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reshark

利用Cisco AP做嗅探器抓取空气报文

て烟熏妆下的殇ゞ 提交于 2020-08-14 01:28:34
最近公司的无线网出现问题,客户端会不定时且无规律的无法访问网络,甚至无法到达网关。但出现问题的时候无论是在WLC上还是在AP的CLI中,所见一切皆正常。寻找售后经过一番show log和debug之后没有发现什么有用的信息。于是,二次信息收集,我们准备收集空气中的报文,查看通信的原始包究竟发生了什么。 通过思科提供的文档对比,发现使用AP的sniffer模式结合wireshark,实验起来比较方便。 简单罗列一个步骤: 1.准备一个AP,最好非生产环境的(可选清空配置)。 2.更改AP mode为sniffer。 3.配置AP的sniffer。 4.使用安装有Wireshark的PC进行抓包。 5.Wireshark中修改decode。 详细过程请往下看: 首先准备一个AP,最好是有非生产环境的AP,因为AP开启sniffer模式后就无法再正常为客户端提供网络,说白了开了sniffer就只能做嗅探,甭指望他还能同时做AP。 这里我使用的是一个AIR2802的型号。 因为AP之前有配置,为避免旧配置对嗅探有影响,我先恢复AP出厂设置。 看图片的左上角,有一个标着 MODE 的按钮,在给AP接上上联口的同时,立即按下MODE健,长按20s以上即可。 为了看得更清楚,我接上了AP的console,看看此时CLI里的回显是什么。 明确提示按下超过20s即可恢复出厂设置。

解密:二叉树的秘密

[亡魂溺海] 提交于 2020-08-13 22:45:17
昨天的万粉闯关活动让我始料未及,推文才刚刚发出十分钟左右,阳光普照奖就被抢完了,不到两小时,五个关卡所有红包也被清空,读者真是卧虎藏龙,高手如云啊~ 是这次的题目太简单了吗?下一次增加点难度? 好啦,按照惯例,来解密一下昨天的关卡。 第一关 看看这棵二叉树,关键词已经提醒的很明显了,遍历! 关键词:二叉树遍历,注意大小写 看看左下角的http,很明显这是一个URL,再观察h-t-t-p出现的顺序,可知道这是后续遍历的出场方式,所以第一关就很简单了,后续遍历一下这棵二叉树,答案就能揭晓: http://suo.im/6bZxgm 其中要注意的是字母Z是大写的,这一点,在图片的提示中也有说明,不少人直接都是小写自然是打不开的。请不要放过给出的每一句提示! 打开这个URL,第一关告破: 话说,图片本身的链接是一个很长的URL,如果直接用它来做二叉树的话,那这棵二叉树就会长得很“茂盛”了,为了降低难度,用了一个短链接的技术压缩了一下。关于短链接设计,推荐大家看一下微信公众号『码海』的一篇文章: 高性能短链设计 第二关 拿到第一关口令的同时,第二关的入口也就浮出水面了: https://www.cnblogs.com/xuanyuan/p/13275248.html 打开看看: 第二关的题目,我放在了我的博客园文章里,这篇文章是隐藏状态,在我的博客园主页是直接看不到的哦,不然就提前暴露了。

360路由器登录协议的分析和模拟实现

佐手、 提交于 2020-08-13 18:29:36
本文博客地址: http://blog.csdn.net/qq1084283172/article/details/78878057 一、360路由器登录协议分析的工具配置 1. 路由器型号:360路由器P2 2. 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 抓包分析工具:Burp Suite 和 Wireshark 二、360路由器登录协议的分析 通过对360路由器 P2的包装信息进行查看,发现360路由器P2的web登录页面的ip地址为 192.168.0.1 端口为 80 ,在进行路由器登录协议分析之前,先自己尝试使用浏览器进行路由器登录页面的测试,比如,输入错误的路由器登录密码和输入正确的路由器登录密码,看看路由器登录页面的错误提示,方便后面对路由器的登录web页面的分析,熟悉和了解一下路由器web管理登录的流程,然后再去分析路由器的登录协议,在进行路由器登录协议分析的时候,通过wifi网络或者网线将电脑或者手机连接到路由器设备,登录路由器的web控制界面,然后将 路由器的web管理页面的Html网页全部保存下来 ,用以接下来路由器登录协议的分析和模拟,还有一个地方需要注意,对于路由器的登录管理,PC的web登录管理,Android或者iOS的web登录管理,Android或者iOS的App管理登录的协议可能是不同也可能都是相同的

