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程阻塞

数据库连接池到底应该设多大?

↘锁芯ラ 提交于 2020-03-26 18:51:40
本文内容95%译自这篇文章: https://github.com/brettwooldridge/HikariCP/wiki/About-Pool-Sizing ) 我在研究HikariCP(一个数据库连接池)时无意间在HikariCP的Github wiki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即前面给出的链接),这篇文章有力地消除了我一直以来的疑虑,看完之后感觉神清气爽。故在此做译文分享。 接下来是正文 数据库连接池的配置是开发者们常常搞出坑的地方,在配置数据库连接池时,有几个可以说是和直觉背道而驰的原则需要明确。 1万并发用户访问 想象你有一个网站,压力虽然还没到Facebook那个级别,但也有个1万上下的并发访问——也就是说差不多2万左右的TPS。那么这个网站的数据库连接池应该设置成多大呢?结果可能会让你惊讶,因为这个问题的正确问法是: “这个网站的数据库连接池应该设置成多 小 呢?” 下面这个视频是Oracle Real World Performance Group发布的,请先看完: http://www.dailymotion.com/video/x2s8uec (因为这视频是英文解说且没有字幕,我替大家做一下简单的概括:) 视频中对Oracle数据库进行压力测试,9600并发线程进行数据库操作,每两次访问数据库的操作之间sleep 550ms,一开始设置的中间件线程池大小为2048:

Java线程状态及其转换

白昼怎懂夜的黑 提交于 2020-03-26 15:21:57
线程状态及其转换 一、线程状态 Java中定义线程的状态有6种,可以查看Thread类的State枚举: public static enum State { NEW, RUNNABLE, BLOCKED, WAITING, TIMED_WAITING, TERMINATED; private State() {} } 初始(NEW):新创建了一个线程对象,还没调用start方法; 运行(RUNNABLE):java线程中将就绪(ready)和运行中(running)统称为运行(RUNNABLE)。线程创建后调用了该对象的start方法,此时处于就绪状态,当获得CPU时间片后变为运行中状态; 阻塞(BLOCKED):表现线程阻塞于锁; 等待(WAITING):进入该状态的线程需要等待其他线程做出一些特定动作(通知或中断); 超时等待(TIMED_WAITING):该状态不同于WAITING,它可以在指定时间后自行返回; 终止(TERMINATED):表示该线程已经执行完毕。 二、线程状态转换 来看一张线程状态转换图: 下面从代码实例看线程的各个状态: 2.1 超时等待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start");

iOS开发多线程篇—创建线程

三世轮回 提交于 2020-03-26 09:48:56
iOS开发多线程篇—创建线程 一、创建和启动线程简单说明 一个NSThread对象就代表一条线程 创建、启动线程 (1) NSThread *thread = [[NSThread alloc] initWithTarget:self selector:@selector(run) object:nil]; [thread start]; // 线程一启动,就会在线程thread中执行self的run方法 主线程相关用法 + (NSThread *)mainThread; // 获得主线程 - (BOOL)isMainThread; // 是否为主线程 + (BOOL)isMainThread; // 是否为主线程 其他用法 获得当前线程 NSThread *current = [NSThread currentThread]; 线程的调度优先级:调度优先级的取值范围是0.0 ~ 1.0,默认0.5,值越大,优先级越高 + (double)threadPriority; + (BOOL)setThreadPriority:(double)p; 设置线程的名字 - (void)setName:(NSString *)n; - (NSString *)name; 其他创建线程的方式 (2)创建线程后自动启动线程 [NSThread detachNewThreadSelector:

这么理解线程生命周期,是不是很简单?

人盡茶涼 提交于 2020-03-25 23:34:04
| 好看请赞,养成习惯 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后,一个人就有两个思想 If you can NOT explain it simply, you do NOT understand it well enough 现陆续将Demo代码和技术文章整理在一起 Github实践精选 ,方便大家阅读查看,本文同样收录在此,觉得不错,还请Star🌟 为什么要了解线程的生命周期? 之前写过 Spring Bean 生命周期三部曲: Spring Bean生命周期之缘起 Spring Bean生命周期之缘尽 Spring Aware 到底是什么? 有朋友留言说:“了解了它们的生命周期后,使用 Spring Bean 好比看到它们的行动轨迹,现在使用就一点都不慌了”。我和他一样,了解事物的生命周期目的很简单,唯【不慌】也 Java 并发系列 已经写了很多,从来还没提起过那个它【Java线程生命周期】。有了前序理论图文的铺垫,在走进源码世界之前,谈论它的时机恰好到了。因为,编写并发程序的核心之一就是正确的摆弄线程状态 线程生命周期的几种状态 刚接触线程生命周期时,我总是记不住,也理解不了他们的状态,可以说是比较混乱,更别说它们之间是如何进行状态转换的了。原因是我把 操作系统通用线程状态 和 编程语言封装后的线程状态 概念混淆在一起了 操作系统通用线程状态

