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设备

无线电测控、人脸识别、无人机巡考,高科技护航“史上最严”高考

萝らか妹 提交于 2020-08-17 07:41:01
云栖号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行业资讯 】 在这里您可以找到不同行业的第一手的上云资讯,还在等什么,快来! 人脸识别验证身份、无线电测控车上街、无人机高空巡考……这些平时人们生活中的高科技,将使用到即将到来的高考中,全力保障高考的公平公正。 7月5日上午,广东省教育厅发布消息,今年广东省普通高考报名人数78.8万人,其中夏季高考考生67.4万人,全省设考点479个、考场23452个。针对高科技作弊风险,广东工信部门启动了188个固定的监测站,派出102台无线电监测监控车,加强对无线电信号监测。此外,今年广东省全部完成考点的视频监控高清改造。 山东作为近期备受关注的省份,今年高考报名已采用人脸识别,不再要求考生在签到表按手印。这个人脸识别考务通,可以对考生进行更准确的身份核验,提高考生身份检录效率。以往核验考生身份可能需要核验一个考生的身份信息需要通过“四对照”需要很长的时间,使用人脸识别考务通设备后,核对一个考生身份信息只需要几秒的时间,准确率甚至比人工核验更高。 早在2018年,教育大省江苏就将很多高科技技术被引进到高考当中。江苏的考生在进入考场前,多了一道程序,也就是刷脸。这个刷脸的设备就是考务通,考生只要将身份证贴在规定区域,正视屏幕,考务通就会将考生身份证上的照片、高考报名的照片和现场拍摄照片,这三张照片进行比对,显示验证过,考生才能够进入考场。 针对近年来

当人工智能走上战场,“苏莱曼尼事件”或成常态

跟風遠走 提交于 2020-08-16 15:13:51
  当地时间 2020 年 1 月 3 日凌晨,时任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少将,卡西姆 · 苏莱曼尼于伊拉克巴格达国际机场被美军使用无人机刺杀身亡,时年 62 岁。   当人们都在关注世界局势的未来走向时,一家专注于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军事领域的公司——摄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摄星智能)却从专业角度出发,对整个刺杀过程进行了模拟复盘,尝试将人工智能技术加入到整个刺杀行动当中。    假如 “人工智能” 参与刺杀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内容仅是摄星智能公司的推演,不代表美军真的使用或未使用这些技术。    1. 情报获取   美军将从其谍报网(线人、信号情报、网络情报)获取的信息汇总到 AI 系统,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甄别、筛选,最终得出结论:苏莱曼尼将于 2020 年 1 月 3 日 1 时左右抵达巴格达国际机场。    2. 战法制定   以 “斩首” 苏莱曼尼为目的进行策略生成。   因为事发地点位于伊拉克,属美军势力范围,所以可以直接从科威特基地(距事发地点 530 公里)派出无人机进行事前的侦查行动,配合卫星数据进行拟态环境构建,确认“战场约束空间”。      图 | 拟态环境构建   使用 AI 系统分析敌我、战场信息,根据预定时间制定具体的策略,包括出发时间、无人机型号、数量、分工、搭载弹量以及路径规划等等。    3. 方案执行   无人机于预定的时间到达指定地点

一个成都程序猿眼中的成都和天府软件园,先从蚂蚁金服说起…

廉价感情. 提交于 2020-08-16 12:25:27
这是why技术的第 57 篇原创文章 我是一个成都天府三街的程序猿,而蚂蚁金服在天府四街。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测试了一下,从我的工位出发,步行 6 分钟就可以走到蚂蚁金服的楼下,然后拍下这张照片: 途中会路过腾讯、字节跳动、万科、携程....... 所以,每天从天府三街地铁站下站的人特别多,这里面大概率聚集了天府软件园中最有钱的一批员工: 需要说明一下的是这篇文章不聊技术,这就是一整期的荒腔走板。文章里面我会提到成都蚂蚁金服,但是更多的,我想聊的是我眼中的成都, 和我所看见的天府软件园,蚂蚁金服只是恰好在天府软件园而已。 另外,需要严正声明的是,全文谨代表个人观点,观察角度有限。杠精勿扰。 还有,对不起 ,用标题党把你骗了进来。 我眼中的成都 我的老家并不是成都。 我对成都最早的记忆应该得追溯到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也就是 2005 年,那时在学校订阅了少年先锋报,每周五的时候都会发一期新报纸给我们。 我就是在五年级的一个周五的最后一节课上领到了报纸,然后看到了报纸上的一个硕大的标题:《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然后翻页一看还有一个标题我记得特别清楚:《成都有条街,名字叫锦里》。 里面写的什么内容我全忘记了,但是看完之后,就是朦朦胧胧的向往这个地方。就类似于小时候的音乐课,学了“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之后,对北京天安门的无限遐想一样。 但是天安门离小学五年级的我

