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地址转换

网络地址转换NAT

*爱你&永不变心* 提交于 2019-11-30 14:24:00
PC0可以Ping通PC1。 私网地址只能在内网中使用,外网不允许出现私网IP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 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192.168.1.1 192.168.2.1 作用:将内网1.1转化为外网2.1 注: Source:转化来源地址; Static:转化一个地址;list:转化多个地址。 在网络中产生的所以通信都是客户机主动连接服务器。 NAT: 1对1,一个内网地址对应一个外网地址 命令: #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内网地址(PC端的地址) 外网地址(路由器出口地址F0/1的地址) #ip route 0.0.0.0 0.0.0.0 f0/1(设置为默认路由器) #in f0/0 #ip nat inside(设置f0/0为内网) #in f0/1 #ip nat outside(设置f0/1为外网) Router#configure terminal Router(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fastEthernet 0/1 Router(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192.168.1.2 192.168.2.1 Router(config)#interface

Linux1

守給你的承諾、 提交于 2019-11-27 02:26:10
https://www.cnblogs.com/pyyu/p/9276851.html 基础知识: 1、Linux有七个终端,通过crit+alt+F1-7切换 2、远程连接Linux两种方式:xshell和secureRT, 虚拟机的网络模式: 1、host only单机模式,仅主机能访问 2、桥接模式:相当于在局域网内添加一台电脑,占用一个网段IP 3、NAT模式:就是在宿主机的ip网络中,通过网络地址转换技术,分配一个私有的局域网(可自定义)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yinwenjie/p/11338165.html

NAT------网络地址转换

折月煮酒 提交于 2019-11-26 10:58:46
1.NAT常用情形: 1)没有足够的公网IP地址连接到Internet网络之上; 2)合并两个使用重复地址空间的内部网络; 3)使用单个IP地址支持基本的负载分担; 4)把个别IP地址隐藏起来不被外界发现,使外界无法直接访问内部网络设备; 2. NAT网络地址转换的缺点: 1)NAT引起数据交互延时; 2)NAT导致无法进行端到端的IP跟踪,端到端应用失效(例如数字签名); 3)某些应用程序不支持NAT(例如IP组播,路由更新,DNS迁移); 4)NAT需要额外消耗CPU和内存; 5)NAT支持IP分段,但是不支持TCP分段; 3.NAT的部署(静态NAT、动态NAT): 静态NAT(一对一的地址转换); 动态NAT(多对一的地址转换 PAT 或多对多的地址转换); 部署环境如图所示: 如图R1、R2、R3构成了私网环境R3为边界并且R3、R4、R5模拟公网环境,拓扑具体的IPV4地址规划如下: R1的 Loopback0的IPV4地址1.1.1.1/32; R1的fastEthernet0/0的IPV4地址192.168.1.1/24; R2的 Loopback0的IPV4地址2.2.2.2/32; R2的fastEthernet0/0的IPV4地址192.168.1.2/24; R3的 Loopback0的IPV4地址3.3.3.3/32; R3的fastEthernet0

nat 网络地址转换(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自闭症网瘾萝莉.ら 提交于 2019-11-26 10:13:53
nat 百科名片 网络地址转换(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属接入广域网(WAN)技术,是一种将私有(保留)地址转化为合法IP地址的转换技术,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Internet接入方式和各种类型的网络中。原因很简单,NAT不仅完美地解决了lP地址不足的问题,而且还能够有效地避免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隐藏并保护网络内部的计算机。 目录 网络地址转换(NAT)简介 网络地址转换(NAT)实例 NAT的端口转换方法 受NAT影响的应用程序 NAT穿透的方法 NAT(natthew) 展开 编辑本段 网络地址转换(NAT)简介   虽然NAT可以借助于某些 代理服务器 来实现,但考虑到运算成本和网络性能,很多时候都是在 路由器 上来实现的。   随着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数量的不断猛增,IP地址资源也就愈加显得捉襟见肘。事实上,除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外,一般用户几乎申请不到整段的C类IP地址。在其他ISP那里,即使是拥有几百台计算机的大型局域网用户,当他们申请IP地址时,所分配的地址也不过只有几个或十几个IP地址。显然,这样少的IP地址根本无法满足网络用户的需求,于是也就产生了NAT技术。    l.NAT简介    借助于NAT,私有(保留)地址的"内部"网络通过路由器发送数据包时,私有地址被转换成合法的IP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