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函数

Linux设备驱动程序学习(10) -时间、延迟及延缓操作

僤鯓⒐⒋嵵緔 提交于 2020-03-06 08:46:15
度量时间差 时钟中断由系统定时硬件以周期性的间隔产生,这个间隔由内核根据 HZ 值来设定,HZ 是一个体系依赖的值,在 <linux/param.h>中定义或该文件包含的某个子平台相关文件中。作为通用的规则,即便如果知道 HZ 的值,在编程时应当不依赖这个特定值,而始终使用HZ。对于当前版本,我们应完全信任内核开发者,他们已经选择了最适合的HZ值,最好保持 HZ 的默认值。 对用户空间,内核HZ几乎完全隐藏,用户 HZ 始终扩展为 100。当用户空间程序包含 param.h,且每个报告给用户空间的计数器都做了相应转换。对用户来说确切的 HZ 值只能通过 /proc/interrupts 获得:/proc/interrupts 的计数值除以 /proc/uptime 中报告的系统运行时间。 对于ARM体系结构:在<linux/param.h>文件中的定义如下: #ifdef __KERNEL__ # define HZ CONFIG_HZ /* Internal kernel timer frequency */ # define USER_HZ 100 /* 用户空间使用的HZ,User interfaces are in "ticks" */ # define CLOCKS_PER_SEC (USER_HZ) /* like times() */ #else # define

Python之旅的第3*4天(函数闭包与装饰器)

与世无争的帅哥 提交于 2020-03-06 01:30:14
今天主要是讲了函数装饰器,真的是一个很强大的功能,总算整出来一点点贴近实际的东西,很开心,所以总结的有点晚了。 生成器的回顾: # 上节课程内容的补充,关于生成器只能运行一次的问题 # def test(): # for i in range(4): # yield i # # t = test() # t1 = (i for i in t) #此处只是产生生成器t1,不进行任何运算,并没有发生任何便利操作 # t2 = (i for i in t1) #此处只是产生生成器t1,不进行任何运算,并没有发生任何便利操作 # print(list(t1)) #此时生成器t1才开始运算遍历,此时t1生成器已经完成一次遍历,生成:[0, 1, 2, 3] # print(list(t2)) #此时t2才去调取t1生成器,但是此时生成器t1已经遍历过了,只有空,所以生成:[] #以上内容尤其要注意的是,t1和t2在被赋值的时候不进行任何运算,知道list()发生时才开始进行调用运行。 装饰器的引入: #装饰器的引入: #装饰器的定义:本质就是函数,功能是为其他函数添加附加功能 #原则:1.不修改被装饰函数源代码;2.不修改被修饰函数的调用方式 #装饰器涉及的基础知识:装饰器 = 高阶函数 + 函数嵌套 + 闭包 #测试仅用高阶函数实现功能: #功能需求,给函数增加测试运算时间的功能

Python学习---装饰器的学习1210

霸气de小男生 提交于 2020-03-04 06:56:05
装饰器的 基础 学习前提: 作用域 + 函数的理解 + 闭包 【学习,理解】 代码编写原则 : 对修改开放对扩展开放 装饰器本质上是一个函数, 该函数用来处理其他函数,它可以让其他函数在不需要修改代码的前提下增加额外的功能,装饰器的返回值也是一个函数对象。 装饰器的应用: 经常用于有切面需求的场景,比如:插入日志、性能测试、事务处理、缓存、权限校验等应用场景。装饰器是解决这类问题的绝佳设计,有了装饰器,我们就可以抽离出大量与函数功能本身无关的雷同代码并继续重用。 装饰器作用 :装饰器感觉就像是内部函数的调用应用,为已经存在的对象添加额外的功能。 原理讲解 基础原理讲解:不更改原来函数foo()的调用的基础上添加新的功能【假设每次都调用foo】 import time # 利用内部函数 来实现装饰器 def show_time(f): def inner(): start = time.time() f() end = time.time() print("耗时", str(end - start)) return inner def foo(): print('foo') time.sleep(2) def bar(): print('bar') time.sleep(3) # 这里就是装饰器,添加了新功能的同时还不影响原来的函数应用 foo = show_time(foo)

Day 12 作业.(完成)