从看见到听见,机器人传感能否解决智能制造检测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会有一股神秘感。 提交于 2020-08-16 12:23:14
云栖号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行业资讯 】 在这里您可以找到不同行业的第一手的上云资讯,还在等什么,快来! 导读 手机、无人机、机器人眼睛里的隐藏王者,华为、小米的视觉供应商,这家隐形冠军现在也开始在机器人行业发力,将延伸人类感官? 华为、VIVO、小米、魅族,这些市场上你能找到的手机品牌,其镜头都能在舜宇光学的展示厅看到,这些轮换坐在手机销量王座上的企业,产品供应链背后往往也有着一个个隐形王者,他们只是这些知名企业的配角,看似不起眼,但却是任何知名企业都无法忽视的存在。 作为国内领先的光学产品制造集团,成立于1984年的舜宇,名字也并没有为太多行外人所得知,这个为浙江省余姚市贡献了不菲税收的企业,经营着数个全球销量第一第二的产品,却坚定不移实施着名配角战略,始终藏在知名企业耀眼的光环背后。这些产品往往只是人们某个日常消费品的零部件,例如手机镜头,例如玻璃镜片,虽然不起眼,但舜宇却将它们做到了全球这行业的单项冠军。 机器人行业是2014年以来舜宇选择朝着千亿级宏伟目标迈进的关键,也是舜宇从光学产品制造商向智能光学系统方案解决商转变,从仪器产品制造商向系统方案集成商转变的战略核心。无人机、扫地机器人、仓储物流机器人、手术机器人、自动驾驶车辆,这些已经在市场上被大量使用的机器产品,其眼睛就有部分是来自余姚。经过舜宇集团的生产加工线,一步步封装成为摄像模块、TOF模块、车载HUD、激光雷达

创业明星|伯镭科技创始人胡心怡:从世界500强高管到创业英才

允我心安 提交于 2020-08-16 00:32:09
​不想错过16年前的淘宝 7年前的天猫 阿里云发起了“赛道明星班” 挖掘和帮助更多的优秀科技型创企 为企业赋能、为创新加速 做云生态的创企加速器 本期人物是赛道明星班46号学员--胡心怡 清晨的张江人工智能岛还未迎来匆忙的上班族,就响起了一阵“嗡嗡”声,一架无人机从机库中缓缓起飞,朝着河边飞去,走近河道边,一艘无人船正驶往无人机悬停的方位,仔细一看,河面上漂浮着几个塑料水瓶,无人船到达后将塑料水瓶进行了清理。 园区物业表示,这是岛上日常的河道巡检,整个过程没有人参与,全靠机器间的相互协同,同样的场景也运用在了智能岛的园区巡检。园区内的摄像头、智能垃圾桶都与安防机器人、清扫机器人等进行了链接,统一由园区大脑控制,一旦发现问题,就会调动相应的机器人前去处理。 这整套园区智能调度系统由伯镭科技打造,并在前不久接受了李克强总理的检阅。伯镭科技创始人兼CEO胡心怡表示,用科技解放人力从而造福人类是他愿意一辈子做下去的事。 浙江文化基因,命中注定的创业 身为浙江人的胡心怡,从小耳濡目染老一辈企业家们艰苦创业、发家致富的故事。这让他很早就认定这辈子一定要干两件事,一是要创造一个企业,经济独立并能养活一帮人;二是能够创造更多价值,让更多人因自己而受益。 胡心怡从小就对机器人充满兴趣,那时就梦想将来可以做一些跟机器人、智能化相关的工作。也是这个原因,上大学时原本可以选择计算机系

