(column); 3、自己内容应当放置与类(column)内,并且只有列可以作为行(row)的直接子元素。 4、类似.row和col-xs-4这种预定义的类,可以用来快速创建栅格布局。Bootstrap源码中定义的mixin也可以用来创建语义化布局。 5、通过为列设置padding属性,从而创建列与列直接的间隔(gutter)。通过为.row元素设置负值margin从而抵消为

响应式布局---2. Bootstrap前端开发框架

杀马特。学长 韩版系。学妹 提交于 2020-01-07 04:15:02
1.1 介绍 Bootstrap来自Twitter,是目前最受欢迎的前端框架。Bootstrap是基于HTML、CSS和JAVASCRIPT的,它简洁灵活,使得web开发更加快捷。 中文官网: http://www.bootcss.com/ 官网: http://getbootstrap.com/ 推荐使用: https://v3.bootcss.com/ 1.2 使用 控制权在框架本身,使用者要按照框架所规定的某种规范进行开发 Bootstrap使用四部曲: 1.2.1 创建文件夹结构 在https://v3.bootcss.com/下载bootstrap的压缩文件,解压后将其中的文件夹(css,fonts,js)复制到刚刚建立的bootstrap文件夹下: 1.2.2 创建html骨架结构、引入相关样式文件 <meta charset="UTF-8">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 要求当前页面使用IE浏览器最高版本的内核来渲染 -->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if lt IE 9]> 解决ie9以下浏览器对html5新增标签不识别,并导致css不起作用的问题

响应式布局浅析

蓝咒 提交于 2020-01-04 22:03:29
所谓响应式布局,就是页面会根据当前运行的设备的大小自行进行调整,实现方案主要有以下三种: 1)隐藏 例如在 PC 端的一些友情链接或者不重要的内容在移动端可以选择隐藏起来。 2)换行 在 PC 端显示一行的内容,由于移动端设备宽度比较小,所以可以选择显示为几行。 3)自适应空间 例如,左边元素给定一个具体的值,右边元素的宽度令其根据不同的设备宽度自行调整。 具体的实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rem rem 是一个相对单位,一般 1rem = html设置的 font-size 的值。 关于 rem 的详细介绍可以参考 移动 web 开发适配秘籍 Rem 这个免费课程。 通过设置不同设备 html 的 font-size 改变 rem 的值,令 1rem 单位的值随着设备的增大而增大。 2)viewport 设置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 ,关于这个下面会介绍。 3)media query 判断当前是什么设备,然后根据不同的设备设置不同的样式。 接下来先说一下 viewport 这个 meta 标签。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

搞定响应式布局

假如想象 提交于 2020-01-03 03:58:19
最近有的小伙伴面试会被问到响应式布局媒体查询的相关知识,这篇博文我就来给大家总结一下响应式布局的相关知识。 响应式布局是什么呢? 响应式布局时2010年5月份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指根据不同设备浏览器分辨率或尺寸来展示不同页面结构、行为、表现的设计方式。例如我们用电脑、手机、平板等设备访问同一个网页展示出来的效果却是不一样的。 这里我们就拿匹克的官网来看吧,我们打开匹克的官网是这样子的: 当我把窗口调小时: 我们可以看出logo右侧的导航栏间距变小了,嗯 莫慌,我们再让它变小一点: 这张是我把窗口调到最小的时候展现出来的页面。 这个就是一个简单的响应式布局,响应式设计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媒体查询检测不同的设备屏幕尺寸做处理。 页面头部必须有meta声明viewport : < meta name = viewport " content=' width= device -width, initial-scale=1, maximum-scale=1, user scalable=no" > width= device -width 视口宽度等于可视窗口宽度; user scalable=no 不允许用户缩放; initial-scale=1 初始化比例为1; maximum-scale=1 最大缩放比例为1; 优缺点 ➢优点:面对不同的分辨率设备灵活性强 能够快捷解决多设备显示适应问题

响应式布局(一)——bootstrap栅格系统

て烟熏妆下的殇ゞ 提交于 2019-12-31 14:43:40
bootstrap根据不同屏幕尺寸,选择不同的栅格选项。一共有四种栅格选项,超小屏(手机)、小屏(平板)、中屏(桌面)、大屏(超大桌面)。栅格系统分为12列,即每行最多可容纳12列。若<HTML>里,一个.row内包含的列(column)大于12个(即,一行中的栅格单元超过12个单元),则会自动排版,总之,一行只能最多12列,具体分析往后阅读。 一、 栅格系统的使用 使用栅格系统时,需要在<head>部分做如下处理: 1 <head> 2 <meta charset="UTF-8"> 3 <title>Document</title> 4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5 <link rel="stylesheet" href="css/bootstrap.min.css"> 6 <!-- [if lt IE 9]> 7 <script src="https://oss.maxcdn.com/respond/1.4.2/respond.min.js"></script> 8 <![endif] --> 9 </head> 1. 为了确保适当的绘制和触屏缩放,需要在<head>中添加viewport元数据标签 width=device-width 宽度等于设备宽度

