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络催生区块链技术,底层公链之争将如何上演?
2008年,神秘人物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在P2P foundation网站上发布了比特币白皮书《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次年1月,一种叫做比特币的电子货币正式诞生。 根据中本聪的思路设计发布的开源软件以及建构其上的P2P网络可以看出,比特币是一种P2P形式的虚拟加密数字货币。其中,点对点的传输意味着一个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统。这种去中心化的系统后来被称为区块链,并在此基础上诞生了诸如以太坊、EOS等知名公链,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中催生了Algorand、Conflux、TOP Network等公链市场新宠。因此,说P2P网络是区块链的源头也不为过。 P2P网络的概念 P2P网络也叫“Peer-to-Peer”对等网络,是分布式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产物。对等的意思就是网络中的节点角色、地位是平等的,任何节点具有极强的自由,可以任意加入、离开网络。所有节点既充当客户端,又充当服务器,任何节点出现问题都不会对整个网络产生致命的影响,具有极强的伸缩性。 如果说公链是区块链的底层基础设施,那么P2P网络就是所有公链的基础,无论是比特币、以太坊、EOS,还是Algorand、Conflux、TOP Network都离不开P2P网络,可以说区块链本质上就是一种P2P网络。 与P2P网络不同的是传统的C/S模型,也就是“客户端-服务器(client-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