边缘计算将改变哪些行业?CB Insights详解云边协同下的十大产业变革

随声附和 提交于 2020-08-15 15:57:16
  远程工作、金融服务、自动驾驶,从田间地头到城市活动,数据计算的滞后都可能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身安全威胁。   在医疗保健领域,可穿戴设备(包括便携式心电图设备和温度监测传感器)对于收集患者数据越来越重要。随着医院病人数据的增长,即使是微小的处理延迟也可能生死攸关。   当前连接设备的大部分数据处理都是在云中进行的,这就导致在中央服务器上来回发送数据可能需要花费几秒钟的时间,还需要大量昂贵的基础架构。    到 2025 年,预计全球每天将产生 463 艾字节的数据 ,相当于每天产生超过 2 亿张 DVD。根据 IDC 数据,预计每年产生的数据量将从 2019 年的 40 泽字节(zettabytes,1 泽字节 = 2^ 70 字节) 增长到 2025 年的 175 泽字节,翻了四倍多。      图1 丨IDC预计到2025年全球将产生175 Zettabytes的数据量(来源:CB Insights)   传统上,云计算已成为将许多设备连接到互联网的可靠且具有成本效益的手段,但物联网和移动计算的不断发展给网络带宽带来了压力。随着越来越多的设备连接到互联网并生成数据,云计算可能无法处理所有这些问题,或者说延迟时间不够低,无法在关键决策时刻发挥作用。   传统云基础架构可能满足不了所有应用和场景,边缘计算可以提供这部分市场的解决方案,这就是边缘计算的由来

太阳能电站为何变成鸟类杀手?人工智能或可给出答案

我只是一个虾纸丫 提交于 2020-08-15 12:47:20
  太阳能作为一种完全可再生的绿色资源,对地球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然而,近年来科学家发现,太阳能电站可能对鸟类有致命影响。   太阳能电站成鸟类杀手?   据《连线》报道,美国掀起太阳能光伏电站热潮之后,美国公用事业公司发现,多年来,太阳能电站周围总能发现大量的鸟类尸体。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但这显然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了。   因此,2013 年,一群公用事业人员、学者和环境组织聚集在一起,组成了“鸟类 - 太阳能研究小组”(Avian Solar Working group),一起制定策略,试图减少美国各地太阳能电站中的鸟类死亡案例数量。   杜克能源公司是北卡罗来纳州的一家电力公司,也是研究小组的成员。杜克能源公司的首席环境科学家米斯蒂 · 斯波勒(Misti Sporer)说,“关于太阳能电站对鸟类影响的研究非常少,没有人知道,太阳能电站周围鸟类死亡的原因。”事实证明,仅仅是获取太阳能电站周围鸟类死亡的数据就具有挑战性。   2016 年的一项研究估计,美国数百个太阳能电站每年可能杀死近 14 万只鸟。虽然这还不到被火力发电厂(通过碰撞、触电和中毒)杀死的鸟类数量的十分之一,但研究人员预计,未来随着计划中的太阳能电站投入使用,这一数字将增加近三倍。   人们仍然不清楚太阳能电站和鸟类死亡之间的联系。一种主要的理论认为,鸟类将太阳能电池板发出的强光误认为是湖面