rem在响应式布局中的应用

蹲街弑〆低调 提交于 2019-12-30 15:08:12
rem/em/px/pt的基友关系 px 像素相对长度单位,相对于显示器屏幕分辨率而言 em 相对长度单位,根据其父元素来设置字体大小 pt point,是印刷行业常用单位,等于1/72英寸 rem CSS3新增的一个相对单位,是根据网页的跟元素(html)来设置字体大小 rem应用于适配 rem的特性同样适用于width和height,我们可以根据根元素的font-size值来改变元素的宽高值,由此我们应该可以联想到我们可以根据屏幕大小动态地给html设定不同的值,从而达到我们css样式中的适配效果。 rem的适配规则 1.选择基准 虽然我们所写出的页面要在不同的屏幕大小设备上运行,但是我们写页面的时候,必须要选择其中一种屏幕大小作为初始的基准,而这个基准的选择应该根据我们所拿到的视觉稿来决定, 2.rem数值计算 正常情况下rem的值默认为16px,这样在整个页面的css计算过程中太过繁琐。比如,现在有个30px宽度的元素,就得写成30/16rem。对于整个页面来说工作量还是挺大的。所以这里提供了俩种方法 可以将html的font-size设置成100px 这样设置,在写单位时直接将数值除以100在加上rem的单位就可以了。如果设计稿的字体是16px;我们就可以写成1.6rem。 这里为什么不用10? 因为google等浏览器对最小字体有限制,即最小为12px

响应式布局这件小事

喜夏-厌秋 提交于 2019-12-27 17:39:56
转载地址:www.jiawin.com/response-type-layout-design/ 讲到 响应式布局 ,相信大家都有一定的了解,响应式布局是今年很流行的一个设计理念,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盛行,为解决如今各式各样的浏览器分辨率以及不同移动设备的显示效果,设计师提出了响应式布局的设计方案。今天就和大家来讲讲响应式布局这件小事,包含什么是响应式布局、响应式布局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响应式布局该怎么设计(通过 CSS3 Media Query 实现响应布局)。 一、什么是响应式布局? 响应式布局是Ethan Marcotte在2010年5月份提出的一个概念,简而言之,就是一个网站能够兼容多个终端——而不是为每个终端做一个特定的版本。这个概念是为解决移动互联网浏览而诞生的。 响应式布局可以为不同终端的用户提供更加舒适的界面和更好的用户体验,而且随着目前大屏幕移动设备的普及,用大势所趋来形容也不为过。随着越来越多的设计师采用这个技术,我们不仅看到很多的创新,还看到了一些成形的模式。 二、响应式布局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优点: 面对不同分辨率设备灵活性强 能够快捷解决多设备显示适应问题 缺点: 兼容各种设备工作量大,效率低下 代码累赘,会出现隐藏无用的元素,加载时间加长 其实这是一种折衷性质的设计解决方案,多方面因素影响而达不到最佳效果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网站原有的布局结构,会出现用户混淆的情况

Bootstrap响应式布局

我与影子孤独终老i 提交于 2019-12-21 09:22:09
Bootstrap响应式布局可以使用栅格化系统,其实就是不同的列组合,配合起来便能组合出强大的功能,系统会自动分为最多12列,超出12列会作为一个整体另起一行,像制作表格table的合并列,功能跟colspan类似。 使用方法: 1、包含在.container或.container-fluid中 <div class="container-fluid"> <div class="row"> ... </div> </div> 2、创建栅格系统 .col-lg-* 桌面栅格类,适合大屏幕 大桌面显示器 (≥1200px) .col-md-* 桌面栅格类,适合中等屏幕 桌面显示器 (≥992px) .col-xs-* 移动栅格类,适合超小屏幕 手机 (<768px) .col-sm-* 平板栅格类,适合小屏幕 平板 (≥768px) <!DOCTYPE html> <html> <head lang="zh-CN"> <meta charset="UTF-8"> <title>bootstrap</title> <link rel="stylesheet" href="css/bootstrap.min.css"/> <style> body{padding-top: 50px;} [class^="col"]{ border:1px solid #000; height: 30px;

布局的几种方式(静态布局、自适应布局、流式布局、响应式布局、弹性布局)

隐身守侯 提交于 2019-12-17 16:48:44
https://www.cnblogs.com/zhuzhenwei918/p/7147303.html rem是弹性布局的一种实现方式,弹性布局可以算作响应式布局的一种,但响应式布局不是弹性布局,弹性布局强调等比缩放,100%还原;响应式布局强调不同屏幕要有不同的显示,比如媒体查询 flex布局也不是真正的弹性布局,因为百分比布局和flex布局都只是实现了宽度方向的等比缩放,高度是不变的(图片除外)!!rem布局是宽高同时缩放,保证了元素宽高比,即元素时“”相似的“”,不会变形!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cui-ting/p/11204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