线程的等待唤醒机制;线程的生命周期;线程池;单例设计模式;Java8 接口新特性 (Java Day23)

空扰寡人 提交于 2020-03-25 23:17:33
一,线程的等待唤醒机制【线程的通信机制】 概述:就是线程和线程之间的相互沟通的通信手段。 案例:顾客来包子铺不停的吃包子 ​ 分析: 顾客:可以是一条线程 任务是吃包子 包子铺:可以是一条线程 任务做包子 包子:被线程共享资源 ​ 操作的共同资源是包子,顾客有包子开始吃,吃完了叫包子铺开始做包子,没有包子需要等待 ​ 包子铺有包子等着顾客来吃包子,吃完了开始做包子,做好了等着叫顾客吃 ​ 注意事项: 操作的是同一个资源,需要同步加锁 执行机制是抢占式, ​ 顾客有可能先抢到了要执行,没有包子 等着让给包子铺 ​ 有包子 开始吃 吃完了叫包子铺来做包子 ​ 包子铺抢到了 没有包子开始做包子,做好了把顾客叫过来吃包子 ​ 有包子等待 代码示例 //定义一个包子铺类继承Thread package com.ujiuye.demo;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public class Baozipu extends Thread { //定义一个存放包子的容器 private ArrayList<String> list; // 有参构造 public Baozipu(ArrayList<String> list) { super(); this.list = list; } //重写run方法指定包子铺的任务 [做包子] @Override public

这么理解线程生命周期,是不是很简单?

和自甴很熟 提交于 2020-03-25 22:37:17
3 月,跳不动了?>>> | 好看请赞,养成习惯 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后,一个人就有两个思想 If you can NOT explain it simply, you do NOT understand it well enough 现陆续将Demo代码和技术文章整理在一起 Github实践精选 ,方便大家阅读查看,本文同样收录在此,觉得不错,还请Star🌟 为什么要了解线程的生命周期? 之前写过 Spring Bean 生命周期三部曲: Spring Bean生命周期之缘起 Spring Bean生命周期之缘尽 Spring Aware 到底是什么? 有朋友留言说:“了解了它们的生命周期后,使用 Spring Bean 好比看到它们的行动轨迹,现在使用就一点都不慌了”。我和他一样,了解事物的生命周期目的很简单,唯【不慌】也 Java 并发系列 已经写了很多,从来还没提起过那个它【Java线程生命周期】。有了前序理论图文的铺垫,在走进源码世界之前,谈论它的时机恰好到了。因为,编写并发程序的核心之一就是正确的摆弄线程状态 线程生命周期的几种状态 刚接触线程生命周期时,我总是记不住,也理解不了他们的状态,可以说是比较混乱,更别说它们之间是如何进行状态转换的了。原因是我把 操作系统通用线程状态 和 编程语言封装后的线程状态 概念混淆在一起了 操作系统通用线程状态

线程中会有的问题

ぐ巨炮叔叔 提交于 2020-03-25 19:16:30
1 . 什么是Java线程转储(Thread Dump),如何得到它? 线程转储是一个 JVM活动线程的列表,它对于分析系统瓶颈和死锁非常有用。有很多方法可以获取线程转储——使用Profiler,Kill -3命令,jstack工具等等。我更喜欢jstack工具,因为它容易使用并且是JDK自带的。由于它是一个基于终端的工具,所以我们可以编写一些脚本去定时的产生线程转储以待分析。 2. 什么是死锁(Deadlock)?如何分析和避免死锁? 死锁是指两个以上的线程永远阻塞的情况,这种情况产生至少需要两个以上的线程和两个以上的资源。 分析死锁,我们需要查看 Java应用程序的线程转储。我们需要找出那些状态为BLOCKED的线程和他们等待的资源。每个资源都有一个唯一的id,用这个id我们可以找出哪些线程已经拥有了它的对象锁。 3 . 什么是Java Timer类?如何创建一个有特定时间间隔的任务? java.util.Timer是一个工具类,可以用于安排一个线程在未来的某个特定时间执行。Timer类可以用安排一次性任务或者周期任务。 java.util.TimerTask是一个实现了Runnable接口的抽象类,我们需要去继承这个类来创建我们自己的定时任务并使用Timer去安排它的执行。 4 . 什么是原子操作?在Java Concurrency API中有哪些原子类(atomic