你。 提交于 2020-03-03 09:04:38
1,将装饰器的所有知识点总结完成,将这几天的作业再整理一遍,还是不会的,就抄代码,一遍不行就三遍,直到所有知识点,所有题都整明白。 2,有时间就画流程图,梳理知识点。 3,上面两项完成的写以下作业。 4,给每个函数写一个记录日志的功能, 功能要求:每一次调用函数之前,要将函数名称,时间节点记录到log的日志中。 所需模块: import time struct_time = time.localtime() print(time.strftime("%Y-%m-%d %H:%M:%S",struct_time)) # 所需要的模块# import time# struct_time = time.localtime()# print(time.strftime("%Y-%m-%d %H:%M:%S",struct_time))import timestatus_dic ={ "username":None, "status":False,}def wrapper(func): def inner(*args,**kwargs): struct_time= time.localtime() now_time = time.strftime("%Y - %m -%d %H:%M:%S",struct_time) status_dic["username"]="萌哥" status

请设计一个有参装饰器decorator,它可作用于任何函数上

孤街醉人 提交于 2020-03-03 07:56:30
最近有小伙伴面试,遇到一个很有意思的题: 请设计一个有参装饰器decorator,它可作用于任何函数上,要求可以接受一个int作为参数,该参数为要求的执行秒数,如果该函数的执行时间大于规定的执行秒数,请打印改函数名字和执行时间。 这个题我之前面试的也遇到过,当时用高阶函数的方式实现,现在又遇到了,废话少说,咱们开发。 先来分析下: 1 有参数的装饰器 --> 高阶函数 2 执行时间 --> time 库 上代码: from functools import wraps import time # 面向对象写法 class TakeTime: def __init__(self, para: int): self.para = para def __call__(self, func): @wraps(func) def wrapped(*args, **kwargs): start_time = time.time() name = func.__name__ func(*args, **kwargs) count_time = time.time() - start_time if self.para >= count_time: print("the {name} take {time}, less time".format(name=name, time=count_time

python:简单的装饰器 ^-^

隐身守侯 提交于 2020-03-03 02:48:15
今天我们讲一讲python中的装饰器。可能初次接触装饰器的同学会觉得它很难,其实也就那么一回事儿,今天就让我们会会它! 装饰器 首先它的 本质是函数 ,它的 功能是为其他函数添加附加功能 。 ps:它有两个原则: 1.不能修改被修饰的函数的代码。 2.不能更改被修饰函数的调用函数。 我所认为的装饰器其实就是: 装饰器 = 高阶函数+函数嵌套+闭包 我们先说什么是高阶函数? 当函数(符合其中任意一个): 函数接收的参数是一个函数名。 函数的返回值是一个函数名。 就是把高阶函数。 那么我们考虑当只有高阶函数时,我们能否写出一个装饰器? 现在我们只用高阶函数实现:运行foo函数时,添加功能:计算其运行时间并打印。试试看吧! # 装饰器 = 高阶函数 + 函数嵌套 + 闭包 # 先玩玩高阶函数 import time def foo ( ) : time . sleep ( 3 ) print ( '来自foo' ) def timer ( func ) : start_time = time . time ( ) func ( ) stop_time = time . time ( ) print ( '函数的运行时间是%s' % ( stop_time - start_time ) ) timer ( foo ) # 改变了函数的调用方式 import time def foo ( )

迭代器,生成器,装饰器

断了今生、忘了曾经 提交于 2020-03-03 02:02:25
1.1迭代器 1.2生成器 1.3装饰器 迭代器 1. 迭代器定义 迭代是Python最强大的功能之一,是访问集合元素的一种方式 迭代器是一个可以记住遍历的位置的对象。 迭代器对象从集合的第一个元素开始访问,直到所有的元素被访问完结束。迭代器只能往前不会后退。 迭代器有两个基本的方法:iter() 和 next()。 字符串,列表或元组对象都可用于创建迭代器: 2.可迭代对象 : 在Python世界里,一切皆对象。对象根据定义的维度,又可以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比如:文件对象,字符串对象,列表对象。。。等等。 一句话:“实现了__iter__方法的对象就叫做可迭代对象”,__iter__方法的作用就是返回一个迭代器对象。 直观理解就是能用for循环进行迭代的对象就是可迭代对象。比如:字符串,列表,元祖,字典,集合等等,都是可迭代对象。 3.next()与iter(): next()返回迭代器的下一个项目 next语法: next(iterator[,dafault]) iterator – 可迭代对象 default – 可选,用于设置在没有下一个元素时返回该默认值,如果不设置,又没有下一个元素则会触发 StopIteration 异常。 4.iter()函数用来生成迭代器 # 迭代器实现斐波那契数列 class Fib ( ) : def __init__ ( self , n )