WireShark抓取TCP四次挥手报文实战

╄→尐↘猪︶ㄣ 提交于 2020-08-13 11:46:17
TCP四次挥手 四次挥手的流程 挥手的过程可以由任何一方发起,这里以服务器端发起为例说明: 第一次挥手:服务器端发出FIN,用来断开服务器端到客户端的数据传送,进入FIN-WAIT-1状态 第二次挥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端的FIN后,发送ACK确认报文,进入CLOSE-WAIT状态 第三次挥手:客户端发出FIN,用来断开客户端到服务器端的数据传送,进入LAST-ACK状态 第四次挥手:服务器端收到客户端的FIN后,发送ACK确认报文,进入TIME-WAIT状态,服务器端等待2个最长报文段寿命后进入Close状态;客户端收到确认后,立刻进入Close状态。 为什么需要四次挥手 三次握手时,服务器同时把ACK和SYN放在一起发送到了客户端那里,节省了一次报文的传送。 四次挥手时,当收到对方的FIN报文时,仅仅表示对方不再发送数据但是还能接收数据,己方是否现在关闭发送数据通道,需要上层应用来决定,因此,己方ACK和FIN一般都会分开发送。 为什么客户端最后还要等待2MSL? MSL(Maximum Segment Lifetime):报文最大生存时间,它是任何报文在网络上存在的最长时间,超过这个时间报文将被丢弃。 2MSL即两倍的MSL,TCP的TIME_WAIT状态也称为2MSL等待状态,当TCP的一端发起主动关闭,在发出最后一个ACK包后就进入了TIME_WAIT状态

[网络安全自学篇] 八十九.PE文件解析之通过Python获取时间戳判断软件来源地区

心不动则不痛 提交于 2020-08-13 03:22:47
这是作者网络安全自学教程系列,主要是关于安全工具和实践操作的在线笔记,特分享出来与博友们学习,希望您喜欢,一起进步。前文分享了基于机器学习的恶意代码检测技术,包括机器学习概述与算法举例、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恶意代码检测、机器学习算法在工业界的应用。这篇文章将尝试软件来源分析,结合APT攻击中常见的判断方法,利用Python调用扩展包进行溯源,但也存在局限性。文章同时也普及了PE文件分析和APT溯源相关基础,基础性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你是否想过如何判断PE软件或APP来源哪个国家或地区呢?你又想过印度是如何确保一键正确卸载中国APP呢?使用黑白名单吗?本文尝试进行软件来源溯源,目前想到的方法包括: 通过PE文件分析抓取创建文件时间戳,然后UTC定位国家地区,但受样本数量较少,活动规律不稳定影响很大 通过静态分析获取非英文字符串,软件中一般有供该国使用的文字,然后进行编码比对溯源地区 某些APP或软件存在流量反馈或IP定位,尝试进行流量抓取分析 利用深度学习进行分类,然后提取不同国家的特征完成溯源 欢迎大家讨论和留言,我们一起进行更深入的尝试和安全测试 O(∩_∩)O 作者作为网络安全的小白,分享一些自学基础教程给大家,主要是关于安全工具和实践操作的在线笔记,希望您们喜欢。同时,更希望您能与我一起操作和进步,后续将深入学习网络安全和系统安全知识并分享相关实验。总之

为什么Web端登录需要验证码?

大兔子大兔子 提交于 2020-08-13 01:46:46
很多朋友们对于登录必然遇到的验证码这个事情很不理解,增加用户操作的冗余性,直接登录很方便,为什么web端登录要添加个验证码?直到上周,一家做业务安全的公司给出我们现在Web网站的安全报告,我才意识到:验证码的本质属性安全性,除了防止恶意破解密码、刷票、羊毛党、论坛灌水、爬虫等行为外,还是用户与网站信息安全的有力保障。 下面是我们安服技术人员给的从安全角度看,为什么Web登录需要验证码? 因为你的WEB站有时会碰到客户机恶意***。其中一种很常见的***手段就是身份欺骗,它通过在客户端脚本写入一些代码,然后利用其客户机在网站、论坛反复登陆,或者***者创建一个HTML窗体,其窗体如果包含了你注册窗体或发帖窗体等相同的字段,然后利用"http-post"传输数据到服务器,服务器会执行相应的创建帐户,提交垃圾数据等操作。如果服务器本身不能有效验证并拒绝此非法操作,它会很严重耗费其系统资源,降低网站性能甚至使程序崩溃。 下面引用2个常见的HTML***举例说明: 1、HTML语法暴露的账户安全问题 标准的HTML语法中,支持在form表单中使用<input></input>标签来创建一个HTTP提交的属性,现代的WEB登录中,常见的是下面这样的表单: <form action = "http://localhost:8080/Application/login" method =

快手,快影 iOSApp反调试

霸气de小男生 提交于 2020-08-12 02:31:09
快手,快影的App保护用的是同一套代码,反调试也很容易,下面请看过程。 > 作为一个开发者,有一个学习的氛围跟一个交流圈子特别重要,这是一个我的 iOS交流群 :761407670 进群密码‘博客’,不管你是小白还是大牛欢迎入驻 ,分享BAT,阿里面试题、面试经验,讨论技术, 大家一起交流学习成长! 1.快手App去反调试 直接frida砸壳,然后创建MonkeyDev工程,并在antiAntiDebug.m文件的相关函数下断点,然后运行。 App运行起来后,将在my_dlsym函数断下来,然后bt打印调用栈: 然后在栈1地址处下断, 即: b 0x00000001054c3430,按C运行。 在0x00000001054c3430 处断下来之后, 修改返回值 x0 = 0 ,即: register write $x0 0 在汇编55行: nop该行指令,然后运行即可,命令如下: memory write -s 4 0x1028c09f4 0xd503201f 2.快影App去反调试 砸壳快影,然后创建MonkeyDev工程, 运行,闪退。 看下日志,打印如下: [AntiAntiDebug] - dlsym get ptrace symbol [AntiAntiDebug] - ptrace request is PT_DENY_ATTACH 在antiAntiDebug的my

炸裂!万字长文拿下 HTTP 我在字节跳动等你!