面试必备之乐观锁与悲观锁

醉酒当歌 提交于 2020-03-25 19:09:34
何谓悲观锁与乐观锁 乐观锁对应于生活中乐观的人总是想着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悲观锁对应于生活中悲观的人总是想着事情往坏的方向发展。这两种人各有优缺点,不能不以场景而定说一种人好于另外一种人。 悲观锁 总是假设最坏的情况,每次去拿数据的时候都认为别人会修改,所以每次在拿数据的时候都会上锁,这样别人想拿这个数据就会阻塞直到它拿到锁(共享资源每次只给一个线程使用,其它线程阻塞,用完后再把资源转让给其它线程)。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里边就用到了很多这种锁机制,比如行锁,表锁等,读锁,写锁等,都是在做操作之前先上锁。Java中synchronized和ReentrantLock等独占锁就是悲观锁思想的实现。 乐观锁 总是假设最好的情况,每次去拿数据的时候都认为别人不会修改,所以不会上锁,但是在更新的时候会判断一下在此期间别人有没有去更新这个数据,可以使用版本号机制和CAS算法实现。乐观锁适用于多读的应用类型,这样可以提高吞吐量,像数据库提供的类似于write_condition机制,其实都是提供的乐观锁。在Java中java.util.concurrent.atomic包下面的原子变量类就是使用了乐观锁的一种实现方式CAS实现的。 两种锁的使用场景 从上面对两种锁的介绍,我们知道两种锁各有优缺点,不可认为一种好于另一种,像乐观锁适用于写比较少的情况下(多读场景),即冲突真的很少发生的时候

Java 中的协程库 - Quasar

早过忘川 提交于 2020-03-25 18:33:14
一、协程 一个进程可以产生许多线程,每个线程有自己的上下文,当我们在使用多线程的时候,如果存在长时间的 I/O 操作,线程会一直处于阻塞状态,这个时候会存在很多线程处于空闲状态,会造成线程资源的浪费。这就是协程适用的场景。 协程,其实就是在 一个线程 中,有一个总调度器,对于多个任务,同时只有一个任务在执行,但是一旦该任务进入阻塞状态,就将该任务设置为挂起,运行其他任务,在运行完或者挂起其他任务的时候,再检查待运行或者挂起的任务的状态,使其继续执行。 协程的方式更多用来做阻塞密集型(比如 I/O)的操作,计算密集型的还是使用线程更加合理。 Java 官方并没有协程库。但是伟大的社区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库,它就是 Quasar。 二、Quasar 简介 Quasar 提供了高性能轻量级的线程,提供了类似 Go 的 channel,Erlang 的 actor,以及其它的异步编程的工具,可以用在 Java 和 Kotlin 编程语言中。 Quasar 最主要的贡献就是提供了轻量级线程的实现 —— fiber。Fiber 的功能和使用类似 Thread, API 接口也类似,所以使用起来没有违和感,但是它们不是被操作系统管理的,它们是由一个或者多个 ForkJoinPool 调度。一个空闲的 fiber 只占用 400 字节内存,切换的时候占用更少的 CPU,你的应用中可以有上百万的

Reactor模型

半世苍凉 提交于 2020-03-25 16:43:13
要无障碍阅读本文,需要对NIO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起码要可以写一个NIO的Hello World。 说到NIO、Netty,Reactor模型一定是绕不开的,因为这种模式架构太经典了,但是好多人在学习的时候,往往会忽视基础的学习,一上来就是Netty,各种高大上,但是却没有静下心来好好看看Netty的基石——Reactor模型。本文就带着大家看看Reactor模型,让大家对Reactor模型有个浅显而又感性的认识。 说到Reactor,不得不提到一篇文章,文章作者是大名鼎鼎的Doug Lea,Java中的并发包就是出自他之手,下面我试着从文章中挑出一些重要的内容,结合我的理解,来说说Reactor模型,看看Doug Lea大神的脑回路是多么的与众不同。 经典的服务设计 这是最为传统的Socket服务设计,有多个客户端连接服务端,服务端会开启很多线程,一个线程为一个客户端服务。 在绝大多数场景下,处理一个网络请求有如下几个步骤: read:从socket读取数据。 decode:解码,因为网络上的数据都是以byte的形式进行传输的,要想获取真正的请求,必定需要解码。 compute:计算,也就是业务处理,你想干啥就干啥。 encode:编码,同理,因为网络上的数据都是以byte的形式进行传输的,也就是socket只接收byte,所以必定需要编码。 下面我们来看看传统的BIO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