Python3标准库:time时钟时间

扶醉桌前 提交于 2020-03-02 17:09:17
1. time时钟时间 time模块允许访问多种类型的时钟,分别用于不同的用途。标准系统调用(如time())会报告系统“墙上时钟”时间。monotonic()时钟可以用于测量一个长时间运行的进程的耗用时间(elapsed time),因为即使系统时间有改变,也能保证这个时钟不会逆转。对于性能测试,perf_counter()允许访问有最高可用分辨率的时钟,这使得短时间测量更为准确。CPU时间可以通过clock()得到,process_time()会返回处理器时间和系统时间的组合结果。 1.1 比较时钟 时钟的实现细节因平台而异。可以使用get_clock_info()获得当前实现的基本信息,包括时钟的分辨率。 import textwrap import time available_clocks = [ ('monotonic', time.monotonic), ('perf_counter', time.perf_counter), ('process_time', time.process_time), ('time', time.time), ] for clock_name, func in available_clocks: print(textwrap.dedent('''\ {name}: adjustable : {info.adjustable}

python time 模块详解

你说的曾经没有我的故事 提交于 2020-03-02 03:54:10
Python中time模块详解 发表于2011年5月5日 12:58 a.m. 位于分类 我爱Python 在平常的代码中,我们常常需要与时间打交道。在Python中,与时间处理有关的模块就包括:time,datetime以及calendar。这篇文章,主要讲解time模块。 在开始之前,首先要说明这几点: 在Python中,通常有这几种方式来表示时间:1)时间戳 2)格式化的时间字符串 3)元组(struct_time)共九个元素。由于Python的time模块实现主要调用C库,所以各个平台可能有所不同。 UTC(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世界协调时)亦即格林威治天文时间,世界标准时间。在中国为UTC+8。DST(Daylight Saving Time)即夏令时。 时间戳(timestamp)的方式:通常来说,时间戳表示的是从 1970年1月1日00:00:00 开始按秒计算的偏移量。我们运行“type(time.time())”,返回的是float类型。返回时间戳方式的函数主要有time(),clock()等。 元组(struct_time)方式:struct_time元组共有9个元素,返回struct_time的函数主要有gmtime(),localtime(),strptime()。下面列出这种方式元组中的几个元素: 索引(Index) 属性

Python3函数之装饰器

℡╲_俬逩灬. 提交于 2020-03-01 10:45:05
不带参数的装饰器 from functools import wraps # 封装函数进行装饰,保留被装饰函数属性 def zsq(sc): # 设计一个装饰器函数,传入被装饰函数 @wraps(sc) def nsc(*args, **kwargs): # 设计它的封装 jg = sc(*args, **kwargs) # 调用被装饰函数,配合百搭 print('nsc function.') print(jg) return 0 return nsc @zsq def zzsc(): # 设计最终函数,也当做sc被装饰,这里百搭参数 '''zzsc...''' print('sc function.') return 1 # 返回值 # 定义过程: # 设计zzsc为被装饰函数,并作为输入函数参数被传入装饰器 # 装饰器封装一个函数,并传入百搭参数 # 装饰器返回封装函数,并把最终函数指向封装函数, # 这时候最终函数的参数(百搭参数) #执行过程: # 调用最终函数,传入百搭参数 # 执行封装函数。。 # 执行被装饰函数 #PS: # 装饰器的返回值肯定是封装函数 # 最终函数|被装饰函数的返回值,用于供封装函数可能使用 # 封装函数的返回值会成为最终函数的返回值被返回 装饰器的本质是函数,接收一个函数作为参数,并且返回一个函数 装饰器通常会返回一个封装函数