核能气质少年 提交于 2020-08-11 19:47:34
作者 | L的存在 来源 | 我是程序员小贱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享。其中包括 HTTP发展史,HTTP缓存代理机制,常用的web攻击,HTTP和HTTPS的流量识别 ,网络协议学习的 工具 推荐以及 高频HTTP与HTTPS的高频面试题 题解等,开工。 提纲 1989年,蒂姆·伯纳斯 - 李(Tim Berners-Lee)在论文中提出可以在互联网上构建超链接文档,并提出了三点: URI :统一资源标识符。互联网的唯一ID HTML :超文本文档 HTTP :传输超文本的文本传输协议 HTTP应用在哪儿 学习一门知识,采用五分钟时间看看这个知识是干啥的可能会更加有目的性。HTTP可谓无处不在,这里例举出几个。 HTTP应用场景 HTTP是什么 HTTP(hypertexttransport protocol)翻译过来为" 超文本传输协议 ",文本可以理解为简单的字符文字组合,也可以理解为更为复杂的音频或者图像等。那么将这个词语拆分为三个部分。 超文本传输协议 "超文本" 和 "文本" 相比多了一个字"超",这样看来比文本丰富,因为它可以将多种文本/图像等进行 混合 ,更重要的是可以从一个文本 跳转 到另一个文本(文本连接)。 "传输" ,传输的过程中需要沟通,沟通即可能一对一沟通也可能一对多沟通(进行内容协商),无论怎么样,参加沟通的人数>1

Linux中,Tomcat 怎么承载高并发(深入Tcp参数 backlog)

試著忘記壹切 提交于 2020-08-11 18:43:41
一、前言 这两天看tomcat,查阅 tomcat 怎么承载高并发时,看到了backlog参数。我们知道,服务器端一般使用mq来减轻高并发下的洪峰冲击,将暂时不能处理的请求放入队列,后续再慢慢处理。其实操作系统已经帮我们做了一些类似的东西了,这个东西就是backlog。服务端一般通过 accept 调用,去获取socket。但是假设我们的程序处理不过来(比如因为程序bug,或者设计问题,没能及时地去调用 accept),那么此时的网络请求难道就直接丢掉吗? 当然不会!这时候,操作系统会帮我们放入 accept 队列,先暂存起来。等我们的程序缓过来了,直接调用 accept 去 队列取就行了,这就达到了类似mq的效果。 而 backlog,和另一个参数 /proc/sys/net/core/somaxconn 一起,决定了队列的容量,算法为:min(/proc/sys/net/core/somaxconn, backlog) 。 文章比较长,如果只需要结论,看第三章的总结即可,有时间的话,可以仔细看看正文、第四章的验证部分。 如果只想知道怎么设置这个值,直接跳到最后即可。 下面这篇文章,基础原理讲得很不错。但是是外国人写的,我这里简(tong)单(ku)翻译一下,我也会结合自己的理解,做一些补充。原文链接: http://veithen.io/2014/01/01/how-tcp

年薪50W京东软件测试工程师的成长路——我们都曾一样迷茫

生来就可爱ヽ(ⅴ<●) 提交于 2020-08-11 17:39:52
这两天和朋友谈到软件测试的发展,其实软件测试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前几年的软件测试行业还是一个风口,随着不断地转行人员以及毕业的大学生疯狂地涌入软件测试行业,目前软件测试行业“缺口”已经基本饱和。当然,我说的是最基础的功能测试的岗位需求已经很少了,而自动化、性能、安全乃至于以后可能出现的大数据测试、AI测试仍存在着非常多的机会。 image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曾经一句让人会心一笑的调侃,而今变成了软件测试行业的真实写照。由于软件测试行业入门门槛低,薪资报酬高,不断有新鲜血液冲刷着软件测试行业的“前行者”们,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 那些入行几年,但是依然是功能测试的同学所面临的的压力可想而知。说到底,软件测试行业还是属于技术岗位。既然是技术岗位,那就要靠技术说话。不断掌握新的技能,提高软件测试“找bug”的能力也就变成了目前软件测试从业人员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现在大部分初级功能测试人员都在向自动化、性能、安全靠拢。 但是还是有不少的软件测试工程师站在“十字路口”迷茫、无助,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image 一切的迷茫都是因为想得太多而做的太少!每位软件测试行业从业者都能意识到目前自己面临的窘境,但能及时作出改变,顺应时代变化的人还是太少。多数人明明“泰山崩于前而面色如土”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被行业淘汰吗? image 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