关于6G,这些你应该了解

ぐ巨炮叔叔 提交于 2020-08-15 04:44:23
云栖号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行业资讯 】 在这里您可以找到不同行业的第一手的上云资讯,还在等什么,快来! 前 言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VR/AR、三维(3D)媒体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产生了巨大的传输数据。 资料显示,2010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为7.462 EB /月,而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5016 EB /月,移动数据流量的快速增长对移动通信系统的迭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在制造、交通、教育、医疗和商业等社会的各个领域,智能化正成为不可逆的趋势。为了实现智慧城市的愿景,数百万个传感器将被嵌入到城市中的车辆、楼房、工厂、道路、家居和其他环境中,需要具有可靠连接性的无线高速通信方式来支持这些应用。 随着通信需求的提升,移动通信从1G逐步发展至现在的5G,并且5G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开始大规模部署。 5G与4G相比,能够提供新功能并实现更好的服务质量(QoS)。尽管如此,以数据为中心的智能化系统的快速增长对5G无线系统的能力带来了巨大挑战。例如要保证虚拟现实(VR)设备良好的用户体验,至少需要10 Gbps的数据速率,这已经是超越5G(B5G)后才能实现的目标。 为了克服5G应对新挑战的性能限制,需要开发具有新功能特性的6G无线系统。 一方面,6G要实现对传统蜂窝网络所有功能的融合,例如支持网络致密化、高吞吐量

做程序员有什么好处

时光总嘲笑我的痴心妄想 提交于 2020-08-15 01:25:35
内容简介 做程序员有什么好处 程序员好处多多 以前从没想过成为一个程序员。就这么一步步走过来了。回头看看也是很有意思。 从小痴迷于生物,尤对动物感兴趣,异宠类更甚。看过很多生物的书籍,图册,尤喜欢《昆虫记》,自己也饲养很多动物。 高中参加生物竞赛班,拿过生物竞赛市级奖项(当然并不算什么)。 高考毕业填报志愿时,原本报了生物工程,结果学院生物工程系对所在省只招收3个名额,自动被分配到信息工程。 曾一度讨厌编程,因为自己不会,没入门,就恐惧,逃避。 后来慢慢摸爬滚打,总算入了编程这个不好入的门。渐渐地,越来越喜欢编程了。 现在以编程为生,以编程自乐。终我一生,始乱终不弃;生命不息,编程不止。 除非有了高科技,可以代替我们编程,但总不忘敲几行代码,遥想一下“公瑾当年,弹指间,程序灰飞烟灭”。 总结一些做程序员的好处,与广大程序员共勉,也给想从事这一行业的小伙伴们以信心。 每 天都是新的开始:怎么说呢,很少有一个行业可以像程序员这样,每天都能学习新的东西。总是和同事聊起,说编程太有意思了,每天工作的内容和上一天都有不 同,每天都能整点新玩意,自己凭兴趣学或者工作需要不得不学。而且现在新的编程语言经常在被发明,新的编程技术在被创造,新的科技又给了程序员无限的进步 空间,什么无人机,物联网,3D打印,虚拟现实,自动化,等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历练出耿直,坚韧不拔的品格:曾

中国科学家发明纳米线仿生眼球,被评为该领域数十年来重要突破

僤鯓⒐⒋嵵緔 提交于 2020-08-14 15:23:43
  “我是一个科幻迷,很早就开始看《终结者》《星际迷航》这类的科幻电影了,我觉得科幻电影中的机器人看起来未来感十足,机器人的仿生眼也都特别酷炫 ......” 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范智勇教授如是说。   正是源于这样一个科幻梦,范阿智勇及其团队在自 2011 年以来的近 10 年时间内,一直专注于仿生眼的突破性研究。      图|由阿诺·施瓦辛格饰演的 “终结者”(来源:《终结者》剧照)   不久前,范智勇团队在国际顶级科学期刊《自然》(Nature)杂志上发表的一篇题为 “A biomimetic eye with a hemispherical perovskite nanowire array retina” 的论文中,提出了一种 “新型纳米线球形仿生眼” 的概念,这一研究成果得到了业界同行专家的高度认可,被评述为 “过去几十年来仿生眼开发的重要突破”。   论文的第一作者、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顾磊磊博士告诉 DeepTech,人眼功能之所以远超现有的成像设备,一个重要原因是其不同寻常的球状结构,“但当前的半导体制造基于平面工艺,无法加工此种球面器件”。   在范智勇、顾磊磊等人的工作中,他们打破常规,将柔软的铝冲压为半球状,采用一种 “阳极氧化” 的技术将其转变为相应形状的多孔氧化铝纳米模板,之后采用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将纳米线长在纳米孔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